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最是儿时起风情
——人教版语文七(上)第三单元拓展阅读

2017-11-28邢小群

初中生世界 2017年41期
关键词:同学语文老师

邢小群

曹文轩

最是儿时起风情
——人教版语文七(上)第三单元拓展阅读

主持人语

亲爱的同学们,进入初中的新环境,你还像几周前那样时时感到新奇吗?希望同学们能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边走边学习哦。

每个人都在成长,每个人的成长经历虽各不相同,却都是美好而丰富多彩的。在这美丽的金秋,初初与你相约,一起了解不同时代和国度的青少年的学习状况和成长经历,学会正确对待成长中的苦与乐、得与失、成功与失败,勇于面对生活,面对挑战……

初初将陪你走近文学巨匠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阅读时,结合课文我们会生出自己的想法:文章通过描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种不同的生活,到底要表现出怎样的主题?蕴含其中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文中还有一些精彩段落,如对百草园生活的描述、过渡段的安排等,我们也可以选出相应的语句来揣摩和思考。

初初要提醒同学们的是,本单元重点学习默读哦。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一气读完全文,保证阅读感知的完整性,保持一定的阅读速度。海伦·凯勒的作品《再塑生命的人》,既表现了富有爱心的老师莎莉文高超的教育艺术,也展示了盲聋哑女孩的精神追求。默读吟咏间,我们向莎莉文老师投去敬佩目光的同时,也为这位盲聋哑女孩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品格所感动。

对了,同学们还要学会在阅读中学习把握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别忘了,文章标题、开头、结尾以及文段中的关键语句,都是我们阅读时要重点关注的哦。

本期主持

卢崇斌,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苏州高新区语文学科带头人,现任教于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

延伸文本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拓展阅读——

我的小学生活

邢小群

我的小学生活,没有大书包,没有做不完的功课,没有家长检查作业还得签字。少年不识愁滋味,父母们都是工作狂,工作狂们很少理会孩子们的存在。在我们家,姐姐给妹妹开家长会成为惯例。

小学期间,在我眼里,老师们绞尽脑汁减少课时和作业,而考试的平均成绩又不能掉下来。记得我们北京和平街一小的王钰德老师教我们算术,当堂讲课,当堂练习,放学没作业。学习较好的同学,考试成绩依然在99、100分。老师很得意,说为他争了气。当然,多数情况是上午上课,下午或参加课外活动,或在家庭学习小组做作业。我在学校的课外活动主要是参加学校的合唱团。在合唱团,我学会了一般同学不会唱的歌曲,学会了与同学分高、中、低三部合唱,我是中音。合唱团在节日或比赛前的排练、活动多,平时,我还是参加学习小组活动。我们的小组,由三四个住得很近的同学组成,共同到一个同学家里做作业,然后在一块玩。

学校要求作业不能多,下午的时光,我们总是到处疯跑。今天一阵风,兴起养兔子,每个同学的家里都养两只兔子,下午做完作业,我们就去给兔子割草;明天又一阵风,捞蝌蚪,就都拿上小瓶子和自己用口罩做的小笊篱……那时,真是“我们的田野”,学校和住宅楼方圆一两里内外还有庄稼地,到处有小水渠。记得看过一篇散文,说现在的小孩子,不知道蚯蚓、青蛙、蚂蚱、蜻蜓是什么样子。我们小时候虽然在城市生长,这方面的知识一点都不缺。

有时,一个同学出主意:咱们捡碎玻璃、铁丝去卖钱!一呼百应,我们就到那些新建的楼房旁边,寻找碎玻璃、烂铁丝。每次行动,都能有收获。家里给的零花钱太少,记得四年级以前,我家的规定始终是一个月给五角钱。我们卖碎玻璃、铁丝,有了自己的小金库,买铅笔、橡皮等文具就大方多了;小人书买不起,就在地摊上一分钱一本儿地看;糖果舍不得买,就买酸枣面儿,三分钱一小包,能吃好半天。我们跳皮筋,跳格子,掷沙包,玩羊拐和猪拐;每星期六晚上到附近的河北北京师范学院操场上看不要钱的电影,多少津津乐道的好玩内容!平日里汗渍渍、一身土、头发乱乱地跑回家,脸上肯定是放着红光。现在回想起来,心里的感觉仍是快活无比!如今的小孩子似乎出了家门就险象环生,而我们,家庭外面的天地才是童年的乐园。我们那一代人,没有奥数班什么的,有条件的,可考少年宫学习文艺和体育。但少年宫太少了,我们家在朝阳区和平里一带,没听说谁还经常去少年宫。

当然,上小学时,也有让人不解和恼怒的事。那时,每张双人课桌总是学习较好的与学习较差的同学结对子。我的同桌是个男生,平时总穿一双比他的脚大上半寸的鞋子,冬天也很少穿袜子;衣服很脏,或没了扣子或是哪儿开了口。那时,我不知道这是因为他家境不好,心想他可能没有妈妈,没人给他洗,给他缝。他考试经常不及格。宣读成绩时,老师总是当众训他,动手把他推来搡去。有一次,这个男同学算术得了三十几分,班主任张老师在课堂上用拳头朝他身上就是一下,他嚎啕大哭,我也在下面流泪。这个同学只是学习不好,但为人老实,对我很友善,不像班上其他男同学为找乐子,欺负女生。我心里很反感打他的班主任,觉得她欺软怕硬,对干部子弟和贫民子弟的态度截然不同,尽管她对我很好。

上小学时,我经常和男同学打架,有人向我身上扔石头,我就扑上去一顿撕扯。更多的时候是帮助被欺负的弱女生。写到这里,让我想起,我孩子上小学的事情。我儿子性格比较温和,班里淘气好动的孩子总故意挑逗他。比如上课时,后面的同学拿尺子捅他,他一回头,老师就批评他,让肇事的孩子很自得;他放学回家,几个孩子围上来抢他的书包,把书包里的东西倒出来,洒一地,然后一哄而散地跑掉。一次得逞,总认为可以继续。我深感公正对一个孩子的自尊自信多么重要!曾经教孩子奋力反击,我的逻辑是,即使打不过人家,也不要让他觉得你好欺负。但儿不如母啊,还是下不了手,不知道如何反击。我就到我执教大学的体育系找了一个学生,让他教我儿子几手防身本事。不久,儿子防御得胜,班里欺负他的人再也不敢轻举妄动。又想到威廉·戈尔登的小说《蝇王》,那是以儿童为主人公的幻想小说,试图说明人与人之间与生俱来有恃强凌弱的本能,也有群体行为中的丛林法则。对待小学生,如何不让强者凌弱,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幼小的心灵,需要有现代科学的教育素质。可惜过去的教师,很少懂得。

有一次,班主任让我到我的同桌家催交学杂费。他们一家几口住在一室无厅的单元房里,厨房和厕所除外,住人的房间一半是用木板搭的床,看样子一家人都睡在这张床上。屋里没有一般人家常用的箱子和桌椅。同学的妈妈脸很黄很瘦,一副卧床很久的样子。她有气无力地对我说:“等他爸爸回来,就去交学费。”那时我们的学杂费一年五元钱。同学的父亲是拉平板车的,收入供一家人生活。

青少年时期,大家的智力能有多少差距?学习好坏,和家庭的影响关系很大。我的同桌,上课时还不知道在想什么,他哪有心情听课和做好作业?

我对小学生活的体会是,平时家长不要多管什么成绩,让其自由地阅读,多给孩子们自由玩耍的时间与空间,让孩子的智能放松发展,会进步飞快。那时,孩子对外界事物特别好奇,什么都想知道,记忆又非常之好。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只要想知道,没有学不会听不懂的。压制或限制都是对孩子智能的扼杀。

(选自2017年6月1日《文汇报》,本刊有改动)

鉴赏空间

散文《我的小学生活》围绕作者曾经的少年生活,描写了这段日子里的真切细腻的感受。在作者回味自由欢快的小学生活的过程中,忆及下午参加合唱团、学习小组活动,和小伙伴们养兔子,拣碎玻璃、铁丝卖钱,大方买文具,畅快玩游戏,看免费电影……处处充满了自由的气息。即使遇到不解和烦恼,甚至和男同学打架,去困难同桌家催交学杂费,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作者对那段生活的珍视与感恩。作者在描述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时,写出了浓浓的新鲜味和深深的内在意义,表达出心底的情愫与独特的思考:“平时家长不要多管什么成绩,让其自由地阅读,多给孩子们自由玩耍的时间与空间,让孩子的智能放松发展,会进步飞快”“压制或限制都是对孩子智能的扼杀”。

散文的艺术魅力主要来自真见、真知、真性情的自然流露,作者的散文意境是单纯的乃至理想化的,同学们想必会被贯注其中的真情所感动。这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可以照亮看起来并不起眼的生活境遇,而作者真实、细腻的笔法,亦急亦舒,变幻搭配,更能营造出一种酣畅淋漓的语势,给人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

读有所思

1.文章结尾说“压制或限制都是对孩子智能的扼杀”,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读完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邢小群的《我的小学生活》,我们仿佛从他们的文章中找到了自己童年的影子,请用一段文字回忆儿时读书趣事,表达童真童趣的同时,写下自己对生活的独特领悟。

《再塑生命的人》拓展阅读——

回忆我的语文老师

曹文轩

我的高中是在“文革”中度过的。说到这个时候,大家很快会想到一个词,叫“荒漠”。因为这是一个一望无际的荒漠的时代。可是你们大概谁都不能想到,本人受到的最好的教育恰恰是在“文革”中。为什么?因为当时有一批苏州城、无锡城名校里头的名师,下放在江苏盐城那一大片芦苇荡里。他们到了我所在的中学,做了我的老师。

我的物理老师,我的化学老师,我的数学老师,乃至教我们打篮球、跳绳的体育老师,都是苏州城里头名校的名师。今天再要找到这样一所学校,我以为是绝对不可能的。所以讲,本人在“文革”中受到的教育是“盛宴”,是“满汉全席”。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奇怪,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这个小小的环境,和大的环境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的所有老师都学养深厚,比如说我的数学老师,他讲课绝对不会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因为在他看来,我讲过的孩子们就一定懂了,不用再去复习的,所以他讲过的课永远是一条直线,起点在哪儿,那么就从哪个地方出发。

他的板书也特别棒,因为我们特别喜欢他的板书,所以每次他在上数学课之前,我们都不是用黑板擦,而是用湿毛巾反复地擦拭,直到把这块黑板擦得黑亮黑亮的。他讲数学课的时候,一边讲一边从右上角开始写那些公式,那些定理,等把课讲完,正好是一面黑板字。可惜当时没有相机,如果有相机把那个镜头拍下来,今天装裱在家里,挂在墙上,就是非常有装饰感的、现代性很强的一幅画。

那些老师们各有各的品性,各有各的脾气。比如我的数学老师,他的性格非常缓慢,我的语文老师曾经形容过他说,有一天他的衣服着火了,他会问这个火是从哪里来的呢?他就是这样的一个数学老师。

特别要感激的是我的语文老师,她是南京大学的高材生,是一个高高的,身体长得非常扁平的女人。这个女性是我心目中最高贵,最美丽的人。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千百度寻找过,但是也没有找到过像这样的一位女性。

我记得她第一次走上讲台,把两只手轻轻地悬在讲台上,她没有带粉笔,没有带备课笔记,也没有带语文教材,是空手走上来的。她望着我们,说了一句话:“同学们,什么叫‘语文’?”然后她用了两节课的时间,给我们阐释什么叫“语文”。期间,天开始下雨,她把脑袋转向窗外,对我们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年四季的雨是不一样的。春天是春天的雨,夏天是夏天的雨,秋天是秋天的雨,冬天是冬天的雨。”

然后她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天里的雨也是不一样的,上午的雨与早晨的雨不一样,下午的雨与上午的雨也不一样,晚上的雨与夜里的雨也不一样。”然后她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雨落在草丛中和落在水塘里,那个样子和发出来的声音都是不一样的。”我至今还记得,我们所有的同学把脑袋转向了窗口,那个时候,外面有一大片荷花塘,我们至今还记得,千条万条银色的雨丝纷纷飘落在那口很大很大的荷花塘里。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

大概一个星期之后,她又开始走上讲台,那一天是讲作文课。她走上讲台之后,说了一句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班上写作文写得最不好的同学是曹文轩。”在此之前,我的历届的语文老师都说写作文写得最好的同学是曹文轩。这个反差太大了!对我来讲,这个打击是巨大的,我根本无法接受她的判断,所以我当着她的面就把作文本撕了,扔在了地上,一头冲出了教室,来到了离教室不远的一条大河边。我至今还记得坐在大河边上,望着那条大河,把地上的石子、瓦片一块一块狠狠地砸到水面上,一边砸,嘴里一边骂:“丑八怪!”

晚上,我回到了学校,来到了她的宿舍门口。我记得不是轻轻地把她的门敲开,而几乎是用脚把她的门踢开的。她拉开了门,站在门口,微笑地看着我,说:“你请进来坐一会儿。”然后我就进了她的卧室,看到了她不知道从哪里搞来的我的六本作文本。她把这六本作文本一本一本地排列在她的桌子上,然后她说:“你过来看看,我们先不说内容,就是这些字,你的那些作文,字非常地稚拙,但是能看出你非常地认真。你再看看那最后一本作文,你的字已经张扬到什么程度了,你已经浮躁到什么程度了。”

她又说:“在这六本作文本里,都有一篇作文是写春天的,你第一本里写春天的时候是非常诚实的,是非常朴素的对春天的描写。但是后来你慢慢地控制不住自己了,你有必要用那么多的形容词吗?你看看你的作文写得越来越臃肿,越来越夸张。当那些老师都说你有才气的时候,你就已经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她说:“才气,有时候是害人的。”

我记得那一天离开她的卧室,走进校园,月亮特别的好。月色如水,清澈的月光整个地铺在校园里头。那个夜晚是我一生铭记的。没有那个夜晚,就没有我以后漫长的人生道路。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

我要说语文和语文老师,对一个学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我这里无意贬低其他学科的老师们对学生的作用,我只是说语文和语文老师是无可替代的。语文老师永远是一个学校的品质的建构者和体现者。我无法想象一个学校没有语文和语文老师,我也无法想象这个世界上没有语文和语文老师。

我们应当对语文老师充满敬意。全世界都应当如此!

(选自2016年第23期《读者》,本刊有改动)

鉴赏空间

这是曹文轩先生一段演讲视频整理的文字节选,原演讲标题为《儿童文学与语文教学》。先生回忆的是儿时的一些老师,他们也许没有令人瞩目的业绩,不是大腕,也不是明星,只是一些学养深厚、各有脾性的学科老师,一生都在兢兢业业地工作。

为了突出“我”的语文老师的鲜明特性,作者选取了“阐释语文”“撕碎作文”等几件小事来写。这些小事,反映了一位语文老师专业素养的深厚与广博,内心情感的真挚与淳朴。行文中,作者还不时穿插一些细节描写,如第一节课上语文老师空手而来却能将“语文”阐释两节课;课间恰逢下雨,她即兴教我们赏雨等,这些细节的刻画,烘托出语文老师学识渊博、教学有法的个性特点:对于她所深爱的语文,她为之痴迷;对于每一位学生,她绝不掩饰自己的真实情感,刚柔并济,因势利导。

文章没有澎湃激昂的旋律,也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只是在淡定的追忆中,刻画了一位语文老师。她很平凡,然而却代表了生活中这样一群默默存在的群体。他们很平凡,却自有他们的伟大之处。

读有所思

1.文章讲述了“我的语文老师”的哪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述。

2.曹文轩是当代著名作家,北京大学教授,2016年4月4日获“国际安徒生奖”,请联系作者的成就,说说你对倒数第二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论语〉十二章》拓展阅读——

《论语》四则①

子禽②问于子贡③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④异乎人之求之与?”

——《论语·学而第一》

仲弓⑤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⑥,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第十二》

子夏为莒父⑦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论语·子路第十三》

鉴赏空间

本章通过子禽与子贡两人的对话,把孔子为人处世的品格勾画出来。孔子之所以受到各国统治者的礼遇和器重,就在于孔子具有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的道德品格。

鉴赏空间

这里是孔子对他的学生仲弓论说“仁”的一段话。他谈到了“仁”的两个内容。一是要他的学生事君使民都要严肃认真,二是要宽以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也成为后世遵奉的信条。

鉴赏空间

“欲速则不达”贯穿着辩证法思想,即对立着的事物可以互相转化。孔子要求子夏从政不要急功近利,否则就无法达到目的;不要贪求小利,否则就做不成大事。

在陈绝粮,从者⑧病,莫能兴⑨。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⑩矣。”

——《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注释】

①选自清代刘宝楠《论语正义》,中华书局1990年版。

②子禽:孔子弟子陈亢。

③子贡:孔子学生,姓端木,名赐,字子贡。

④其诸:大概,或者。

⑤仲弓:孔子弟子冉雍,字仲弓。

⑥大宾:比自己尊贵的宾客。

⑦莒父:鲁国邑名。

⑧从者:指弟子。

⑨兴:起床。

⑩穷斯滥:一穷就无所不为。

鉴赏空间

本章开始谈及君子与小人在某些方面的区别。这里,孔子说到面对穷困潦倒的局面,君子与小人就有了显而易见的不同。

读有所思

1.第一则中说,“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请结合其中一点谈谈自己的理解。

2.阅读下面材料,请思考,该材料最能支撑上述选文中的哪句话,简要谈谈自己的想法。

有一个小孩,很喜欢研究生物,很想知道蛹是如何破茧成蝶的。有一次,他在草丛中看见一只蛹,便取了回家,日日观察。几天以后,蛹出现了一条裂痕,里面的蝴蝶开始挣扎,想抓破蛹壳飞出来。艰辛的过程达数小时之久,蝴蝶在蛹里辛苦地挣扎。小孩看着有些不忍,想要帮帮它,便拿起剪刀将蛹剪开,蝴蝶破蛹而出。但他没想到,蝴蝶挣脱蛹以后,因为翅膀不够有力,根本飞不起来,不久便痛苦地死去。

猜你喜欢

同学语文老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