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溯及往事 历史如烟
——论《往事与刑罚》

2017-12-01刘伟平

长江丛刊 2017年27期
关键词:历史观刑罚余华

刘伟平

溯及往事历史如烟
——论《往事与刑罚》

刘伟平

本文通过对余华小说《往事与刑罚》的细读分析,意求探知余华隐含的历史观,以及作为规训社会行为的刑罚对于余华文本创作的诱惑。

先锋意识 历史观 刑罚诱惑

作家余华作为先锋派小说的领军人物,创作了大量的有着先锋意识的作品。例如《现实一种》、《世事如烟》、《鲜血梅花》等有明确反传统倾向的小说。《现实一种》是对传统“兄友弟悌”伦理观的颠覆,而《世事如烟》中符号化的人物指向,明确宣示作者对于叙事者的介入,文中人物只不过是作者呈现故事的工具,那么《鲜血梅花》则是在对传统武侠小说颠覆的同时,又继承了父仇子报的传统意识。《往事与刑罚》是余华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发表的一部短篇小说。该小说承载着余华对于历史以及政治的关注,并以陌生化的叙事方式表明了其不便言明的历史观。

一、往事如烟

本文的文眼即在于“往事”。讲述了一个陌生人在一个如梦境般的小镇,追溯过往的一件往事。陌生人在对往事的探寻过程中,遇到了一个自称为刑罚专家的人,此人一一揭开了几件往事。这几件往事分别处于不同的时期,有一九五八年七月九日、一九六七年十二月一日、一九六零年八月七日以及一九七一年九月二十日。而陌生人要寻找的往事却发生于一九六五年三月五日,与刑罚专家提供的日期并不切合。但上述时期都处于我国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末十年左右的时间,承载着共和国历史的伤疤。作家余华通过刑罚专家之口,将上述往事具化成为刑罚的受体。五八年被施以车裂,身体的碎肉撕碎的纸片扬撒空中,旋即而落。六七年被施以宫刑,钝刀子割掉其男性繁衍的工具与存在的尊严,沉甸甸的睾丸汩汩的冒着热血气,化成一滩。六零年被施以腰斩,肝肠寸断,屎尿横飞。七一年遭受的刑罚是专家希望炫耀的,在活埋的基础上又加了些新意,使得该项刑罚更具有感官色彩。受刑者因被活埋而血压直升,此时专家用尖锐的凿子给其开个天窗,血浆脑浆喷溅,如冬夜的烟火。随后在进一步的交谈中,陌生人了解到了刑罚专家视野中最优美的刑罚以及最不耻的刑罚。前者是与一块玻璃不能分开的腰斩,是一种刑罚艺术。后者是上吊自缢,死后脸色铁青舌头长直,毫无尊严且没有任何艺术性。这是刑罚专家所不耻的刑罚之首。其实刑罚专家并非作家虚构的写作工具,而是动荡十年中受到迫害的历史学者。他通过艺术地施加刑罚的方式,回击着也回味着历史带给其苦痛与快感。

作家在文本叙述的过程中,有意采取了陌生化的叙事方式,通过陌生人不断地探索询问来揭开历史醇厚的血腥和暴力,这体现着作家独特的历史观。在作家看来,历史亦或往事如烟氲弥散的小镇,没有出处,亦没有归宿,凭空而起难以寻觅。当人们走进历史中会发现,在历史中寻找真相,你只能沿着面前蜿蜒扭曲的小径在瘴气弥漫的林雾中,艰难探索。最后人们找到的真相不过是被加工过的往事,历史是什么,作家在文本中给出了隐晦的答案,那就是观赏历史。那些尘封的历史和往事浸着黑红的血,翻开每一页都狰狞着残忍的面相,也只有历史可以把暴力收藏,把血腥和死亡正义化,以寻觅着想要接受的方式呈现。

二、规训与刑罚

众所周知,刑罚作为维护统治阶级意志、规训行为以及塑造规范的工具,至氏族公社时起直到现在,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原始氏族社会财产共有,那时的刑罚存在的目的即在于,维护共有财产防止私人侵吞。刑罚的产生源于宗教化、神化的集体意识。同时,献祭作为一种刑罚方式同时也是氏族群体和神明进行沟通以及表示忠诚和敬畏的主要方式。直至近代文明社会刑罚的方式跟多的侧重于身体刑罚,诸如夏商周时期的斩手足、削鼻、火刑、剖心、剥皮等直至清代的凌迟、檀香刑,刑罚方式不断发展变化,并相对延长受刑时间,增强刑罚观赏程度。

在法治社会的今天,刑罚被冠以合理化的名称,为社会公众所接受。作为一种司法活动的延续,其原本目的在于维护政治利益,但司法作为人权的最后一道防线,应当强调司法工作中立化,刑罚适用法定化。目前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种类包括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助兴包括一系列人身自由刑以及生命刑,附加刑包括诸如财产刑、资格刑等。总之,法治的进步体现在刑罚的非残酷化以及慎用目的原则上。但是本文中作家显然对我国古代刑罚更有写作欲望,通过受体阐述了诸多典型身体刑罚,例如车裂,即五马分尸,将人的四肢及头颅分别栓绑在五匹头朝不同方向的马匹上。同时鞭刺五匹马,瞬间身首异处,四分五裂。例如宫刑,不言而喻,切掉男性生殖器,受刑者即便再刚烈也无尊严。刑罚专家最引以为傲的刑罚方式,一刀腰斩之后,迅疾将人的上半身吸在光滑透明的玻璃上,由于血压关系,此时的受刑者仍能保持一段时间的血液循环。接着受刑者就会看见有关死亡的诗意场景,其中包括自己的第一声啼哭,明亮清晨最新鲜的露珠,一切的欢快伴随着一切的痛苦于一身。而讽刺的是,刑罚专家以自己曾最不耻的方式—自缢—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并且视刑罚与死亡为乐事的刑罚专家,在自己面对死亡的时候也同样屎尿屁横流,一如待宰的鸡鸭。

综上所述,《往事与刑罚》虽然篇幅不长,但是却隐含着余华深刻的历史意识以及对于历史的批判态度。叙事者通过对一段模糊往事的探寻,一步步揭开如烟的历史往事,借刑罚专家之口表历史的残酷与暴力。同时,通过对各种刑罚方式的阐述,表明作家借刑罚呈现历史的写作目的,增强文本的视觉观感,体现作家的鲜明的先锋意识和深切的人文关怀。

[1]余华.往事与刑罚[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4.

[2]余华.鲜血梅[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4.

海南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历史观刑罚余华
一颗假糖的温暖
一颗假糖的温暖
刑罚效率价值的理论建构及执行优化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科学历史观
读与写(节选)
断盐也是一种刑罚
扩展阅读
莎士比亚历史剧中天命历史观的思想来源——兼论中国传统学术思想中的天命历史观
《教师教育与发展的文化历史观——学习教学》评介
颠覆与重构——当代新历史小说的历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