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跨文化交际中汉英习语基本特点的异同

2017-11-30潘放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7年10期
关键词:习语比喻语言

潘放

【摘要】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其不仅在语言特征,也在内容、结构和语用上存在着相似之处。大量有代表性的例子可用来阐述英汉两种语言在基本特点等方面的异同。

【关键词】习语对比研究基本特点异同就特点而言,汉英习语的差别不是很大,但也存在不同点,首先看一下英语习语的特点。

第一,是长期的习用性。英语习语是人们经过长期实践而形成的产物,即习语具有长久和旺盛的生命力。很多习语已经经历了几个世纪甚至上千年的时间,至今仍然被人们广泛的使用,如bear the palm是古罗马时期用的词语,古罗马人把棕榈枝变成花环当成是对胜利和荣誉的象征,在竞技场上获得胜利的角斗士就可以获得花环。习语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

第二,是结构的固定性。一般来说,固定性是指习语中的各个组成部分是固定的,它不像别的短语和词组那样可以任意拆开,替换。如live from hand to mouth而不能说live from mouth to hand意思是勉强糊口。Under the weather不能说成under a weather意思是不舒服。

第三,是语义的整体性。语义是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意思是说习语的意思不是各个词的词义的总和,因此我们不能根据它们的单个意思来理解,否则会望文生义。如pull ones socks up意思是振作起来鼓起勇气,不能理解为提起某人的袜子。这和我们汉语有很大相同处,如汉语中的捅马蜂窝意思是闯祸。穿小鞋意思是打击排斥,不能按照字面意思理解。但这种整体性也不是绝对的。

我们在看一下汉语习语的语言特点,最为突出的特点就在这个“俗”字,它通俗易懂,口语性强,这和英语习语比较相似,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创造出来的语言,具有通俗性,形象性,诙谐性,讽刺性,地方性,定型性等特点。

第一,通俗性。这是习语的最基本的特点。习语的通俗性表现在语言通俗,文字浅显,朴素自然。不矫揉造作,不刻意雕琢,多使用口头语言,民习语言,这样不仅平易,亲切,感人,而且含有深刻的道理。例如:

(1)咱山区里有句俗话:悲伤忧愁,不如握紧拳头。我讲个映山红的故事给你听吧!(《万山红遍》黎汝清)

(2)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管在政治上的落后表现,可以说李麦香早就注意了。(《降龙湾》徐本夫)

“悲伤忧愁,不如握紧拳头”不仅语言通俗,而且形象生动,说明悲伤忧愁没有用,不如握紧拳头起来斗争,含有深刻的革命道理。“苍蝇不叮无缝的蛋”用通俗易懂的比喻,说明了一个极富哲理性的道理:自身没有问题就不会被别人钻空子。

第二,形象性。所谓形象性,就是用形象思维的方式,通过比喻,烘托,夸张等手法,生动形象地把要说明的事理表达出来。例如:

(3)程少杰阴险地笑道:赵立群嘛,他是飞蛾扑火,自取灭亡!我得到了最可靠的消息,明天方雷带着他跟车,看来跟车是假,进京告状是真,就凭这一条,也该叫他们一起去见上帝。(《严峻的历程》张笑天)

(4)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哪!到底谁是你的贴心人,这回总该有数了吧!(《降龙湾》徐本夫)

“飞蛾扑火自取灭亡”比喻自寻死路,自取灭亡。夏日夜晚,飞蛾常常飞向灯火处,被灯火烧死。用飞蛾扑火作比喻,说明自取灭亡的道理,再形象,再恰当不过了。“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前一句路遥知马力是烘托,起陪衬和渲染作用,后一句日久见人心是习语的本义。一句习语,前后映衬,形象生動鲜明,使人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时间能考验人。

第三,诙谐性。所谓诙谐性,是指用诙谐,幽默,风趣语言引人发笑,使人在笑声中领悟一种道理,获得一种乐趣。习语有雅俗之分,那些粗俗的习语诙谐性特点更为突出一些。例如:

(5)不过话得往回说,坏人尽管摇头摆尾的得意,好人还得做好人!咱们得忍着点,不必多的罪人,好鞋不踩臭狗屎,你明白我的话吧?(《四世同堂》老舍)

(6)无论什么人,他都一见如故,毫不在乎。所以大家愿意和她接近,可是暗中又为她叹息:唉!一朵鲜花,插在牛屎上。(《六十年的变迁》李六如)

“好鞋不踩臭狗屎”比喻品行端正的人不招惹品行不好的人。用好鞋比喻品行端正的人,用臭狗屎比喻品行不好的人。用狗屎的臭比喻坏人的臭,因为坏人臭,人们才讨厌他,不理他。这种比喻既恰当又诙谐。“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比喻好姑娘嫁一个不好的丈夫。用鲜花比喻美丽漂亮的姑娘,用牛屎比喻不好的丈夫。说明两个人不般配。这样比喻既诙谐风趣,又饱含惋惜不平之情。

第四,讽刺性。所谓讽刺性,是指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对坏人,坏事予以批评,揭露,讽刺和嘲笑,使人在讽刺,嘲笑中认清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许多习语讽刺性很强,往往一针见血刺中时弊,社会不良现象以及人们关心的问题。例如:

(7)原来你是关起门来称皇帝呀!唉,可怜井里的蛤蟆不知天有多大。(《春风得意》刘彦林)

(8)衙门口就像个绣花枕头,驴粪球子外面光。在外头一看,有个豁亮新鲜的门脸,往里一走,这些破烂房子比咱那两间小房还破。(《烽烟图》梁斌)

“关起门来称皇帝”比喻妄自尊大。皇帝是一国之主,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关起门自称皇帝,没有得到公认,是自封的,是自己抬高自己,是一种狂妄自大的表现。这句俗话有很强的讽刺性。“驴粪球子外面光”比喻外表体面,里面并不好。驴粪球子是驴拉的屎,形状像球,外面有一层光滑的膜,里面包着的是一团草。用驴粪球子作比喻,说明名不副实,空有其表,含有讽刺意味。

第五,地方性。所谓地方性,是指习语反映的内容是某一地方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历史文化,地理环境,景物特产等。例如:

(9)人说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靰鞡草,这是不假。(《大甸风云》钟涛)

(10)记得家里人是专门看西湖实景去的,因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嘛。(《美哉西湖》姜德明)

“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靰鞡草”说的是东北地区的特产。人参是名贵的药材。貂皮可以制作皮衣等。靰鞡草是一种垫在靰鞡鞋里的草,东北地区冬天寒冷,穿这种鞋既轻便又暖和。“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赞美苏州,杭州美丽,可与天堂比美。苏州,杭州素以风景美丽著称于世,特别是杭州的西湖,为之流连忘返,把苏杭比作天堂实不为过。

第六,定型性。所谓定型性,是指习语在人们口耳相传中比较固定的,大家公认的,普遍常用的说法。这种定型性特点就是与灵活性相对而言的。但总的来说,习语的基本结构形式是固定的,意义也是固定不变的。例如:

(11)失火而取水于海,海水虽多,火必不灭矣,远水不救近火也。(《韩非子·说林上》)

(12)诸将或欲南追贺拔胜,或云东告朝廷。达又曰:此皆远水不救近火,何足道哉。(《周书·赫连达传》)

以上两个句话中的习语“远水不救近火”,最早出自《韩非子》,一直沿用至今,在两千多年漫长的岁月里,这一习语竟无变化,可以说是非常固定的。所以定型性是习语的又一突出特点。

从以上汉语习语和英语习语的特点对比来看,他们具有很大程度的相似点,就是两种语言都有幽默形象的特点,这在人们喜爱使用方面,是不可或缺的优点,都可以达到讽刺诙谐的作用。这就造就了英语习语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时尚新颖,习语的流传时间较长的特点注定不会有太多新颖的东西加入。

参考文献:

[1]朗文当代英语大辞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邴瑄.论习语的语言文化特征[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03).

[3]曹聪孙.中国习语选释.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5.endprint

猜你喜欢

习语比喻语言
比喻
语言是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比喻最爱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什么是比喻
我有我语言
再析比喻义的“像……似的”
实用习语 话“鸟”
话“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