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生不记笔记现象探析

2017-11-30贺宝勋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7年18期
关键词:数字化学习信息技术环境智能终端

贺宝勋

摘 要 人们对大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借助智能手机拍PPT、U盤拷贝或网络下载等手段获取教师的课件或资料,而不记纸质笔记的现象褒贬不一,争论不断。从社会、教育和技术三个层面剖析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源,并据此提出相关应对策略。

关键词 信息技术环境;数字化学习;笔记;智能终端

中图分类号:G6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18-0116-02

An Phenomenon Analysis of College Students no Note-Taking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nvironment//HE Baoxun

Abstract There is a lot of debate about the phenomenon that college

students get the teachers courseware or information with the electro-

nic means of shooting, copying or downloading, but they dont take

notes with traditional note-books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root causes of this phenomenon from the social, educa-tional and technical aspects, and puts forward the relevant coping strategies accordingly.

Key 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nvironment; digital learning; notes; intelligent terminal

1 前言

近年来关于大学生在课堂上不用手写记笔记,转而利用手机拍PPT代替记笔记的现象被众多媒体所关注。在报道中,有人认为,手机拍笔记的效果还是不如以往的手写效果好[1];而有人持有相反的观点,认为想学习的话,手写笔记和所拍照片学习效果是一样的[2]。有人说它扰乱课堂秩序,而有人却说这是有原因的,拍笔记能跟上教师的快速上课节奏[3]。支持者与反对者观点针锋相对,难以协调。然而在媒体热议之时,应该冷静地思考在这种现象的背后所折射出的深层次的问题,和针对这种现象的应对策略。

2 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生“不记笔记”现象

大学生“不记笔记”现象是指大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利用智能手机拍摄、U盘拷贝或网络下载等信息技术手段,获取教师PPT课件及授课资料,而不再动笔记纸质笔记的行为。

在传统观念中,记笔记除了具有记录学习内容的功能之外,其过程也是能促进理解与记忆的。因此,记笔记对于崇尚知识传递的传统课堂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面对突如其来的“不记笔记”现象,很多教师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且认为这种偷懒行为后果严重:学生获取到上课PPT资料之后,有可能不再专心听讲;手机拍PPT影响课堂秩序;导致深入思考机会的缺失,学习效果受到影响;意味着一种习惯、一种修养、一种文化的渐行渐远[4]……然而,如果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课堂教学效果甚至是民族素质提升的好坏简单地归因于笔记,恐怕它难承其重。而应该探寻其产生背后的深层次根源,并据此提出适切的应对之策。

3 成因分析

大学生为什么不用笔来记笔记呢?通过从社会、教育及技术三个层面进行深度剖析,不难发现,对于这个问题,不能仅简单地认为是大学生的一种偷懒行为。

社会层面:信息时代信息及其获取方式的变革 当今社会被认为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被快速生成、便捷获取,又被迅速淘汰。大学里所学的知识亦难免不过时。加之当代社会生活的“短平快”“碎片化”“浅层学习”的信息获取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大学生的传统学习方式。

教育层面:教师PPT依赖导致学生课堂认知负荷过重 澳大利亚心理学家斯威勒(J.Sweller)等把认知负荷分为内在认知负荷、外在认知负荷和关联认知负荷三类[5]。将认知负荷的高低程度与信息加工时机(延后加工或者立即加工)结合考虑,构成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学生信息加工策略象限图,如图1所示。

第三象限表明,在学生认知过程中,认知任务要求较低(带来的内在认知负荷较低),使得学习者还有充分的认知资源可用,这时他就可以投入额外一些认知资源来促进图式的建构。虽然学生听课时做笔记增加了自身的认知负荷,但能促进学习。这也就意味着,学生的笔记行为是发生在自身的认知负荷还能够满足认知任务要求的情况下。

与之完全相反的第一象限表明,如果是认知任务要求较高、认知负荷较重的情况下,学生的关联认知负荷将不会产生,他们的笔记行为也就不会发生。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学生的信息加工过程到此结束,学生对自身信息加工时机进行了调整,选择“延后信息加工”,先将这部分信息通过“拍”或者“复制”等技术手段加以存储,等到时间空闲的时候再查看复习并进行深度加工。

当然,从图中第二象限可以看出,教师所认为的学生“偷懒”行为与之不同。偷懒行为发生在认知负荷水平低,本可立即进行信息加工却选择了延后信息加工的情形下。

一些高校教师患上PPT依赖症,缺了PPT不会讲课,多媒体教室停电就不会上课;PPT制作与讲解不遵循多媒体学习认知规律进行,增加学生的认知负荷。因此,从图中看,学生选择延后信息加工,进行拍/复制笔记后整理加工,是在应对认知负荷过重时的一种正常反应。

技术层面:信息技术普遍应用与数字化学习素养提升 数字笔记技术的发展为各种记笔记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云端存储永不丢失,平台互认存取便捷。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普遍提高,数字化学习运用自如,学习意识增强,善于运用一切技术手段为学习服务。通过用手机拍PPT等来替代手写笔记,在笔者看来,大可不必惊慌与过度忧虑,反而应当看到希望之所在。从学生的数字化学习素养看,充分说明他们已经逐步树立起一种数字化学习的自觉意识。endprint

4 对策

提升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摆脱PPT依赖 无论信息技术前沿如何发展,在当前看,多媒体教学仍然是高校教学的主流形式。高校课堂绝大多数采用多媒体PPT课件上课。然而从高校教师的来源结构看,多为各个专业的博士毕业生或硕士毕业生,其中相当一部分是非师范专业毕业的,对信息化教学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术应用等并不非常熟悉。有研究表明,从2000年教育部开始实施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以来,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在数量和规模上达到一定的高度,但是PPT教学效果仍不容乐观,培训工作在许多方面还有待改善和提高[6]。因此,亟待采取职后培训策略,通过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培训构建起相应的培训机制,提升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让他们掌握多媒体教学的基本规律,进而摆脱PPT依赖。

呼唤多元化的高校课堂教学模式 除了普通的多媒体PPT教学之外,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校课堂教学模式存在多元化选择。例如:混合式教学模式,即网络在线教学与线下课堂教学相结合;智慧化教学模式,即利用智慧教学环境进行实时互动反馈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即课前学生通过网络学习平台进行知识学习,而在课堂面授阶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内化与技能提升。

尽管上述教学模式之间的界限并不十分明确,但是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可供选择。尤其是随着移动互联网及智能终端技术的发展,以移动智能手机为平台的智慧教学工具逐渐涌现,如国外的Clicker、Socrative、Google Classroom、Kahoot等,及国内的蓝墨云班课、清华雨课堂等,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校课堂教学模式变革带来更多可选的支持工具。如此,一方面会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会增强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记笔记更加方便快捷。

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环境,为学生获取教学资源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捷性,相应地也带来远超传统教学环境的干扰信息。因此,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就显得越加重要。尤其是作为自主学习能力下位能力的自我学习监控能力培养,更是核心训练组件。只有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之后,学生通过各种非手写方法所记笔记才会得到与传统手写笔记相同的学习效果。

开拓多元化与数字化的笔记途径——树立“数字笔记观” 虽然目前市场上有各种数字化笔记软件,但是用户接受度上并不容乐观,包括云笔记在内的软件本身无法满足用户要求,例如:不能在不同笔记软件之间相互识别、共享笔记;不能自动识别鼠标所选择笔记内容的来源信息;不能右键一键保存;不能保存多媒体(如语音、手写文字或图画、视频等)笔记等。这些缺陷导致笔记软件操作复杂,效果不理想,与传统手写笔记相比并无太多优势。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笔记软件有望实现蜕变。

同时,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应当提倡笔记的多元化,不能固守手写笔记才叫笔记的陈旧观念,而应当承认手机或电脑软件所保存的知识信息亦是笔记,是新型的数字笔记。只有这样,才能顺应信息技术时代对教育教学产生的革命性影响,不断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建.教材用不上 做笔记靠手机:大学课堂被PPT绑架[DB/OL].[2017-04-02].http://news.xinhuanet.com/edu/

2014-06/23/c_1111269187.htm.

[2]何婷.课堂笔记升级成“机记”[N].楚天都市报,2013-09-04(16).

[3]陈杉.长春“95后”大学小伙伴流行“拍筆记”课堂三宝帮忙[DB/0L].[2014-09-23].http://news.365jilin.com/html/

20140923/2078853.shtml.

[4]周玉.记笔记:大学生的人生必修课[N].中国教育报,

2015-10-19(9).

[5]庞维国.认知负荷理论及其教学涵义[J].当代教育科学,2011(12):23-28.

[6]杨凤梅.高校教师“PPT依赖症”的归因分析及对策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11(3):54-57.endprint

猜你喜欢

数字化学习信息技术环境智能终端
国际远程教育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基于智能终端的移动电子商务商业模式探究
基于Android平台的学习类APP开发
信息技术环境下审计风险预警方法探析
对数字化学习环境下教与学的研究
智能变电站过程层二次设备调试技术研究进展
基于工程应用能力培养的智能终端课程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