APP下载

IL-17A单克隆抗体与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掌跖脓疱病的效果观察

2017-12-06姚宏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年21期
关键词:掌跖脓疱单克隆

姚宏艳

(江苏省江阴市中医院 皮肤科, 江苏 江阴, 214400)

IL-17A单克隆抗体与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掌跖脓疱病的效果观察

姚宏艳

(江苏省江阴市中医院 皮肤科, 江苏 江阴, 214400)

掌跖脓疱病; IL-17A单抗; 窄谱中波紫外线

掌跖脓疱病(PPP)是一种局限于掌跖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为掌跖无菌脓疱,伴痂皮和红斑等[1]。PPP病因至今尚未明确,可能由局灶性感染或免疫反应引起,与脓疱性银屑病相关,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2]。目前临床上PPP治疗方法很多,包括紫外线(UV)和药物治疗,但疗效均不佳[3-4]。研究[5]发现, IL-17A单克隆抗体(secukinumab)具有治疗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的作用,在免疫介导的炎症疾病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探讨secukinumab与窄谱中波紫外线对掌跖脓疱病患者的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9月—2014年10月皮肤科门诊掌跖脓疱病患者12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1(150 mg secukinumab+NB-UVB组)、治疗组2(300 mg secukinumab+NB-UVB组)和对照组(placebo+ NB-UVB组),每组40例。治疗组1男18例,女22例,年龄33~64岁,平均45.66岁,病程4个月~12年,平均3.76年; 治疗组2男19例,女21例,年龄31~62岁,平均44.66岁,病程4个月~12年,平均3.78年; 对照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35~63岁,平均43.75岁,病程3个月~11年,平均3.45年。3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 ① 年龄18~65岁,性别不限; ② 确诊为掌跖脓疱病,掌跖部位局限性皮疹,表现为红斑、脓疱、结痂等,慢性病程,反复发作; ③ 真菌镜检阴性; ④ 愿意接受本治疗方案并坚持完成者。排除标准: ① 4周内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维A酸类药物者; ② 2周内使用外用治疗制剂者; ③ 有严重的肝、肾等重要器官疾患或其他严重疾病者; ④ 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及计划近期内生育者; ⑤ 光过敏皮肤病; ⑥ 活动性肺结核、甲亢、恶性皮肤肿瘤、白内障患者; ⑦ 3个月内接受过其他药物系统治疗者; ⑧有其他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禁忌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placebo+ NB-UVB组)给予安慰剂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采用德国沃曼UV-100L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仪,峰值311 nm, 照射波长310~315 nm); 以皮肤最小红斑量(MED)作为初始照射剂量,起始剂量为0.5 J/cm2, 以后每次增加0.1 J/cm2, 最大剂量不超过3 J/cm2。隔日照射1次, 12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12周。治疗剂量调整原则: ① 无红斑效应可增加剂量; ② 轻微红斑效应: 维持剂量,红斑效应消失后同①; ③ 无症状的,界限清晰可辨的红斑予以停止治疗1次,然后同剂量照射后同②; ④ 疼痛的红斑或伴有水肿及水疱予以停止治疗,直至恢复后减少一半剂量进行治疗,以后同上。

治疗组均给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治疗原则同对照组,同时治疗组1(150 mg secukinumab+NB-UVB组)和治疗组2(300 mg secukinumab+ NB-UVB组)患部分别局部皮下注射150 mg secukinumab, 300 mg secukinumab, 1次/周,连续5周,然后1次/4周,连续观察12周,分别进行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

1.3 观察指标

根据患者的皮损面积、脓疱、红斑、结痂等症状进行改良的PASI积分评分[5-6]。患者症状积分=左手掌皮损面积积分×(左手掌皮损脓疱积分+左手掌皮损红斑积分+左手掌皮损结痂积分)×0.2+右手掌皮损面积积分×(右手掌皮损脓疱积分+右手掌皮损红斑积分+右手掌皮损结痂积分)×0.2+左足跖皮损面积积分×(左足跖皮损脓疱积分+左足跖皮损红斑积分+左足跖皮损结痂积分)×0.3+右足跖皮损面积积分×(右足跖皮损脓疱积分+右足跖皮损红斑积分+右足跖皮损结痂积分)×0.3。

1.4 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指数以症状积分下降指数(SSRI)表示, SSRI=(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痊愈: SSRI ≥ 90%; 显效: SSRI 60%~<90%; 好转: SSRI 20%~<60%; 无效: SSRI<20%。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观察并记录在治疗期间发生的所有不良反应。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6.0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两组间年龄、病程、症状积分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有效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第1、2周时,对照组、治疗组1和治疗组2的有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第3周时, 3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50%、17.50%、37.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8、12周时,3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第8、12周时, 3组患者的痊愈、显效、好转、无效的分布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治疗组有2例患者紫外线照射后有轻度红斑和瘙痒感,调整UVB剂量照射后症状减退,未影响继续治疗。另有1例患者在治疗后出现轻微的色素沉着,经1个月后恢复正常肤色。

表1 3组不同治疗时间有效率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P<0.01; 与治疗组1比较, ##P<0.01。

表2 8周和12周时3组SSRI结果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 **P<0.01。

3 讨 论

掌跖脓疱病(PPP)病因不明,病理学表现为表皮内的囊泡含有嗜中性粒细胞,可能与脓疱性银屑病相关[4, 7]。近年来NB-UVB一直被用于掌跖脓疱病的治疗。311 nm左右的NB-UVB穿透性较强,不易灼伤皮肤,能更有效地诱导表皮中的T淋巴细胞凋亡,同时使朗格汉斯细胞的抗原呈递和活化T细胞功能受到抑制。研究[8]发现NB-UVB可抑制皮损处IFN-α及其诱导性细胞因子IL-12、IL-18以及IL-23的产生,调节局部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从而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

研究[9-10]发现,白介素-17A在慢性免疫介导的炎症性皮肤病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IL-17A可刺激角质形成细胞分泌白介素趋化因子及其他促炎症介质,趋化中性粒细胞, Th17细胞,树突状细胞,与淋巴细胞等聚集。PPP作为一种慢性免疫介导的炎症性皮肤病, IL-17A单克隆抗体secukinumab在PPP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Secukinumab是重组高亲和性人免疫球蛋白G1κ单克隆抗体,可以选择性结合IL-17A[5]。为了明确白介素-17A单克隆抗体在PPP治疗中的重要作用,作者依据相关研究设置了对照组(Placebo+NB-UVB), 治疗组1(150 mg secukinumab+NB-UVB) 和治疗组2(300 mg secukinumab+NB-UVB)进行临床研究。研究发现,第3周开始,患者局部皮下注射150 mg和300 mg secukinumab联合NB-UVB对于PPP治疗的有效率显著高于NB-UVB组, 300 mg secukinumab联合NB-UVB的有效率显著高于150 mg secukinumab联合NB-UVB, 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这说明长期局部应用secukinumab具有明显的治疗PPP的作用,无明显的副作用。

[1] Mrowietz U, van de Kerkhof P C. Management of palmoplantar pustulosis: do we need to change[J]. Br J Dermatol, 2011, 164: 942-946.

[2] Yamamoto T, Kimura K, Katayama I, et al. Successful treatment of severe arthralgia associated with palmoplantar pustulosis with low-dose oral cyclosporine A[J]. J Dermatol, 1995, 22: 512-514.

[3] Marsland A M, Chalmers R J, Hollis S, et al. Interventions for chronic palmoplantar pustulosis[J].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06: CD001433.

[4] Takeaki F, Daisuke T, Tamihiro K, et al. Effect of monochromatic excimer light on palmoplantar pustulosis: A clinical study performed in a private clinic by a dermatological specialist[J]. Journal of Dermatology, 2013, 40: 1004-1007.

[5] Richard G, Langley, Boni E, et al. Secukinumab in Plaque Psoriasis -Results of Two Phase 3 Trials[J]. N Engl J Med, 2014, 371: 326-338.

[6] 杨桂兰, 杜华, 赵治华, 等. NB-UVB联合派瑞松乳膏治疗掌跖脓疱病的疗效观察[J]. 中国麻风病杂志, 2007, 23(8): 652-654.

[7] 王锰, 王瑞, 于建斌. 小剂量阿维A治疗掌跖脓疱病疗效观察[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5, 19(12): 768-773.

[8] Serwin A B, Sokolowska M, chodynicka B. Soluble 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receptor type in psoriasis patients treated with narrow band ultraviolet B[J]. Photodematol photoimmunol photomed, 2005, 21(4): 210-211.

[9] Cai Y, Shen X, Ding C, et al. Pivotal role of dermal IL-17-producing γδ T cells in skin inflammation[J]. Immunity, 2011, 35: 596-610.

[10] Zhu S, Qian Y. IL-17/IL-17 receptor system in autoimmune disease: mechanisms and therapeutic potential[J]. Clin Sci(Lond), 2012, 122: 487-511.

2017-06-09

R 751

A

1672-2353(2017)21-199-02

10.7619/jcmp.201721082

猜你喜欢

掌跖脓疱单克隆
羊传染性脓疱病的病原、流行特点、病理变化及防治
单克隆抗体在新型冠状病毒和其他人冠状病毒中的研究进展
冷冻联合0.5%鬼臼毒素酊治疗掌跖疣疗效观察
鱼腥草外敷除脓疱
抗HPV18 E6多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掌跖银屑病1例*
TSH受体单克隆抗体研究进展
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关键因素
中药合紫外光照射治疗33例掌跖脓疱病临床疗效观察
降钙素原(PCT)与白细胞计数联合测定在新生儿脓疱疮中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