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州方言声调研究在普通话教学中的意义

2017-11-29王证之

西部论丛 2017年8期
关键词:声调研究

摘 要:文章给出全州方言声调系统是:三类四值式,论述了全州方言声调研究在普通话教学的意义,指出了全州方言声调与普通话声调不同之处,同时指出了两种语言声调之调类、调值的转换关系,为普通话教学提供可比资料,为全州方言人群学习普通话提供了参考意见。

关键词:全州方言 声调 研究

《现代汉语方言概论》(侯精一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2002年10月,p116):“湘语作为湖南省的代表方言,主要分布于湖南的湘江、资江流域和沅江中游少数地区,以及广西北部的兴安、灌阳、全州和资源四县。……”这为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鲍厚星先生持论,他在该书123页又说:“历来对湘语的确认,是以声母的发音方法作为标准,即古浊音声母今逢塞音和塞擦音时,无论保留浊音或是浊音轻化,不管平仄,一般都念不送气音。”全州方言与先生所说吻合。现实中,全州方言词汇跟湘语词汇特别是永州方言词汇有着惊人的一致性。因此,全州方言就整体而言应属于湘语,并且为老湘语体系。但因其地缘、行政区域的划归等原因导致语言间的相互影响,致使全州方言又跟西南官话特别是桂林方言有着密切的关系,如词汇系统里有着许多与西南官话一致的词语,其声调分为四个调值(其中两个调值一致,一个调值接近)等。虽然如此,全州方言就其声调系统论,仍有着自身的独特性。以下简述之。

一、全州方言声调的拟定

全州方言声调系统的拟定,主要依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及本文作者掌握的语言材料,通过较为系统的比较所得。

(一)前贤研究成果

实话说,过往对全州方言声调系统予以研究的并不多,为数有限的几位给出的主张,一是意见不一,二是研究不够透彻。其主张可归为三端:

其一、唐楚英主编的《全州方言志》(全州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1998年5月)主张:

其二、唐雪莲《广西全州方言词汇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主张(《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6月。另有广西大学蒋婷婷2007年6月硕士学位论文《全州普通话与标准普通话语音对比研究》、广西民族大学刘秀群2009年6月硕士学位论文《全州话与普通话主要语法差异研究》之主张与唐雪莲持论同):

其三、朱海燕论文《广西全州湘语比较研究》(《广西大学》,2011年6月)主张:

(二)笔者之主张

笔者主张与朱海燕女士主张几近全同,所不同的是认为普通话曲折调214在现行全州方言中均为半降调53。比较认同【表2】、【表3】的主张,与【表1】的认同较远。拟定为:

二、全州方言声调研究在普通话教学中的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提高全国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 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二条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第十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足见国家对“推普”的重视,其意义不言而喻(许不细叙)。学校是“推普”的主要场所,每位教师都要尽其义务,一方面提高普通话水平,将普通话运用于教学的全过程,另一方面积极影响受教育者,为提高其普通话水平而不遗余力。“推普”是全社会、全民的事,人人都要为学好普通话而努力。

(一)全州方言已经定型的人,学习普通话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有两个现象可以说明这一点:

其一、操全州方言的人,普通话过级非常难。

诚然,广西人学习普通话难,但操全州方言的人似乎更难。下面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参加普通话测试一事为例,加以对比,予以说明。2003年下学期我们三所高等院校(请允许笔者隐去单位及姓名)5名老乡一同参加了普通话过级测试,结果如下:

1号,三次成绩渐进式提升,最后压线通过;5号,三次测试,成绩不但不上升,反而一次比一次趨低:72↘69↘67。

同一次参加过级测试的还有:

不难看出,操白话的过级率最高,为100%;11号,生于南宁市,长于南宁市,大学又受教于桂林官话区的广西师范大学,自然普通话水平较高;操壮话的过级率为33.33%,与操全州方言的过级率等同,但后者似乎又略逊于前者,因为8号、9号坚持到第三次测试,还是过级了,而3号第二次测试不过就放弃了,4号、5号第三次测试不过,最终也放弃了。这恐怕是出自信心不足吧!为什么信心不足呢?

普通话过级测试,可以说是一个人普通话水平高低的试金石。为什么有的人普通话过级极易,而有的人主观意识强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过不了?原因应是多方面的,诸如学习方法不当、普通话知识底子极其薄弱等,但主要还是对母语的认识不够,没有弄懂母语的特性,也没有掌握普通话的特点,没法比较学习,当然也就没法缩短母语与普通话之间的差距,自然收效甚微。

其二、操全州方言的人说普通话很不“地道”,其语音特立。

焦伟娜在《普-方语音差异研究及其在普通话教学中的意义----以亳州方言为例》一文中论及亳州方言与普通话“声调系统的差异”时说:“……在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情况,那就是同学们声韵方面的缺陷已经基本改正,但是听起来还是一口地道的亳州腔。正如宋欣桥所指出的那样‘声调不准确会直接影响到普通话语调,其中声调调形的错误是影响普通话语调的首要因素,其次是声调中调值高低与普通话有明显差异的,也会影响到普通话语调。”

这话同样道出了全州方言语音特立的原因。操全州方言的人,在社交场合,与人对话,审音能力强的人,立马会知晓是全州人;稍差点的,或会告之是湖南人;为数不少的全州人,不管在外多少年,就是乡音不改,其情形跟贺知章《回乡偶书》所写的极其相似。这是全州方言声调与普通话声调差异较大所致。

上文所述参加普通话过级测试一事,其中5号说了一个细节,为我们提供了例证:“三次测试都遇到了‘二的读音问题,每次都因读音不准而扣了分。” 测试员问:怎样读?答曰:“[35]”。第三次测试时,测试员让他连读了三次:“[?35]”、“[?13]”、“[?45]”!这其中,没有将全州方言的平舌音“[?]”转为普通话的卷舌音“er”是其扣分的原因外,恐怕更为主要的原因是全州方言声调的难于把捏,导致5号在声调上的失误:先是将普通话的降调51读为全州方言的中升调35,再是升调闪烁不定。

全州方言定型的人学习普通话难的重要原因是对自己母语不甚了解,以至于很难跟普通话比较学习。了解母语,就要借助一定的研究成果,全州方言的研究工作做得还很不够。笔者认为,研究一种方言,其语音研究是极其重要的;语音研究,其声调研究又至关重要。因为研究一种语言一般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词汇、语法是较为直观的,语音最为抽象;语音中的声、韵、调,其中的“调”又是最难把捏的。

因此,全州方言声调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概括为:

1.为普通话的推广尽一份绵薄之力;

2.为普通话教学提供可比材料,提高教学效果;

3.为全州方言人群认识其母语之声调特征提供依据,为其学习普通话提供对比材料,提高学习效率。这也是与“推普”工作、普通话教学工作相表里的。

那么操全州方言的人,在学习普通话时应注意些什么呢?

1.掌握母语声调特点

通过【表4】不难看出,全州方言声调有以下特点:

(1)声调系统为三类(平调、升调、降调)四值(33、13、35、53)。

与普通话相比:

(2)起调低。无高平调,将普通话高平调55读作中平调33;将普通话的升调35读作低升调13。

(3)调值动程短促、直来直往。无曲折调,将普通话的曲折调214读作半降调53;无全降调,将普通话的全降调51读作中升调35。

2.操全州方言的人,学习普通话时应注意

首先,要注意全州方言声调系统与普通话声调系统的对应性,完成其转换关系:

(1)将全州方言的中平调33转换成普通话的高平调55;

(2)将全州方言的低升调13转换成普通话的中升调35;

(3)将全州方言的半降调53转换成普通话的曲折调214;

(4)将全州方言的中升调35转换成普通话的全降调51。

其次,大胆尝试,积极发音,深刻体悟两种语言声调的細微差别,以求读音准确。

其三,在上述基础上,借助《现代汉语词典》等词典或字典,通过系统比较,归纳出两种语言的声调特性,以便对比学习。至于系统的比较,另有专文探讨,这里从略。

三、尾声

笔者对全州方言声调中调类、调值的观点,反映了全州方言声调的主流情况,仍有少部分字与之有出入。如“尘埃”之“埃”,普通话读“ai55”,按笔者列表规律全州方言应读“[xai33]”,而实际则读作“[xai13]”;又如“必须”之“必”及“毕竟”之“毕”,普通话读“bi51”,按笔者列表规律全州方言应读“[pi35]”,而实际则读作“[pi33]”;又如“飒爽”之“飒”,普通话读“sa51”,按笔者列表规律全州方言应读“[sɑ35]”,而实际则也读作“[sɑ33]”,等等。这一现象多是因古音“入派三声”使然。其实,这种差异,不仅在平、升两调中出现,在其他调类里也存在。学习参考者要分别对待。

参考文献

[1] 《现代汉语方言概论》[M](侯精一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10月1日);

[2] 《现代汉语词典》[M](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2012年6月第六版);

[3] 《全州方言志》[M](主编唐楚英,全州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5月);

[4] 《全州普通话与标准普通话语音对比研究》[J](作者:蒋婷婷,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广西大学》,2007年6月);

[5] 《全州话与普通话主要语法差异研究》[J](作者:刘秀群,广西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广西民族大学》,2009年6月);

[6] 《广西全州方言词汇研究》[J](作者:唐雪莲,硕士学位论文,《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6月);

[7] 《广西全州湘语比较研究》[J](作者:朱海燕,硕士学位论文,《广西大学》,2011年6月);

[8] 《湘乡方言语音比较研究》[J](作者:刘晓飞,硕士论文,《暨南大学》,2006年);

[9] 《西南官话的分区(稿)》[J](作者:黄雪贞,《方言》,1986年第4期)。

作者简介:王证之(1963.5--),男,广西全州人,研究生学历,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科学系(公共教学部)副教授。研究方向:语言文字研究与运用、写作教学和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声调研究
海豹幼崽可以像人类一样改变声调
声调歌
拼音宝宝扛声调
拼音宝宝扛声调
单韵母扛声调
关于日语中汉语声调最新变化的考察
关于日语中汉语声调最新变化的考察
公司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