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

2017-11-29杨守才

西部论丛 2017年8期
关键词:道德美术学科

杨守才

德育是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赫尔巴特说过:“教育的唯一工作和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可见德育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德育”这个词给人的感觉好像就是品德教师或班主任更多的任务,其实不然,每个学科,课堂教学的每个细节都应渗透德育。在美术《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强调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对学生道德、行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强调德育在各学科教育环节的渗透,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实践环节,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德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实施美育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它无形的体现在每一门学科的知识当中。在美术教育中,它主要是通过完美的艺术形象的感染来树立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品德意志,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与此同时,德育的培养,又使学生形成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品格,最终使学生更加热爱艺术,热爱生活。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某种角度上讲,美术教育和德育应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仅是教学工作者,还应是一个教育学生怎样做人的榜样。我作为一个普通的美术老师,深深感到培养下一代高尚道德情操责任重大。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也有意识把这方面的教育渗透到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去,现谈谈我的作法:

一、找准切入点,课堂渗透

情感是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也是美术学习的一个基本特征,所以美术课程能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并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在传授美术知识的同时,教师又绝不能忽视对学生进行德育,因为教书育人是教育工作者的天职。要想真正达到上述教育目的,教师应该科学安排每一节课,精心设计每一个知识点,认真挖掘并利用美术学科内容中所蕴含的德育因素,恰到好处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如学习色彩知识时,可不失时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讲国旗红色的含义,我们今天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

二、找准结合点,活动渗透

学校是学生的乐园,是学生成长的天地,而美术学科是学生成长必需的养料之一,如何在养料中渗透德育元素,使学校德育呈现新的生机,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过去那种“刻板式”的教育方法已不适应今天的教育对象了。为了实现教育目的,美术学科应结合实际,利用各种教育因素,广泛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一方面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在活动的参与中受到各种教育。

美术学科除正常的教学时间以外,可为学生开辟“第二课堂”,让学生从中开阔视野,丰富课余生活。如组织绘画兴趣组、书法兴趣组、书画研究兴趣组、艺术品收藏兴趣组,开展各种活动,使学生纵横驰骋于艺术的殿堂之中,从中受到审美教育。

三、找准着眼点,环境渗透

环境对学生身心的影响是很大的。从社会大环境讲,学生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各种现象的影响,其中积极健康的东西将会给学生带来好的教益。但是,社会环境又是十分复杂的,那些消极的、庸俗的东西也会自觉不自觉地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影响,尤其是他们自制能力、分辨能力尚处在不成熟階段,其思想很容易受到侵蚀。因此,加强学校的小环境建设尤为必要。

那么,如何加强学校的环境建设,构筑环境育人的良好氛围?首先应当在教书育人上大做文章。在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美术学科应该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上下功夫。如用美术的审美原则,养成学生正确的站姿、坐姿及体态,从而使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化,教育和引导学生步入健康人生。美术学科的教师要经常向学生进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灌输,重点进行文明礼貌、遵纪守法、公民义务和基本道德的教育。美术学科还可以充分利用宣传阵地如黑板报、墙报、橱窗、宣传板面、标语口号,广泛宣传、大造舆论,及时对学生进行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教育,教育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四、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教师教育孩子时,如果只是说,而自己都不能做到,那到最后也会是一句空话。学生会从教师的行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深刻的影响。因此,教师自己要做好榜样,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做一个知行统一的教育者,教出的孩子才会是真实的人,而不是在学校一个样,家里一个样,社会一个样的双面人。这当然也要求家庭、社会的教育与学校一致,这也是一个现实的问题,要提高国民素质,不能单靠学校,家庭是基础,学校是关键,社会更重要。

美术学科的德育渗透,关键是要灵活多样结合实际,因势利导,自然会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当然,美术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形式多种多样,关键是教师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思考力,能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灵活运用,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清新、和谐的情感氛围中,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审美趣味和完整的人格,

从而使他们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全方面发展的人。

猜你喜欢

道德美术学科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美术篇
跟踪导练(五)(2)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道德
“超学科”来啦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
道德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