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萨勃心肺复苏器对心搏骤停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治疗的效果分析

2017-11-30胡凤琴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16期
关键词:心搏合肥市心肺

胡凤琴

(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安徽 合肥 230011)

用萨勃心肺复苏器对心搏骤停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治疗的效果分析

胡凤琴

(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安徽 合肥 230011)

目的:分析用萨勃心肺复苏器对心搏骤停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86例心搏骤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他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93例/组)。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心肺复苏术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采用萨勃心肺复苏器进行心肺复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和存活率。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和存活率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萨勃心肺复苏器对心搏骤停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地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萨勃心肺复苏器;心搏骤停;存活率

近年来,心搏骤停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如何对心搏骤停患者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治疗已成为临床上的研究热点。有学者指出,进行人工的操作无法完成恒定质量的胸外心脏按压,而进行机械装置辅助的胸外心脏按压可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相关的临床研究证实,用萨勃心肺复苏器对心搏骤停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治疗的临床效果理想。为了进一步探讨用萨勃心肺复苏器对心搏骤停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治疗的临床效果,笔者对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86例心搏骤停患者进行了分组对照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86例心搏骤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186例患者中有女性62例,男性124例;其中年龄最大的77岁,最小的18岁;其中有发生电击伤所致心搏骤停患者6例,罹患心血管病所致心搏骤停患者19例,发生多发伤所致心搏骤停患者67例,发生溺水所致心搏骤停患者7例,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所致心搏骤停患者8例,发生有机磷农药中毒所致心搏骤停患者7例,发生脑血管病所致心搏骤停患者23例,不明原因心搏骤停患者49例。将这18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93例/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这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急救治疗。治疗方法是:1)在确认患者心搏骤停后,立即为其开放气道,并采用球囊面罩对其进行呼吸辅助。2)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对其进行气管插管,然后对其进行电击除颤、为其静脉推注肾上腺素[1]。在进行上述治疗的基础上,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心肺复苏术进行治疗。治疗方法是:对患者进行人工胸外心脏按压,同时采用用呼吸气囊或呼吸机对其进行呼吸辅助。为观察组患者采用萨勃心肺复苏器进行心肺复苏治疗。治疗方法是:使用萨勃心肺复苏器对患者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呼吸辅助。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和存活率。心肺复苏成功的评定标准:患者的自主心率恢复正常,血压在12.0/8.0 kPa以上,且维持时间超过半小时。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3.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心肺复苏成功率和存活率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为72.04%(67/93),其存活率为70.97%(66/93)。观察组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为95.70%(89/93),其存活率为95.70%(89/93)。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和存活率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和存活率的对比[%(n)]

3 讨论

心搏骤停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急危重症。早在30多年前,国外医院就开始使用自动心肺复苏器对心搏骤停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治疗。相关的临床实践证实,用萨勃心肺复苏器对心搏骤停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治疗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2-3]。与采用常规的心肺复苏术相比,使用萨勃心肺复苏器对心搏骤停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治疗具有以下几点优势:1)可有效保证胸外心脏按压的质量。实施人工心肺复苏术的过程中需要医务人员轮流对患者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每次按压的部位及力度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无法保证每次按压的有效性。采用萨勃心肺复苏器对患者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可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2)可以节约人力。3)可以节约医疗资源。萨勃心肺复苏器可以作为呼吸机使用。4)可与其他治疗同步进行,互不干扰。在采用萨勃心肺复苏器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时,还可以同时为其实施其他的抢救措施,且不会影响对其进行 胸外心脏按压的质量[4]。为了进一步探讨用萨勃心肺复苏器对心搏骤停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治疗的临床效果,笔者对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86例心搏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为72.04%(67/93),其存活率为70.97%(66/93)。观察组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为95.70%(89/93),其存活率为95.70%(89/93)。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和存活率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用萨勃心肺复苏器对心搏骤停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地提高患者的存活率。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 孙菁 ,孟凡山,计达,等.医务人员心肺复苏操作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4):1610-1612.

[2] 陶一江,陈建荣,王世襄,等.冲压式心肺复苏机在9例心肺复苏抢救中的应用[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1,13(3):176.

[3] 李海娟,黄雪梅,莫景书.萨勃心肺复苏仪进行心肺复苏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1):139.

[4] 常子强,李淑娟,周德贵.萨勃心肺复苏机在急诊心肺复苏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前沿,2012,7(11):35-36.

R541

B

2095-7629-(2017)16-0215-02

胡凤琴,女,本科学历,护师,研究方向为急诊急救护理

猜你喜欢

心搏合肥市心肺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醒狮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送你一盆小多肉
《心肺血管病杂志》
合肥市朝霞小学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值对预测心搏骤停患者复苏的意义探讨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突然倒地怎么办?
心搏骤停患者不同心肺复苏程序的预后及病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