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建荣:打造创新城市,亟需加快提升公民科学素质

2017-11-30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供稿

科学生活 2017年10期
关键词:科普公民素质

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供稿

杨建荣:打造创新城市,亟需加快提升公民科学素质

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供稿

“科学普及盛宴”已成为时尚和潮流

为期4天的2017(第四届)上海国际科普产品博览会于8月28日在上海展览中心成功落幕。博览会突出专业化、社会化、国际化、规模化的特点,紧贴市民需求、深受商家欢迎、充满市场气息、引领科普产品和创新企业转型升级的“科学普及盛宴”再次成为沪上的时尚和潮流。

本次上海国际科普产品博览会吸引全球70多个国家或地区,包括世界500强在内的2000多家知名企业参展,展出人工智能、新材料、深海和航天科技等领域10000多件科技产品,“看得见、摸得到、走得进,可感知、可互动、可体验”成为本届博览会的特色。社区居民、在校学生、创新企业、采购商家以及外省市代表团等共约70万人次参观或参与系列主题活动。这充分表明,创新活力需要公众广泛参与、创新产品需要平台推介、创新文化需要社会共同创造、科技类公共服务产品需要群团组织集成供给。

公民科学素质是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

上海还举办诺贝尔奖得主论坛、院士圆桌会议等,凸显了公民科学素质工作“专业化、社会化、国际化、规模化”特色,形成“展示培育创新科普产业、科普产业反哺科普事业、科普事业助推成果转化”的良好态势。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上海面向群众举办“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科技节、科技场馆主题日、公民科学素质知识竞赛等大型主题活动,年度科技活动达1200余项、科普项目1000多个,直接参与群众超1000万人次,增进了公众对科学的理解,促进了更多创新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国家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提出,上海市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已经处在快速增长阶段,并具备了创新型地区的科技人力资源基础。

公民科学素质是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作用。上海要建设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人的全面发展、人的素质提升要先行。这就需要加快提升人的科学素质、夯实更广大市民群体创新创业的能力基础,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好《上海市公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

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

上海正在成为更具魅力的国际创新城市,其生机活力取决于广大市民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需要进一步发挥好已有优势。发挥组织优势,建立公民科学素质和科普工作整体规划、统筹协调、分类指导的工作机制,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共进的网络化工作格局。发挥硬件优势,大力推进天文馆、科技馆、博物馆等“多馆合一”服务体系,完善类型多样、功能齐全的公民科学素质教育设施体系。发挥学会、科学家优势,强化200多个学会、数百名在沪院士及科学家的专业引领作用,培育科普讲师团、科普创作人才,助推原创新品优品。发挥群众性、经常性主题活动优势,系列活动要兼顾好科学性、专业性、科普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发挥展会平台优势,打造国际科博会、国际科艺展、国际科技电影节、科协大讲坛等公民科学素质工作国际化平台,演绎“走心科普”“高冷科技接地气”。发挥互联网和信息化传播优势,与媒体广泛合作,综合运用电视、电台、微信、智能终端、楼宇大屏和轨交媒介等传播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

科创中心建设,人是关键要素。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必须坚持需求导向、抓住关键问题。全面深化科协系统改革。既要解决科普产品不能全覆盖的问题,又要适应受众多元化的现实需求,解决差异化供给的问题,探索科普“规模化私人定制”。重点解决好城乡之间、不同的年龄之间、不同群体之间公民科学素质不均衡的问题。着力抓好新载体,重点解决科普传播力、影响力、不快不准的问题。资源共享,重点推进各类场馆的开放度,进一步面向广大市民开放相关科学设备设施。抓好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培育科普讲师,提升科普作品数量和质量。整合好全社会科普力量,合力推进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工作,探索相关购买服务政策创新等。

总之,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工作要紧紧围绕服务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创中心建设的大局,坚持全员、全程、全时空,坚持贴近群众、贴近民生、贴近实际,为上海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提供坚实的人才、智力支撑。

猜你喜欢

科普公民素质
论公民美育
科普达人养成记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素质是一场博弈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十二公民
微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