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地品牌开发中的公共艺术

2017-12-01张磊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公共艺术

张磊

摘 要:近些年以来,各个旅游地都在致力于开发独特的旅游品牌,这是由于开发旅游地品牌的举措有助于突显独特的当地优势,进而吸引更多前来观赏优美景物的游客。对于各种类型的旅游地而言,应当因地制宜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公共艺术,将其视作开发旅游品牌必需的途径与措施。因此可见,公共艺术应当融入开发旅游地品牌的全过程中,在确立形象定位的前提下探寻全新的旅游功能,保持当地原有的优良生态氛围。

关键词:旅游地;品牌开发;公共艺术

进入新时期后,旅游行业在现阶段的产业构架中占据了很关键的位置。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很多地区都在致力于发掘当地独有的旅游资源,进而占据优势的市场竞争位置。在此过程中,如果能把旅游开发以及品牌战略紧密结合在一起,那么就能突显系统化与科学性的旅游地品牌规划,确保当地品牌本身具备更显著的吸引力。因此可见,旅游地是否具备独特的公共艺术特性,直接决定着游客对此产生的整体感受[1]。具体在运用公共艺术时,应当确保其符合最根本的旅游品牌效应,进而体现全方位的生态保护,杜绝长期以来盲目性的旅游品牌开发。

一、公共艺术的基本内容及其特征

早在60年代,公共艺术就已经诞生。从基本内容来讲,公共艺术指的是涉及到公共空间的艺术,此类艺术是针对城市而言的。因此可见,公共艺术突显了以人为本的宗旨,具体涉及到公共设施、公共环境、公共传播以及其他要素。与此同时,公共艺术致力于构建舒适的城市生活方式,拓宽了生活空间,借助多样化的艺术方式来创建城市独特的艺术氛围[2]。长期以来,公共艺术都致力于结合日常生活与艺术,确保艺术能够运用于平日的真实生活。

从广义的视角来看,公共艺术应当包含城市中美化环境以及艺术创作涉及到的各项相关行为。从狭义来看,公共艺术特指多样化的视觉设计。在这其中,公共艺术既要具备公众性,同时又不能欠缺艺术性。近些年以来,现代建筑、现代雕塑以及绘画等多样化的领域都呈现了迅速兴起的趋势,因此也在客观上突显了公共艺术本身的价值所在[3]。面对城市公众对其提出的全新需求,公共艺术应当致力于承载新时期的城市文化,在此前提下融入了新时期独特的社会关系、大众艺术以及价值取向等。

二、开发旅游地品牌的价值与意义

从目前来看,各个旅游地都具备各自独特的品牌形象。对于旅游地而言,品牌形象在根本上代表着旅游地本身的市场定位,在全面论证的前提下给出了精确定位。因此可以得知,旅游地品牌在逐步形成的整个过程中,民众对此产生的认知与评价都占据了很关键的地位[4]。通过运用视觉传递的方式,游客就能亲身感受到旅游地品牌给自身带来的独特影响力,进而体会到深层次的吸引力。例如,旅游地品牌可以借助宣传册、纪念品、公共设施、服饰或者字体等多样化的形式加以传播。

除了上述要素之外,旅游地品牌还涉及到独特的建筑物、当地地形与地貌、历史文化、生态景色以及产品外观等。在凝练与抽象的基础上,受众就能体会到来源于旅游地的独特吸引力,进而对此产生相对强烈的好感。例如,针对旅游地独有的某些生态景观而言,可以将其抽象为特定的图像,进而体现了新颖的自然景致风格。从空间布置的视角来看,开发旅游地品牌很可能涉及到独有的空间布局,在这其中摆放艺术品或者纪念品等。因此可见,上述要素具备公众性以及开放性的基本特征,对此可以称之为旅游地本身的公共艺术。

相比于其他行业的品牌形象,旅游地应当拥有独特的品牌形象。这是由于,旅游地只有借助独特的外在形象,才能让受众真正感觉到旅游地本身的艺术特性以及生态特征[5]。具体而言,旅游地品牌应当紧密结合当地具备的生态特性,同时也不能缺少独有的人文景观。从目前的现状来看,旅游业在新时期呈现了显著发展的趋势,旅游地也应当更多关注当地品牌,确保把公共艺术融入品牌开发的全过程。

三、品牌开发的基本思路

公共艺术本身具备抽象性,然而如果将其融入物化的形态中,游客就能真正感觉到其中的深层内涵。对于旅游地来讲,公共艺术本身应当包含物化形态的日常生活状况以及生态文明。游客來到当地之后,针对上述要素就能获得深刻体会。与此同时,旅游品牌本身也吸纳了生态文明以及人文景观的灵感,孕育并且诞生了独有的当地景区文化[6]。针对不同类型的旅游地,与之相应的旅游地品牌也是各不相同的,这是由于各地具有多样化的信仰、风俗、道德艺术、消费行为以及其他要素。为了延续当地独有的公共文化,在开发旅游地品牌时应当体现如下的根本原则:

首先,旅游地本身应当符合独特的定位与形象,以此来体现当地独有的生态风格以及人文特征。近些年以来,旅游业整体上呈现了商业化趋势,经营战略融入了旅游地开发的整个过程。受到上述开发思路的影响,旅游地应当致力于构建完整度较高的生命体,在这其中融入更多的附加值。具体来讲,旅游地在开发品牌时的关键应当落实于提升服务水准、优化景区管理并且优化消费体验,保证游客都能享受到旅游地独有的优质服务。

其次,公共艺术与旅游开发二者应当紧密结合在一起,在此前提下构建了多层次的生态体系[7]。这是由于,公共艺术本身就具备复合性,其中涉及到自然要素、日常生活要素、经济要素以及文化要素。在融合多个要素的同时,旅游地本身就会具备更高层次的生态水准。游客前来游览时,针对当地美好的生态景观也能做到自觉予以爱惜。

再次,从设计构思的视角来看,公共艺术融入品牌开发的宗旨就在于提供新颖的构思,确保整体上的生态平衡。旅游地拥有属于自身的独特地貌形态、水源特征以及动植物特征,因此在开发旅游地时也不能忽视了最根本的生态特征,以此作为旅游地整体构思的依据。例如,针对色彩搭配、光线配置以及景观形式的选择,都要把生态协调性视作最关键。在必要的时候,设计师针对可再生的、环保性的绿色材料应当予以优先选择。

四、具体的运用要点

长期以来,旅游业都受到了商业化带来的强烈影响。在此种状态下,有关部门针对特定的旅游景区具体在开发时,经常都会忽视潜在性的生态效应,同时也没有关注公共艺术。例如,近些年以来,某些景区设计人员倾向于东拼西凑,通过堆砌各种各样的雕塑或者壁画来衬托景区氛围。从旅游地构思的角度来看,某些设计人员也倾向于单纯的仿照,因此并没有把景区设计与当地民众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8]。因此为了改进现状,未来在开发旅游地品牌的具体实践中应当关注如下要点:

(一)创建优良的旅游地环境

旅游地如果没有优良环境作为依托,那么很难真正吸引游客。因此可见,设计人员如果要创建优良的旅游地环境,关键应当落实于营造氛围。具体开发旅游景区时,可以选择富于地域气息的当地独特标示,将其布置在旅游景点的特定位置上。在布置当地标志的基础上,游客对此就能够加以识别,同时也体现了装饰作用。这是因为,增加标志物的做法有助于体现公共艺术,增强了旅游地本身具备的文化气息。在浓厚人文背景的烘托下,某些标志物就可以体现自身独特的视觉效应,进而留下相对深刻的印象。

(二)关注生态和谐

开发旅游地的品牌,关键应当落实于生态和谐。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公共艺术应当关注和谐性,在此前提下体现了更高层次的生态和谐。对于现阶段的城市居民来讲,多数居民都承受着相对较重的日常工作压力以及生存压力。因此可见,创建旅游地品牌的宗旨就在于唤醒民众对于自然的亲近感受,在欣赏美好自然景致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净化。例如,近些年以来,节水型、节能型与再生环保型的新式建筑正在陆续诞生。在必要的时候,设计师应当致力于研发风能或者太阳能为建筑物提供所需的能量来源。

(三)突显独特的文化风格

各个地区都拥有自身独特的文化风格,在旅游地的全面开发中也要融入文化风格。具体在布置旅游区时,可以借助广场喷泉、灯光、座椅以及草坪等构造物来塑造独特的景区文化范围。从现状来看,很多发达国家正在致力于优化园林设计,设计者也更加关注林荫区环境以及广场气氛,对此有必要给予更多的关注。例如,在布置城市公园时,可以把天然石块安放在特定的位置上,或者在公园中央布置喷泉水池、雕塑以及假山等构造物,以此来塑造独特的景区风格。

五、结语

经过综合分析可知,公共艺术对于开发新形势下的旅游品牌而言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公共艺术最根本的特性就在于艺术性以及公共性,在此前提下诞生了多样化的艺术形态。有关部门如果要致力于构建全新的旅游品牌,那么不能忽视公共艺术的价值与意义。因此可见,公共艺术如果能够运用于全过程的旅游开发,则可以体现更高层次的文化性、公众性以及艺术性特征,确保当地环境与旅游产业彼此之间的协调性,保持新时期旅游业本身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付业勤,曹娜.基于扎根理论量表开发的網络舆情对旅游地形象传播研究[J]. 统计与决策,2016,(20):65-68.

[2]许春晓,佘白连.中华始祖旅游地的网络舆情分析——黄帝陵、炎帝陵、舜帝陵网络舆情特征及其比较[J].旅游研究,2015,(03):53-57.

[3]光映炯,灿芬.民族旅游地的旅游商品开发与品牌营销——以丽江古城为例[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3,(05):146-149.

[4]连漪,姜营.区域旅游品牌发展及品牌价值提升策略——基于桂林旅游地品牌建设的思考[J].企业经济,2013,(02):122-126.

[5]伍艳玮.旅游地空间竞争下的弱势旅游地发展战略——以江苏盐城市为例[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32-35.

[6]李雪山.浅谈旅游地品牌开发中的公共艺术[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2,(04):70-73.

[7]陶玉霞.论旅游地品牌的主题强化与形象构建——以新乡市为例[J].资源与产业,2012,(04):64-67.

[8]陈曦,陈钢华,黄远水.品牌共享型旅游地的分类及其开发研究——兼论福建省南靖县土楼旅游区的开发[J].旅游论坛,2012,(01):51-55.

猜你喜欢

公共艺术
公共艺术普及教育工作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作用研究
浅析我国公共艺术艺术形式的发展与趋势
民办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改革与优化研究
如何解决公共艺术(美术篇)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大连滨海路公共艺术的美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