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备受瞩目的十九大关键词

2017-11-27

党的生活(黑龙江) 2017年11期
关键词:依法治国现代化特色

【报告摘录】五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

【专家解读】河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李鉴修认为,过去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我们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这些历史性成就的取得、历史性变革的发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面向未来,要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变为现实,需要我们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增强维护核心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进一步高举旗帜,坚定四个自信,保持战略定力,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党和国家事业从胜利迈向新的胜利。

【报告摘录】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专家解读】国防大学教授颜晓峰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新时代”这个重磅概念让人心头一振,眼前一亮。对于国家而言,新时代表明我国战略任务的变化、发展坐标的前进、国际影响的增强。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正是基于对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性意义的准确认识,基于对新的伟大实践的正确反映,基于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高度概括。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概念,是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必将大大推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宏伟蓝图。

【报告摘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专家解读】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认为,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特征,也是我国生产力水平总体提高的必然结果。我们已经实现“站起来”“富起来”的目标,人民在解决温饱问题后,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更高要求,在法治、公平、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报告对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判断,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指明了方向。当前,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既有经济领域的,也有文化、社会、生态领域的;既有城乡发展不平衡,也有区域发展不平衡。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就是要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满足人民在各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

【报告摘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专家解读】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认为,中国“强起来”,体现在建设一个强有力的执政党;体现在发展更重质量的经济,寻求更有质量的增长;体现在民生的改善和社会福祉的提升;体现在文化事业的发展和文化自信的增强;体现在以绿色现代化引领发展,美丽中国建设成绩斐然。从“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五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胜利在望并且承上启下的关键五年。展望新的五年,中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还将继续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而不懈努力,在世界舞台中心为全人类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报告摘录】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专家解读】中共中央党校教授韩庆祥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都不同程度上贯穿着“四个伟大”的总体思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也蕴含着“四个伟大”的完整逻辑。“四个伟大”的内在逻辑关系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实现中国梦不可能一蹴而就,是十分艰难曲折的过程,要实现中国梦,必须积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要领导好、进行好这一伟大斗争,就必须推进党的建设,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

【报告摘录】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专家解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陈须隆认为,这“两个构建”,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八个明确之一提出来。在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又作为十四个基本方略之一明确提出,一举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纳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理论体系之中,奠定了它的重要地位。

这“两个构建”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统一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之中,也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国外交的伟大实践中。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将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辟广阔的道路,消除各种障碍,积累良好的条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體,为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指明前进的方向,提供强大的动力。

【报告摘录】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endprint

【专家解读】中央纪委驻文化部纪检组原组长李洪峰认为,十四条基本方略,既是理论性的,又是实践性的,统领性、全局性、普适性都很强。基本方略不单指哪个方面、哪个领域的工作,而是对各领域、各项工作都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从理论溯源上看,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是对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的深度综合、概括和升华。基本方略是对改革开放近40年来的基本经验,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发展各项事业的概括和总结。“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等都是从十八大以来积累的新鲜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来的,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报告摘录】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党提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然后再奋斗三十年,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专家解读】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陈文华认为,全面小康重在“全面”二字,注重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的小康、城乡区域共同发展的小康、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全面小康,不仅要求让人民吃好穿好等物质层面的发展,还要求软实力的进步,要求我们逐一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努力让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

【报告摘录】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专家解读】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新征程”不是空泛的口号和概念,其内涵包括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很多方面。提出“新征程”,有助于全党、全国人民对现阶段的目标形成更加清醒的认识,有助于我们明确新时代的目标、任务、战略。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相匹配、相吻合。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目标,必须要经历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报告摘录】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专家解读】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韶兴认为,这一战略安排,使“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与现代化建设目标有了更好的对接。经过第二个15年,由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跃升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一个更加宏伟的历史性跨越,标志着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意味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将大步迈开。这是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推进伟大事业的逻辑延续,是我们党开创未来、拥抱世界的宏伟蓝图。“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承载着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将以前所未有的创造力和带动力,全方位、深层次地改变中国、影响世界。

【报告摘录】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专家解读】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社会延续了改革开放近40年的高速发展后需要面临转型,中国社会的发展呈现出一种新的阶段性特征,习近平同志表述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之后,中国要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更加注重发展的效益,更加注重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要。因此我们的发展,就要更加注重创新,我们要把创新作为发展更为深层的动力,而不能简单依靠过去的劳动密集,靠过去资源堆砌;我们要协调,要绿色,不能浪费环境;要开放,要共享发展,让人民群众真正把发展的蛋糕分到自己手里。这样,自然而然就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里面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情况下,我们的自信就油然而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加自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更加自信。我们的理论体系不仅已经成型,而且还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现在有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进一步完善,进一步定型、成熟。“四个自信”是实践和发展让我们理所当然、自然而然的自信,这样的内容也要写进重大的理论创新之中,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报告摘录】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

【专家解读】國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重大任务以后,依法治国迈出了关键的一步。“法治国家”“法治政府”等说法的提出,说明我国依法治国的目标已经非常明确。有了明确的目标,如何落实依然是突出的问题,也是老百姓集中关注的问题。建设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只有法律条文还不够,还有必要设立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把全面依法治国落到实处。我认为设立领导小组就是对全面依法治国最大的组织保障。这一决定回应了当下社会对司法公正的呼唤,有助于用法律保护老百姓的权益,也是我国走向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报告摘录】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

【专家解读】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任进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宪法法律至上”,这与他2012年12月4日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实施30周年大会上强调的“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是依宪执政”是一脉相承的。依宪治国实际上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与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这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对依宪治国的进一步重申,并将其作为重要抓手。加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宪法实施的监督,是宪法的要求,也是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的要求,有助于确保各级国家机关的文件和职务行为符合宪法精神,使宪法确立的国家制度和公民基本权利得到落实,实现良法善治,并纠正违宪行为,维护宪法尊严,保障宪法实施。endprint

猜你喜欢

依法治国现代化特色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公司成长的“法治之钥”
法治中国是实现中国梦的推动力量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我的女巫朋友
两会布局 依法治国
镜头·中国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