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园景观表现手法的心理体验营造研究

2017-12-01张雨薇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园林心理

张雨薇

摘 要:传统中国园林追求回归自然的审美观念,通过“空间对比、引导与暗示、藏与露”等艺术手法,营造“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园林景观。但对于如何通过现代景观设计的角度,分析传统园林景观变化过程,仍缺乏深入的研究。文章力图通过对比古典园林的布局手法与现代心理学规律,总结出二者的契合性,探讨如何运用现代心理学理论结合园林设计手法,营造符合现代人审美体验的园林景观,以期为现代园林设计景观体验总结理论规律。

关键词:园林;心理;营造手法

传统中国园林在景观营造上并不关注单一的观赏点,而是强调递进式的心理环境的營造。园林景观设计往往依靠造园者的主观经验与文化修养营造景观变化,对于怎样的景观环境能产生何种氛围、营造何种情感体验,缺少系统的理论总结和研究。本文在研究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实例,对传统园林设计中常见的布景手法和游赏路径进行了归纳和分析,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人微妙的心理审美过程,总结观赏者的心理需求变化规律,以期为现代园林设计景观体验总结理论原理。

一、中国古典园林与情感心理学表达

(一)传统中式园林的景观布局

传统中国园林造园艺术的基本指导思想围绕着“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十分强调有法而无定式。正是在这种设计指导思想下,从空间序列组织的设计到全园的整体把控,各个园林因势而变,似乎很难总结出共同的规律。但既能形成整体,就必须依照某些原则把孤立的点串联成片段的线,进而形成完整的序列。造园者在安排园林的空间序列时,大都使其空间序列如同诗歌一般有起承转合,富有感染力。整个序列的安排按照前奏、起始、主题、高潮、转折、结尾的节奏,形成丰富、带有节奏的流动空间。

(二)心理学原理园林景观审美心理特征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景观设计就是满足人的某些心理需求的行为活动的总和。传统中国园林的景观游览体验本质上就是人的情感体验,在通过园林景观的对比转换中产生递进式的情感叠加,从而产生“移步换景”的审美体验。

中国园林强调的“引人入胜感”在心理上表现为一种对审美对象不断深入探求,在景观上不断营造形成“神秘感”,园林景观序列都依照这种心理反应,经历一个基本的心理过程:感觉—吸引—联想或想象—诱惑与期待—探寻和受阻—渴望体验或真实体验。在形成“神秘感”心理时,需要重复的单元套接,形成“积欲—解欲或受阻”,之后又引发进一步的“积欲—解欲或受阻”的过程。

二、景观布局中的情感心理表达

(一)引导与暗示

在心理学上,情感不是单一产生的,而是受多种环境影响产生不同的情感从而叠加演变的产物,是由感觉和吸引引发的,受文化、宗教以及生活经历的影响,某种特定地点以及特定符号能使人产生一系列的联想。在园林布局上想要得到同种的效果可以借助空间的组织和向导性。例如,园林中的游廊,它使空间相互交错与关联,曲折之中给人以辗转不尽之感,每一次的曲折,在心理上便是产生“诱惑和期待—探险和受阻—释放满足”的情绪变化,几组情绪的起伏叠加,为后面的渴望体验埋下了深深的期待。留园在在自绿荫轩至水阁部分的空间处理方面,设置了一片临空的隔扇,通过隔窗的开闭起合增强了空间的变化。

(二)空间的对比

留园在运用空间对比手法方面尤为出色。入口空间异常曲折、窄而封闭,人们的视觉被极度压缩,产生一种沉闷压抑的感觉,同时产生消除这种感觉的心理期望。进园后第一个小院—狭长多变的曲廊(加强期待感)—内庭院(产生探究的欲望)—封闭狭小的回廊(情感的压制)—梅花窗透见园里的景色(引导与期待达到一个顶点)—末了的庭院—通过曲折,狭窄封闭空间直至绿荫,进入主空间—豁然开朗,进一步释放产生期待后的强烈满足。

(三)疏与密

中国绘画中为了烘托意境,产生对比与联想,形成了一种手法——“留白”,留出间空的意思。在空间营造方面,过满的空间也易使人产生审美疲劳感。园林景观虽然不同于书法绘画,但也遵循疏密相间的原则。留园的分布布局非常不平衡,东西两面建筑高度集中,景观内容多样,节律变化快速,人的情绪高度兴奋与紧张。另两侧建筑稀疏,景观内容稀疏,人的情绪随之恬淡松弛。这种“疏密”的手法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整个园林的情感节奏,两者相辅相成,使人们能够随着密度的变化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

(四)渗透与层次

古典园林的本意是模仿自然而胜却自然,故而在景观布局方面大都顺应地形,形成高低错落的变化和韵律感。在立面上最大程度地打破固有的单一节奏,加强整体立面的起伏感和层次感。留园院落空间虽然较小,但空间渗透的手法却在这里得到很好的应用。通过障景、漏景等手法,将园林空间分隔开来,使每个区域相互独立、相互关联,变化丰富。这种设计手法起到一个“诱惑与期待-探险和受阻”的心理效果,身处其中的人随着地势去起伏、去探索,不仅丰富了景观的趣味性,也是其中的一个景观小高潮。留园入口部分视野极度收缩,至绿荫处豁然开朗,形成一个小高潮;过曲溪楼时,再度收缩;至冠云楼前院又觉开朗。至此,经园的西、北回到中央部分,从而形成一个循环。

(五)藏与露

绘画中强调“意贵远乎,境贵深乎”,诗论中则认为“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古典园林与绘画、诗歌有着密切的联系,自然也受他们的影响。传统的中国园林艺术以藏显露,更喜爱采用欲显而隐或欲露而藏的手法把某些精彩的景观藏于角落里,又或是利用花窗的间隔,让人随着行走欲见不可见,欲观其状只可见其隅。这种欲藏则露的展现手法,与“吸引—联想或想象—诱惑与期待—探寻和受阻”的心理现象有极强的契合性,在园林景观中,不论是高大的楼阁或是小巧的亭榭,全然袒露不如显得含蓄的半露,后者的隐约可见则给观赏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引发探寻的欲望。

三、规律性总结

传统园林景观的营造通过不同的手法的结合产生丰富的情感变化,营造不同的情感体验。“神秘感”的心理现象并不是一种独立存在的、单一的情感反应,而是通过各种情绪的加深、引导、叠加而产生的综合的情感体验。园林的营造手法也是如此,为突出园内主要空间,园林的入口部分采用曲折狭长封闭压抑的空间形式,压缩视野,使人产生探究的欲望,之后豁然开朗,产生吸引力、引导感(空间对比手法),到在曲折的景廊、拐角中受到引导和暗示(引导与暗示手法),又在山石中、树桠间被露则浅而藏则深的水榭楼阁(藏与露手法)所吸引,从而产生探寻的欲望,这种内心的煎熬和骚动,随着景观的变化、起伏、发展,慢慢变成情绪的积攒(渗透与层次),见到丰富的景观节点从而产生情感的迸发,而后保持这种兴奋的情绪继续往里探寻,经过拐角迎来一大片稀疏的空间,人的内心又回归到一种祥和、平静(密与疏手法),然后在下一个景观片段里再次经历这一段感情的起伏。

四、结语

在中国园林高速发展的今天,人的心理以及行为活动均对指导园林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国内相关研究中,建筑心理学的研究较多,而人的心理活动与园林设计的结合研究较少,本文将中国传统的园景手法用现代心理原理分析,通过现代景观设计的角度,体验传统园林景观变化过程,分析其审美心理特征,总结系统的理论,以期给今后的园林规划与设计以一定的启示。

参考文献:

[1]杨蜀光.传统园林设计中暗藏的心理学应用[J].华中建筑,2006,(24):114-116.

[2]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3]李允菲.环境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陕西林业科技,2009,(02):133-137.

猜你喜欢

园林心理
园林一角与位置经营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清代园林初探
心理感受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
心理小测试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