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丽的转身
——解读伊丽莎的身份认同

2017-12-06

小说月刊 2017年17期
关键词:金斯萧伯纳丽莎

(西北师范大学 甘肃 兰州 730000)

华丽的转身
——解读伊丽莎的身份认同

丁玉洁

(西北师范大学甘肃兰州730000)

《匹克梅梁》是英国大文豪萧伯纳备受欢迎的传奇剧之一,剧中描述了女主人公伊丽莎从一个卑微受人鄙视的卖花女到王家公主再到公爵夫人的华丽转身的启蒙觉醒的成长过程。本文便从身份认同角度解读伊莉莎是如何实现华丽的转身。

乔治·萧伯纳;《匹克梅梁》;身份认同

1 身份认同

“身份认同”(Identity)是西方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受到新左派、女权主义、后殖民的特别青睐。其基本含义,是指个人与特定社会文化的认同。这个词总爱追问 :我(现代人)是谁?从何而来、到何处去?身份认同基本可以分为四类 :第一,个体身份认同 :在认同个体与特定文化的过程中,文化机构的权力运作促使个体积极地参与文化实践活动,以实现其身份认同。第二,集体身份认同 :文化主体在两个不同文化群体和亚群体之间进行抉择。受不同文化影响,文化主体须将一种文化视为集体文化自我,将另一种文化视为他者。第三,自我身份认同 :强调自我的心理和身体体验,以自我为核心,这是启蒙哲学、现象学和存在主义哲学关注的对象。第四,社会身份认同 :人的社会属性,是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研究的对象[1]。《匹克梅梁》剧中女主人公伊丽莎在一位语音学教授息金斯的教导下,从内在的语言和外在的装扮实现了自我的身份认同和社会身份的认同。

2 语言交往

在哈贝马斯看来,是人际间语言交往形成和维系着一个社会共同体。语言是人际交往最基本、最核心的形式。只有在语言的交往过程中,单独的人才组合成为为社会。在语言交往的初始阶段就涵有‘有效性要求’,也就是合乎理性的要求,这便是哈贝马斯所认为的‘交往理性’的基本涵义。他指出,‘话语’是语言行为的基本要素是,而话语是由两部分组成,一方面是‘以言行事’(illokutionar);另一方面是‘以言表义’(propositional)。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由语言促使而成的这一过程,本身就隐含了一定程度的内在的理性要求,也是交往能成功进行的前提条件。任何一个参与交往活动的人,只有满足以下条件,才能步入相互理解的过程,换句话说,也就是运用可理解的句子,以一种能被他人所接受的方式,实现三种有效性要求。这三个要求分别是 :“在一种以言表义的内容、或对存在事实的陈述中体现出来其在表达自己内心情感时,所表现出来的真诚性。”(《西方文论关键词》,第240页)。

剧中卖花女伊丽莎出场是一个俗气、带有浓厚土音、说话粗鲁的姑娘,语音学教授息金斯打算把卖花女从“泥坑”里就出来,将她打扮漂亮变成一位小姐,于是就教她按文法讲话,教她正确的发音,背字母,练习活动舌头,经受几个月的罪之后,掌握了一种完全新的语言之后,她第一次在伦敦中上层社会崭露头角。伊丽莎用拘谨而正确的口音讲话,声调很美,并向息金斯夫人礼貌地问好,说“息”字时稍微迟疑一下,但结果说的很成功。在聚会聊天时仅谈谈有关天气这样万无一失的话题,即使在聊天气时不慎夹杂了些土语,也并无大碍,反而增添了些许的幽默。与此同时,她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博得了富家公子佛莱第的青睐。虽然息金斯教授打赌的六个月的期限还未到,伊丽莎已然被人认为是一位王家公主,她与大使夫人握手,她美妙而端庄的态度使大使夫人感觉惊奇,认为伊丽莎具有贵族血统。那么在此,伊丽莎通过有效的语言交往实现了对客观事物的理解与认识,协调彼此的行动,与此同时,树立起大家一致认可的伦理道德规范,从而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转。在哈贝马斯看来,“在生活世界与语言交往行为之间,语言互动行为的参与者,通过彼此达成对客观世界的共同理解而处于一种‘物质性关系’”。(《西方文论关键词》,第241页)。伊丽莎正值二十岁左右的姑娘,通过融入到有行为能力者的互动关系中,并且认同且接纳他们所从属的社会集团的价值取向,进而逐渐促成自我人格的同一性,在这一过程中获得全面的行为能力。息金斯这位精通语音学的教授,代表着语言权威,他通过纠正卖花女内在粗俗语音和外在的服饰装扮,从而实现伊丽莎的身份认同问题。

语言是伊丽莎受到的启蒙教育,她的思想也随之慢慢觉醒,语言使得她的言行举止得以规范化,她对自己的生活和人生开始反思。“启蒙即反思,对以人为中心的世界的反思,对自我的反思,对人的社会存在的反思”。(《西方文论关键词》,第466页)。虽仅是个赌注,但伊丽莎的的确确在息金斯和辟克林两位语言专家的循循善诱下,有了自己的理性、意识和行动能力,实现了自我精神世界的整合。

3 社会生活

19世纪以来,受欧洲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影响,出现了一种新的社会身份认同观。它的基本看法是将自我与社会一分为二,转而强调社会作用,尤其是社会对于个人存在和意识的决定性。(《西方文论关键词》,第467页)。西蒙娜·德·波伏娃在她的著作《第二性》称道,女性打扮的含义是很明显的 :这是“装饰”自己,而装饰自己是献出自己。打扮不仅是修饰,它反映了女人的社会处境。《皮克梅梁》剧中大致女主人公卖花女在第一幕出场时,戴着一顶黑色的水手小草帽,沾满伦敦的尘土和煤烟,大概从来没有刷过。她的头发也很该洗洗了,那像个小灰鼠的颜色决不会是天然的。她上身穿着一见又粗又旧的黑大衣,长到膝盖,腰身很合适。下面穿的是深黄色的裙子,罩着粗布围裙。她的靴子也破旧了。当然她尽量把自己打扮地干净整洁一点,虽说与那些太太小姐们相比略显龌龊。但是她的容貌与那些太太小姐们差不到哪去,只要稍微修饰一下,有个牙科大夫给她洗洗牙齿就足以。这一段对衣服的描述衬托出了她的线条,也反映出了她所属的阶级、社交圈子。在她第一次找息金斯教授特意打扮了一番,她戴着一顶帽子,上插三根驼鸟毛,一根黄的,一根天蓝的,一根红的。她围着一个不算脏的围裙,粗布外衣也弄得整齐了一些。(《萧伯纳戏剧选》,第80页)。剧中描写到伊丽莎第三次更改服装时,装扮成了一位单纯的日本少女,身穿日本服饰,是质地朴素的蓝布制成,衣服上装饰着精致且美丽的小白素馨花图案。连她的父亲杜利特尔先生也未识得自己的女儿。随着剧情的发展,伊丽莎被认为是一位王家公主时,她穿着斗篷,晚礼服,有钻石,扇子,花和其他的装饰品。(《萧伯纳戏剧选》,第120页)。伊丽莎在经过息金斯指导的乔装打扮,便去参加息金斯夫人的聚会,这是她思想意识受到启蒙之后,首次迈向上层社会的第一部。波伏娃在《第二性》中写道,女人在她的头饰、边饰、闪光片、花朵、羽毛、假发的打扮下,就变成了有血肉的玩偶;女人露肩、露背或者露胸脯,在某种程度上连肉体也在展示,就如同花盛开的花朵。那么打扮的这种社会意义,促使女人借助自己的衣着方式来表示她对社会的态度;她遵从现有的秩序,使自己具有一种高雅个性;打扮意味着出门融入社会,这也是打扮最初的动力。事实上,这也是在寻求社会身份的认同。她在完成自己的“社交责任”,由于出于这样一种“社会义务”,参加聚会的女人没有什么可交流,伊丽莎也仅谈到万无一失的话题“天气”。

伊丽莎是一个客体,她的修饰和衣着方式改变了她的内在价值。波伏娃始终认为,作为女人,她自身打扮装饰得越漂亮,她就更容易受到社会的尊重;作为女人,越是需要找到工作,外表打扮地越富裕就对自身越有利。优雅不仅是一种武器,它更是一封推荐信。所以伊丽莎才可以游刃有余地融入到上层社会,得到社会上层文化的认可,并赢得富家公子佛莱第的爱慕,且于他来往约会。

身份认同主要指某一文化主体在强势与弱势文化之间进行的集体身份选择则,由此产生了强烈的思想震荡和巨大的精神磨难。其显著特征可以概括为一种焦虑与希冀、痛苦与欣悦并存的主体体验。在剧中第四幕中,伊丽莎正是在息金斯的赌注赢了之后,受到上层社会的文化秩序的冲击,伊丽莎觉醒了,她绝望的挣扎,反问息金斯,我能干什么?你让我变成这个样子,还能干什么?我到哪里去?我干什么好?我将来怎么办?在马克思看来,生产关系阶级身份的决定因素是生产关系,社会意识是由社会存在所决定。她开始为自己的未来担忧,在迷茫中挣扎不知道今后何去何从,她无法再穿着漂亮衣服口吐粗语回到下层社会做回原来的卖花女,因而想冀希望于婚姻进而寻求自身的出路。在全剧末时,息金斯 :“辟克林!哪里的话,她要嫁给佛莱第呢。哈!哈!佛莱第!佛莱第!!哈哈哈哈哈哈!!!!”(《萧伯纳戏剧选》,第152页)。不管嫁给谁,伊莉莎已对自己的感情有了认知和定位,她的情感归属是在一定的理性程度上来衡量,主动权握在她自己的手中。剧中伊丽莎的整个启蒙觉醒的过程践行了萧伯纳理想中新女性的成长历程。

结语

玉不琢不成器,《皮克梅梁》这部传奇剧中女主人公伊莉莎在语音学教授息金斯的指导下,一方面借助语言的力量,达成了与周围社会文化秩序的和谐统一,合理地调节人际关系,满足了当时社会期待与常规;另一方面,在华丽的服饰的衬托之下呈现出公爵夫人般的优雅和雍容华贵,征服了上层社会主流文化的认可,在启蒙与觉醒的成长过程中,完善了自我认识,开始了对自身未来的思考。从卖花女到公爵夫人这一华丽的转身,实现了自我身份和社会身份的认可。

[1] 赵一凡,张中载,李德恩,西方文论关键词[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240.

[2] 陶家俊.身份认同导论外国文学[J].2013.6.

[3] 刘霞敏.翻译中的性别差异与女性身份认同.外语教学[J].2007.2.

[4] 张明爱.萧伯纳文学创作的社会关注.外语研究[J].2013.6.

[5] Judith Butler,Gender Trouble:Feminism and the Subversion of Identity,New York Routlege,1990.13.

[6] 钱谷融,鲁枢元.文艺心理学教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79.

丁玉洁(1986.10-),女,汉族,甘肃兰州人,西北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猜你喜欢

金斯萧伯纳丽莎
穿白裙子的女孩(中)
穿白裙子的女孩(下)
穿白裙子的女孩(上)
萧伯纳幽默化解打击
萧伯纳与小女孩
萧伯纳戏猜年龄
萧伯纳戏猜年龄
DNA双螺旋结构发现者
——莫里斯·威尔金斯
快递爱情
一起盗窃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