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实践“微创新”推进人大工作与时俱进

2017-12-05杨初

上海人大月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人大常委会导向民主

杨初

开展工作“微创新”是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工作的鲜明特点。2013年2月27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殷一璀在本届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结束时就提出:“要继续推进工作制度和方法创新,使人大工作不断迸发出新的活力。”同年3月,她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人大工作不能因小而不为,对一些工作方法方式、机制,要想办法一点点加以改善和探索创新,积小成大、积少成多,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5月15日赴市人大财经委、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调研时她又指出,人大工作要在传承中创新发展,通过各工作环节和工作程序上的“微创新”,积小成大,逐步完善地方人大制度。至此,市十四届人大工作“微创新”正式提出,并在不同的场合反复强调,指导本届人大工作创新发展,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本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开展人大工作“微创新”,是新时期推进人大工作的必然要求

创新是民族和国家发展不竭的动力。就“微创新”而言,它不是从无到有的创造,也没有颠覆性的变革,而是在框架之内,从小处着眼,主要针对局部、细节、流程、技术等方面进行改进和提高。人大工作的“微创新”,就是在坚定政治方向的前提下,在宪法法律框架内,对人大履职内容、方式方法、流程环节、技术手段等方面进行完善改进,不断提高人大工作水平,促进人大工作取得新的发展。本届人大工作开展微创新,主要契合了三方面要求。

一是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推进人大制度与时俱进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这些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长期坚持、全面贯彻、不断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对于实际工作部门,推进人大制度与时俱进,就要从“微创新”开始,通过工作上的点滴创新,积小步为大成,以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从而推动人大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二是精细化的工作要求。随着人大制度的日益发展和人大工作的日趋完善,特别是人大工作法律性、程序性比较强,要求人大工作更具严谨科学性,要求每一个细节上精益求精,力争最优。而开展“微创新”,就是要促使人大工作每个方面要按照精细化的要求,精耕细作,提升工作品质,推动人大工作更加完善、深化。

三是群众期盼的社会要求。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意识的增强,人民群众对人大在民主政治建设中发挥作用的期待愈来愈大,对人大在反映表达民意诉求方面的呼声越来越强,对通过人大这一主要民主渠道来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人大要积极回应群众期望和关切,不断改进工作,开拓新的空间,适应不断发展的民主政治建设需要。

二、从上海实际出发,积极推进人大工作“微创新”

梳理本届人大工作“微创新”实践,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特点:

一是全面性。本届人大工作“微创新”是全方位的,既有立法、监督、选举任免、重大事项决定、代表工作、自身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创新,又在每项工作里进行了具体创新。比如在立法工作上,既有立法体制机制的创新,探索建立常委会副主任和副市长共同牵头负责的双组长制,发挥人大主导立法作用等;也有立法流程的改进,如完善法规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制度,建立基层立法联系点,探索建立将重要法规草案提请人民代表大会审议表决等措施。

二是持续性。即每年都有创新,且不停步、不停顿。比如在预算监督上,按照“先简后繁、逐步完善”原则,每年一小步,最终实现全口径预算向代表大会报告,建立了比较完整、系统的预算管理和监督体系。在专题询问方面,本届常委会在探索并做到“询问常态化”后,启动“边审议边询问”机制,接着推行广播直播、网络视频直播,扩大人大代表和社会各界参与监督。通过持续“微创新”,累积形成创新链,推动了本市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三是实践性。“微创新”与人大工作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且由人大机关各部门针对实际,提出并付诸实施。“微创新”是具体的,紧紧围绕人大工作,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比如在人大信息化建设方面,将“互联网+”运用到人大工作各个方面,“互联网+常委会会议”为常委会履职提供便利的移动式阅文平台;“互联网+代表服务”更加高效便捷服务代表;“互联网+机关办公”提高了机关工作效率;“互联网+选民登记”为换届选举顺利推进提供技术条件;“互联网+人大宣传”新媒体让人大宣传有声有色。

四是效益性。“微创新”带来的直接成效,就是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同时也改进了机关作风,推动了机关创新文化建设。更为重要的是,通过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推动了人大工作新的发展。从深层次看,“微创新”还有利于民主政治建设理念的培育和形成,这种推进民主创新发展的理念是人大制度不断走向成熟的基石。

三、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推进人大工作“微创新”

本届人大开展“微创新”及取得的成效,是历届人大及其常委会探索实践的结果,凝结了本届人大代表和人大机关干部的智慧和心血,为今后上海推进人大工作和民主法治建设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我们要按照总结、继承、完善和提高的要求,在总结本届人大常委会“微创新”经验的基础上,持续深入推进人大工作创新发展。总结本届市人大开展“微创新”实践,要重点把握四个方面。

一是激发“微创新”动力。这几年,市人大常委会利用不同的场合,倡导和鼓励各部门开展工作创新,机关各部门每年都要开展特色工作申报活动,为“微创新”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创新的基础在于学习调研。市人大机关还结合转变工作作风,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调研水平。同时,推动干部培训交流、轮岗锻炼,激发干部的创新思维,促进创新火花的迸发。

二是找准“微创新”方向。在“微创新”中,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坚持目标导向,就是贯彻落实好中央关于推进人大工作与时俱进的一系列要求,以及宪法法律对人大工作的明确规定。要对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上的讲话和关于民主法治的思想,一一对表,加以贯彻落实。坚持问题导向,就是针对人大工作薄弱环节、瓶颈问题,加以攻坚克难。坚持需求导向,就是针对新时期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新需求,以及人民群众对人大工作的新期待和民主政治参与的新热情,积极开拓新的空间。

三是加强“微创新”巩固。“微创新”落脚在基层,是个“自下”的发生过程。为了形成长效机制,促进工作常态化,要加强面上的指导、支持和鞏固,形成“自下”与“自上”的良性互动。对于“微创新”中逐步形成的好经验,通过制度化的形式,必要时还可以法律化的形式加以巩固。结合本届常委会工作总结,要全面梳理、修订和制定有关工作制度,将“微创新”经验充实到新的制度中去。

四是做好“微创新”推广。积极推广“微创新”经验做法,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从而推动全市人大工作。市委召开了人大工作会议,并开展了贯彻落实市委“九号文件”精神的专项督查,指导全市人大工作开展。要积极搭建推广平台,通过部门例会、区人大工作例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定期交流“微创新”经验,参加全国人大组织的研讨会及赴外省市开展调研交流,开阔视野和思路。通过“微创新”的推广,以点带面,推进人大工作持续深入开展。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大常委会导向民主
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
中国式民主
基于任务为导向的长文教学策略
不经授权人大常委会主任能代表人大常委会吗?
人大常委会审议“港区国安法”草案
旧民主和新民主如何互适共存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尼日利亚 民主日
犬只导向炮
树立“五个导向”严格党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