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型教学资源的高校特色音乐数据库建设探究

2017-12-05李湜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资料师生数据库

李湜

【摘要】音乐数据库是基于现代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而建立的一种音乐资源管理模式,它不但改变了传统的图书馆资源管理方式,还提高了图书馆的服务效率,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促进了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关键词】特色音乐数据库图书馆音乐资料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和高速传送的时代,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多媒体传导实现了各种信息的数字化储存和传播,既增加了信息的种类和数量,满足了各行各业对相关信息的需求,又方便了信息的活动方式,使需求者唾手可得。基于以上技术,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各高校图书馆逐渐发起了馆藏资源的数据化工作,各式各样的特色数据库应运而生。“数据库是一种可拥有多种媒体内容的数字化信息资源,能通过网络为用户方便、快捷地提供信息的高水平服务机制。”[1]本文主要探讨音乐数据库的建设问题,这里的音乐数据库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音乐数据库”,而主要是由各个音乐专业院校建设的,服务于教育教学和学术研究,并能够体现本院和地方音乐特色的“特色音乐数据库”。

高校特色音乐数据库建设的一些问题

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建设特色音乐数据库,首先需要的就是相应的人才。这样的人员一般由三部分组成:一是计算机技术员,主要负责数据库设计、网络后台工作及技术指导;二是数据库资源(学术文献、教材、乐谱、音视频等)的收集人员;三是数据转换和传输者。在预备建设数据库之前,最重要的就是工作人员知识技术的更新。其中计算机技术员必须是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音乐资源收集者必须是音乐专业毕业,并具备一定的音乐学理论知识;数据转换和传输者除了一定的音乐专业知识外,还必须熟练运用各种计算机音视频软件工具,只有具备以上条件才能保证数据库建设基本工作的顺利进行。

2.搭建网络平台和页面设计

网络平台是数据资源的承载器,使各种信息得以传输和展示,可采用的相关系统种类比较多,各图书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服务系统。页面是将数据库资源得以展现的重要媒介,应讲究一定的视觉性,各级标题和目录要清晰,方便浏览者查找信息,并且画面设计上要遵循一定的美学原则,这样才能吸引人们进一步浏览。页面设计一般需要专业的美工来做。

3.资料信息收集和传输

传统的音乐图书馆馆藏资料都是纸质的图书、期刊杂志、学术文献、乐谱或者磁带、录像带、DVD、VCD、CD等。所谓音乐数据库多以音视频资源为主,同时为了服务师生的教学和学习,相关的学术文献和乐谱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首先根据单个库的性质进行资料收集并分类,比如西方歌剧数据库,一般分为以下几个大的栏目:乐谱、音频、视频、研究文献等。在每一个大的栏目下面又可以按作曲家、风格或者国别分出许多子栏目,这些栏目的设置也就成为资料分类的根据。下来重要的步骤就是将收集的资料数据化,纸质资料可以通过扫描转换成图片文件,音视频可以用一些电脑软件转换成MP3、MP4、FLV等适合的音视频文件。将这些资料转换成数据文件后,再经过必要的编辑、剪辑就可在数据库管理后台根据栏目分类进行传输。资料收集与传输需要具备一定的音乐学理论知识,而且能够熟练操作使用计算机和相关软件,这就需要专门的图书馆管理人员来完成,并且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总结经验,以完善相关知识和技术。

4.更新与完善

网络资源最大特点就是它时时刻刻都在更新和完善,因此音乐数据库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往往是一个庞大而长期的工程。建设数据库的第一步应将现有的馆藏资料数据化,就这一点都需要长期的工作才能完成。同时,每一天都有新的事物产生和新的信息发布,这些都需要工作人员仔细筛选和鉴别,以作为数据库的最新资料和信息。

5.交流与学习

除了将自己的数据库进行有计划的安排和有步骤的建设以外,还要经常与其他院校进行交流和学习,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交流学习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找特色,如果大家千篇一律,就不能称作“特色数据库”了。比如,各个院校处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地区都有自己的民间音乐,这就成为各个院校音乐数据库建设的注目点,也经常成为各院校数据库的亮点。在交流的过程中可以看看其他数据库如何在页面上展现民族特色,如何分类,如何设置栏目,如何收集資料,具体工作如何进行等。

高校特色音乐数据库建设的现实意义

1.馆藏成本低,储存量大

传统的纸质和音像资料的成本和占用空间都比较大,这就客观上限制了一些图书馆的馆藏量。数据库是一种虚拟空间,它通过服务器的储存盘就可以容纳整个图书馆的资料,甚至更多。这样一来,图书馆除了采购一些必要的传统材质的资料外,还可以在网络上下载和购买大量的电子版本资料,电子版本的资料一般要廉价的多,有些网站甚至是免费提供下载。通过数据库的平台图书馆不但可以节约资金,而且可以无限扩大馆藏量。除此之外,还可以对资料进行永久性保存,我们知道不管是纸张、磁带、碟片在使用的过程中都会产生磨损,严格意义上来讲都是有寿命的,而且有些材质差的寿命更短,这就需要对残损的资料进行循环购买,无形中增加了图书馆的经费。而一旦这些资料经过数字化以后,就可以永久性保存,还可以无限分享,提高资料的利用率。

2.提高服务效率和拓展服务空间

“数字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单一的印刷型文献的传递与检索服务,使服务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化,可以避免传统图书馆视听服务的被动性,以及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2]传统的图书馆文献基本上都是印刷品或者录制品,这些资料需要一定体积的实体性材料来承载。实体性的资料需要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进行储存和流通,这就限制了资料流通的数量和次数,也限制了资料的利用率。传统图书馆的服务形式以柜台式为主,服务方式往往是一对一的服务,这样的服务方式一般很难满足师生的借阅需求,而且按期还得在同一柜台进行归还程序,这便限制了服务的空间和次数,使图书馆的服务处于低效率的状态。而数据库作为一种新的共享资源平台,不但打破了时间限制,还拓展了服务空间。师生无需再到柜台查询和借阅资料,只要通过学校的网络进入相关数据库通过检索工具便可浏览甚至下载需要的各种学习资料。endprint

3.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灵活性

数据库这一新型平台打破了传统图书馆的时空限制,这在音乐院校尤为明显。以前师生借阅乐谱和音像资料可能经常需要排队,有必要时还得将需要的资料进行复制,这就极大的限制了广大师生对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将传统资料转换成数据形式储存以后,师生需要的很多资料都可以在数据库中查询下载,不必亲临图书馆,仅仅在教室或者宿舍中就可以完成。上课时,老师可以根据上课需要及时在数据库中搜索到相应的教学资料,体现了数据库资源存在形式的灵活多用性,从而也间接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促使了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4.加强教学和学习交流

作为服务于高校教学的数据库,课堂讲座数据库也是重点建设之一。课堂讲座数据库中往往收录了一些名家的教学讲座,这些讲座都具有很强的教育性、学术性、时效性和权威性,特别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同时,还可以把本校优秀教师的课堂视频作为采集的对象,将其纳入数据库的建设。这样就可以打破传统的、封闭的教学模式,同一学科的教师可以通过数据库资源互相交流和学习,随时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学生也可以听到不同的声音和教学方式,使他们能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丰富学习内容和提高学习效率。

数据库作为一种新型资源管理方式“是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多媒体技术和传统图书馆理论结合与发展的产物,已被认为是互联网上信息资源最理想的管理和运作模式”。[3]现在这种理想的资源管理模式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共识,但国内大部分高校的数据库建设还处于初创甚至摸索阶段,许多技术还不成熟。比如,由于服务系统的问题将常出现网页错误或者不能顺畅传输数据等现象;在数据库的建设过程中,如何不断提高资源的教育性和学术性;如何收集更新更多的资料信息;如何通过在师生中的宣传,使他们转变传统图书馆的理念,能够积极认识和利用数据库资源。这些问题都需要数据库的建设者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学习、思考和总结经验,以加强和完善数据库的建设和利用工作。

参考文献:

[1]康长河:《建立高校共享音乐数据库的构想》,《艺术教育》2005年第25期,第73页。

[2]赵阳:《高校数字图书馆特色视频数据库建设浅论》,《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年第21卷第25期,第44頁。

[3]宁锐、纪超等:《高校图书馆流媒体视频数据库的构建与实践研究》,《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第24卷第4期,第518页。

作者单位:西安音乐学院陕西西安endprint

猜你喜欢

资料师生数据库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