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幼儿园教师角色的扮演

2017-11-29迟丽华

西部论丛 2017年8期

摘 要:《纲要》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显然,《纲要》对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扮演的角色进行了明确的定位。

关键词: 理解幼儿 尊重信任幼儿 注重幼儿个性差异

《纲要》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显然,《纲要》对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扮演的角色进行了明确的定位。

一、教师要理解幼儿,鼓励、支持幼儿积极地去探索和表达,由知识文化的传播者转化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也就是就说,教师在幼儿的学习活动中要给予鼓励和适时的帮助。教师要尽量减少自己传授知识的职责,多把教育活动的空间留给幼儿。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不是要一味地告诉幼儿,什么是什么,该做些什么,而是要帮助幼儿发现矛盾和问题之所在,激励他们探索。只要是幼儿自己酌想法、做法,不管结果怎样,教师都要鼓励他们,支持他们,在适当的时候提供一定的帮助。在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地展现自我,表达自我。教师要做幼儿的学习活动中的一位顾问,为探索活动提供建议,帮助他们解决存在的疑难问题,扫清前进中的障碍;教师也要成为幼儿学习活动中的一位参与者,不是去判定谁对谁错,谁优谁劣,而是作为其中的一员,去参与他们的探索与讨论,给他们打气、加油,给他们解决问题足够的信心与决心。作为支持者,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更多的应集中于了解幼儿,影响幼儿,鼓舞幼儿。

二、教师要尊重信任幼儿,与幼儿平等交往,关注幼儿不同的需要,及时给予应答,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转化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合作者。不要总是认为他们年幼无知,而强迫其服从教师的意志。在教育活动中要平等地和他们交往、对话,这样师生之间才能相互理解、信任,精神上相互交融,教师与幼儿之间其乐融融,彼此都有好的心境参与教育活动。教师既要保持自己必要的权威,又要以一种伙伴的态度去关照他们;教师不仅在教,同时也被教,幼儿在被教的同时,也在教;教师既处在于幼儿这个学习群体之外,又与他们同在。

幼儿创造性地获取知识技能,自主地发展;教师也要反思自我,超越自我,完善自我。整个教育活动的过程是教师与幼儿的共同成长的过程。

三、教师要注重幼儿个性差异,因人施教,善于捕捉有价值的教育信息,积极加以引导,由教育活动的管理者转化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现在我们都提倡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根本就在于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人的个性完善。它要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真正实现教育面前机会人人平等。

《纲要》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在组织方式上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趣味性、活动性,把对幼儿的教育寓于生活和游戏之中,幼儿在玩中学,乐中学。让幼儿觉得学习既是一件愉快的事,又是一件富挑战性的事,要通过努力才能完成而获取新的体验,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幼儿对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其次,教师要做幼儿智慧潜能的发掘者。记得有人说过:“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不是存在于对象世界,而是蕴藏在人类自身之中的智慧潜能。决定人类命运的不是物质世界的存在,而是人类才智的进化。”由此可看出,人类智慧潜能的发掘有多么的重要。作为幼儿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才能和主体精神,把开发的幼儿智慧潜能做为首要任务。平时,教师要引导幼儿多听、多看,以多种感官来获取信息,养成爱观察、会观察的习惯 ,善于从中发现问题。有了问题后,教师要积极启发引导幼儿思维 ,鼓励幼儿大胆动手操作,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其次,教师要引导幼儿多听、多看,以多种感官来获取信息,养成爱观察、会观察的习惯,善于从中发现问题。教师要善于捕捉有价值的教育信息,及时地给以点拔;要以常识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幼儿,一旦发现幼儿有了成绩,哪怕是一个闪光点,都要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赞扬。即使是不合情理之处,也不能简单地一概否定。从而激起幼儿学习和创造的愿望,启迪幼儿心智,让幼儿的体验其中的乐趣。其三,教师要做幼儿道德和人格精神的塑造者。我们常说:“要做事,先要学会做人。”教师在发展幼儿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千万不能忽视,幼儿道德与人格品质的培养。从有关的研究可看出,一个人的成功很大的程度上都受着人格精神品质的影响。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还应积极培养幼儿诚实、勇敢、活泼、开朗的良好品质。有目的,有意识地加以训练,为其提供训练的阵地,努力把幼儿塑造成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总之,只要教师的教育行为对了,整个教育的方向就不会发生偏差。作为幼儿园教师,肩负着人类启蒙教育的重任,人人都应按《纲要》的要求,扮演好自己在教育活动中的角色,真正实现让每位幼儿都全面发展,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区域活动中幼儿行为观察的技巧[J]. 徐莹莹,顾菲. 教育导刊(下半月). 2015(12)

[2] 促进新教师专业成长的两个因素[J]. 张梅. 山西教育(幼教). 2015(05)

[3] 区域活动现场中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评价[J]. 丁海东. 教育导刊(下半月). 2011(10)

[4] 觀察幼儿: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J]. 谈心. 当代学前教育. 2009(02)

[5] 专业主义视野下教师观察行为之发展[J]. 肖正德.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9(01)

[6] 走向自我更新: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未来选择[J]. 岳亚平.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 2006(09)

[7] 提高区域活动中观察记录的有效性[J]. 黄有芳. 学前教育研究. 2006(01)

[8] 教师成长:角色扮演与社会化[J]. 赵昌木. 课程.教材.教法. 2004(04)

作者简介:迟丽华,女汉,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 ,小学高级,研究幼教七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