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体育校本教研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2017-11-27杨炳炎

体育师友 2017年6期
关键词:研讨校本教研

□ 杨炳炎,方 钟

(广州市铁一中学,广东 广州 511447)

提高体育校本教研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 杨炳炎,方 钟

(广州市铁一中学,广东 广州 511447)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经验总结的方法,介绍三种常见的体育校本教研形式,并对如何提高校本教研的效率进行了分析。认为:提高校本教研效率的关键在于各抒己见,有几分见解有几分成效;其次要提前预习,保证言必有中,第三要淡化个人发言,突出集体智慧。

体育;校本教研;效率;策略

体育校本教研作为学校层面的一种基层教研形式,是学校体育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种组织灵活、成果高效的教研形式。相对于区、市教研活动而言,它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践性和灵活性的特点。然而,长期以来,校本教研一直没有被给予应有的重视。这也使得校本教研这种教研形式的价值及方法没有被充分挖掘和发挥。在当前区、市教研活动为主体的形势下,重新审视校本教研,特别是对如何提高校本教研的成效进行探讨,将有助于切实发挥校本教研的价值功效,从而促进学校体育教学。

1 效率是校本教研的根本价值所在

校本教研与区、市等大型的体育教研活动的区别之一就是活动范围小,参与人数少。这就要求校本教研不能与某些低效率的大型教研一样,将几十位体育教师召集在同一间课室,然后一人在台上对着PPT大讲一通,台下一片肃静,发言结束,各自打道回府。很多时候,教研被当作一种任务来完成,其成效是微乎其微的,甚至是在浪费教学资源。而校本教研则不同,它的强制属性显然要低的多,而且它的目的性非常强。很少有学校明文规定体育科每周至少教研多少次,绝大多数都是因为有实际需要才进行的。这就决定了校本教研势必要将效率放在第一位,每一次召集大家进行教研活动时都必须有实际成效才行,没有效率的教研活动是没有存在意义的。所以体育校本教研的组织首先要讲究效率先行,其后再求形式和方法。唯如此,才不致于使教研活动流于走过场。

2 几种常见的校本教研形式分析

体育教研的形式原本就比较多样,而校本教研由于人数少,操作性强的特点,其形式更加灵活多变。一个适合主题的教研形式有促进实现教研的目的,提高教研成效。但一旦形式选择不当,则可能会对教研成效产生负面影响。

2.1 观摩课形式

观摩课作为一种教研形式,它主要是指由一位体育教师就某一特定的教材内容进行完整的课堂教学,同行在一旁观摩,课后集体成员针对这一堂课的思想、方法、效果、优缺点等方面进行讨论分析,从而达到学习提高的目的。这种教研形式是大型教研活动采用最多的一种形式,它特别适合推广先进的学科思想和内容方法。比如通过观摩课来展示某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或某一种优秀的教学方法,或一种新的教材内容等。同时,这种观摩课也是对执教体育教师最好的磨炼,可有效培养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在校本教研中,观摩课的形式也经常被采用。因一所学校的体育教师都有各自的专项特长,而这种观摩课形式就尤其适合有专项特长的体育教师去展示他对运动技术特殊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供大家学习参考。比如,足球专项的体育教师去上一堂足球脚内侧足球技术的观摩课,而非足球专项的体育教师则可以学习到足球项目教学的组织形式、方法手段等。而羽毛球专项的教师展示羽毛球教学特点,这样同事之间就可以取彼之长,补己之短,大家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但它的弱点在于耗时久,加上同一学校的体育教师们的课都多有重叠,实际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麻烦。

2.2 主题式研讨

主题研讨是指学校体育教师齐聚一起,针对某一特定的体育教学现象、问题进行共同研讨,各抒己见,集思广益,通过分析比较,得出结论。这种教研形式组织灵活,时间可长可短,操作起来相对容易。主题教研要立足于“小而精”,小题大做,以小为切入点,从小处突破,用最少的人员、耗最短的时间,获最佳的效果。 所以确定主题内容十分重要,要从教学实践出发,尽量选择一些平时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且操作性强的内容来研讨。为提高主题研讨的效率,应在正式研讨之前将主题内容告知所有参与者,使其有提前思考的空间,以便在研讨之时能对主题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

2.3 沙龙式研讨

沙龙式研讨是体育教师坐在一起,针对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类似聊天性质的讨论活动,在校本教研中广泛被采用。它有利于科组教师间的交流沟通,相互学习。相对与主题式教研而言,沙龙式研讨显得更加轻松自由,教师主动参与,自由自在地谈论自己的教学得失,发表自己对教育教学的观点、看法,有交锋,有辩论,在分享思想与智慧的同时也进行着思想的碰撞与交流。 另外,这种沙龙式教研时间非常灵活,可以提前计划也可以课后的即兴研讨,它的时间成本相对较低,实际操作更容易。

3 提高校本教研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不论采取哪一种教研形式,最终都要有所收获,否则就是做无用功,也就是要提高校本教研的效率。研究不同的教研形式无非是要追求效率的最大化。

3.1 有几分见解,有几分成效

教研将不同学校的同专业教师召集在一起,并非是一人唱独角戏,它要求全体教师参与其中,是一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集思广益的过程。一次教研活动成功与否,不在于参与教师的多少,不在于课例展示的多精彩,也不在于教研形式多新颖,其关键在于教研活动的参与者提出了几分见解,解决了几分问题,达成了几分共识,这才是教研的真正意义所在。在某些情况下,区、市教研活动由于参与人数较多,教研活动多在教室进行,排次座位如同上课一般,甚至很多教师还乐意坐在后排,主讲人在台前认认真真地介绍自己的教学经验,但台下的诸多教师却仅仅是在充当忠实的听众而已。整个过程没有互动,没有问题,没有个人意见,经验介绍完教研活动也就此结束。试想这样的教研活动其效率能高到哪里去,我们还不能保证台下的听众都是认真听讲的好学生。所以,没有集体成员参与进去的教研活动是效率低下的,就好比开会,越是大型会议越是形式走过场。真正讨论问题是不会在会议上进行的,顶多也就是宣布某项决定或象征性投个票而已。那难道人数多的教研活动就没有存在意义了吗,当然不是。大型会议上不讨论实际问题是因为问题在会议前就已经沟通解决好了,但我们教研活动可是带着实际问题来的,有些问题还是现场提出的,也没有提前讨论的必要和条件,现场发现问题现场解决问题。为了不让教研活动流于形式,就必须想方设法让所有的参与者都发言,都能表达自己的见解。比如,教研活动人数较多时,可以先抛出需要讨论的问题,再以学校为单位,经学校内部讨论,最后再提出学校的意见。这样要求每所参与学校都要发表各自的见解,这时各学校的代表教师就有了不可推卸的责任而变得紧张起来,进而不得不积极思考讨论,发表见解。将每所学校的见解汇集在一起再进行分析整理,就是一次成功的教研活动。所以时间有限、参与人数多并不是制约教研效率的主要因素,导致教研成效低下的的原因是参与人员没有各抒己见。相比之下,校本教研就不存在这样的制约因素了。所以校本教研的成效取决于每一位体育教师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3.2 提前预习,有所准备

前面提到,每一位体育教师在教研时发表各自的见解是提高校本教研效率的关键所在,但不是每一个人都能随时随地提出真知灼见的,要想使每一位体育教师提出有价值的意见还需要有所预习。另外,让体育教师提前有所准备,那在发言讨论时就没有理由推辞了,不但要发言,还得言必有物。比如要进行一次关于如何提高学课堂练习密度的主题教研,可提前告知每一位体育教师,给予充分思考的时间,并要求讨论时所有人要发表自己的意见。体育教师就会主动去思考并得出自己的见解,这样的见解才更有价值。而不至于到时再人云亦云,豪无主见的敷衍过去。

3.3 淡化个别发言,突出集体智慧

教研活动是集体行为,要突出集体智慧。不同的教研形式对个人发言和集体讨论的比重会略有差异。比如某个主题教研,就不存在对个别人的倾向,特别强调集体的发言。而观摩一堂优质课的教研形式,就需要授课老师来向大家介绍设计思路、教学方法、组织措施及优缺点。这时由授课老师来主导是很有必要的。但这种主导也是有限度的,介绍完之后还要抛出问题供大家思考才行。授课老师的介绍只是教研活动的一个引子,真正的主体还在于接下的讨论发言。这个时候,教研主持者的作用就特别重要了,主持者不但要鼓励所有人发表意见,还要能根据实际情况将不同的问题抛给不同的人,引导集体讨论。另外,还要注意讨论的深度,杜绝只有表扬没有问题的教研讨论。优点要表扬,但不足也要正视,往往不足之处才是最需要去深究的地方。所以教研活动要有所得,就必须要有所究有所论。

[1] 杨琪.多种教研方式提升教师专业能力[J].中国学校体育,2016(7):55.

[2] 巨思义.教学沙龙:一种教研的好形式[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0(6).

G807.3

A

10.3969/j.issn.1006-1487.2017.06.016

2017-10-06

杨炳炎(1986— ),男,广东茂名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研讨校本教研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