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新时期学习的变化谈教师角色的转变

2017-11-30龙立华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44期
关键词:教师角色转变新时期

龙立华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到来,学生的学习要求、学习内容、学习途径、学习方法与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改变,所有这些都迫切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师角色。

【关键词】新时期 学习的变化 教师角色 转变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4-0181-02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二十一世纪的到来,中国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呈现出各种崭新的面貌: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风起云涌地进行;知识经济、信息技术的时代已经到来、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所有这些都给新时期的学习带来诸多变化。这些变化都迫切要求教师角色的转变。

一、学习要求的变化与教师角色转变

过去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产业的发展不迅速,就业比较紧张,升学与“跳龙门”有着某种意义的密切关系。人们头脑中对知识和能力的关系的理解也比较模糊,认为只要掌握好了知识,能够升入高等级学府深造就表明他有能力,社会就应给他相应的工作,所以对学习的要求是以掌握知识为主。人们为了就业就片面追求“知识”以求升学,而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所以教师是神圣的知识传授者。在新时期,随着社会主义时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完善,渐渐地改变了教育中为了“就业率”追求以知识掌握为主的“升学率”弊端。[1] 因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各行各业需要各种各样能力的人才,为人们提供了广泛的就业机会,就业率的提高,社会不再需要那种高分低能的人,于是社会对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以能力发展为主,适应这种学习要求的变化,我们的教师就不再能固守原来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而应适时地转变自己的角色,成为探求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研究者与开发者。同时,社会发展是持续不断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针对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提出了适合人的可持续发展的终身学习要求,这就更要求我们教师不能一劳永逸地教授现成的知识,简单地充当知识的传授者而应积极关注学生的个性、兴趣、潜能,成为学生学习的诱导者、能力的促进者,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学习途径的变化与教师角色转变

以前,学生的学习途径相当简单,不是向书本学习,便是向教师学习。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学生对书本的解读总是存在这样那样的“误差”,而这种“误差”在新课程出现以前是绝对为《大纲》所不能容忍的,所以实际上教师才是“书本”的唯一合法解释者。因此教师成了理所当然的教学权威、是一切知识是非对错的“法官”。这就无形中形成了教师的主体权威角色。新时期,一切都跟以往发生了显著变化,学习的途径不再局限于学校、书、和教师,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学生可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进行学习, 亲友、邻里、广播、电视、电脑、网络等一切近在咫尺,唾手可得。通过这些途径,学生可以掌握丰富多样的知识,培养各种专门的能力,获得自身的发展。“今天科学中发展起来的一些符号使得天赋最差的人也能吸收过去需要最伟大的天才方能发现的概念”。孔子所预言的“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时代可以说真正到来了。我们有的农村老教师买一个彩电回家,打开一盒高级天线时目瞪口呆、束手无策是常有的事,用他们的话说是:“硬是无法(理解),奈何不了这些小家伙这里摸摸、那里试试,三下二下就搞定了,可要他们读书就好比死蛇子一样”此处我们完全可以看出学生不只是从教师、书本那里学习,因为“要他们读书就好比死蛇子一样”,而学会从其它途径获得信息,学得知识,使自己在某些能力方面不逊于师。新时期这些新情况对教师的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是日益增多的信息渠道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学会处理各种信息,以利于学生有选择地吸取信息以促进自身的发展,因而要求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和启发者,同时,由于学生获取信息发展自身的途径的增多,其某些方面“贤于师”成为可能,所以教师要赢得学生信赖也需要不断学习,成为一个学习者,而不再是知识的“权威”。

三、学习内容的变化与教师角色转变

我们以前对于学生学习的内容强调的是“双基”的掌握:即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做人和进一步接受专业知识打好基础,为学生的进一步社会化作好准备。教育的目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成为“统一的模式”。教师就是通过这些学习内容实现这一教育目的“模具”,是通过“双基”设计批量生产的这类社会化人才的“工程师”,是社会化人格的“塑造者”。新时期,基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不只注重“双基”这样“惟一机会的教育” [2]内容;更多关注多元智能培养的学习内容,关注每一个人的能力的多方面的充分和自由地发展,使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而不是成为统一模型的社会性动物;注重改变课程内容的“繁、难、偏、旧”,“强调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经验”[3],将关注情感体验的学习内容提到了突出地位,使学生主体成为自我生命的体验者和创造者,让知识学习与学生的活动,体验交织在一起,现在对知识内容的学习强调的是过程而非结果,认为课程内容中所包含的任何学习内容只有与学生的情感体验溶化在一起才是真正的活内容,这种学习内容才能有利于能力的培养,才是有意义、有力量的。过去正是由于忽视了对学习内容的情感体验,所以一旦考试完毕,又原原本本还给了教师,好像所学内容是从教师那里租借来的一样。新时期学习内容对多元智能培养的关注,对个性的凸显,对情感体验的重视使教师的角色转换成为当务之急,教师必须是学生多元智能的发现者、挖掘者,个性的尊重者与推崇者,情感的培养与感召者。当然,同时也必须是学习内容的创造者和开发者,而不僅仅是实施者。

四、学习方式(风格)的变化与教师角色转变

学习方式(风格)是:人们在学习时所具有或偏爱的方式;学习者在研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方式,就叫作他的学习方式。雷诺等人提出了一个多维度的学习方式(风格)分类的概念模式,如图[4]:

从上图可以看出,个人独特的学习方式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但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所以我们认为图中的“价值观”一栏对一个人独特学习方式的形成起决定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决定其他学习方式。过去,我们的价值观是单维的、统一的。主要是由于社会、时代的原因,对什么东西似乎都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女孩如果卷了发便被讥为“棕毛垛子”(乱蓬蓬的那一种),电影电视里那尖嘴猴腮的角色肯定是敌人或特务,而国民党里那相貌端庄的人必定是“我们这边的”。对学生的看法自然也是一样,只有“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生才是好学生,在这种价值观指引下的的学生当然其他学习方式如作息时间、场所等,也是不能 “越轨”的。家长、老师认定的好学生的标准而学生本人也慢慢接受的这种价值观的是:清早起来背书,中午、下午上课,晚上做家庭作业,学生的任务是记知识、听老师话,什么都按成人布置,一切规规矩矩,在这种统一标准的“好学生”价值观的影响下,上图中学生的其它学习方式的偏好基本上被扼杀,学习方式大体趋一,谁若不雷同便是没出息。这种雷同的学习方式就让教师顺理成章地成为主宰一切的“工程师”,简单地按序操作、流水作业,学生机械地跟着教师的指挥棒走,根本上谈不上什么学生的主体地位,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灵气。教师教授的知识是带“官方”性质的,在呈现“官方”知识时就像把知识借给学生一样,一旦经过了“事实证明”,这些知识就没用了,它像被租借的其他产品一样被还回来[5]。新时期,生产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知识经济与信息社会的到来,越来越深刻地影响到人们的价值观,随着价值观的改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态度也各不相同,由此会影响诸如学习环境、场所、时间等上的偏好,从而形成多样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的这种由大体雷同到多样的转化,要求教师不能再像以往一样仅是一个简单的“印板工程师”,以不变应万变,而要求他们去研究学生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从而更好地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合作,开发他们的智慧潜能,创造条件,使学生不断生成正确的价值观,一句话,就是教师必须转变角色,成为学生研究者、学习的合作者,智慧的开发者,价值观的生成者。

五、学习方法的变化与教师角色转变

随着时代的进步,学习方法也与时俱进。

过去,我们的教师强调学习方法是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在课堂上,我们教师上自习课时开始的第一句话是:“保持安静,独立思考,各做各的作业,不许交头接耳”“有什么问题,举手问老师”。在期末的通知书上,教师如果能写上一句“能够独立完成作业”便是对学生学习的肯定。这样的学习方法强调的是教师的权威地位,教师的知识传授者权威角色,学生有问题必须问老师,不许交头接耳,不许跟别的同学讨论,无疑是剥夺了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权利,上课发表问题必须举手,哪怕你是灵感来了,情不自禁,脱口而出一个新颖而独特的想法、观念也只会招来老师的不屑一顾,这无形中打击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新时期,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的普及,在学习方法上开始关注人本,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提倡“对话”、“互动”,而不是“不许交头接耳”,提倡“合作”而不仅是“独立思考”,提倡“体验和探究”而不依靠“问老师”。当然,以往也说“讨论”(合作的一种形式),但讨论的目的只是找出一个“官方”的答案,注重的是结果而不是学生的合作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不是强调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在的合作学习应该是通过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充分的沟通互动、辨证协调、澄清以及再建构的过程来使学习者非正式的先前经验更接近正式的科学知识;[6]“以往也说探究学习,但其含义仅仅是指为寻求对某个问题的正确答案而从官方渠道寻求信息……此过程不需要对知识的复杂性和模糊性进行讨论,似乎它的可靠性是无庸质疑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所做的是一种伪“探究”,它就像学生在生物课上做的实验一样,其步骤是“预先设计好的”。[7]现在我们所说的探究学习则是指从学习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过程[8]。由此,出于互动、合作、探究的需要必须转变教师的角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再是知识的提供者,而是一个协助者,适时给学生机会,由学生们自己合作,去组合、批判和澄清新旧知识的差异,进而再搭建起自己新的知识结构。为此,教师又要研究学生、研究他们的困惑、他们的自我知觉,以他们与现实的联系,成为一个研究者而不是以往拥有知识的权威者。总之,隨着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教师也应相应地转换角色。

正像马克思在关于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所论述的一样,随着经济基础的变革,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随之或快或慢地发生变革。“学校即社会”,教师及教师的教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学校的上层建筑”,而学生及学生的学可以说是学校的经济基础,随着学生的学这一经济基础的变革,教师角色这一上层建筑也须相应随之转换。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到来,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的铺开,教育现代化的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我们教师应敏锐而充分地意识到学生学习上的种种变化,及时转变教师角色,为实现我国教育的现代化而奋斗。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我的教育探索:市场经济与教育改革[M].教科出版社,1998.10.149

[2] [6] [8]吴永军:新课程核心理论例解[M].2003.7.197,109 ,209

[3]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V].2001.7

[4]陈琦: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7.197

[5] [7]周宏:基础教育改革通识书系列:研究性学习[M].北京:中央民族在学出版社. 2002.10.14

猜你喜欢

教师角色转变新时期
教师角色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及角色转换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与教学行为
新媒体环境下多模态商务英语课堂教师角色定位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的转变及对策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试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关于会计职能转变若干问题探究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研究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