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小学体育运用“拆屋效应”教学的方法

2017-11-27周晓伟

少年体育训练 2017年10期
关键词:效应考核笔者

周晓伟

(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梅山第二小学,江苏 南京 210012)

试论小学体育运用“拆屋效应”教学的方法

周晓伟

(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梅山第二小学,江苏 南京 210012)

鲁迅先生在《无声的中国》一文中写道:“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这种先提出很大并且无法让人接受的要求,之后再提出较小且让人容易接受的要求的方法,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拆屋效应”。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案例,总结出“拆屋效应”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本文就此问题进行讨论。

1 通过分层进行不同能力的“拆屋”

由于小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因此他们的体育学习能力会呈现出高低不同。例如,在一节立定跳远的课程学习中,笔者发现自己所教授的班级中,有的学生能够跳得很远,有的学生则跳得比较近,甚至有的学生连怎么跳都不会。针对这种现象,笔者事先对学生的身体水平和体育基础进行了了解,之后根据每位学生不同的能力水平,将学生按照层次等级进行恰当的分组,同时制定出相应层次的学习目标,从而可以为之后实施有效教学提供基础。

针对一名连跳都不会的女生,笔者在对她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把立定跳远的远期和近期目标进行了有机结合,将较高的目标分解成若干层次不同的小目标。首先,把第一个小目标定为“能够跳出去”。最开始,这名女生按照自己的方式跳了出去,且不说动作是否标准,单说姿势就很笨拙。但是笔者依旧肯定了她能够跳出去的勇气,这名女生听到称赞后,树立了自己能够跳好,仅仅现在还没有掌握方法的信心。通过让女生看到自己的进步,笔者激发了她对立定跳远学习的热情和信念,并以此为契机,按部就班地为其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教学引导。

2 不同要求针对不同层次的“拆屋”

由于上文中的女生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因此具有其他独生子女所特有的自尊心强、无法正确面对失败和挫折的性格。而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必须用更加耐心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对他们进行教学和引导。在成功的跳了出去之后,由于增加了学生学习立定跳远的信心,笔者开始教授她正确的跳跃动作。首先在体验两臂摆动和膝关节弹性屈伸中,笔者让其模仿青蛙跳跃进行练习。在将近10分钟的模仿和训练之后,这名女生终于能够正确的进行这两项动作。

另外,由于制定了更加科学、全面的教学评价方案,笔者为不同层级的学生创造出了平等竞争的考核环境,既能满足他们对成功的心理需求,也能让他们与体育水平较高的学生同时享有获得优异成绩的能力和条件,使得他们的自尊心能够被有效的保护。在立定跳远的考核中,这名女生从不会跳到能够正确的跳出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尽管她跳出的成绩在班级里的女生中排名中等,但由于采取分层评价方法,笔者还是给了她85分的高分,她表示非常开心。这从侧面看出,“拆屋效应”所蕴涵的是一种理性的教育,能够在点滴之中让学生获得属于自己的成功,实现综合能力的提高。

3 培养学生良好课堂规矩的“拆屋”

在室外体育课上,由于不像在室内中那样正襟危坐地听讲,学生会表现出很多的不良习惯。例如,笔者遇到过一名二年级的男生,他上课时间和同学聊动漫、在队伍中与其他同学打闹、别的同学的所作所为不符合自己的心意时就乱发脾气。看到此现象,笔者若运用强制的方法要求他遵守课堂规矩,不一定会有积极的作用,甚至还会引起其逆反心理。为此笔者结合低年级小学生的理解与自制力都较低的特点,让这名男生把自己的注意力和他的“特长”进行有机结合,如在30m加速跑的考核中,让他和刚与自己发生矛盾的男同学进行对抗,看谁跑得更快,结果他抱着“复仇”的心态努力练习,最终在考核中跑赢了对手,获得男生组第2名的好成绩。之后,笔者通过和这名男生与其班主任以“祝贺跑出好成绩”为借口,进行了三方沟通,为其量身打造了一个培养良好习惯的计划书。采取措施1周后,这名男生就不和同学在上课时聊动漫,而努力参加体育训练,在体育考核中赢得了自己不喜欢的同学等。经过2个月的时间,这名男生改掉了所有的坏习惯,并且在友爱同学、自我约束和体育成绩上都获得了明显的提高。

由此看出,教师教育问题学生时绝不能急功近利,应当通过积极的鼓励和引导,同时利用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信,引导其向着正确的方向成长。

4 结 语

“拆屋效应”就是教师按照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能力以及具体情况,通过由易到难的问题设计,让学生逐步掌握技能。所以,广大体育教师应在素质教育的理念下遵循这种心理效应,让学生获得属于自己成功的同时,使体育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1 ]王琪.浅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应用“拆屋效应”[ J ].信息教研周刊,2013(1).

[ 2 ]程鹏,杨群华.教学中的“登门坎效应”与“拆屋效应”[ J ].中小学管理,1999(2).

[ 3 ]王惠聪,楼小波.“拆屋效应”的辨识与应用[ J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2(1).

G807.2

A

1674-151X(2017)10-082-02

投稿日期:2017-07-28

周晓伟(1991~),中小教二级,本科。研究方向:小学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效应考核笔者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表里不一”如何识别——富平增强考核洞察力
考核偏向:错把经过当结果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死海效应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偶像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