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对体育课堂教学中师生双主体作用的思考

2017-11-27

体育师友 2017年6期
关键词:主体作用动作运动

□ 肖 云

(南通市通州湾三余初级中学,江苏 南通 226331)

·教师论坛·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对体育课堂教学中师生双主体作用的思考

□ 肖 云

(南通市通州湾三余初级中学,江苏 南通 226331)

在体育教学双边活动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若要真正做到发挥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作用,教师和学生都必须要做到“学而时习之”。文章从学生角度、教师角度等方面阐述了“学而时习之”的重要作用,以便使更多的一线体育教师能从中得以参考与借鉴,让体育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体育课堂;师生关系;双主体作用;教学效果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说:“学过的内容在适当的时候温习,不也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吗?”孔子告诉他的弟子们要怎样去学习,这对于现在我们的学生在体育课堂的学习也同样如此,不仅要学会运动知识,掌握运动之技术,理解运动之要领,记住锻炼之方法,更主要的还是要在生活实践中和比赛中能灵活运用,进而体验由此带来的快乐。

1 “学而时习之”是学生掌握并运用运动技能的基础

学生学习任何一项运动项目的技术动作,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必然要遵循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从“泛化——分化——自动化”的过程就要求学生做到“学而时习之”。从开始的机械模仿到熟练掌握技术动作,进而通过自己不断实践,提升运动能力,增强体质,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为终身体育服务。这个“学而时习之”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1.1 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在刚开始学习动作技术时,要告诉学生从网上、课本、电视上查看相关资料,自己先自学,在自学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不能理解的或自己不会做的环节要记下来,带到课堂中和同学一起研讨或请教老师,教师必须要求学生养成自己自学的习惯,让学生明白“先有学生的学才有教师的教”这样一个道理,从而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为尽快掌握动作技术打下扎实的基础。比如在教学蹲锯式起跑动作技术时,可以安排学生寻找世界田径锦标赛一百米、二百米等短跑的起跑视频,并认真仔细观摩分析蹲锯式起跑的技术环节,搞清楚弄明白起跑的要点,并能根据视频的动作自己练习,加快动作技术的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会明显加强。

1.2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运动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办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练中去,以饱满的热情积极参与,通过对动作技术的理解,反复体验动作技术,只有通过量变才能有质的飞跃,学会并掌握运用动作技术,在生活中和比赛中活学活用,养成终身锻炼身体的习惯。比如在学习蹲锯式跳远起跳动作技术时,根据自己的步幅和体质基础,通过多次的有节奏的助跑,确定好适合自己的起跳点,准确地踏跳,做到学而不厌,快乐参与。

1.3 创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氛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本身的内涵,和学生一起分析动作技术的各个环节,寻找出这个动作有哪些辅助性诱导性模仿性练习,有多少与这个动作相衔接的动作技术以及技战术的运用,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真正学以致用。比如学习背越式跳高的背弓技术时,可以先做两腿左右开立的原地背弓双手摸脚后跟练习;可以在五六十厘米高的海绵垫前做原地倒肩练习;做原地双脚跳起后倒体背弓练习。通过这些辅助性练习,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并能尽快掌握背弓动作技术。

1.4 学会融会贯通运用技能的能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己反复的实践,不仅能熟练掌握动作技术,而且能灵活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和比赛中,活学活用,真正发挥学习内容的运动价值,为增强学生的体质铺垫运动基础。比如在学生学会了立定跳远动作技术后,利用技术特点,学习二级蛙跳,立定三级跳远,更好地提高运动能力。

2 “学而时习之”是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学而时习之要求教师永远走在学习的路上,让自己始终保持青春活力,不断地掌握运动技术,运用运动技能,传承运动文化。教师“学而时习之”的过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2.1 学习是教师永恒话题

大家都知道,教师教学的过程,其实也是再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再次实践的过程,教师在教学前要精心备课,将所要教给学生的知识进行仔细的资料查找,消化吸收,也是对自己业务提升巩固的过程。比如在备跨越式跳高新授课时,得查找我国运动员在世界大赛上取得优异成绩的视频录像,播放给学生看,激发学生为国争光,勤奋好学的优良品德,再制作成微课,慢动作播放,让学生看清楚动作的整个过程,促使自己不断学习提高。

2.2 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

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预设时,仔细分析自己所教学生的学情,要把课堂教学中所要出现的问题,一一考虑到,包括遇到了怎样去解决的跟进措施,这也是自我学习自我提升的最好途径;比如在教学正面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动作技术时,教师必须要考虑学生的协调性,背弓形成的超越器械,以及如何快速的鞭打等等,教师自己需要多体验这些技术,教学时告诉学生学练的技巧,以便学生正确掌握动作技术。

2.3 教师要营造"教与学"的良好氛围

良好学习运动知识、技术的学习环境,便于学生更快地掌握动作要领和运动技术,更好地掌握运动技能,师生互动的加强更便于师生平等民主的交流学习。比如教师在教学立定跳远动作技术时,可以模仿青蛙进行练习,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一起研讨,率先垂范,感染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让学生轻松学习。

2.4教师要教会学生科学使用评价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手段,激励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知道自己掌握的知识,技术,技能所运用的程度,形成互帮互学的氛围,快乐学习。因为学生个体是有差异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学而时习之”,以适应不同性格特点,身心差异的学生。比如在学习快速跑途中跑动作技术时,告诉学生相互之间要多观摩动作,一起分析步幅和步频的关系,采用画格子来调整步幅的大小,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步幅,对同伴的示范予以评价,看看离标准动作还相差多少,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加以达成。

3 “学而时习之”是师生双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的必备条件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任何一方的懈怠都会直接影响到教学的实际效果。教师的主导作用会因学生的主体作用的突显而使得教师主导更有动力,课堂更加高效;学生主体作用会因教师出色的主导作用而发挥得更出色,潜力无限。

3.1 光有教师主导的课堂是“灌注填鸭”的课堂

这样的教学模式只是老师的说教,满堂言,缺少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和学生的思考,课堂死气沉沉,枯燥无味,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机械重复地学练动作技术,为学技术动作而学技术动作,只会抑制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3.2 光有学生主体的课堂是“放羊无序”的课堂

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一味地强调学生的主体,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学习,课堂将会出现玩的玩,练的练,偷懒的偷懒,走的走。自觉性强的学生能认真学习领悟老师所教的知识技术,学会并掌握运动技能,主观性很强的学生不按照老师传授的知识技术去学练,按照自己的意愿随意进行,课堂出现“五花八门”的场面,学生在操场上各行其事,呈现无序的状态。

3.3 “双主体作用”的课堂才是教学追求的目标

只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教师积极参与到学生的练习中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学习的氛围,学生主观能动性将得到最大限度的呈现,这样的课堂事半功倍,也是我们所要追求的高效课堂。

总之,学习是永无止境的,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勤于运动实践,让自己体力充沛,才能永远保持青春的活力;与此同时,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勇于实践,在实践中掌握巩固技术,达到真正学会并运用。

[1] 梁明,于周涛.如何在合作学习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中国学校体育,2015(06):69.

[2] 徐仲书.立足学的视角进行教学设计,为学生主体作用发挥提供可能[J].中国学校体育,2015(06):67

G807.3

A

10.3969/j.issn.1006-1487.2017.06.014

2017-11-02

肖 云(1979— ),女,江苏南通人,学士,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主体作用动作运动
下一个动作
不正经运动范
谈谈生物教学中的参与式教学法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