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南繁育制种产业发展战略路径研究

2017-12-01

种子 2017年1期
关键词:南繁种业发展

, ,

(1.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 海南 三亚 572000;2.海南省农业科学院, 海口 572000; 3.三亚农商银行三农专家委员会, 海南 三亚 572000)

·现代种业发展论坛·

国家南繁育制种产业发展战略路径研究

陈冠铭1,3,曹兵2,刘扬1

(1.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 海南 三亚 572000;2.海南省农业科学院, 海口 572000; 3.三亚农商银行三农专家委员会, 海南 三亚 572000)

南繁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海南省作为南繁的属地,不仅要兼顾国家利益和其他南繁省、市、区的利益,还要谋划本省的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经过熟悉南繁产业现状和识别南繁产业发展趋势,提出了南繁产业化原则和设计了南繁产业发展的战略路径,重点建设国家种业体制改革试验区,培育全国性公共科研育种平台、国际性种业贸易平台,最终将南繁基地打造成面向国际的“中国种业科技城”。

南繁; 产业化; 发展路径; 机制

党中央和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南繁基地建设,南繁基地已成为国家宝贵的战略资源。2015年10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和海南省政府联合印发了《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海南)建设规划(2015—2025年》,规划提出要在三亚市、陵水县和乐东县划定1.79万hm2适宜南繁的区域进行保护,将南繁保护区作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用途管制,将海南南繁基地建设作为我国现代种业一项基础性工程来规划建设。南繁产业化发展迎来新的机遇。

1 南繁基地现状

1.1 南繁机构现状

1.1.1 南繁育制种机构

目前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港澳特别行政区尚未南繁),约700家南繁单位(其中科研院校约350家),约18 000名南繁人员(其中科研人员约6 000人)从事南繁工作。每年约340家南繁单位(其中科研院校约250家),约2 100人南繁科研人员到三亚从事南繁,并且有143家南繁单位在三亚建有相对固定的南繁基地。

1.1.2 南繁组织管理现状

1995年,农业部和海南省政府联合在三亚组建了临时的国家南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门处理有关南繁事务。由于国家南繁办公室不是常设机构,根据农业部的要求,2013年,海南省在海南省南繁管理办公室和海南省南繁植物检疫站的基础上,合并组建了财政全额事业单位“海南省南繁管理局”,对外行使国家南繁办公室职能。1995年,在海南省政府和农业部的支持下,海南农垦总局组建了海南南繁种子基地有限公司,提供专业的试验用地服务。2005年3月,三亚市政府组建了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承担南繁科研与成果转化平台建设。

目前,安徽、江苏、新疆、黑龙江、福建、辽宁、北京、广西、江西、四川、河南、湖南、湖北、山东、贵州等(含海南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6个省、市、区设有南繁管理机构,其中有法人事业单位 4 个(正处级单位3个、副处级单位1个),属省种子管理站内设机构的有7个,其余为抽调委派人员组成,在职在编人员63人[1-2]。其中,海南、新疆、山东、江苏和湖南等5省(区)设有独立法人事业单位,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工作经费;河北、山西和内蒙古等21个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有相对稳定的管理人员、固定办公场所和一定的工作经费;目前尚未设立南繁管理机构的仍有天津、广东、广西、湖北、甘肃和宁夏等6个省(市、区)。

各省的南繁指挥部(工作站)服务于本省在海南从事南繁的农业科研单位、企业及个人,主要协调解决南繁用地用水,处理各种纠纷,并负责与国家南繁办、海南省植物检疫部门联系,协助办理植物检疫手续,上报南繁情况等工作。从实效来看,有经费支持且有健全的机构的南繁省份(如:新疆、江苏、福建等),其南繁工作开展比较顺利,而对于机构不健全、经费无保证的省份,其南繁管理与服务工作相对难于开展。

1.2 南繁基地规模

1.2.1 海南省现有南繁基地规模

海南现有的南繁基地主要集中在三亚、陵水、乐东、临高等地,儋州、澄迈、东方、昌江等地也有少量分布。其中育种科研主要以签订长期合同的方式为主,制种生产临时租地的方式比较普遍。南繁基地用地方式主要有3种类型: 1) 长期租用三亚警备区农场、南滨农场和原(良)种场等的国有土地,租期一般为10~30年,各南繁单位或南繁管理单位建有稳定的办公和生活设施; 2) 长期租用农村集体土地,租期10~30年,形成了比较固定的南繁基地,有一定的科研生产和生活设施条件; 3) 临时租用国有农场土地和农民承包地,一般是一年一租,涉及农户多、地点分散且不稳定,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差。据统计,用于育种科研用地1 327.1 hm2,其中签订长期合同的786.4 hm2,临时租土地540.8 hm2,生产用地16 447.7 hm2,签订长期合同的4 229 hm2,临时租土地12 238.7 hm2。

1.2.2 南繁办公基地建设情况

全国共有21个省南繁指挥部(工作站),总计投资超过3亿元,在海南三亚市、陵水、乐东、临高县等地建立永久南繁办公基地,建筑面积达20 370 m2,占地20.9 hm2。有16个省级单位总投入4 552万元,建立了省级管理的固定南繁基地284.6 hm2。有109个农业科研单位和种子企业投入10 695万元,相继建立了稳定的南繁育种基地597.9 hm2。

1.3 南繁产业规模

目前,南繁已形成了一定产业基础,拥有13家种子公司,其中1家为上市公司。琼南3市县种子出岛销售产值近10亿元[3]。近年来,南繁区农民为南繁单位提供代繁、代扩、代鉴定等技术性服务,每公顷收益达15万元,逐步成为海南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2 南繁产业化原则

2.1 供给侧改革原则

2016 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 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因素主要是科学技术、人力资本、结构调整和经济体制,供给侧改革通过这些因素的进步和改革来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4]。南繁产业化发展也同样需要从这4个方面入手,推动生物技术、互联网技术等与南繁的融合;提高南繁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制种基地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机械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南繁制度与机制创新,增强对产业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调配能力、协作能力;优化南繁空间布局,培育海南的产业优势;转变南繁产业发展方式,由供地模式向服务模式转变,由服务南繁机构向培育南繁机构转变,由资源禀赋挖掘向生物育种创新发展,汇聚更多科研单位和企业南繁,实现集群发展驱动,将南繁基地打造成我国种业产学研结合先行试验区。

2.2 问题导向原则

经济学和社会科学根本上是问题导向的[5],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体现,是以探析解决问题为切入点,并推进各项工作的发展[6]。南繁产业化作为复杂多样的社会经济现象,在确立南繁产业化发展目标后,同样可以用问题导向分析南繁产业,发现南繁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研究制定解决方略。总体而言,南繁产业化发展的内部优势与外部机遇均不显著,并且存在企业、科研机构、服务机构等产业实体弱小以及种业竞争激烈等压力,要基于此种问题情境,谋求南繁产业发展。

2.3 协同发展原则

南繁涉及到众多省、市、区,换言之,南繁将海南省与其它省、市、区联系在一起。积极借用“一带一路”、“亚洲博鳌论坛”、“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泛珠三角合作”、“省部会商”等各类平台,加强海南省与其它省、市、区,尤其是与北京、安徽、湖南、广东等种业大省、大市之间的交流合作。根据区域分工理论、协同理论、共生理论[7],建立协调和会商机制,实现海南省与南繁省份在南繁产业领域进行经济合作与协同发展。根据“科研院校-产业企业-政府部门”三螺旋理论和创新生态系统理论[8],政府积极主动引导和培育南繁产业,整合、催化和创建一批知识生产机构资源、企业资源,引入和建立科技服务机构、学会协会等各类非正式网络,孕育开放的南繁产业创新环境,实施重大项目带动,实现多元投资驱动,实现南繁产业科学可持续发展。

2.4 创意与创新原则

陕西、北京、甘肃、浙江、宁夏、黑龙江、安徽、山东、山西、四川、吉林、江西、江苏、广东、湖北、湖南等纷纷出台了扶持种业发展规划,从金融、财政、土地等方面制定了倾斜政策,扶持种业发展。各省、市、区在种业发展上意见高度一致,部分省份在发展种业方面优势显著,在争夺种业资源方面竞争激烈,种业已成为极端竞争的“红海”。南繁产业要实现发展,需要实施蓝海战略,通过创意、创新来另辟蹊径,引导业态创新融合发展,将一部分社会优势资源分流至海南。蕴育创新创意人文环境,在培养专业农民、建设产业小镇、培育新型景区、发展会展经济等方面进行大胆创意,打造创意南繁产业;在生物育种、品牌营销、智能制种、种业贸易等方面进行大胆创新,打造智慧南繁产业。

2.5 市场主导原则

种业是典型的高新技术产业,一个品种就可以催生一个产业。相对完善的市场化环境已经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前提,在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技术复杂度较高的产业增长较快[9]。新时期产业政策的设计和实施需要充分考虑经济体的市场发育水平,针对不同地区市场化水平的差异,推行差异化的产业政策[10],引导南繁产业化发展,重点需要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提高土地流动性、增强商业化运作能力、营造金融支持环境和实施品牌国际化战略。其中知识产权保护是提升种业整体创新能力最重要的一环[11],海南省可以利用特区优势、南繁科研优势和海岛,在南繁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进行率先立法,严厉打击侵权,引导种业科技创新资源在南繁基地聚集。

2.6 政府引导原则

根据三螺旋理论模型[12],政府是培育产业集群的关键一环,双向多方需求产生前进动力,因此政府要创造政策与机制条件,推动地方与南繁省份、南繁机构、南繁人才的双向多方需求,实现地方与南繁共生发展。做好南繁产业顶层设计和规划,争取科技部的支持,规划建设以南繁为主题的省级乃至国家级的“三亚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争取农业部、发改委等部委支持,建设国家作物品种综合区域试验站、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测试(三亚)分中心和三亚国际品种与种子交易中心等,帮助南繁科技资源向三亚聚集,促进南繁产业化发展。

3 南繁产业化路径选择

3.1 发展目标

南繁经过60年的发展,呈现基地平台化、产业融合化、产业国际化、事业产业化、产业集群化、产业链条化等六大趋势。经过对南繁产业化条件进行分析和对南繁产业进行诊断,在供给侧改革、问题导向、协同发展、创意与创新、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等6项原则下,在政府部门、科研院校和产业企业多重协同协作下,提出南繁产业发展目标是实现南繁产业价值链由低端向中、高端转移,建设国家种业体制改革试验区,培育全国性公共科研育种平台、国际性种业贸易平台,提升南繁基地吸引种业产学研主体的能力、服务全国现代农业的能力、影响国际交往合作的能力和海南热带高效农业的竞争能力,将南繁基地最终打造成面向国际的“中国种业科技城”。

通过南繁产业化不仅可以帮助实现我国种业跨区域、跨行业的创新协作,加速三亚国际化滨海城市进程,而且可以帮助解决南繁保护区建设发展问题、中国种业走向世界的管制障碍问题和海南省产业结构优化调整问题,为我国的国际交流合作打开新的一扇窗,为提升我国种业的国际影响注入一股新的动力。

3.2 发展路径

在现代汉语中“路径”行使着位移事件框架的建构功能,路径表达位移实体的移动方向与路线[13]。种业发展战略路径可由目标层、路径层、机制层和要素层组成[14]。根据南繁产业发展的目标定位,在南繁产业发展现状和发展潜力前提下,提出海南省发展南繁产业的战略路径(见图1)。

海南的南繁产业发展具备独一无二的资源禀赋、优越的国际区位条件、独有的南繁系统、正在实施的国家南繁保护区规划建设以及丰富的南繁人才、品种和信息等资源潜力。南繁产业发展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地方经济实体成长、南繁系统建设、农业结构调整、国际化发展战略和产业融合等内在需要,其中区位优势、资源优势、育制种科研、人才团队、南繁系统、制度政策、南繁根植于地方和产业实体机构成为南繁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南繁产业在区位和资源优势的背景下,以南繁系统、制度政策为核心,以育制种科研创新和人才团队为动力,促进南繁嵌入地方经济和培育南繁产业发展的主体。为了实现南繁产业发展目标,需要在南繁产业链微笑曲线的两端发力(见图2),以创新创意、金融服务、放松管制、网络信息为突破点,以园区支撑、项目带动为切入点,构建“区域创业驱动、资源配置驱动、产业融合驱动、产业模式驱动和聚集协同驱动”的产业发展路径模式,加速转变产业发展方式、培育创意南繁产业、培育产学研实体、培育新型产业结构和培育南繁产业链及产业集群,最终蕴育出新型南繁产业发展格局。

3.3 运行机制

南繁产业发展的运行机制以实现南繁根植于地方、促进南繁种业区域化和国际化为核心,形成区域创新机制、供给侧改革机制、技术融合机制、市场引导机制和政策立法机制,打通南繁产业价值链和实现产业价值链延伸,以促进南繁产业化,培育出南繁产业链(见图3)。

图1 南繁产业发展战略路径

3.3.1 区域创新机制

为实现创新创业驱动,需要培育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以降低创新创业门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以建立吸纳南繁人才的灵活机制,用利益引导南繁科研机构及企业在海南设立法人机构以“留凤筑巢”,打造南繁产业组织形态,建立南繁技术战略联盟与各类学会协会,组办三亚国际种业产业论坛,建立各南繁工程中心、实验室、区试站、新品种测试中心等科技创新与服务平台,从而形成区域创新创业机制,培育出南繁产业的产学研主体,让南繁产业有坚实的实体支撑和龙头带动。

3.3.2 供给侧改革机制

为实现资源配置驱动,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以力促供给侧改革,通过资源的重新调配、组合、凝聚以创造出更高层次、更具活力的产业生产力,深化改革地方人力资源、社会管理、转移支付等制度以引导资源向产业企业主体倾斜,推进地方涉农事业单位改革并打破部门、层级和行业界限对涉农事业单位资源分类整合,以增强地方对南繁产业的科技支撑,破除所有制界限力促资源整合,以实现农业集团化发展,培训职业农民以引导农民参与获利,引导建立制种、南繁服务等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出以南繁为主体的新型产业结构,为南繁产业集群化和产业化奠定基础。

3.3.3 技术融合机制

为实现产业融合驱动,面向南繁机构、面向种业国内外市场进行价值创造,用Internet+的思维来构建南繁育种材料、品种、人才、市场等大数据以实现信息增值,支持土地流转以机械化推动南繁制种产业发展,引入生物育种技术、航天育种技术、旅游产业、国际贸易平台、会展经济、文化产业等交叉渗透传统南繁育制种事业以培育高效南繁智慧产业,建立现代南繁育种体系以转变南繁产业发展形式,实现南繁产业的差异化发展。

图2 南繁产业链微笑曲线

3.3.4 市场引导机制

为实现产业模式驱动,运用金融工具、引入风险投资、设立产业基金以实现南繁产业快速成长,建设产业企业孵化器、蕴育南繁品牌以增强南繁产业发展潜力,用科技平台带动、种业交易、商业模式创新等方式实现企业的业务再造,支持和引导企业、合作社、农户通过合作、合股等建立多种多层次、差异化利益联结,以标准化来实现南繁活动产品化,培育创意南繁产业,实现南繁产业跨越式发展的蓝海战略。

图3 南繁产业链构建

3.3.5 政策立法机制

为实现聚集协同驱动,增强种业市场管理服务能力,减少南繁种业领域的管制,利用特区立法优势解决育种界最为关注的南繁知识产权立法、南繁管理立法等问题,创造良好的南繁产业财经政策、落户政策等,制定南繁品种及品种权国际交易政策以放松种子亲本出口管制,给予优惠的建设用地政策、税收政策、项目政策、进出品政策以建设南繁主题高新技术开发区,高新区以政策红利诱导集科研、成果开发、金融服务、加工包装、种业交易、教育培训、观光旅游于一体,为南繁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空间,最终蕴育出南繁产业集群和南繁产业链,实现南繁产业育繁推服务一体化。

[1]方明奎.对我国南繁工作现状、问题及新局面的对策分析[J].种业发展,2012(8):4-5.

[2]王吉,贾伟.关于海南南繁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J].价值工程,2014(22):175-176.

[3]陈冠铭,李劲松,林亚琼.国家南繁功能价值与发展机遇研究分析[J].种子,2012,31(3):69-71.

[4]李翀.论供给侧改革的理论依据和政策选择[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6(1):9-18.

[5]朱富强.从方法导向到问题导向:现代经济学研究范式的转向[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3(2):34-42.

[6]郑文靖.“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问题导向[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6(1):119-125.

[7]冷志明.中国省际毗邻地区经济合作与协同发展的理论基础及运行机制研究[J].科学经济社会,2007(2):25-29.

[8]胡曙虹,黄丽,杜德斌.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构的实践——基于三螺旋和创新生态系统视角的分析:以硅谷为例[J].上海经济研究,2016(3):21-28.

[9]盛丹,王永进.市场化、技术复杂度与中国省区的产业增长[J].世界经济,2011(6):26-47.

[10]孙早,席建成.市场化水平的门槛效应与差异化的产业政策[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8):23-31.

[11]陈玛琳,陈俊红.新形势下北京种业发展的路径研究[J].北方园艺,2016(6):176-180.

[12]孙晓华,张国峰.基于“三重螺旋”模型产业集聚能力的培育途径[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7):82-85.

[13]薛玉萍.现代汉语“路径”概念词汇化模式分析[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3(5):55-59.

[14]刘晴,卢凤君,李志军,等.转型期北京种业发展的战略路径[J].中国种业,2013(11):7-11.

(本栏目责任编辑:周介雄)

Research on the Strategic Path of Industry Development of Hainan National Breeding and Multiplication

CHENGuanming1,3,CAOBing2,LIUYang1

2016-09-15

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4 GXS 4 D 141);海南省科技项目(ZDXM 2015135)。

陈冠铭(1978—),男,安徽望江人;研究员,主要从事产业规划与农业推广工作。

曹 兵(1967—),男,江苏南通人;研究员,主要从事南繁工作。

10.16590/j.cnki.1001-4705.2017.01.068

S-9

A

1001-4705(2017)01-0068-05

猜你喜欢

南繁种业发展
南繁基地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建议①
奉献南繁 讴歌南繁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管理利用好江苏南繁基地的再思考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名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