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教学设计

2017-11-29范后顺

西部论丛 2017年8期
关键词:邮票数学学生

范后顺

摘 要:对于农村学生,真正经历去邮局寄信并计算所付邮资的现实问题人数不多,甚至对邮资的分段计费并不知晓。必须由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理解郵资计费标准后,学生才能灵活地理解邮资问题。对于合理选择不同面值的邮票,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不同邮票的组合拼贴,真正理解如何计算邮资并合理选择邮票。

关键词:学生 邮票 数学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探究如何确定邮资并根据信函质量和目的地支付邮资。

2、让学生通过观察、交流、列表和看书自学等学习活动,经历探究确定邮资、合理支付邮资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与判断等数学能力,巩固和综合应用“组合”等数学知识。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课堂的知识。

老师可以通过猜谜语来进入主题,例如:“老师:我们首先来猜一则谜语,好吗?请看:薄薄一张纸,四边细牙齿,两地朋友要谈心,必须请它当差使。”通过这种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动自己的思路。

二、确定邮资的因素

1、什么叫邮资?

(1)你们给亲人、朋友写过信吗?到邮局去寄过信吗?那谁能告诉我什么是邮资呢?

师小结:寄信时,在信封上贴邮票所付的钱,我们叫邮资。

(2)老师出示两封信,一封贴的邮票是80分,另一封贴的邮票是1.2元,谁愿意猜一猜,为什么两封信的邮资不同呢?

生1:邮寄的地方不同。

生2:信函的质量不同。

(3)这两位同学回答得非常好。信函邮资的多少就是由信函的质量和目的地来确定的。

生1:“本埠”就是本市,“外埠”就是外地。

生2:首重100克以内,本市每20克付0.8元的邮资,外地付1.2元的邮资。

生3:“续重”就是超出部分的质量,这部分本市每100克付1.2元,外地付2元。

3、即时反馈

师:现在谁能回答,老师刚才那两封信是准备寄往哪里?质量又是多少呢?

生1、邮票80分的是寄往本市,质量在20克以内。

生2:邮票1.2元的寄往外地,质量也在20克以内。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不错,80分这封是寄给遵义市我的好姐妹的,另一封呢是寄给在广州读书的儿子的。

4、大家来帮忙

三、合理的邮资方式

师:同学们都会算邮资了,也会贴邮票了。这里老师还有一个小小的知识要告诉大家:邮政部门规定一封信函最多只能贴4张邮票,这又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说来听听。

教师给学生展示1个贴了36张10分邮票的信封,让学生观察。

通过观察,同学们会有什么发现,跟大家说说。

生1:这个太浪费邮票了,都没地方书写姓名和地址了。

生2::邮政工作人员要盖好几个邮戳,太耽误时间了。

生3:也不方便机器检信。

由此想到,邮政部门为什么规定最多只能贴4张邮票了。所以,当邮资较多时,我们应选择邮票的面值应该尽可能大一些,这样所用的邮票张数才会尽可能少。

师:好了,问题来了:如果邮寄不超过100克的信函,最多只能贴了3张邮票,而且只用80分和1.2元的两种邮票,能满足所有情况的需要吗?

学生分组讨论后汇报

生1:先要分清是本市还是外地。

生2:应该把100克以内所有的资费情况都列出来,再一一判定。

师:既然大家都表示同意,那先将书中第119页的表格填写完整。

填完表后再观察、分析、一一判定,学生最终得出:只有4.00元,4.80元和6.00元三种情况不能仅用0.8元和1.2元的邮票支付。

师:既然有这三种情况不符合要求,那么我们能不能自己再另外设计一种面值的邮票来满足题目的要求呢?

小组合作讨论(给学生充分的思考,讨论时间)。

学生在尝试和讨论、分析中逐步确定增加的邮票面值可以是2.00元,2.40元和4.00元。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共同研究了邮票中的邮资问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师:我们学习邮票中的邮资问题,绝不仅仅是为了会贴邮票,会寄信,而是在其中研究邮资中含有意义的数学信息,找到一些数量之间的组合规律,这是十分重要的。

结语 1、 这节课我力求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采取观察、欣赏、交流、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实践中快乐学习,掌握知识形成技能,让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 利用很直观的分别贴了80分和1.2元邮票的两封信几乎贯穿了课堂的始终,我认为这是这节课的一个亮点。首先利用它来让学生认识邮资,非常的直观,学生一看就明白,邮资就是寄信时贴在信封上的邮票所付的钱;然后利用它让学生猜猜为什么两封信的邮资不同,引发学生去思考、去猜测得出确定邮资的两个因素就是:目的地和质量;最后当学生了解了邮政资费后,根据所学的知识来判断这两封信的质量和目的地。这是一条线,把邮资的含义------确定邮资的因素------邮政资费的具体运用窜了起来,让学生的思路很清晰,知识的结构一目了然。

3、 让学生认真的去观察、欣赏邮票也是这节课的又一特点。首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去欣赏,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其次让学生从表象上认识了邮票;再其次让学生感受到了邮票中有很多的数学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索、去发现,这里顺其自然的激发起了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教学是一门艺术,有成功,也有缺憾,只有在不断的反思中慢慢进步、慢慢成长。

猜你喜欢

邮票数学学生
和小编一起设计邮票
邮票被谁拿走了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超重
聪明的学生等
世界邮票之最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