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代舞蹈的审美特征浅论
——以唐代宫廷乐舞文化为例

2017-12-01黄聪颖

小品文选刊 2017年24期
关键词:乐舞宫廷舞蹈

黄聪颖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中国古代舞蹈的审美特征浅论
——以唐代宫廷乐舞文化为例

黄聪颖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唐代是中国古代舞蹈发展之极盛时期,被后世称作“古代舞蹈艺术之巅峰期”。唐朝时期舞蹈种类居多,形式多样,统治者对于艺术的发展极为重视,并亲力倡导。因此,唐代宫廷乐舞无疑是唐代舞蹈的一大亮点。本文主要以纵向研究手段及分类方法从各个角度分析唐代宫廷乐舞的文化内涵、审美特征与存在价值等。

唐代;宫廷乐舞;乐舞文化;审美

1 唐朝乐舞的发展基础与脉络

唐朝初期,稳定的社会环境为文化、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根基。朝代更替致使部分舞蹈艺术流散,唐代官方与民间组织对于散落民间的舞蹈进行部分的恢复、完善与重建。唐代舞蹈因此得到了发展壮大的有利土壤。唐王朝建国之初的乐舞制度“皆依前代之法”,所以依照隋唐制度,宫廷御用的乐工都纳入其中。隋代统治者宠信的龟兹乐工们,仍在唐朝宫廷任职,并受到唐代统治者的重用。唐太宗在位期间的“贞观之治“更是为舞蹈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了社会氛围,这一阶段的舞蹈艺术发展迅速,舞蹈的发挥空间更大。由最初的礼仪性、典礼宴、宗教性这类的功用舞蹈开始转向接近生活,关注人文。唐朝舞蹈发展初期,以宫廷为导向,是唐朝乐舞发展的良好开端。

唐代舞蹈在多元文化发展过程中开启了繁盛时期。开元盛世使艺术的发展有了更为开阔的契机。这时已经有了较为庞大的舞蹈人才和一定的受众群体。舞蹈不只是作为单纯的巩固统治、祭祀的手段,具有更强的娱乐性,审美性上也有了极大的提高。舞蹈形式更加丰富,更具有艺术感染力,舞蹈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呈现出明朗欢快,积极向上的时代旋律。

直到755年安史之乱以后,社会动荡,人数锐减,经济衰退,伴随着唐代的由盛到衰,一些宫廷乐舞机构解散,歌舞场所也不再兴旺,乐舞人才流散,给舞蹈的发展带来了重创。藩镇割据使得乐舞的往日辉煌难以修复和重建。

2 唐朝宫廷乐舞的艺术特色

2.1 诗、乐、舞三位一体

古代的乐、诗、舞密切联系,并未独立。据《礼记·乐记》记载:

“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诗、乐、舞都是抒发内心情感,展现精神与理想。在这三者最为相融的时代具有了更深的文化意蕴,韵味之至。

(1)诗与舞

唐代一片盛景,有着开放的文化氛围。诗与舞更是相互促进而发展,美学价值不容忽视。白居易在《霓裳羽衣歌》里运用比喻将霓裳羽衣舞描述得美轮美奂,将舞者喻为仙女,已是极高的赞誉。诗中还写了舞蹈的服饰、音乐伴奏、动作等细节,既能欣赏到文辞之美,又能体会到乐舞的动态之美。

诗言志,舞诉情。诗歌与舞蹈的结合可以扩大舞蹈的发展空间,也可以反映出时代的精神和个人理念的成型。诗对古代乐舞有着批评作用,其实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就有了诗歌类型的舞蹈批评萌芽。从诗中能够体现出文人对于舞蹈的审美标准与理想,在舞蹈方面开始有了较为理性的认识,成熟与否另当别论。白居易在《胡旋女》中表现了他对舞蹈的某种态度。他在描述胡旋舞的风格和舞者美的同时,认为胡旋舞的盛行是不良之风,迷惑君心,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根源,以诗来提醒舞者,并启悟君主。诗中对于舞蹈的描写与呈现既是对于舞蹈形态的记录,又有批评的作用。

(2)乐与舞

宫廷乐舞中具有代表性的是部伎乐舞。它是音乐与舞蹈相融的艺术形式。在“十部乐”中《燕乐》的基础上创新和发展,形成了具有国内民族特色和异国乐舞精华的坐部伎和立部伎。坐部伎和立部伎是太宗、高宗、玄宗等不同时期作品的集合,代表着宫廷乐舞较高的艺术水平。它是将不同内容、民族、风格的乐部组合,成为一套,既有歌又有舞,载歌载舞的艺术表现形式。其中影响较大的舞曲有:《破阵乐》、《庆善乐》(李世民所作),《上元乐》、《圣寿乐》(高宗所作),《龙池乐》、《光圣乐》(玄宗所作)等。它们中间还包含了中国古代的一些美学思想和哲学理念。

唐代舞蹈多被称为乐舞,艺术形式多以乐舞相融,缺一不可。除此之外,唐代的法曲、道调、胡部新声等节目形式的出现也为宫廷乐舞作了较大的贡献。这使得唐代的宫廷乐舞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呈现出乐与舞不分家的状态。

2.2 吸收异域优秀乐舞文化

唐朝不仅要继承并发展前代优秀乐舞文化,还敢于吸收、融合异域风情的乐舞文化。唐代的宫廷乐舞的十部乐中,燕乐和清乐是本地乐舞,剩余的八部是吸收西域各地或外族的舞蹈,以国名、地名、族名等来命名。这些外来舞蹈节奏强、动作起伏较大、收放自如,与唐代朝气蓬勃的时代精神映衬。

还有三种代表性的舞蹈从外族传入中原。“胡腾舞”起源于中亚地区的石国。它是西域各民族文化、西亚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的结晶,经过提炼加工风靡唐代长安诚,又被引入宫廷,深得贵族喜爱。舞蹈主要以跳跃和腾踏舞步为主,节奏快,动作刚毅而潇洒,尽显男子气概。“胡旋舞”源于西域康国(今乌兹别克共和国撒马尔罕一带)的游牧民族,西域的康国、米国、史国都曾向宫里进贡胡旋舞者。胡旋舞动作轻、节奏快,不断旋转的动作是亮点。“柘枝舞”源自从西域的石国,石国别名“柘枝”,才得名“柘枝舞”。此舞婀娜多姿,节奏明快,刚柔并济,伴奏以鼓为主,经常在贵族的宴会中表演,供宾主欣赏。

唐代开放包容的文化环境,使得宫廷乐舞丰富多彩,风格多样。舞蹈中有刚有柔,呈现出多元化的审美趋向。

3 唐朝宫廷乐舞的审美追求

3.1 气韵之美

“气韵”一直都是中国古典舞蹈的重要艺术特色,“气”也贯穿着唐代乐舞的动律中。气之聚而生,气散则人死。“气”被古人认为是万物生长之根源,赋予生命以生机。

在唐代,“气”显得更为重要。《重刊道藏辑要序》中:“人无三奇,无以成道。”这里的“三奇”指的是精、神、气,它们在舞蹈中更能体现出来,一举一动、呼吸的运用、收放的控制、力量的大小都需从体内汲取力量,然后与外界事物发生联系。唐代孙思邈撰写《枕中记》,其中关于呼吸,就更喜欢讲“元气”。中国古代舞蹈特别讲究呼吸,这是它的精华所在。而“元气”的思想概念运用到舞蹈中,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不断传承。在唐代,体内的元气是“内气”,外界的元气是“外气”。舞者运用内气使舞姿更有流动性,更具形态,将心、情、意、韵各方面协调统一。

3.2 乐舞思想理念与审美情趣

唐代宫廷乐舞的分类中有宗教祭祀、歌颂军功、强化政治、饮宴或典礼中所跳的、朝会大典中跳的等。这些不同功用的舞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唐代乐舞的思想理念、审美观念,同时也被蒙上政治色彩。

通过乐舞笼络人心,强化政治,巩固统治。唐玄宗所作的《破阵乐》影响深远,慷慨激昂的主旋律,“置阵布势”的风格特点尽显士兵威武气概。所以这部乐舞作品就是炫耀李世民的丰功伟绩,崇尚武功,通过武功这样的手段来使政权更加稳定,以武治外,以文治内。以舞蹈形态来看,舞蹈中没有高难度的动作,内容简单明了。从舞蹈的形式中可看出唐太宗的军事思想理念和用兵战略等,也体现出古人“乐与政通”的共识。

通过乐舞表达情感、互相交流。唐代乐舞已经注重内心的感受和情感的表达。贵族的阶层也大多数具有艺术修养,在酒宴中,乐舞有助于交流思想,表达情感,还能在这过程中向皇帝觐见。以歌舞助宴,在唐朝贵族酒宴生活中不可或缺。这样的场合使舞蹈具有礼仪性、表演性、即兴性,代表性的是歌舞曲目是《回波乐》。回波乐中有歌、有舞,还有即兴说辞,极大的发挥了酒宴中互相交流的作用。

古代的乐舞可为统治者歌功颂德,也可教化人心。舞蹈教化人心,发扬美德的教育功能,这种极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有效的教化方式。这是在人们有了一定情感认识的基础上发生的,通过舞蹈情感打动人,舞蹈思想教育人。

从舞蹈的功用和种类等方面均可体现出唐人的审美。唐代宫廷乐舞中既有温婉柔情的,又有热情、昂扬的,这样刚柔并济既表现了时代风貌,又能发扬时代精神。唐代乐舞呈现出审美多样性,舞蹈艺术多元化发展趋向。

[1] 袁禾.中国古代舞蹈史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12).

[2] 张翠丽.唐诗中的舞蹈美学研究[D].陕西理工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6.

[3] 赵智娟.唐代舞蹈的发展历程及艺术特点探析[J].大舞台,2014(11).

[4] 王宁宁.中国古代乐舞史[M].山西人民出版社,2009(9).

黄聪颖(1994.11-),女,汉族,山西运城人,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舞蹈美学研究。

J722.4

A

1672-5832(2017)12-0151-02

猜你喜欢

乐舞宫廷舞蹈
乐舞《十部乐》的发展过程及功能
龟兹乐舞
锋芒毕露的法国宫廷画家
明代宫廷队舞考论
学舞蹈的男孩子
舞蹈课
宫廷珍品——孔府一品锅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宫廷古法白米饭
敦煌乐舞美彩墨写精神
———史敦宇艺术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