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市旅游经济区域差异实证研究

2017-12-01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7年1期
关键词:区县北京市因子

(山西财经大学 旅游管理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北京市旅游经济区域差异实证研究

马慧强,刘美琪,弓志刚

(山西财经大学 旅游管理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北京市旅游资源丰富、开发历史悠久,具有十分广阔的国内外旅游市场。北京市旅游经济发展迅速且较发达,旅游经济对城市发展拉动作用明显。力图求证北京市旅游经济区域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差异是否明显,具体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探索性地构建旅游经济区域差异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等方法对北京市16个区县的旅游经济进行差异进行科学测度,发现北京市各区县旅游经济差异明显,进一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根据分析评价,提出促进北京市各区县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旅游经济;区域差异;实证分析;北京市

1 引言

北京市旅游产业起步较早、发展较快,近几年来北京市旅游经济总量明显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大幅提升,但北京市的旅游产业在发展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有待探讨,如旅游产业区域发展是否均衡、旅游产业结构是否合理、旅游产业投入是否存在不足、旅游产业配套设施是否足够完善等。本文力图求证北京市旅游产业区域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差异是否明显、具体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怎样处理。本研究拟对北京市旅游产业未来的持续与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既有利于从宏观的角度讨论北京市旅游的科学定位与如何发展旅游,又有利于促进北京市旅游产业结构调整、旅游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罗马学者马里奥蒂[1]首次从经济学的角度对旅游现象进行了系统剖析;Zhang J[2]的研究认为,国际旅游对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的影响是非常大的;Baidal[3]研究了不同的区域发展政策对西班牙旅游者旅游地选择和旅游区域经济差异模型演化的影响;Bichaka Fayissa[4]分析了非洲不同地区发展旅游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同影响。 国内学者对旅游经济区域差异问题也展开了多方面的研究。Wang Shu-xin[5]等对我国入境旅游经济的区域差异进行了研究;汪德根、陈田等[6]从区域空间差异的视角切入,以省市为研究的空间尺度,对我国旅游经济的现行空间格局进行了分析研究;张佑印、顾静等[7]运用区位熵模型、产业结构变动指数等计量模型,对中国各个区域的旅游产业结构变化进行了空间格局分异的综合研究;钟家雨、柳思维、熊曦[8]分别从全国和东中西三个区域对我国旅游业与城镇化协同发展的区域差异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由于国外在旅游区域经济分析的研究中重应用轻理论、重个案研究轻系统分析等研究倾向,导致对旅游区域经济分析与研究的系统理论和方法至今仍未形成。我国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区域旅游经济的综合实力分析方面,以及对区域旅游差异的各种影响因素的测定,区域旅游经济质量与趋势预测研究,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缩小的相关对策研究[9]。本文将北京作为案例地,对北京市16个区县旅游经济是否存在差异进行测度研究,以提高北京市的旅游经济水平和促进北京市旅游业更好的发展。

2 北京市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

北京市旅游资源丰富,产业发展成熟度高,旅游经济发达。2014年,北京市的旅游经济总额达到4280.1亿元,旅游人数突破2.6亿人次,比2013年增长了8%以上。其中,入境旅游427万人次,国内旅游1.6亿人次,本市居民1亿人次。在投资方面,旅游相关产业投资总额600亿元,全市共有星级饭店554家,营业收入255亿元,旅行社1602家,A级旅游景点227个,全市全年A级景区共接待游客2.8亿人次,营业收入65.8亿元,国内外旅游市场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

3 研究方法与评价指标体系

3.1 评价指标体系构架

本文主要选取以下指标(表1):①反映旅游产业经济规模的指标。在评价一个地区旅游经济水平时,往往会考虑到旅游产业的经济规模,本文选取“旅游总收入、接待游客总人数”两个指标来反映旅游目的地旅游产业的经济规模。旅游总收入是指由游客在旅游目的地创造的旅游支出而形成的经济总收入;接待游客总人数包括国内、国外游客人数。这两项指标的数值越大,意味着目的地旅游产业的经济规模越大。②反映旅游产业经济贡献的指标。评价一个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状况时,会考虑到该区域的旅游产业对所属地区发展所做出的经济贡献。因此,本文选取“旅游收入占GDP比重、旅游企业数量”作为反映旅游经济贡献的指标。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能够体现旅游业在地区经济中的地位,该项指标与“旅游企业数量”一样,指标越大说明对所属地区经济的贡献越大。③反映旅游产业基础动力的指标。一个区域旅游产业的基础动力是评价一个地区旅游产业经济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选取“各地区常住人口、星级景区数量、人均GDP”作为评价旅游产业基础动力的指标。以上三个指标能较好地体现对旅游产业发展所起到的基础支撑作用,数值越大,说明该区旅游业发展越好。

表1 旅游区域差异评价指标

3.2 评价体系分析方法

主要采用因子分析法。因子分析法能通过对原始变量的标准化处理,消除各个变量之间数据差异性的不匹配性以及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通过因子分析法可在一定程度上确保指标的质量[10]。用因子分析法实施评价、对地区旅游数据进行分析,能够准确地对结果进行评价,可较好地反映某一地区旅游产业的经济绩效,进而可将各个地区的旅游产业经济绩效进行对比分析,提出对各区旅游发展有力的对策与建议。因子分析法的基本步骤是:构建原始的数据矩阵、数据标准化、计算样本相关系数矩阵R、求相关矩阵R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选择主成分变量、构建综合评价函数、运算过程的辅助实现。

4 北京市旅游产业实证分析

4.1 数据收集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北京市的16个区县,通过因子分析法对北京市旅游产业进行实证研究。文中使用到的北京市旅游产业经济绩效指标来源于相关年份的《中国旅游年鉴》、北京市各区县2014年《旅游统计年鉴》数据、各区县旅游发展委员会公布的统计信息、各区县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4.2 实证分析

表2 样本KMO和Bartlett球度检验结果

表3 特征值与贡献率

表4 旋转成分矩阵

由表2—4可知,主成分1为旅游总收入、旅游企业数量、接待游客总人数、各地区常驻人口、星际景区数量、人均GDP,主要反映经济规模因子。主成分2为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反映经营效果因子。本文开展了对旅游产业区域差异的分析研究,上述两个主因子能从不同侧面反映旅游产业经济绩效,并最终得出一个综合评价得分,各因子得分排名见表5。

表5 成分得分系数矩阵

因子得分系数和是由成分得分系数矩阵和变量标准化值计算得出,表达式为:

F1=0.256X1+0.221X2+0.243X3+0.038X4+0.190X5+0.147X6+0.205X7

F2=-0.046X1+0.157X2+0.136X3+0.716X4-0.464X5+0.017X6-0.105X7

根据选择的公因子,确定权重数即方差贡献率(各主因子的方差占全部总方差的比重),加权求和计算所选取样本的北京市各区县旅游产业经济绩效综合指标,公式为:F=0.740741×F1+0.259244×F2,结果见表6。

表6 2014年北京市各区县因子得分与综合得分

聚类分析:本文在通过因子分析法所得出的各区县旅游产业经济绩效综合指标的基础上,利用k平均值聚类分析法做聚类分析。k均值聚类是用户指定一个数据点集合和需要的聚类数目k,依据某个距离函数反复将数据分入k个聚类中,分类结果见表7。本文将北京市各区县的旅游产业大致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东城区;第二类——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延庆县;第三类——昌平区、密云县、怀柔区、丰台区、门头沟区、大兴区、房山区、平谷区、顺义区、石景山区、通州区。

表7 k平均值聚类结果

4.3 结果分析

北京市各区县旅游产业区域差异的综合得分分析:根据北京市各区县综合得分结果可见,综合得分较高的有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大兴区、房山区、通州等区排名较靠后。整体上看,北京市旅游产业呈快速发展的趋势,但各地区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2014年北京市旅游经济绩效综合得分的平均值为0.1621,有6个区的综合得分超过平均水平,占总体的37.5%。旅游经济绩效综合得分最高的是东城区,是综合得分最低的通州区的2.7053倍,可见北京市旅游经济两极化严重,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

北京市各区县旅游产业区域差异的主因子得分分析:通过分析各区县的主因子,可了解各区县旅游产业经济发展水平的现状,得出对旅游产业经济绩效影响交大的因子。区县的主因子得分越高,该区域的经济绩效得分越高[11]。在总方差统计表中可知,经济规模因子在所有因子中所占比重最大,达到74.07%。这说明经济规模因子对旅游产业经济的影响最大,即旅游产业的经济规模在旅游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至关重要。在所有样本中,东城区的旅游总收入、接待游客总人数、旅游企业数等与其他区县相比具有较大的优势,这使其综合得分排名位居第一位。旅游收入占GDP比重,即经营效果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25.92%,其中东城区、延庆县、怀柔区得分较高,说明这些区域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与其他区相比有明显优势。此外,延庆县经济规模因子得分较低,但由于具有得分最高的经营效果因子,使延庆县在总排名上仍位于较靠前的位置,说明旅游产业的经营效果与经济规模共同影响着旅游产业的经济绩效。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经济规模对旅游经济绩效影响最大,区域经济对旅游公共服务等要素投入有着巨大影响,区域经济好的地区有较强的经济能力,能通过加大对旅游的投资力度,优化旅游基础配套设施,提高当地的旅游经济水平。同时,经营效果因子对区域旅游经济影响也较大,例如北京大兴区的经营效果因子得分较低,导致其总排名靠后;延庆县由于拥有较高的经营效果因子得分,使综合得分大幅提升,说明经营效果因子同样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它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经济规模较弱带来的差距。

综上所述,在发展旅游产业的过程中,政府机构应综合考虑旅游产业的经济规模与经营效果两个方面,不能忽视旅游产业发展带来的经营效果或一味注重其经济规模的发展,应制定科学的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减少区域差异,提高整体旅游经济水平[12]。

北京市各区县旅游产业区域差异聚类分析:第一类——东城区,属于旅游经济发展发达型区域,因子得分远远大于其他区县,在多项指标排名中均位居全市第一,可见其旅游产业经济发达。东城区拥有大量的名胜古迹,如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遗产故宫等,旅游景点往往以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游览。近年来,东城区的旅游产业有着较为迅速的发展,旅游产业体系、基础设施和各项服务体系都日趋完善,旅游产业规模日趋壮大。东城区旅游产业的开发模式由过去的单体作战向品牌化和区域整合的方向发展。此外,东城区的旅游产品结构也有着从单一化向多元化的转变,过去的旅游产品往往以观光旅游为主,现在增加了商务会展旅游、红色旅游、修学旅游、胡同旅游等多种旅游产品,逐渐向着多元方向发展。第二类——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延庆县,属于旅游产业发展较发达型区域。这些区域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旅游市场,因子得分排名在全市中较靠前,但这些区域的旅游产业的发展还与排名第一的东城区具有一定差距,在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以西城区为例,西城区有许多代表着首都形象的著名旅游景点,如天安门、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中南海等。总体而论,西城区拥有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相对集中的区域分布[14],具有显著特色的旅游产品,旅游产业规模已逐渐形成,旅游综合收入在不断地增加,但旅游产业发展仍面临着旅游产业链某些环节相对薄弱、缺少对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旅游产业发展的服务环境需要改善、管理能力有待加强等问题。第三类——顺义区、石景山区、通州区等城区,属于旅游产业发展一般的区域。这些区域在发展旅游产业过程中由于信息化建设滞后,相关行业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问题较突出,旅游供给难以很好地适应旅游需求的发展以及旅游产业竞争力下降等问题[15],导致旅游总收入较低,接待游客总人数相对较少。但这些区域的旅游资源较丰富,星级景区数量多,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大,旅游产业具有很好的发展空间,若能在上述的问题上进行相应改善,这些区域的旅游产业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5 建议

加强政府主导力度:著名经济学家冈纳·缪尔达尔认为,市场力量的作用往往不能减少区域差异[16],反而倾向于增加区域差异。旅游市场具有一定的自发性和滞后性,在缩小旅游经济区域差异中,政府的作用至关重要[17]。北京市政府部门应从全局出发,统筹规划,梯次、有序地发展旅游产业。各区县政府应全面衡量该区域的产业分配,确定旅游产业的产业地位,促进旅游业发展。此外,各区县政府还应努力营造适合本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促进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促进各区县旅游产业合作:目前北京市内各景区普遍存在“景区相对独立”的状态,因此各区县之间的旅游企业应加强合作,鼓励大型旅游企业、知名旅游品牌实现跨区经营、区域合作[18],走全域旅游之路,提升北京市旅游产业的综合素质和整体竞争力。各区县之间的旅游企业应当相互扶持,加强相互间的沟通与交流[19];通过施行景点和旅行社之间的互惠互利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利用联合经营的形式加强合作。此外,可推出有利于各区县旅游产业合作与交流的新型旅游产品,如将同类主题的旅游产品结合起来,串起一条特色旅游路线;也可对同一条线路的各类企业、景点进行联合促销。如景点利用旅行社的网络,旅行社利用著名旅游景点的知名度,两者相互利用,联合促销,创造更大的价值等。这些方法较好地结合了旅游业内各企业的长处,使资源发挥出更大的效益,能被充分的利用,联合促销还能有效降低企业成本。

积极开发各区县品牌旅游项目:在旅游项目不断开发过程中,一定要发挥该区域旅游资源的比较优势,努力打造品牌产品、名牌产品,培育具备核心竞争力的特色景区和企业[20]。在上述研究中,我们得出顺义区、石景山区和通州区等是旅游产业经济绩效排名较靠后的区域,因此这些城区更应抓住自身优势,努力建立起品牌旅游项目。顺义区是北京东北部发展带的重要节点、重点发展新城之一,曾获得过“国家卫生区、全国绿化模范城区、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区”等荣誉称号,未来顺义区可试图创造独具特色的绿色旅游品牌,以田园旅游产品为重点发展对象。石景山区是北京市城区中绿化覆盖率最高、山林资源最丰富、人均拥有公共绿地最多的城区,蕴藏着众多人文名胜,应当重点发展商务会展、文化创意、休闲娱乐等旅游产品,建设首都现代文化娱乐休闲区;通州区著名的旅游景区有京杭大运河文化广场、宋庄、韩美林艺术馆等,今后可大力发展运河文化旅游、以宋庄为例的文化创意产业等,促进通州区尽快发展为现代化、国际化的城区。

构建有利于旅游欠发达区域发展的宏观经济环境:区域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对该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与旅游业综合实力有着深刻的影响。一些区域的旅游产业在该区的各大产业中地位虽然较高,但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却较低,如昌平区、大兴区、怀柔区,这些城区拥有丰富且颇具区域特色的旅游资源,能够形成一定的资源优势,但该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旅游产业的综合实力也较弱。旅游产业的地位与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之所以不能同步,根本原因在于该区域的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旅游产业的发展仅仅依赖于优秀的旅游资源是行不通的[21],想要缩小北京市各区县之间的旅游发展差异,使旅游产业欠发达地区能有较好的发展,改善当地的宏观经济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6 结论与展望

本文以北京市16个区县作为研究对象,选择旅游总收入、接待游客总人数、旅游收入占GDP比重、各地区常驻人口、人均GDP等作为评价体系的指标,构建了旅游经济区域差异评价体系,利用2014年北京市16个区县的数据,通过统计分析,对北京市16个区县的旅游产业进行了经济区域差异分析和评价;阐述了目前北京市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制约因素,提出了缩小北京市旅游产业经济区域差异的建议。即:加强政府主导力度;促进各区县旅游产业合作;积极开发各区县品牌旅游项目;构建有利于旅游欠发达区域发展的宏观经济环境。

本文构建了北京市旅游产业区域差异评价体系,但由于数据收集等条件的限制,评价指标不够全面,有一些指标没有计算在内,如旅游从业人员、旅游资源质量、旅游企业数、游客周转量等。另外,在研究北京市旅游产业区域差异时,也没有考虑到旅游业发展给当地社会、经济与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在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对当地经济带来负面影响,如由于过度开发、扶持旅游产业导致区域产业结构失衡、旅游目的地物价上涨、旅游目的地环境遭到破坏问题,这些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做进一步的完善。

[1]翁科维奇,著.达州译.旅游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2]Zhang Y.Tourism and Regional Imbalance in Yunnan(China)[C].CAUTHE National Research Conference,2001.

[3]Baidal,JAI.Regional Development Policies:An Assessment of Their Evolution and Effects on the Spanish Tourist Model[J].Tourism Management,2003,(24)∶655-663.

[4]Bichaka Fayissa.The Impact of Tourism on Economic Growth and Development in Africa[J].Department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Wording Paper Series,2007,(8)∶1-21.

[5]Wang Shu-xin,He Yuan-qing,Wang Xue-ding,etal.Regional Disparity and Convergence of China′s Inbound Tourism Economy[J].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2011,21(6)∶715-722.

[6]汪德根,陈田.中国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的空间分析[J].地理科学,2011,31(5)∶528-536.

[7]张佑印,顾静,黄河清.中国区域旅游产业结构变化的空间差异分析[J].经济地理,2012,32(4)∶157-161,174.

[8]钟家雨,柳思维,熊曦.旅游业与城镇化协同发展的区域差异分析[J].经济地理,2014,34(2)∶187-192.

[9]孙钰波.新疆旅游经济区域差异实证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10]李青.云南省旅游经济区域差异及其对策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11]黄橙.江苏省旅游业发展区域差异研究[J].科学与财富,2014,(10)∶89-90.

[12]王来.北京市旅游产业发展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13]国晓丽.北京市旅游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贡献分析——以2001—2013年数据例证[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4,(6)∶110-114.

[14]陆林,余凤龙.中国旅游经济差异的空间特征分析[J].经济地理,2005,25(5)∶406-410.

[15]张广海,王佳.我国旅游产业竞争力及其区域差异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报,2012,(1)∶32-39.

[16]高志刚.新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若干问题探讨[J].经济师,2003,(2)∶229-230.

[17]周成,肖雁,毕剑.山西省旅游经济区域时空差异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4,(1)∶115-119.

[18]彭文英,李俊,张卓栋.北京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及区域差异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23(7)∶598-602.

[19]罗文斌.试论跨行政区域旅游经济合作[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3)∶82-86.

[20]廖晨.四川省旅游经济绩效评价研究[D].成都:西南石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21]王洪桥,袁家冬,孟祥君.东北三省旅游经济差异的时空特征分析[J].地理科学,2014,(2)∶163-169.

EmpiricalResearchonRegionalDifferenceofBeijingTourismIndustry

MA Hui-qiang,LIU Mei-qi,GONG Zhi-gang

(Tourism Management College,Shan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Taiyuan 030006,China)

The rich tourism resources of Beijing which made it has a very broad market both at home and abroad,and its economic development played a huge role in promoting.Based on the Beijing tourism industry regional differences between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system,this paper build the regional difference of tourism industry.Using relevant data of 2014 of Beijing tourism industry,by means of factor analysis,cluster analysis,this paper found the difference of 16 districts and counties of Beijing tourism industry analysis and evaluation.One the basis of the result,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to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in each district and county of Beijing.

tourism industry;regional difference;empirical research;Beijing

2016-11-28;

2016-12-19

国家体育局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编号:2225SS15112);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编号:15BGL16);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项目2015。

及通讯作者简介:马慧强(1984-),男,山西省大同人,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地理、旅游经济与旅游产业。

F592.7(1)

A

1005-8141(2017)01-0116-04

猜你喜欢

区县北京市因子
泸州市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点》
我刊2021年影响因子年报
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泉州市各区县关工委亮点工作分布图
一些关于无穷多个素因子的问题
影响因子
融媒体时代区县台主持人转型升级与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