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丹寨县“四个三”机制决战脱贫攻坚

2017-11-29许勇

当代贵州 2017年47期
关键词:村干部贫困村贫困户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许勇

丹寨县“四个三”机制决战脱贫攻坚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许勇

2017年是丹寨县脱贫攻坚啃硬骨头、攻坚拔寨最为关键的一年。丹寨县创新机制,探索开展“三看、三转、三带、三增”系列“组合拳”,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全县0.9万户贫困户共3.07万人已脱贫摘帽,提前完成23个贫困村出列、0.51万人退出的年度任务。

决战脱贫攻坚,丹寨县着力在“人”字上下功夫,用好干部帮扶资源,建立党建考核看脱贫成效、绩效考核看脱贫成效、干部任用看脱贫成效的“三看”考评机制,着力解决了机关干部帮扶不力难题。

充分发挥干部帮扶资源,积极开展县“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副书记、常务副县长联系乡镇,县“四大班子”成员及县级干部包乡镇,县级干部和乡镇领导干部包片,部门、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的“一联四包”“五位一体”脱贫攻坚责任包干工作机制,不脱贫、不脱钩。

2017年“春季攻势”中,全县领导干部深入114个村(居)走访8700余人次,解决困难问题1100余个,协调帮扶资金8200余万元,落实产业项目649个。

为激发贫困户“我要发展”的内生动力,丹寨县积极开展“懒转勤、勤转能、能转富”的“三转”行动,不断激发群众脱贫志向和内生动力,实现贫困群众从“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我要小康”的转变。

“推进脱贫攻坚工作,首要问题是转变贫困户的思想观念,引导贫困群众发扬自力更生精神,彻底甩掉‘等靠要’‘等着扶、躺着要’思想,变‘干部干、群众看’为‘群众干、干部帮’,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丹寨县委副书记杨波介绍说。

丹寨县农业局高级农艺师潘皇斌(左一)在兴仁镇城江村指导西瓜种植。(潘皇权 / 摄)

扬武镇作为丹寨县“三转行动”的试点,通过“能人+合作社+贫困户”等产业发展模式,实现懒转勤201户720人,勤转能1541户5516人,能转富459户1637人。

脱贫攻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弱村。丹寨县开展“强村带弱村”活动,采取“一帮一”强带弱的联建模式,建立联合党总支或党支部,通过“强弱村交叉挂职,选派强村村干部、与全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到弱村挂任脱贫攻坚指导员,选派弱村村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到强村挂任副书记、副主任”等方式,开展“传帮带”活动,把强村发展经验“复制”到弱村。

目前,丹寨县114个村均参与“强村带弱村”活动,实现对63个深度贫困村全覆盖,32个村实现由弱到强的转变。扬武镇五一村、干改村在洋浪村的带动下,“三村”联建种植蔬菜2000亩,年产值可达1000万元,实现由弱到强的华丽“蝶变”。

此外,为有效激发村干部工作热情,丹寨县在保持村干部性质不变、地位不变、作用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增加基本保障、增加政府购买服务、增加集体经济收益奖励的“三增”机制,多渠道提高村干部报酬,确保村干部队伍留得住人、干得成事。

建立“三增”机制后,村干部基本工作报酬由原来的每人每月900元增加到每人每月1800元,再加上政府有偿购买服务和村集体经济收益奖励等,村干部月工作报酬可达3000元以上,稳定了村干部队伍。

(责任编辑 / 岳振)

猜你喜欢

村干部贫困村贫困户
杜造海: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贫困村变身“客栈村”——勐腊县勐伴镇河边村的脱贫印记
不让干部挂“空挡”——一名村干部的成长档案
这里的村干部,是这样“上班”的——略阳实行村干部“四化”管理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鞋底垫厚点,也能走得快”——贫困户崔普选和他的“梦中梦”
驻村干部“唱主角”,村干部“跑龙套” 警惕脱贫攻坚主角错位
陕西脱贫攻坚形成大格局
——驻村干部已有3.71万人
脱贫攻坚拉响新警报
播州区委离退局开展春节走访慰问挂帮贫困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