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理课堂教学方法初探

2017-11-29刘纯友

西部论丛 2017年8期
关键词:物理老师教师

刘纯友

在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如何搞好初中物理教学,做到既让学生掌握大纲要求的基础知识,又切实学会探索科学的技能,是一个很大的课题,结合这些年来我的教学总结,抛砖引玉,供各位同仁参考指正。

首先要做好课题引入,一个良好的开端,就可以给未来的正式内容的学习减少很多障碍,一个独具匠心的开场白,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再结合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生动形象的引入课题.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因为,物理学科科学术语很多,专业性强,学生学起来总是感到蒙蒙的,从而产生畏惧心理,这就可以通过一些故事来引入,减少认知障碍,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其次就是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因为说到底教学工作还是一个人对人的工作,感情的交流是源头,是一切的基础,冷冰冰的理论介绍,终究会如同一首催眠曲,是达不到预先的教学目的的,所以有了好的沟通与交流,我们教学的目的才容易达到,教师在课堂感情要真挚,态度要和蔼;要谆谆善诱,诲人不倦,同时除了课堂教学以外,课后还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尊重和信任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特别要对差生更是关怀备至。这样学生才会把老师当作知心朋友,他们才会把心里话,真实的教学信息告诉我们。我们在讲课时,要投入丰富的情感,拉近同学之间的距离,做到亦师亦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提高学习兴趣,做到让学生崇拜物理大师,尊敬物理老师,从而喜欢物理课,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一半,大多数学生的进步都是从任课教师的期望中产生的。富有浓重的感情色彩的课堂教学,可以更方便的激起学生相应的回馈,起到加强他们的学习欲望,达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以便让他们更好地感受教材以及阅读理解教材。教学工作就是一边对学生进行认知性教学,让学生达到认知性学习,一边与学生展开情感方面的交流,最终使得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理解那些枯燥的物理概念,从兴趣开始,激发学生的智力以及理解能力,在愉悦与紧张中思考与理解。因此教师要爱护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消除对老师的紧张与恐惧不安的心理。让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了一种愉快的, 和谐的,融洽的、轻松的人际关系,这样将会是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到极大的调动作用,教师还要教导学生不断总结与改进学习方法,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真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变成真正的主人,而不是被动的旁观者。老师在课堂上不仅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更要充分注意自己的音调以及语速,还要加上一些具有感染力的的动作。在教授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是要特别注意用词准确、语言生动、描绘形象、声调柔和、动作富有表现力,最终与表情融为一体,这样将使得学生在一节课内一方面充分地学到更多的物理知识,另一方面还会有一种美好的享受。教师在描述物理现象,讲解物理概念以及阐述物理规律时,要充分注意自己音调的顿挫抑扬,声音的大小等等,也就是要充分利用自己感情的方方面面,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对讲解的内容要进行精心的全面地安排与设计.其目的就是要达到让学生听完这节课后对讲课者充分的佩服,让学生由佩服老师到热爱物理,由热爱物理倒热爱科学,由热爱科学到热爱祖国与人民,这样就达到了既教学又教育的目的,只有有了这样的觉悟后,学生才会从内心深处激发出热爱学习的动力,他们才会更加刻苦学习,这样才可以达到教育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还有一点容易不引起注意的事对教学情景的创设,,及在讲课时对问题提出,引导学生做科学的猜想以及讨论,对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导他们要细心观察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要从这些物理现象中充分感知他们的物理意义与物理本质,因为物理学本身就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本的基础学科,许许多多的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都是物理学家们从观察中发现的。众所周知的万有引力定律也是著名的物理学家牛顿一次在苹果树下打盹时,被掉下的苹果砸到了后,通过深入细致的思考,再提出猜想,再思索以及推理才发现的,在树下被树上的果子掉下砸到,许多人都有可能遇到,但就是缺乏科学的思考与探索精神,所以才没人能在牛顿之前发现和总结出万有引力定律,物理教学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这种思考与探索精神;这种里例子很多很多,通电导体可以使小磁针发生偏转,被奥斯特观察发表后, 法拉第通过深入思考,试验反复验证,提出了电磁感应现象,最后被誉为”电学之父”。此外还有阿基米德定律的传说等等.

物理教学还有一项很重要但却不太引起重视的的工作,就是演示实验与学生的分组动手实验,多年以来,人们为追求高的升学率,担心做实验耽误时间,影响学生背公式与做题,从而影响考分,这是一种错误,这样是培养不出来物理大家的,课堂中,要通过老师的演示实验,让学生由表象开始去深入理解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只是这里的演示实验,要特别注意演,不是老师做一下,有个现象出来,学生看一下,就好了,而是要经过充分的计划与安排,演前要提一些啥问题,来引起学生的注意,演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要让学生完全参与进来,在老师的演中仔细得观察,认真得思考,在通过一定的计算与推理,得出我们要得结论,而不时给学生看一下,然后告诉他们,这就是什么什么…,这样达不到演示教學的目的,有些要学生自己动手,亲自做一下,他们才会真正理解,比如,我在教串联电路,电流强度处处相等时,因为电流这个东西,学生看不见,对这条规律也是似懂非懂的,于是我就让他们分组自己搭建电路,把电流表串到不同位置来测试通过的电流,并记录下来,最后分析总结,得出结论,学生就会明白,总之,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观察,探索,总结,这样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效果.为国家人民培养出合格的人才来.

以上仅是我个人的浅见,供大家参考。

猜你喜欢

物理老师教师
留言板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