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初发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对比

2017-11-30张九驹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16期
关键词:氨磺体重增加泌乳素

张九驹

(玉林市第三人民医院,广西 玉林 537000)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初发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对比

张九驹

(玉林市第三人民医院,广西 玉林 537000)

目的:对比用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初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方法:从玉林市第三人民医院于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接诊的初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随机抽选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40例)和B组(40例)。为A组患者采用利培酮进行治疗,为B组患者采用氨磺必利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B组患者泌乳素升高的发生率高于A组患者,其体重增加的发生率低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初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相当。用氨磺必利治疗初发精神分裂症可降低患者体重增加的发生率。用利培酮治疗初发精神分裂症可降低患者泌乳素升高的发生率。

氨磺必利;利培酮;初发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精神疾病。氨磺必利和利培酮均为临床上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常用药。为了比较用这两种药物治疗初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笔者将玉林市第三人民医院接诊的80例初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40例)和B组(40例)。为A组患者采用利培酮进行治疗,为B组患者采用氨磺必利进行治疗。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从玉林市第三人民医院于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接诊的初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随机抽选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40例)和B组(40例)。A组患者中有男性26例,女性14例;其年龄为26~65岁,平均年龄(36.3±6.6)岁;其病程为5~18个月,平均病程(7.3±4.2)个月。B组患者中有男性25例,女性15例;其年龄为27~66岁,平均年龄(36.8±6.5)岁;其病程为4~19个月,平均病程(7.9±4.1)个月。两组研究对象的基本临床资料相比,P>0.05,具有均衡可比性。

1.2 治疗方案

为A组患者采用利培酮(由山东齐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生产批号:20140820)进行治疗。利培酮的用法是:口服,初始剂量为1 mg/次,2次/d,之后逐渐增加剂量至2~4 mg/次,2次/d。为B组患者采用氨磺必利(由山东齐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生产批号:20140925)进行治疗。氨磺必利的用法是:口服,初始剂量为200 mg/次,1次/d,之后逐渐增加剂量至200~600 mg/次,2次/d。

1.3 疗效分级标准

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量表)对患者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估。痊愈:患者的PANSS评分降低≥75%。显效:患者的PANSS评分降低50%~74%。有效:患者的PANSS评分降低25%~49%。无效:患者的PANSS评分降低24%[1]。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对比

B组患者中治疗效果为痊愈的患者有12例(占30.0%),为显效的患者有13例(占32.5%),为有效的患者有11例(占27.5%),为无效的患者有4例(占10.0%)。B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0%(36/40)。A组患者中治疗效果为痊愈的患者有10例(占25.0%),为显效的患者有11例(占27.5%),为有效的患者有14例(占35.0%),为无效的患者有5例(占12.5%)。A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7.5%(35/40)。与A组患者相比,B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对比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对比

在用药期间,A组患者中有1例患者发生恶心(占2.5%),有3例患者发生失眠(占7.5%),有5例患者发生锥体外系反应(占12.5%),有2例患者发生泌乳素升高(占5.0%),有5例患者发生体重增加(占12.5%)。A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40.0%(16/40);B组患者中有2例患者发生恶心(占5.0%),有2例患者发生失眠(占5.0%),有6例患者发生锥体外系反应(占15.0%),有5例患者发生泌乳素升高(占12.5%),有2例患者发生体重增加(占5.0%)。B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42.5%(17/4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泌乳素升高的发生率高于A组患者,其体重增加的发生率低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利培酮是以往临床上治疗初发精神分裂症的首选药物。近年来,用氨磺必利治疗初发精神分裂症的方法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氨磺必利可选择性作用于多巴胺D2和D3受体,从而可缓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抑郁症状[2]。相关的临床研究证实,用利培酮与氨磺必利治疗初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相当[3]。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B组患者泌乳素升高的发生率高于A组患者,其体重增加的发生率低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魏立和[4]、陈明友[5]、韩勇[6]的文献报道相符。

综上所述,用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初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相当。用氨磺必利治疗初发精神分裂症可降低患者体重增加的发生率。用利培酮治疗初发精神分裂症可降低患者泌乳素升高的发生率。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选择治疗药物。

[1] 孙淑云, 辛淑芹, 赵玉萍.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J]. 精神医学杂志, 2014, 27(4):281-283.

[2] 迟勇.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催乳素的影响研究[J]. 中国医刊, 2016, 51(2):92-95.

[3] 魏立和, 陈景旭.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及安全性对照研究[J]. 世界临床药物, 2014,25(5):283-286.

[4] 魏立和, 陈景旭, 范宏振.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催乳素及糖脂代谢影响[J].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4,24(2):118-120.

[5] 陈明友. 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对照研究[J]. 精神医学杂志, 2015,28(2):141-143.

[6] 韩勇, 姜涛.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泌乳素水平的影响[J]. 山东医药, 2016, 56(2):88-89.

R749.3

B

2095-7629-(2017)16-0049-02

猜你喜欢

氨磺体重增加泌乳素
戒烟后体重增加问题新机制
氨磺必利与齐拉西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比较及对QTc间期的影响
家属参与健康教育对血液透析间期体重增加的影响
大麦芽碱对高催乳素血症大鼠泌乳素分泌的抑制作用
社会版(十一)
聚乙二醇沉淀联合化学发光法检测高泌乳素血症的临床意义
氨磺必利联合文拉法辛治疗老年期抑郁症对照研究
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
BECKMAN DxI800全自动化学发光仪检测泌乳素的性能验证
高泌乳素患者不同时间段泌乳素水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