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双向调查的财经类高校英语课程需求研究

2017-11-28姜媛媛闫正坤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考研英语课程学习者

姜媛媛,闫正坤

(安徽财经大学 文学院, 安徽 蚌埠 233030)

基于双向调查的财经类高校英语课程需求研究

姜媛媛,闫正坤

(安徽财经大学 文学院, 安徽 蚌埠 233030)

对财经类高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和部分外企中层管理人员进行双向英语需求调查,结合随机访谈的结果,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剖析了当下大学生对当前大学英语课程满意度、学习者近期和长期的需求差异和职业发展对英语学习的需求,以期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通用和专门用途课程的设置调整提供建议。

需求分析;满意度;EGP;ESP;大学英语课程改革

大学英语是我国高校中受众面最广的一门课程,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改革一直都是一个热门话题,主要围绕通用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即EGP)与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即ESP)的定位问题。[1]6-10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目标长期以来都定位于通用英语。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与深入,大学英语教学的重心已经发生转移,各大高校、特别是专业性较强的院校纷纷开设ESP相关课程,ESP课程又可分为EOP(English for Occupational Purposes)与EAP(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2]31

在这种背景下,2015年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委员会对外公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高校开设的大学英语课程应满足大学生专业学习、国际交流、继续深造和工作就业的需求。而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除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外,同时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因此,《指南》一再指出,改革既要满足学生学习的个性化需求,又要实现课程设置的校本性,各高校应以需求分析为基础,而EGP与ESP无缝衔接的实现应建立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之上。

一、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的先行研究。需求分析(needs analysis, 即NA)指为了设计课程、优化教学与学习而对需求开展的系统调查[3]556-558,“是评估研究范畴中为实施和改进下一步教学计划而开展的一种诊断过程”[4]16。研究者通过内省、访谈、观察、问卷等多种手段和方法研究需求。[5]120-123

需求分析不应是一次性评估(one-off activity),而应该是一个连续性过程(cyclical process)。[6]147而且课程体系改革不应只考虑需求一个方面。当前针对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大多仅集中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如蔡基刚[7],戴曼纯[8]),且现有需求分析大多将需求做静态处理,因而缺乏动态观察,同时很少有人将需求与课程满意度调查联系起来,以考察需求与现实之间的联系(如王银泉,王薇等[9];郑大湖[10])。再或者研究者将学习者个人需求与社会需求分开研究,而忽略了二者之间的联系(如祝珣,马文静[11];文秋芳[12])。

本文以某财经院校为例,通过问卷了解学生对当前大学英语课程(大学英语读写、视听说课程)的满意度现状及其原因,同时考察学生当前与长期需求变化、课程满意度与课程需求之间的关系。除此之外,研究还对外企在职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职业发展对英语的需求,并基于此对比高校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以期为财经类高校的外语教学改革提供经验证据和支持。

二、研究设计

1.问卷设计

本次研究以调查问卷为主,同时随机对个别答卷人进行访谈。调查问卷分为两套,全部采用选择题形式。问卷一调查在校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课程满意度。问卷依据Hutchinson amp; Waters[2]64的需求分析模型、陈冰冰[5]121构建的学生个人需求分析模型,结合该校学科特点,设计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答卷人基本信息;第二部分为答卷人的英语学习需求、对ESP了解与需求状况调查,该问卷部分采用多选题型,答卷人每题可做出多个选择;第三部分为答卷人对当前大学英语精读、视听说两门课程的满意度,分别从七个维度考察课程对学生学习需求的满足程度。该部分为单选题,采用里克特五级量表,选项为“完全不能满足”“不能满足”“一般”“比较能满足”“完全能满足”,分别记1、2、3、4、5分。

问卷二调查外企员工的职业发展与英语学习需求关系。问卷设计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答卷人基本信息,如专业出身、最终学历、工作年限、收入等;第二部分为答卷人参加商务英语培训的目的及对在职英语学习的需求。

2.问卷数据收集

本次调查问卷共随机发放问卷290份,其中网络发放问卷165份,回收有效答卷165份,现场发放问卷125份,回收有效答卷121份,问卷回收率为98.6%。问卷二为网络发放,共发放65份,收回有效问卷65份,问卷回收率为100%。所有答卷均由SPSS22.0录入并生成所需数据。

问卷一调查对象为某财经院校一至四年级非英语专业学生,被调查学生中男女生分别为103人和183人,各占被调查人数的36%、64%,涉及专业有文学(7%)、经济(38.8%)、理学(3.1%)、工学(2.8%)、管理学(27.3%)、法学(18.2%)、其他(2.7%),其中大一86人,大二81人,大三75人,大四44人。该分布基本符合某财经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性别、年级、专业分布比例。

问卷采取随机、匿名方式,因此难以做后续追踪调查。本研究将分析不同年级之间的需求差异,希望能对了解学生的需求变化提供可供参考的数据。

问卷二调查对象为部分参加上海某英语培训机构的外企中层管理人员,答卷人均来自在华大型跨国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工作年限为1—20年不等,且皆为团队领导人。

三、结果与分析

信效度考察问卷的质量与内部一致性。问卷一总Cronbach系数为0.836,各维度信度均在0.740以上,问卷二Cronbach系数为0.831,各维度效度在0.720以上。由此可知,两份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1.学习需求差异分析

问卷一中,该部分问卷采取多选形式,共3题,问题包括学生大学期间对出国、考研及就业的需求、近期(1年内)学习需求与长期需求(2-3年)。该部分为多选题,故百分比相加可能超过100%。调查结果具体如表1-3所示。

表1 不同年级学生对出国、考研、就业的需求(%)

注:选中人数占所在年级答卷人百分比,下同

表2 不同年级学生英语学习的近期(1年内)需求(%)

表3 不同年级学生英语学习的长期(2—3年)需求(%)

注:大四学生跳过此项

横向比较可以发现,考研、国内就业尤其是进外企工作/实习的需求占了很大比例。在被调查人中,计划国内读研的累计比例为56.6%,大学毕业后国内就业的需求累计比例为33.9%,其中外企求职的需求达到21%。通过考研来提高未来就业竞争力是大多大学生毕业后谋求发展的不二选择,而英语是目前考研的必考科目之一,因而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动机之一。

毕业生国内求职所持英语证书主要为四、六级成绩单以及参加各类英语相关比赛(如演讲比赛、国贸技能大赛、英语商务谈判比赛等)的获奖证书,外加BEC初、中、高级证书,翻译资格证书等。很多用人单位也确实对应聘人员,尤其是应届毕业生有四、六级成绩要求,一些外企或合资企业对英语要求甚至更高,面试时还要有口语交际方面的能力考察。这也体现了学习者个体需求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同时,大部分学生对出国方面的需求较少,一方面是因为出国学习的经济成本高、语言要求高、申请难度大、准备时间长,另一方面由于付出各种代价后的不确定性导致大多数学生甚至不敢考虑出国,因而有此需求的学生较少。

纵向比较不同年级之间的需求差异则发现,随着年级的升高,四六级的需求明显减少,而对考研、实习和就业方面的英语需求明显增加。大二时期学业压力相对宽松,部分学生(21%)希望利用这段时间可以到外企实习,积攒经验的同时创造使用英语的机会,以增强英语交际能力;大三又有相当部分学生开始着手准备考研,导致就业英语需求较大二年级低(18.7%),而考研英语需求(62.7%)明显高于二年级学生(42%)。

比较相同年级学习者近期英语学习需求与长期需求可以发现,四、六级,考研,实习就业方面的英语需求比较一致,但是这也侧面反映出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明确、合理的规划,甚至分不清近期与长期需求。

为此,在需求调查中,我们还设置了两个选项:“无需求”与“茫然”。从表2和表3上的相关结果可知,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在选择无需求的同时还会选择通过四、六级考试或刷分、准备考研英语等选项。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学生进行了半结构化访谈。结果发现,由于中国当前的国情是全民学英语,甚至是“从娃娃抓起”,这导致一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了疲惫心理,主观上抵制,但同时迫于学分、同龄人之间的压力及就业前景压力,又不得不学习英语,进而产生了这一现象。此外,虽然有的学生有考研、外企实习/就业或出国的计划,但是这些计划的实现对英语有什么具体要求,他们对此缺乏了解,更不知如何准备,因而感到无所适从。事实上,在访谈中,学生对现有大学英语课程的满意度、ESP课程的认知等方面也表现出来这种矛盾心理。

2.大学英语课程满意度调查

本部分问卷主要从现有课程能否满足学习者需求的角度,包括课程设置、教材选择、教学方法、师生互动、考核方式等方面展开调查,所得数据均呈正态或偏正分布,具体如表4所示。

表4 精读、视听说课程满意度

该财经高校现阶段通用英语精读、视听说课程仅在第一学年开设,每周分别2课时。从表4描述性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对大学英语课程持中立态度,总体满意度不高(均值为3.00)。分别考察精读、视听说课程,课时设置、师生互动、课程现状对其学习需求满足程度的满意度偏低。通过个别学生访谈,我们了解到精读课教师过于注重词汇、语法等方面的讲解,教学方法与手段与高中无异,较为落后,从而导致学生自主学习方面的惰性。

结合当前该校作为一本院校大类招生的背景,学生入学时英语总体水平逐年上升,而教师教学内容与方法过于陈旧,浪费了有限的课时。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水平,将部分语言基础知识作为自主学习任务布置给学生,引导他们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有效利用诸如慕课与翻转课堂等混合教学模式[13]56,改进教学手段,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师生互动频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14]83。

视听说课教师课堂教学则以听力练习为主,主要训练四、六级相关题型;课堂口语训练以基本日常对话为主,且仅占课堂活动的较小比例,从而导致很多学生认为现有视听说课很大程度上是对中学课堂通用英语学习的重复,对于未来考证、职业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用不大。

两门课程中师生互动方面满意度低,一方面,教师应增加课上、课下师生互动频率,以便及时、有效了解学生需求;另一方面,这也表明学生对教师有较强的依赖性,其原因有可能在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需要提高,同时其学习需求具有盲目性,需要教师对其进行引导与指导。

3. 学习需求与满意度的关系

学生对大学英语课程总体满意度不高的原因还在于,当前精读、视听说课程教学内容几乎完全是基础语言知识教学,基本不涉及学术英语、职业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部分也相对较少,这直接影响了学生对EGP课程的满意度。

结合学生的近期、长期学习需求,当前一年级的课程远远无法满足学生未来考研、文献阅读、实习、就业、参加比赛以及出国的需求,这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开设ESP课程。针对当前学习者对ESP课程的了解与需求,我们问卷中设置了此类相关问题。

同时,考虑到在校大学生除四、六级,完成学业,考研,深造需求之外,其最大需求是外企求职/实习,本研究通过问卷二调查了部分外企在职人员职业发展对英语学习的需求,并与在校大学生的EGP、ESP需求进行对比。

表5 请选出以下您听说过或接触过的术语(%)

注:NULL表示完全没听说过或接触过这些概念

分析表5可知,该校EGP与ESP 课程之间出现了断层,没有有效衔接:一方面,现有EGP课程无法较好地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另一方面,超过半数学生(50.7%)对EGP、ESP课程完全不了解,更谈不上是否了解个人对ESP的需求,因此无法理性判断当前学习与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个人是否需要学习、具体学习方向与内容、学习需要达到什么水平。

表6中的数据显示,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有必要开设ESP课程,特别是在低年级阶段,这与表5的结果相一致。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在校大学生能够意识到当前开设的以词汇、语法为主的EGP课程无法满足部分学生的需求。因此,设计问卷时为避免表6答卷人无法回答所列问题,以便我们尽可能地了解学生对ESP课程的真实需求,在表6的问卷题目设置中我们增加了简单注释(专门用途英语,如学术英语阅读、学术英语写作、外贸英语、管理英语、商务英语函电等),这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答卷人对ESP课程的表层理解。从数据结果可以看出,尽管学习者对ESP课程了解匮乏,但主观上还是有学习愿望的。至于学校需要何时开设、ESP与EGP课程如何有效对接、开设哪几门ESP课程,这既要考虑到学习者个人的具体需求,又要考虑到社会需求。

表6 合适开设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的年级(%)

4.外企员工职业发展对英语的需求

问卷二则从职业发展的角度调查了外企中层管理人员职业发展中的英语学习需求及其学习目的。在65位被调查人员中,参加培训的目的主要有四个方面:满足当前工作需求(83.1%)、升职加薪(50.8%)、准备跳槽(47.7%)和满足个人兴趣(35.4%)。

我们分别从总体英语能力与语言单项技能两个维度进行汇报。表7的数据显示,在职人员对通用英语能力、思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学术英语能力、职业英语能力均有需求。

对财经高校而言,财会、金融、经管等专业的毕业生进入外企所从事的也多为相关行业,因此,针对职业英语能力需求,我们首先调查单项技能的使用场景,分别为:读/写商务函电(86.2%),阅读商业资料(53.8%),日常事务沟通(46.2%),接待客户(41.5%),撰写会议报告与纪要(40%),国际出差(38.5%),翻译商务文件(30.8%),涉外商务谈判(16.9%),面试候选人(12.3%),复杂业务报告(10.8%)。

同时,被问到需要提高的语言技能方面,65位被调查者中,高达87.7%的人员认为需要提高日常交际口语能力(社交英语、习惯表达、语音语调),其他技能分别为专业词汇能力(58.5%)、听力理解能力(56.9%)、英文商务文件撰写(50.8%)、英文商务文件阅读能力(41.5%)与翻译能力(32.3%)。

对比问卷一所得数据,该部分数据对英语学习需求更为具体、明确。就语言技能方面,学校可以在不同年级阶段根据学生专业开设商务社交听说能力、专业词汇能力、商务函电与报告撰写能力、专业英语阅读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课程,而学习者可以根据个人需求进行选择。

表7 外企中层人员对英语学习的需求(%)

四、反思与启示

通过对某财经院校现有课程满意度、学习者ESP课程需求的调查研究,我们做如下总结:第一,学习者对英语有学习需求,但是近期需求与长期需求规划欠缺合理安排。第二,学生对现有大学英语EGP课程总体满意度有待提高,特别是课时设置、师生互动、与学习者学习需求对接方面。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对教师的依赖性明显。第三,学习者对ESP课程缺乏必要了解,个人学习需求缺乏较为合理的规划,特别是近期学习需求与长期学习需求存在明显的盲目性,需要学校、教师进行引导。通过对外企在职人员的需求调查则发现,外企人员的职业发展对单项英语技能有着更高的需求。

因此,针对外语教学,我们提出如下对策:首先,财经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与改革不能盲目进行,应以需求分析为先行研究。学校应对学习者进行调查,包括学习者学习现状,考察其对EGP/ESP课程的了解程度、不同时期的不同需求,在此基础上结合社会用人单位对复合型人才素质需求,根据本校学科特点,开设相关ESP课程。其次,学校与教师需要加强引导,为其提供必要的认识,参考英语使用者的职业发展对英语学习的需求,以便学生在选课前对个人需求和所选课程有更理智、清醒的认识,而非仅仅为了拿到某个学分。第三,学校应兼顾课堂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环节。当前学生学习与学校教学基本止步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除此之外的英语选修课程安排往往得不到学校、学生的重视。教师也可以利用较为先进的教学手段将知识点化整为零,制作微课视频,利用网络平台发布、引导、组织学生学习。学校同时加强ESP课程教与学两方面的测评,使其更具有严肃性、科学性,进而建设更加合理、动态的大学英语课程衔接体系。

[1]蔡基刚. 高校外语教学理念的挑战与颠覆:以《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为例[J]. 外语教学,2017(1).

[2]Hutchinson, T amp; Waters, A.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3]Bocanegra-Valle, A.Needsanalysisforcurriculumdesign[A]//in Hyland, Ken amp; Shaw, Philp (ed).TheRoutledgeHandbookofEnglishforAcademicPurposes. New York: Routledge, 2016.

[4]马武林. 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内容设置探究(一) ——学术英语[J]. 外语研究,2011(5).

[5]陈冰冰. 大学英语需求分析模型的理论构建[J]. 外语学刊,2010(2).

[6]Dudley-Evans, T. amp; St John, M. J.Developmentsin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7]蔡基刚. 基于需求分析的大学ESP课程模式研究[J]. 外语教学,2012(3).

[8]戴曼纯. 我国外语人才需求抽样调查[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16(4).

[9]王银泉,王薇,张丽冰. 基于需求分析的大学英语多元化教学模式探析[J]. 外语教学,2016(5).

[10]郑大湖. 基于需求分析的大学英语多元课程体系构建[J]. 外语界,2016(6).

[11]祝珣,马文静. 课程设置的学习者需求分析——基于大学公共英语课程的研究[J]. 外语界,2014(6).

[12]文秋芳. 大学英语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课程论视角[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12(2).

[13]闫正坤,张萍. 翻转课堂时代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治理与路径探索[J]. 江苏高教,2017(5).

[14]闫正坤,邹莉媛. 基于CET测试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有效性研究 [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17(5).

ClassNo.:H319.3DocumentMark:A

(责任编辑:宋瑞斌)

ATwo-wayNeedsAnalysisforCollegeEnglishCoursesRestructuringinUniversitiesofFinanceandEconomics

Jiang Yuanyuan, Yan Zhengkun

(School of Languages and Media, 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Bengbu, Anhui 233030, China)

A two-way needs analysis is conducted via two questionnaires in order to study the short-term and long-term needs of non-English majors in a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and the needs of middle level administrators in international companies for English learning in career development, together with interviews with some of the respondents. The degrees of students’ satisfaction with the existing College English courses, and the respondents’ knowledge about EGP and ESP are also revealed in order to get implication for reconstructing College English courses that incorporate both EGP and ESP courses.

needs analysis; course satisfaction; EGP; ESP; College English courses restructuring

姜媛媛,硕士,讲师,安徽财经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ESP教学。

闫正坤,硕士,讲师,安徽财经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技术支持学习,英语教育。

2015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大学生英语口语语体特征多维度研究”(15YJC740107);2016年安徽财经大学教研项目“基于需求分析的EGP与ESP课程衔接研究”(acjyyb2016015);2017年安徽财经大学教研项目“基于证据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保障体系研究”(acjyyb2017116)。

2096-3874(2017)11-0133-06

H319.3

A

猜你喜欢

考研英语课程学习者
我的考研故事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针对岗位需求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工作十二年后,我才去考研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