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真义体育观”和“大体育观”①

2017-11-27向伟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30期
关键词:所指界定定义

向伟

(黄河科技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2)

“真义体育观”和“大体育观”①

向伟

(黄河科技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2)

“体育”一词自日本1897年传入我国以后,随着其内涵和外延的不断扩展以及人们对事物认识的不断加深,有关其实质和内涵的争议成为中国体育理论界一直争论的话题。本着体育来源于社会的发展,应该是满足于社会军事、教育、政治、经济的诉求这一特征,本文认为“体育”的发展应该是符合历史轨迹,成螺旋趋势上升,其实指和内涵也呈现起伏和不断丰富发展的特性。

体育 发展 丰富

“体育”作为一种舶来品在我国的存在和发展已经有了上百年的时间。不同的学者采用方法论、语言定义法、哲学辩证法等不同视角或理论,对体育的本质及内涵进行了各自的论述和论证,并依据自我立论证据入手对体育概念进行界定,产生了具有分歧的体育概念。自20世纪80年代,以烟台体育工作会议为起点,有关体育概念的争议达到空前的激烈,时至今日这种争论依然并未停息。就体育概念而言,目前有两种较为主流的派别,一种为“真义体育”,认为体育就是“身体教育”,竞技运动等属于体育;一种为“大体育”,认为使用“sport”的意指更能够体现当代体育的内涵。本文认为两种主张都有其合理成份,但也都存在一些值得我们商榷的地方。本研究认为“体育”一词的概念和其所指应依据社会的发展及社会认可而应有所变化和改进,体育应满足社会军事、教育、政治和经济的诉求或限定,而且体育概念应指向和适合这些要求和限定,因此,对“体育”的研究也应把握历史的变迁,从而从语言与历史的变迁中探求体育的实质和内涵,无疑可以为使人们更清晰地认识“体育”提供基本路径。

1 两种观点的发展源头和概况

“体育”一词及其当时所指的内容是由日本在1897年传入我国,日本在引进体育该概念的时候将Physical Education译为“体育”。而到中国梁启超引进这一词语,体育一词才在我国出现。那么依次推论我国当时引进日本“体育”一词及概念所指也应是Physical Education,即身体教育。从“体育”这一词源、语言定义学讲,无疑“真义体育”是站的住脚的,体育就是身体教育,就是指学校体育,体育应属于教育的范畴,其他竞技运动就应是sport或sports,前者和后者没有什么联系,也更不是包含与被包含关系。

理解体育的概念有必要对“体育”一词引入我国后,其概念定义的变迁进行梳理,以此能较为清晰地认识“体育”的本质和内涵。1897年陈懋治等的《孟学读本》指出体育者,卫生之事也;1935年王学政的《体育概论》体育即为身体活动;1963年出版的《体育理论》提出体育是社会文化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属于社会上层建筑的范畴,为一定的政治和经济服务;1977年出版的《辞海》对体育的定义为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健康的一种手段。是社会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2004年周西宽主编的《体育基本理论教程》指出体育是人类以自身运动为主要手段改造自我身心的行为。由此不难看出“体育”引入我国后,人们对它的认识或界定,依据不同角度或原理,得出的结果是不尽相同的。笔者认为尽管人们理解、认识的观点或出发点不同,但不同时期人们对体育的界定都不同程度的融合和反映当时人们对这一任务的认可或接受程度。

2 两种观点实质和主要支撑基础

2.1 真义体育观

真义体育观认为体育的本质就是身体的教育,体育应该从属于教育,即是physical education。支撑这一观点的主要基础为:第一,国际体育联合会的定义界定。1970年《世界体育宣言》中被定义为:“体育是教育的一部分,它要求按一定规律以系统的方式,借助身体运动和自然力的影响作用于人体,完成发展身体的任务,空气、日光和水等在这里作为特殊的手段”。第二,以球类运动的兴盛为结构特点的Sport,以高度组织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竞技比赛为表现方式,由于受到场地,器材、气候等多方面的影响,而且这些活动的出发点和目的有着明显的竞技目的,因而只能对人的机体起一定的活跃作用,而难以起到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的作用。因此,sport不是体育,不是身体教育,而应该是竞技。第三,考察“体育”一词的词语,构成方式,语言定义学认为,体育就是身体的教育,而且应是固有的指向名称。

2.2 sport大体育观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事物的接触和审视的不断扩展,认为身体的教育内涵,已经无法对当下体育一词所指的内涵进行总体的概况,而需要有一个更为上位的概念来指代和包含“体育”的所指,因而大体育观的提法就孕育而生,认为“sport”可以而且应该成为体育的总之。这一观点的主要证据有:第一,世界一些体育发达国家已经使用“sport”代之体育的总概念,如日本的最高体育行政机构,其英文全称为Ministry of Education,Culture,Sports,Science and Technology。德国的体育系、体育教材等体育相关的名称也全部以“sport”冠名。法国的教育部门在体育一块也使用了“sport”一词。第二,熊斗寅先生的观点,依据安德鲁斯三角形的理论,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都是整个体育的基础,而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竞技体育构成了整个的体育,因而使用“sport”一词可以也能够涵盖整个体育的内涵和所指,因而大体育观是又自己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的。

2.3 两种观点争论的实质

由于所占的视角和理论角度的不同,人们对体育概念的本质已经如何界定体育的定义产生了不同的理解,加上中国文化的丰富性和排他性,对于本来属于外来品的体育没有适宜的词语表示,同时也缺乏如日语那样的包容,因而中国体育理论界就体育的本质和定义陷入了两难的境界。两种观点争论的实质是体育的渊源和初始所指与当下发展实指内涵两者已经发生了变化,是用原有名字指代现在的内容,还是用一个新的名称来界定当今丰富的内涵,矛盾由此而产生。

3 结语

体育的发展如同“地球村”的形成,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体育”所指向的内容也会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纵观我国体育发展的百年历史,不难看出不同时期我国体育所指发生了不断的丰富和泛化,从指向身体锻炼,到身体的教育,从运动的教育到文化政治,从政治经济到人文社会,体育概念的实质和内容,不断向更高层次延伸和扩充,如何把握好当今及以后人们对体育的需求与渴望,遵循历史发展的诉求,从而站在较高层次上把握体育的实质,无疑能够为厘清“体育”的概念和内涵提供较为可行的方法。

[1]兰孝国,吴永存,崔忠洲,等.“真义体育观”与“Sport(s)大体育观”之争的方法论意义:一种结构主义方法论的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47(11):20-24.

[2]谢松林,李铁刚,王童.“体育”的教育外延界定[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1(3):142-145.

[3]朱赫.从人类进化角度分析我国的体育概念之争[J].当代体育科技,2015(18):211-212.

[4]岸野雄三.体育史学[M].白澄声,李建中,胡小明,译.北京:国家体委百科全书体育卷编写组,1982:18.

G80

A

2095-2813(2017)10(c)-0217-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30.217

向伟(1977,3—),男,汉族,河南正阳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所指界定定义
新《著作权法》视域下视听作品的界定
以爱之名,定义成长
趣填51
我国首次对“碰瓷”作出明确界定
严昊:不定义终点 一直在路上
定义“风格”
遗忘者
幻笔的艺术:《红楼梦》的“金陵省”与“所指优势”释出的要旨
高血压界定范围
火柴迷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