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岸兄弟情 一个中国心
——读长篇纪实文学《台海滇云》

2017-12-06张永权

边疆文学(文艺评论) 2017年4期
关键词:台海老兵乡愁

张永权

边疆阅读

两岸兄弟情 一个中国心

——读长篇纪实文学《台海滇云》

张永权

·主持人语·

评论与创作,其重要性经常被拿来进行对比。评论一直在争取得到与创作平等的地位,只是没有人斗胆说评论的重要性超过创作。创作中有评论,评论也是创作。我认为,创作归创作,评论归评论,这样比较好。创作也好,评论也罢,做好了都上档次,做不好都白搭,关键是你作了哪种水平的评论,哪种水准的创作。张永权,文学创作可谓著述等身,其评论也是不可忽视的。他对文学艺术的关注,对青年文艺人才的关心,都表现在评论的字里行间。能说评论就不重要吗?艾自由,长期致力于昭通文学的研究和批评,对昭通文学局部和细节的微观呈现,显然极大地扩充了昭通文学的传播,其力度也不是普通创作者可以取代的。不争论,多做事,出作品,出优秀作品,这都是创作者和评论者努力的方向。暂不论孰高孰低,主要看质量。(杨林)

最近,我有幸读到中国作协重点扶持作品、中台办立项重点作品、著名作家欧之徳刚出版的长篇纪实文学《台海滇云》(北京九州出版社2016年10月版),这是部一读就放不下,令人感动、让人深思的好作品,是长篇纪实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收获。

作品以曾经败退到滇缅、泰、寮(老挝)边境“金三角”地区的国民党残部撤到台湾的老兵及其家属、后代的人生命运为题材,以长达60余年的历史风云和现实生活的时代变迁为背景,用宏大的艺术架构,真实地抒写了这群国民党云南老兵几代人荡气回肠的乡愁情怀,呈现了他们在台海彼岸胼手胝足、筚路蓝褛艰苦创业,建设第二故乡的奋斗精神,讴歌了海峡两岸人民割舍不断的同胞兄弟情和血浓于水的一个中国心。

欧之德的《台海滇云》是一个非常沉重而又敏感的题材,他以一名人民作家坚定的文化自信、历史的责任感、时代的使命意识和严肃认真的创作精神,不辞辛劳深入台湾云南籍老兵住地,认真釆访,查阅核对历史资料,精心创作,为读者呈现了一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和较高的审美价值,又为两岸人民都能认可的好作品,实为难得。

最近,习近平主席在纪念伟大的革命家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讲话时指出:“我们对孙中山先生最好的纪念,就是学习和继承他的宝贵精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为他梦寐以求的振兴中华而继续奋斗。”他呼吁“所有敬仰孙中山先生的中华儿女,包括大陆同胞、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无论党派信仰、无论身处何处,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携起手来,共同反对“台独”分裂势力。欧之德的“台海滇云”的主题和书写的内容,就是习近平主席的这个讲话精神的艺术体现,这也是这部作品思想意义的最大亮点。

曾经是身为人民解放军、又是共产党员的作家,釆访过去的敌手,客观地书写他们并为之立传,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作品从这个开头切入,还特别写到作者在遮放部队时,一次伏击妄图反攻大陆的国民党军残部的战斗。而现在接受采访的潞西遮放人傣族老兵多杰,就是当时敌方的袭击者。今天,他们二人共同在谈笑风声中回忆了那次战斗。还有当年潜伏在“金三角”的所谓光武部队昌宁籍的美女谍报员袁丽琼等,作者就在今天和他们轻松的闲聊中走进历史的的风烟中。今天的轻松,让我们触摸到两岸随着时代的进程,正在接近和走拢的心跳,因为我们都是同祖同根,一条血脉的中华民族,我们脚下的土地,无论是大陆,还是台湾,都是属于中国的。为了这个割不断的血脉,一个个曾被遗忘的“义民”老兵,冲破“三不”的禁令,踏上回乡的艰难之路;为了脚下这块同根的土地,这些老兵和他们的眷属、后代,把鸟下的蛋也是石头的荒山野岭,开发建设成了美丽的第二故乡,天堂般的旅游胜地。在这些云南籍老兵们的第二故乡,作家所到之处,不仅受到亲人般的热情接待,更让人感到进入家的温暖和兄弟同胞的手足之情。正所谓“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当然,其中的“劫波”、“恩仇”,作家也不回避,而是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尊重历史,在书中既真实地还原历史,又在尊重和还原中反思历史。历史的悲剧再也不会重演,在个旧的一片蓝天下,同一块土地上,一边掩埋着被曾是国民党自卫队的段绍堂等人杀害的7名解放军,立有烈士的纪念碑。而不远处的另一边却埋着曾经的敌人段绍堂的骨灰。当年逃到“金三角”后又撤到台湾的段绍堂,晚年病痛缠身的他,思故乡,又不敢回故乡,悔恨不该打死那7个解放军,只希望死后骨灰埋在故土,魂归故里。故乡接纳了游魂的骨灰,并埋在7位英烈的不远处:“生为敌人死为邻,一样黄土埋遗骨。”故乡人民这样处理,并非无理。反思历史,面向未来,两岸同胞携手,骨肉不再分离。正如作家采访台湾滇南籍老兵张正武之后文职将军张应中所说:他曾主动到大陆读书,了解大陆很多东西,两岸法律一样,名称一样(指中国),不应再有战争和分裂。可见统一,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声。

乡愁是这部长篇作品书写的主要内容。因从“金三角”撤退到台湾的这批国民党老兵及家属,大多是云南籍,他们身在台湾,心在故乡云南。作品不仅有“乡愁梦苦”一章专门写他们的乡愁情怀,乡愁也是一条主线贯穿在全书。如果说作家引用的余光中的《乡愁》诗中的一张小小的邮票、一方矮矮的坟墓、一张窄窄的船票、一湾浅浅的海峡等典型的诗歌意象抒发了诗人的乡愁的话,那么,这群撤退到台湾的云南籍老兵的乡愁更是无所不在。那随老兵们漂泊到台湾的8个不同命运的女人,是乡愁把她们结合在一起,踏上了回西双版纳思乡寻亲的漫漫长路,他们的每一个脚印,都凝结着思乡的情素和寻亲的热泪,让人动容。曾经随家人逃到缅甸后嫁给国民党兵的小姑娘马云书,在解放军政工队来村教唱的《东方红》《金凤子》歌曲,一直藏在心中几十年,如今当着从故乡来的作家大声唱了出来。她的乡愁就在“金凤子开红花”和“螃蟹螃蟹多又多”的歌声中。他们不忘乡愁,不是诗人的施甸老兵邹正文,对故乡日思夜想,却写出了“人是老家的亲,景是家乡的美,酒是陈年的香,菜是娘做的鲜……”的乡愁诗。这群云南籍的老兵及其家属、后代的乡愁更是在家乡的特产食品、生活用具、风俗人情、节庆歌舞等人文地理中。和老兵们随影相行的云南水烟筒,咕咚的吸烟声既解乡愁之苦,又添愁上之愁;年年都要过的火把节,火光之中也有故乡亲人朦胧的身影;一群临沧籍老兵不忘故乡的打歌跳乐,跳得黄灰做得葯的舞步,从第二故乡又跳回到临沧的山山水水;80岁的佤族老兵钟学文,见到家乡来的作家格外亲,就亲手做招待贵客的佤族鸡肉烂饭来招待作家,浓浓的乡情融注在烂饭中,品不够的是他们永远的乡愁。老兵第二代王根深企业获世界吉尼斯纪录的3000云南碗米干,不也正是代代传承的乡愁情怀的时代见证么?

乡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也是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不忘乡愁,就记住了根。我认为,乡愁,是爱国主义精神最具体的典型表现,是家国情怀的美好结合。试想,一个不爱自己的故乡和亲人的人,他会爱自己的民族和祖国吗?《台海滇云》中的乡愁情怀不仅成为一代老兵对家国的精神支撑,也让我们看到正在他们的第二代、三代中传承和宏扬。这是一种巨大而无形的精神力量。若有人想把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只能是痴心妄想。我想这也是作品的时代价值和深远意义。

作品中洋溢着的家国情怀,也是两岸读者都能认可的。正如台湾老兵第二代,台湾夏潮基金会的董事长宋东文先生在作品的“拔”中所说:这是一部“以人为本”,反映他们强烈爱国心的作品。

长篇纪实文学《台海滇云》真实地纪录和还原了云南籍台湾老兵的一段特殊的历史。作为文学作品,它也具有较高的文学品位和审美特点。

其一,作品在写法上,尽量用文学手法的描写代替平铺直叙。用老兵个人命运中的故事去呈现一个时期的历史风云。若干老兵及其家属的命运故事,便汇成了这个特殊群体在特殊年代的真实历史。这样写的结果是故事中有历史风云,历史进程中有生动的故事,远去的历史就在我们眼前生动起来,鲜活起来。我们在读他们人生命运故事中的历史时,时时感觉到这就是和我们息息相关的云南故事,也是我们中国历史中非常典型、生动的故事,是现代版的“史记”故事。

其二,作家把“我”置于这些云南籍老兵及其家属、后代的各种人物之中,和他们面对面交流,増强了作品的现场感,使一部写真人、记真事的纪实文学更具有真实的品格,也更能使作家与被釆访者的感情自然交流,形成了作品在叙事中抒情,在抒情中叙事,在写到情不自禁时,常有泪笔挥洒。同时又在叙事抒情中不时插入画龙点晴的议论。这样写,很自然地进入对历史的反思,从而使人、事、情、理自然融合,达到思想与艺术的美好联姻。

其三,用细节来增强作品的真实性和艺术感染力。一部成功的文学作品,离不开细节。细节是增强文学性的艺术精灵。这部长篇纪实文学的细节处处可见,一个水烟筒摆放在逝去老兵的灵位前,寄托的是他不忘故乡之根的乡愁。像保山籍老兵杨沺一去几十年无音信,结发老妻却始终未嫁等着他。杨沺在台湾结婚后生有一女一儿,当他带他们返乡探亲时,悲喜交集的发妻一把抱住小弟痛哭的细节,悲天动地,直逼我们的灵魂,感人下泪。书中不少细节,都具有感动人的大情怀,真可谓细节不细啊。

其四,这部作品的语言,具有自然、生动、好读而时带幽黙的特点。作者不像某些作家为显自己的高深故弄玄虚,把语言弄得云里雾里,让读者拒读。而欧之德追求的是自然、晓畅、明白、简炼、生动和幽默的文风。例如他了为表现那些刚到台湾的“义民”住房困难,只一句“放庇的臭气都无法散开”,就这样简洁、生动而幽默地把住房的拥挤狭窄表现了出来。

其五,在写作中,不时自然插写一些世界、中国历史文献、恰到好处地到引用古今中外名著经典、介绍台湾、云南的人文地理等,不仅增强了作品的文化品位,也让读者为我们这个文明古国悠久厚重和光辉灿烂的文化而自豪。

其六,作品揷入了大量历史老照片和反映今天“义民”们生活变化的图片。图文映衬,既增强了作品历史内容的真实性与沉郁凝重的悲怆感,也突出了作品的现场境界。

从某个角度看,一切文艺作品都具有不同的“宣传”功能,而并非所有的宣传品都具有审美的价值。这部作品因其主题思想的时代意义,被中台办列入2016年的重点宣传品,但由于它独特的艺术魅力,是一部具有感人审美价值的真正文学作品,它是通过艺术感染读者来宣传的,其“宣传”的效果也就更好更强烈。欧之德为海峡两岸的读者奉献出的这样一部优秀的长篇纪实文学,也必将在文学史上留下其不可消失的特殊价值。

(作者系《边疆文学》原主编)

责任编辑:杨 林

猜你喜欢

台海老兵乡愁
本期导读
乡愁
新冠疫情下2021-2022年台海政经形势
乡愁
老兵
流离失所老兵的“天使”
老兵
回头一望是乡愁
乡愁
老兵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