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拿疗法联合坐位动态牵引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分析

2017-12-01吕锐斌戴胜良王铮辉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8期
关键词:根型颈椎病颈椎

吕锐斌,戴胜良,王铮辉

(广东三九脑科医院,广东 广州 510510)

推拿疗法联合坐位动态牵引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分析

吕锐斌,戴胜良,王铮辉

(广东三九脑科医院,广东 广州 510510)

目的:观察联用推拿疗法与坐位动态牵引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广东三九脑科医院收治的16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4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推拿联合枕颌带坐姿牵引治疗,对治疗组患者进行常规推拿联合坐位动态牵引治疗,然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P<0.05)。结论:联用推拿疗法与坐位动态牵引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取得理想的临床效果。

神经根型颈椎病;推拿;坐位动态牵引

颈椎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在此病患者中,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约占50%~60%。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多为30~50岁的青壮年人及伏案工作者[1]。此病的发生与患者存在不良的生活习惯、工作习惯密切相关。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颈肩部疼痛、上肢放射性疼痛、麻木、肢体废用等,其生活质量可受到显著的影响。在临床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主要方法包括针灸疗法、推拿疗法、牵引疗法等。单用一种上述的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虽可暂时缓解其临床症状,但不能获得理想的远期疗效。近年来,我院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中医推拿配合坐位动态牵引法进行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的168例患者均为我院门诊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这些患者的病情均符合1992年第2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制订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具体的诊断标准[2]为:1)患者有颈肩部疼痛不适及上肢放射痛的症状。2)患者存在受压神经节段的皮肤分布区感觉减退、腱反射异常、肌力减退的情况。3)患者进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的结果呈阳性。4)患者在进行颈椎DR检查时可发现椎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椎间隙或椎间孔变窄等退行性改变。5)患者在进行颈椎CT检查时可发现椎体后缘有赘生物及神经根管变窄等情况。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4例患者。在治疗组中,有男性36例,女性48例;其平均年龄为(41.5±9.3)岁,平均病程(3.7±0.9)个月。在对照组中,有男性39例,女性45例,其平均年龄为(41.2±7.8)岁,平均病程(3.1±0.7)个月。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进行推拿治疗:1)使患者取端坐位,施术者站在其身后,用双手从其后颈部的两侧开始,沿颈椎棘突旁的斜方肌、头夹肌群至背部施以滚法,治疗10分钟。2)用大拇指在颈椎两侧施以揉法,力度由轻到重,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治疗3分钟。3)拿捏、弹拨患者颈部两侧及肩背部的肌群,可治疗8分钟。4)用中指或拇指点按患者的风池穴、风府穴、肩中俞穴、肩外腧穴、肩井穴、天宗穴、曲池穴、合谷穴及阿是穴,以患者感到局部有酸胀感为宜,治疗5分钟。5)采用颈部斜扳手法纠正患者颈部紊乱的小关节,左右各扳1次。6)叩击患者的后颈部,治疗4分钟。为患者每天进行一次推拿治疗,治疗7次为一个疗程。在此基础上,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枕颌带坐姿牵引治疗,治疗方案是:使患者取端坐位,使其头颈部前屈15°,以5~10kg的重量用枕颌带对其进行牵引治疗,每日治疗1~2次,每次治疗30min,在治疗结束后为患者佩戴颈托。为治疗组患者在采用推拿疗法的基础上进行坐位动态牵引治疗:使患者取端坐位,使其头颈部前屈15°,以5~10kg的重量用枕颌带对其进行30min的牵引治疗,然后根据其病情的不同对其进行动态牵引。患者的病变部位若在C4以上可将牵引角度后仰5~15°,其病变部位若在C4~C5可保持牵引角度不变,其病变部位若在C5~C6可将牵引角度前倾5~10°,其病变部位若在C6~C7可将牵引角度前倾15°,其病变部位若在C7~T1可将牵引角度前倾30°。根据患者在进行牵引治疗时的感受随时调整牵引角度。每次为患者牵引30分钟,每天治疗1次,治疗10次为一个疗程。

1.3 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标准[3]将本研究中患者的疗效分为以下的级别:1)治愈。经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肌力正常,其颈部及上肢的功能恢复正常。2)好转。经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其神经功能有所改善。3)无效:经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在加重。治疗的总有效率=(治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最新的统计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治疗组中,病情治愈的患者有53例,病情好转的有25例,治疗无效的有6例,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8%。在对照组中,病情治愈的患者有40例,病情好转的有33例,治疗无效的有11例,其治疗的总有效率86.9%。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88,P=0.037,P<0.05)。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神经根型颈椎病是因由于颈椎发生骨质增生及软组织退行性病变,刺激或压迫脊神经根及血管,引起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组织水肿及无菌性炎症所导致的以颈肩部疼痛、上肢麻木、运动障碍等为主的症候群[4]。推拿疗法是治疗颈椎病的传统方法,在治疗此病方面的应用十分广泛。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推拿治疗可取得以下几个方面的效果:1)在此病患者颈肩部的肌肉及软组织施行滾剥推揉点、拿捏搓抖击、扳捻端按捋等推拿治疗,可取得活血化瘀、松筋解连、舒筋止痛的效果。2)可改善此病患者颈肩部肌肉韧带的血液循环,促进其局部神经肌肉组织水肿和炎症的吸收,解除其局部肌肉痉挛,松解其神经根及周围组织的黏连。3)可消除神经根型颈椎病颈椎间不正常的应力和椎间隙变窄的情况,缓解其患处神经受到的压迫,恢复其颈椎正常的生理解剖功能,缓解或消除其临床症状。坐位动态牵引是指在进行坐位牵引的基础上根据颈椎特有的前凸生理曲度及人体生物力学的原理,采用不同的角度进行牵引治疗,使牵引的最大应力作用于发生病变的椎体(而不是局限于颈椎的上方),促进椎体间突出髓核及纤维环组织的复位,并最大限度地恢复颈椎的生理曲度及生理功能。将推拿疗法与坐位动态牵引法联合起来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取得协同作用,能显著降低患者患处肌肉韧带的紧张度,促进其患处筋膜内水肿的吸收,缓解其椎间盘及神经根受到的压迫,恢复其颈椎正常的生理曲度,取得理想的临床效果。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联用推拿疗法与坐位动态牵引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取得理想的临床效果。

[1]彭金凎,施杞.颈椎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概况[J].中医正骨,1997,9(3):55.

[2]孙宇,陈琪福.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J].中华外科杂志,1993,31(8):472-476.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出版社,1994:186.

[4]邵宣.实用颈腰背痛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2:335.

R681.5+3

B

2095-7629-(2017)8-0126-02

猜你喜欢

根型颈椎病颈椎
颈椎为什么易发病
养护颈椎,守住健康
颈椎病与老年痴呆
游泳 赶走颈椎病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颈椎
颈椎病的简便贴敷疗法
失眠可能与颈椎有关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针药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2例
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