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社区教育发展的思考

2017-12-01姚元贤吴富强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居民社区发展

姚元贤 吴富强

近年来,为了形成居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逐步提高社区全体成员的生存技能、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使整个社区具有更深层次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底蕴,促使社区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社区教育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国家的发展,发展机遇的到来,社区教育面临着新的发展任务。文章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从酉阳县社区教育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我县社区教育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提出自己的分析及建议。

一、社区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社区教育涉及面广泛,实施主体多样,所以尽管社区教育历史悠久,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在社区教育具体实施过程中会经常出现一些问题和矛盾。加之我县是集老、少、边、穷于一身的农业县,县域经济不发达,除了县城和少数乡镇开展一些活动外,社区教育在全县范围内几乎没有。主要的原因有:

(一)社区教育管理较为混乱及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与整合

社区教育的目的是实现终身教育、构造学习型社会,衡量一个国家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它的社区教育是否发达。首先,政府应该使其相应级别的部门管理每個社区,如居民小组、村、乡镇、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县政府等,以便有序地管理社区的相应事务,但在社区教育管理建设中没有设立一个专门负责的领导机构。其次,各部门各司其职,不同的职能部门间很少有沟通、交流,领导职权有限,没有一个人具有领头作用,因此社区教育规划不统一,教育内容零散,不能有效地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工作效率低下。再次,我国缺乏相关政策的系统支持,社区教育的界限定义不清楚,没有系统性、计划性地制定社区教育的相关政策。这些原因影响了社区教育的科学发展。

(二)社区教育倾向于重形式、轻实际效果

一方面,社区教育发展缺乏一个实体来表现,导致社区教育重形式、轻实际效果。同时,社区与学校、企业之间还是各自独立的,不能进行有效互动。另一方面,由于老百姓对文凭与学历的盲目追求,社区教育强调提升学历,忽视培养职业能力。这种重形式轻实际效果的教育方式严重地偏离了社区教育的根本目的。

(三)社区教育的民众参与率不高

社区教育是全民参与性的教育,居民们应当充分表现出积极性,调动自己参与活动的热情。但是从我县社区教育的现状看,社区居民的参与度不高,其中以农村居民的参与度表现最为典型。主要体现为,参加社区教育的青年人数比例不高,社区居民的参与率不高,社区教育普遍注重形式,几乎没有开展农村的社区教育。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社区教育的形式单一化,对不同年龄人群参与社区教育的动机不够了解,教育方案不灵活,没有找到同时使老人、儿童和青年都乐意接受的教育方式;二是没有多元化的社区教育课堂,对居民多元化的教育与学习需求不能满足,社区教育不仅应该使职业关怀得到充分体现,还要体现出对社区居民的基本生存能力的关怀;三是在社区教育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带有较浓厚的政治色彩,普遍是“应景式”的教育,应付上级的检查,草草了事,并没有从当地社区及其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的现实需求出发来开展社区教育,每个社区教育展示出的效果都相差无几,社区的社会历史文化特色并没有体现出来,以至于社区教育内容和形式严重脱离实际,出现社区居民消极应付,居民参与率满意度不高的局面。

二、对我县社区教育发展的思考

(一)社区教育的指导思想

发展社区教育要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从县委、县政府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出发,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精神,坚持城市与乡村均衡发展的方针,着力建设具有民族地方特色的社区教育,加强社区教育资源开发、整合、利用,以创建“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环境,全面提高我县城乡居民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

(二)社区教育的工作目标

紧紧抓住重庆市制定的“渝东南生态保护区,加强扶贫开发,引导人口聚集和有序梯度转移”策略,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把酉阳县建设成为武陵山绿色经济发展高地、重要生态屏障、民俗文化生态旅游带和扶贫开发示范区目标,结合我县以生态为魂,以旅游产业化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找准结合点,把握关键点,形成生态保护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有力举措,力求在生态建设上取得新进展,在扶贫开发上取得新突破,开创酉阳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加快把酉阳建设成为重庆市生态经济强县”。到2017年,基本形成具备民族地方特色、开放、优质、高效的社区教育体系,努力争创市级社区教育示范区。

具体工作目标:

1.统筹城乡社区教育发展。针对城乡社区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状,在深化城区社区教育发展内涵的同时,加速发展农村社区教育,实现城乡社区教育均衡发展。3年内80%的乡镇开展社区教育,满足村民对学习的需求。

2.加强社区教育阵地建设。2015年成立县社区教育学院。以县城两个街道,龚滩镇、龙谭镇社区教育的建设为重点,完善街道(镇)社区教育中心的功能建设。2016年—2017年,80%以上乡(镇)建立社区学校,居民参与率达40%以上。

3.对教育资源加以整合,建立并完善社区教育网络。第一,传统学校应该向社会开放,使社区教育共享学校的教育资源,同时各种教育机构间要加强交流沟通,使社区网络涉及各方面;第二,要有固定的适合于社区教学的场所,方便社区居民生活的多样化;第三,各种要求开放社区公共场合的教育功能;第四,社区代表还应密切联系域内各机构,广泛开展合作交流,举办多种多样的活动。

4.提高居民参与率,确定社区教育特色。社区教育是全民教育,可以扩大居民的交往空间,增进居民之间的交流、了解,有助于增强居民对社区的“乡土情感”和彼此之间的认同意识。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居民的实际需求出发,增加社区教育培训课程和项目的多样性,不断开发新的培训方式,提高居民的社区教育参与率和对社区教育服务的满意度。3年内,居(村)民社区教育参与率达到40%以上,居(村)民满意率达到60%以上。

5.加强社区教育特色教育。社区教育应当以本社区特有的历史文化特色为基础,开展各种活动,将社区发展的精神风采充分展现出来,这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渠道。以县城老年文体活动、青少年活动、桃花源旅游文化节活动为载体,着重打造“土家族民俗、民歌、摆手舞”、龙潭赵庄社区、南腰界乡“红色旅游”、龚滩古镇、河湾山寨的乡村旅游等特色项目,充分体现重庆酉阳的各个“社区个性”的教育。

6.推进各类学习型组织创建。完善学习型组织创建的长效机制和各部门协调机制,开展学习型党政机关、学习型家庭、学习型社区、学习型乡村创建活动。

(三)社区教育的保障机制

1.组织保障

县委、县政府将社区教育纳入全县经濟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全县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中,加强政府对社区教育的统筹管理。一是成立县社区教育指导委员会,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形成推进社区教育的合力;二是依托重庆广播电视大学酉阳分校成立县社区教育学院,各街道(乡镇)依托文化节中心(教管中心)成立社区学校,居委会(村)成立社区教育学习中心,从而形成履盖全县的三级社区教育网络;三是落实社区教育专兼职人员,充分发挥各级社会组织在社区教育工作中的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教育。

2.经费保障

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教育工作的意见》(渝办发[2012]300号文)的要求,县财政每年应按不低于人均2元的标准(区域常住人口)安排社区教育专项经费,由县社区教育学院统筹,按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执行。同时,县社区教育学院应争取社会各界对社区教育的捐助,鼓励和引导民办教育组织举办非盈利的社区教育培训项目,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社会力量投资社区教育。

3.队伍保障

社区教育是大教育,主要由专职教师、兼职教师和志愿者队伍这三支人才队伍组成。社区学院要充分发挥县内离休干部、教师、专家学者、企业家、各类专业人员在社区教育中的作用,他们将成为社区教育活动中的重要力量。培训社区教育工作者,探索实施社区教育工作者持证上岗制度,开展社区教育专职干部和社区教育工作者的适应性和资格培训,使社区教育队伍向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对社区教育志愿者工作的跟踪管理要加强,运用激励评价办法,提高社区教育志愿者的工作积极性。

4.加强督导评估

根据渝办发[2012]300号文“建立‘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度,实行目标管理”的要求,县社区教育指导委员会应每年开展一次督导考评,将建设县社区教育学院的综合管理、街道(乡镇)社区教育基地、社区教育培训实绩、培育社区教育品牌项目、研发社区教育课程、研究社区教育理论和推广数字化学习等纳入督导考评的范畴,实现社区教育健康、持续的发展。

5.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在宣传时充分利用社区宣传栏、广告、墙报、黑板报等多种媒体渠道。社区教育的宣传内容要增加到宣传窗的重点栏目。

办好社区教育网、《酉阳成教》,充分发挥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宣传作用,注重提炼、及时总结社区教育的亮点,对社区教育的典型给予深度报道和宣传。依托终身学习这一教育理念,加大对居(村)民宣传终身学习重要性和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力度,使居民处于有利于社区教育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

6.加强理论研究

发挥教育科研在社区教育发展中的先导作用,理论联系实际,因地制宜开展区域社区教育的难点问题及重点问题的理论研究,不断探索社区教育的发展规律,解决社区教育发展的难题。

总之,实施社区教育,应当观念先行,让人们明白:教育仅仅依靠政府的努力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需要整个社会的参与,需要政府与群众团体和各民间组织的协商交流、合作,遇到问题,共同寻找解决方法,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因此社区教育的发展,是一项全社会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使居民从思想观念上与时俱进,在工作中开拓进取,因势利导,才能做好社区教育工作,营造出创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良好氛围。

猜你喜欢

居民社区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1/4居民睡眠“不及格”
如何积极应对社区老年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