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行手术治疗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护理的效果研究

2017-12-01王萍平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8期
关键词:下肢基础静脉

王萍平

(山西省长治市人民医院普外科,山西 长治 046000)

对行手术治疗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护理的效果研究

王萍平

(山西省长治市人民医院普外科,山西 长治 046000)

目的:探讨对进行手术治疗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山西省长治市人民医院在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16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160例患者随机分为基础组(n=80)和综合康复组(n=80)。在这两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期间,对基础组患者进行基础护理,对综合康复组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护理,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护效果。结果:综合康复组患者接受治护的总有效率为93.75%(75/80),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5%(6/80)。基础组患者接受治护的总有效率为75.00%(60/80),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3.8%(11/80)。与基础组患者相比,综合康复组患者接受治护的总有效率更高,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进行手术治疗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地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下肢静脉曲张;综合康复护理;基础护理

下肢静脉曲张是普外科的常见病。此病主要是由于患者长时间站立、长时间维持相同的姿势、下肢静脉瓣膜关闭不全和先天性静脉壁薄弱引起的[1]。在本文中,笔者应用综合康复护理模式对山西省长治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进行护理,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山西省长治市人民医院在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16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将这160例患者随机分为基础组(n=80)和综合康复组(n=80)。基础组患者中有男性42例,女性患者38例;其中年龄最大的71岁,年龄最小的30岁;其中有双下肢静脉曲张患者37例,有合并小腿溃疡的患者28例,有合并踝部溃疡的患者26例,有合并湿疹的患者45例。综合康复组患者中有男性41例,女性患者39例;其中年龄最大的70岁,年龄最小的32岁;其中有双下肢静脉曲张患者35例,有合并小腿溃疡的患者23例,有合并踝部溃疡的患者22例,有合并湿疹的患者46例。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在这两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期间,对基础组患者进行基础护理,包括对其病情进行监测、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和用药护理等。对综合康复组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护理。护理方法如下:1)临床研究发现,接受手术治疗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因担心手术的效果,容易出现恐惧、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因此,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详细地向其讲解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病机制、临床上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主要手段、进行手术治疗的目的、作用和必要性等。同时,应耐心地倾听患者的主诉,并对其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以消除其心中的疑虑。2)在术后,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将下肢抬高20°~30°,以促进其下肢静脉血液的回流,防止其发生下肢水肿。同时,护理人员使用弹力绷带对患者的下肢进行包扎,以防止其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3)对于存在多项易患下肢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的患者,护理人员应遵医嘱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1450324,生产企业:丽珠集团利民制药厂)对其进行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4)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的切口是否发生渗血、红肿等症状。同时,应注意观察患者下肢皮肤的颜色和足背动脉搏动的情况。如患者患侧的足面发生水肿,护理人员应及时查看包扎其患肢的弹力绷带是否过紧。如患者发生下肢疼痛、肿胀,护理人员应立即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理,以防止其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5)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多食用具有活血化瘀、清热利湿功效的食物,并嘱咐其多饮水。同时,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不要食用羊肉、辣椒、狗肉等食物。6)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指导其进行足背伸屈训练,每天训练2次,每次训练5~10min。7)在患者出院前,护理人员嘱咐其在出院后要穿戴弹力袜3个月,并告知其定期来医院复查。

1.3 治护效果的分级标准

1)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2)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3)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未改善。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9.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患者接受治护的总有效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护效果的对比

综合康复组患者中临床治护效果为显效的患者有50例(占62.50%),为有效的患者有25例(占31.25%),为无效的患者有5例(占6.25%)。综合康复组患者接受治护的总有效率为93.75%(75/80)。基础组患者中临床治护效果为显效的患者有30例(占37.50%),为有效的患者有30例(占37.50%),为无效的患者有20例(占25.00%)。基础组患者接受治护的总有效率为75.00%(60/80)。与基础组患者相比,综合康复组患者接受治护的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组患者临床治护效果的对比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对比

在术后,综合康复组患者中有3例患者发生了切口脂肪液化,有3例患者发生了深静脉血栓。综合康复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5%(6/80)。基础组患者中有5例患者发生了切口脂肪液化,有6例患者发生了深静脉血栓。基础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3.8%(11/80)。与基础组患者相比,综合康复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对比

3 讨论

下肢静脉曲张是普外科的常见病。此病主要是由于患者长时间站立、长时间维持相同的姿势、下肢静脉瓣膜关闭不全和先天性静脉壁薄弱引起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多为体力劳动者或需要长时间站立者(例如医护人员、发型师、厨师等)[2]。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可出现下肢疼痛、酸胀不适、乏力等症状,在长时间站立后会发生上述症状加重的情况[3]。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若未能及时接受有效的治疗,其病情会进一步加重,进而可导致其发生下肢溃疡、湿疹、淤积性皮炎、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4]。为了探讨对进行手术治疗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笔者将山西省长治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6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基础组和综合康复组。在这两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期间,对基础组患者进行基础护理,对综合康复组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护理,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护效果。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与基础组患者相比,综合康复组患者接受治护的总有效率更高,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上述研究结果与杨慧君、郭艳梅、张荣等学者[5]的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对进行手术治疗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地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1]张雪燕,韦敏玲,韦静瑜,等.57例聚桂醇硬化剂在下肢静脉曲张术中的应用护理[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4,(5):99-100,101.

[2]翁高萍,陈惠娟.腔内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康复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2,(2):30-32.

[3]宋倩倩,李环.健康教育干预对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8):630.

[4]董利英.腔内激光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护理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0):1880-1881.

[5]杨慧君,郭艳梅,张荣,等.100例下肢静脉曲张激光腔内闭合术的优越性及护理体会[J].母婴世界,2016,(6):139.

R473

B

2095-7629-(2017)8-0168-03

王萍平,女,1969年9月出生,汉族,籍贯为山西省长子县,2000年毕业于长治医学院高级护理专业,主管护师,研究方向为普外科护理

猜你喜欢

下肢基础静脉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两种深静脉置管方法在普外科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静脉留置针配合可来福接头封管方法的探讨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治疗
活血化瘀法治疗颈内静脉置管致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