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也说面

2017-12-05陕西刘宝凤

散文诗 2017年10期
关键词:擀面面馆表姐

陕西/刘宝凤

也说面

陕西/刘宝凤

在农村,通常用做面的手艺来衡量一个女人的本事。如果擀得了一案好面,那不用说,这个女人的针线、家务活都差不了;擀面如果不行,其他做得再好别人也不会放在眼里。由此我想,人的行为能力或许都是相通的,一点通则点点通,一件事情办得漂亮,那其他事情保管也赖不了。

母亲的长面擀得好,她常说:夏天的面要和得硬如牛头,冬天的面则要软溜溜。看来做面很有学问,跟四季的温度也有关系,怪不得有些人总把面做不到位,可能是没有意识到做面也有这么多门道吧。母亲还教我们做面的歌谣:……下到锅里莲花转,捞在碗里像丝线,公一碗婆一碗……事实上,母亲擀的面还真就有这水准,你看,面和得硬、揉得软,摸在手里光溜溜,擀出来薄厚均匀,再加上她犁面的手艺,简直是面里的绝活。

母亲不光自己做得好,还要求我早早学。上小学三年级的暑假,表姐来我家,我妈把和好的一块面一切为二,交给我们两个来擀。擀面的过程不记得了,只记得面做好后,我跟表姐闹了矛盾,原因是母亲分给我的面少,擀面擀得不过瘾。

后来连续几天我都沉浸在擀面的乐趣中,麦子磨成面粉,面粉和成面团,面团再擀成面条,对粮食的认知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不知不觉间,对人类周而复始的伟大农业工程也产生了敬意。于是更加喜欢做面的过程,看着面粉在自己手里慢慢绽开,成为一碗神奇又喷香的面饭,似乎真正拥有了强大的技能。那时我还想,如果有一天我没工作了,可以开一家面馆,做好吃的面,也不错。

小时候的我爱做面,并不喜欢吃面,但凡吃面必先发脾气,然后随便吃几口了事,等饿了再拿馍顶饥。后来在城里工作,却偏偏爱吃面了,间隔不能超过三天,不然总有没吃饱或吃得不舒坦的感觉,摸一摸肚子,便意识到少了一碗面。去云南、北京等地方游玩,不过四五天时间,便觉得特别想念家里的一碗汤面。

现在吃饭,多是去面馆,中午一下班,便相约同事一起去就近的面馆,有扯面、棍棍面、炒面、菠菜面、重庆小面、山西刀削面……在西安这个地方,最不难找的就是面馆。大概五六家饭馆里,就有三家在卖面。面馆的面味道各异,都有自己的特色,光看门外长溜的顾客便可知道。但面和面的区别就在于,当我只是一个顾客时,面就仅仅只是果腹的粮食,只有在母亲跟前,面的区别才彰显出来。母亲的面做得用心,满碗都是细致,菜切得细碎,面擀得薄到透光,吃到嘴里更是劲道。这劲道中又加上绵,吃到胃里是妥帖,是舒服。不像外面吃的面,稍微煮硬了,便吃得人胃难受,好像胃都被面顶出了棱角。

面馆都有种萝卜快了不洗泥的感觉,尤其是饭点人多的时候,面扔到锅里三两下便捞了起来,让我总是怀疑面是否没熟,吃的时候便多了一些谨慎。所以在外面吃面,我都要叮嘱一声,面要多煮一会。很多时候,我会挑着把细软的面吃掉,就算没吃饱,也会把粗的面剩下。这是母亲做面的手艺惯出的我的毛病。在外地,我几乎不主动吃面的,因为西安的面种类太多、味道太好,养刁了我的嘴。索性把胃口留到回西安,哪里有好吃的面,了然在胸,一下车便直奔而去即可。

猜你喜欢

擀面面馆表姐
管毅宏:从小面馆到上市公司
“越吃越有劲”面馆
时光深处的手擀面
表姐来了
椭圆表姐的来信
与众不同的表姐
驻村队里的手擀面
午夜面馆
小声点,表姐就要高考了
面馆惊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