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构调整 由大变强

2017-11-27陈炳干江苏省兴化市政府办公室

江苏农村经济 2017年11期
关键词:兴化市农产品特色

李 晨 房 度 陈炳干/江苏省兴化市政府办公室

蔡射霞 徐永忠/江苏省兴化市农业委员会

结构调整 由大变强

李 晨 房 度 陈炳干/江苏省兴化市政府办公室

蔡射霞 徐永忠/江苏省兴化市农业委员会

兴化是农业大市,在全面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浪潮中,在江苏“两聚一高”的新实践中,如何聚力农业创新,聚焦农民增收,实现兴化农业华丽转身,“破壁”升级,结构调整首当其冲。

成功模式

兴化市在挖掘产业特色,提高产出效益、增强内生动力等方面,积极探索,打造亮点,全市已实现农业结构调整面积30万亩以上,成功地探索出多种模式,形成了自有特色,鼓起了农民“钱袋子”,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齐头并进。

(一)稻蔬轮作效益喜人-“千斤粮、万元田”模式。兴化市传统种植的一年两季稻麦轮作模式亩均收益只有1200元,通过调整种植模式,秋收后转种高效设施果蔬,既能稳定粮食产量,更能有效提高土地产出效益。陈堡镇番茄水稻轮作模式,年底种植大棚番茄,待番茄收获后种植水稻,既有效解决了番茄生产连作障碍,又提高了稻米品质,陈堡镇也成为了著名的“番茄种植之乡”,2016年该镇番茄加水稻收入,亩纯收益在万元以上,真正实现了“千斤粮、万元田”。目前,陈堡、临城等地正在试验草莓-水稻-番茄-青玉米两年轮作模式,推动土地效益最大化。荻垛镇种植甜瓜、哈密瓜—稻鸭共作模式,甜瓜亩产从3000斤增长到5000斤,价格从2.5元/斤提高到4元/斤,亩收益从7500元提高到20000元,为650户农户带来直接经济效益,辐射周边合作社7家,间接带动农户1500多户。

(二)稻渔共作绿色生态-稻渔稻虾共作模式。在稻田中有机饲养鱼、虾、蟹、鸭等,模拟自然生态环境,不施农药化肥,依靠生物活动减轻病害发生,生产无公害水产品和有机稻米,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与产出率,既有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也有利于环境保护。中堡镇香湖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在水稻田中养殖小龙虾,一年两茬龙虾和一茬优质无公害水稻,2016年亩产水稻300公斤、龙虾200公斤,亩总产值7800元、利润4000元。钓鱼镇双超鸭田稻米专业合作社稻鸭、稻虾、稻鱼等复合型共作模式,周奋乡藕田套养小龙虾,成功规避了单一品种种养风险大、效益低的问题,亩纯利润稳定在3000元以上。目前兴化市28万亩小龙虾养殖面积中藕虾共作已有近10万亩。

(三)林果产业另辟蹊径-林果特色产业发展模式。葡萄、桃等林果产业经济效益高、带动能力强,但市场抗风险能力较差,发展特色林果必须要调优思路、择优而上、顺势而为。竹泓大周公路林果产业带,引导合作社和种植大户根据市场需求,改良优选了夏黑葡萄、甬优、翠冠梨、白萝莎和红萝莎等20多个特色品种,实现错峰上市,拉长销售线,用“时间差”换来“高收益”,每亩纯收入达3000元。沈伦镇结合精准扶贫,以村组为单位成立股份合作社,通过与省农科院合作,引进高附加值的经济林果品种薄壳山核桃(又名碧根果),除此以外,同步发展无花果、水蜜桃等特色林果产业,全镇种植面积已达2000多亩,实现了合作社资金有保障、入股百姓有分红、普困户打工有收入的共赢局面。

(四)一二三产有机融合-“生态+休闲农业”模式。农业结构调整的精髓是实现一二三产业的有机结合。兴东镇知音山花海、大邹镇康养花海,既符合绿色生态和全域旅游的产业定位,也契合现代农业三产融合的转型需要。康养花海生产的特色花茶饮,在“2017兴化名特优农产品专场展销会”上,原定三天的展销茶饮仅半天就被抢购一空。戴南董北现代农业科技园,正形成铁皮石斛种植与观光旅游的高效农业产业链。全域旅游带动下的观光采摘产业发展得热火朝天,江苏省三星级乡村旅游点缸顾乡千垛果园,流转1000多亩土地,种植葡萄、水蜜桃、水晶梨、草莓等水果,划分采摘区、垂钓区、农副产品展示区等功能区,现场采摘葡萄“身价”比市场零售价翻了一番仍供不应求。

存在问题

近年来,兴化各地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探索了不少成功典型,但粮食生产仍然占据主导地位,2016年粮经比达4.89∶1,远远高于泰州市平均值3.05∶1和全省平均值2.34∶1。农业增效后劲不足,农民收入增长乏力,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矛盾、问题、瓶颈和制约不断凸显。

(一)安于现状,迈不开第一步。农业结构调整是全市实现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更是经济薄弱镇村实现跨越赶超的有利契机,好处显而易见,但看客者居多、参与者不足。大部分农民固守传统稻麦种植,加之农业生产者整体文化素质相对偏低,思想不够解放,既怕承担市场风险而不敢调整,又对“怎样调整,种什么,收获后怎样销售”缺乏信心,农业调整的自主性不强、积极性不高。

(二)定位模糊,传不好接力棒。兴化市不少镇村通过挖掘自身特色形成了一批“一村一品”特色产业,但对照全市而言,数量太少、比例太低、带动力不强,大都只能单打独斗,形成不了规模效应和区域化竞争合力。一些基础薄弱的镇村,发展高效农业缺少合理规划,找不着定位、把不明方向、拿不准产业,发展现代农业、推动结构调整自然就像“无头苍蝇”一般到处碰壁。

(三)借力不够,引不来好外教。虽然兴化市农副产品加工规模较大,但真正进入农业生产种植环节的社会资本不多,多数企业规模偏小,企业带动能力不强,优质农产品产业化开发规模较小。规模大、辐射强、技术优的“高大上”农业项目稀缺,农业结构调整遭遇缺少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的瓶颈,农业提质增效、提档升级更加显得“步履维艰”。

(四)竞争乏力,造不成大品牌。结构调整的成不成功,最终要靠市场来检验,品牌的市场化运作是抢占话语权、占领制高点的重中之重。兴化市已拥有一批国家级集体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但或运营不佳,或管理不当,产品的市场化程度不高,品牌知名度不大、竞争力不强,无法在市场上占据有利位置,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很难脱颖而出。

重点措施

农业结构调整是个大命题,对兴化而言更是道必答题,面临着许多重大考验,兴化作为传统农业大市,必须突出农业结构调整核心地位,坚持问题导向,找对解题方法,找准答题思路,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实现兴化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转变。

(一)抓复制,踩牢“助跑器”。推动全市农业结构调整,根本要求是从供给侧补齐农业发展短板,即全面提高土地产出率和产出效益。要充分挖掘市场需求,发挥比较优势,着力在全市推广一批成熟高效的致富种植技术,着力提高经济作物比重。钓鱼镇刘陆南村村干部一班人,向陈堡镇“取经”种植番茄,从一开始扭扭捏捏,到初尝甜头,之后带动全村脱贫致富,成功说明陈堡镇“千斤粮、万元田”稻蔬轮作和中堡镇稻渔共作立体种养这两种技术成熟、适用性强、产出稳定、收益率高的高效种养模式,完全是可复制、可推广的,关键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示范引领。要充分发挥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复制推广,在面积上求突破,促进农业生产经济效益明显提升,以农业增效带动农民致富,以富民产业实现精准扶贫。同时,必须进一步加大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力度,积极推行“实物计租、货币兑现”的土地租金定价机制,引导农户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地,鼓励发展全程托管、联耕联种、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推动土地向新型规模经营主体集中,有效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二)做特色,找准“风向标”。一要抓定位。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现有“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基础,按照“集中力量、整合资源、强化培育、扶优做强”的思路,科学规划高效农业产业布局,做强特色产业,推动农业“接二连三”。二要抓规模。着力做强“一村一品”,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积极打造香葱、番茄、草莓、洋葱、河藕、葡萄、甜瓜等特色农产品产业,鼓励因地制宜建设特色农产品基地,加快培植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竞争力强的专业村、专业基地。着力引导经济薄弱村找准产业定位、合理制定规划,鼓励以村级集体成立股份合作社,实现集体增收致富。三要抓典型。立足“里下河生态经济试验区”建设,进一步优化发展战略,打造“生态+农业”鲜明区域特色,结合自然风光和产业特色,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水乡风味独特的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一批集特色产业、田园观光、农家美食、休闲娱乐、文化教育等多功能交集的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和示范村,推动生态、农业、旅游深度融合、联动发展。

(三)给政策,打响“发令枪”。农业结构调整,政府不能缺位,要在农业结构调整上有配套的政策引领和健全的服务体系,引导农业经营主体主动参与,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一是加大项目招引。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开展农业产业投资环境说明会和重大项目签约活动,围绕规模种植、林果花卉、生态养殖、设施种植、智慧农业、创意农业,致力招引一批种植、加工、休闲农业项目,引进有志于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工商企业发展农业良种繁育、规模养殖和农产品加工流通等产业,培大育强一批农业龙头企业,促进工商企业与职业农民错位发展,实现互补共赢。二是加大技术招引。加大先进生产技术招引力度,在高端上求特色。充分利用兴化的生态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引进一批智能型、高端化、科技型先进种植技术,通过先进种养技术的引进和嫁接,推动全市高效农业快速发展。三是加大人才招引。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深度合作,设立院士、博士工作站,推出一批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成果,不断提升特色优势产业核心竞争力。大力引进农业科技人员,招引农业院校专业人才进入农村基层一线,扎根农村,推动农业发展。支持农产品电商平台和乡村电商服务站点建设,鼓励优秀电商人才发展农村电子商务。

(四)创品牌,争做“领头羊”。创一流品牌,做一流产品,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着力做强大米、小麦、大闸蟹、龙香芋、设施果蔬等特色优势农产品品牌。一是组建运营中心。组建品牌运营中心,专人专职负责品牌建设,打造出一到两个像“泓膏”这样有知名度的品牌,加快推进特色农产品产业化开发、品牌化经营,提升兴化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二要加大营销推介。加大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力度,精心挑选彰显兴化农业特色的优质农产品,组织参加各类大型农业会展活动,进一步推广兴化农产品,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体,推介和宣传品牌,提高兴化市农产品市场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兴化市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三是推进市场营销。加强品牌检测和监管,由运营中心统一溯源防伪标志,以企业为主体,以不低于协会确定的最低售价进行销售。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借助1号店特产中国•兴化馆、淘宝网特色中国•兴化馆、京东商城•兴化馆和苏合联社的平台影响,大力推广兴化的品牌农产品,带动全市农产品销售,推动更多农业经营主体、优质农产品网上营销。

猜你喜欢

兴化市农产品特色
兴化市精准推动液氨制氢专项整治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特色种植促增收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兴化市旌凖泡沫灭火剂检验检测有限公司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做月饼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