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团务工作督导模式探析

2017-11-26周涛峰林海悦王梦昭徐灿刘伟顾冰清

文教资料 2017年22期

周涛峰+林海悦+王梦昭+徐灿+刘伟+顾冰清

摘 要: 团务督导应规范制度,明确对象、内容和原则,建立专兼职督学相结合的督导队伍,配备必要的督导设施,通过党建带团建、团干培训、团委会和支委会、专项督导会等途径,开展发展性、诊断性、评价性督导,提高高校团务工作的规范化、务实化和专业化。

关键词: 高校团务 团务督导 督导模式

2015年2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2015年7月6日至7日,中共中央召开群团工作会议。同年11月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小组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系列试点方案,由此,群团改革在全国全面铺开。根据有关文件精神,本次改革主要解决群团组织机关化、行政化、娱乐化等问题,使群团组织工作更加贴近一线,工作更加务实。高校团委负责的青年学生人数庞大,在群团改革中应当建立督导机制,充分发挥督导的优势,起到带头和示范作用,使工作更加规范、务实和专业。

一、高校团务工作梳理

(一)团务督导对象、内容和原则

1.团务督导的对象

团务督导的主要对象是团务工作者,特别是各级团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其他相关人员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作为团务督导的对象,如各种学生组织负责人、社团负责人、社会实践项目负责人、志愿者临时领队等。

2.团务督导的内容

《团章》规定,共青团的主要职能包括: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高校团委是高等院校先进青年学生的群众性组织。从功能上讲,高校团委的主要工作包括:思想引领、素质拓展、权益服务和组织提升。从具体工作看,高校团委的主要工作包括:活动开展、骨干培训、创新创业等。

活动开展方面,高校团委主要负责:活动策划、活动宣传、组织青年参加、总结与反馈等。骨干培训方面,高校团委主要负责:方案制定、学员选拔、效果评估等。创新创业方面,高校团委主要负责:项目指导、平台搭建、过程管理等。除此之外,高校团务工作还包括一些经常性的日常事务,如团员年统、团员发展、团组织生活、推优入党等。

团务督导内容应当覆盖高校团委以上主要工作职能,但不能太细,应当是框架性的,主要针对一些重要的工作方面。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根据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团务工作中的一些共性问题开展专项督导。此外,团务督导应当有具体案例,针对具体问题或实际情况进行督导,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督导效果。

3.团务督导的原则

首先,团务督导要把握方向性。团务督导的重要目的是保证高校共青团工作坚定地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严格落实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因此,高校团务督导应时刻把控这个方向,保证所有工作不偏离大方向,暂时拿不准的可以事后讨论或请示后再做出结论。

其次,团务督导要依法依规进行。团务督导应当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相关工作进行督导,不能超越制度的范围,不能干涉督导以外的工作。因此,相关部门应制定相关制度,保证团务督导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团务督导途径

团务督导可以团体进行,也可以个别进行,相对来说,集体督导更加正式,效率也会更高些,集体督导可以通过党建带团建、团干培训、团委会和支委会等途径实现,个别督导主要是专题督导,形式比较灵活。

1.党建带团建

党建带团建,主要用于上级党委对高校团委的工作督导,通过党建的队伍和资源,对团务工作开展督导。党建的队伍和资源包括:党校培训、党委会、党课等。

2.团干培训

团干培训,主要用于团组织对团干部的工作督导。今后随着高校团务督导的逐渐开展,在团干培训中增加督导内容将成为一种趋势。

3.团委会和支委会

利用团委会和支委会可以开展同级团组织之间或内部的团务督导。团委会和支委会是团组织非常重要的组织生活形式,通过团委会和支委会进行团务工作督导,将提升整个组织的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

此外,团务督导还可以根据规范的督导制度进行专项、专题督导。

二、高校团务督导模式

(一)团务督导制度

2012年8月,国务院颁发《教育督导条例》(国务院令第624号)。《教育督导条例》明确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对本行政区域内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督导。2015年2月,上海市颁发《上海市教育督导条例》。教育督导的工作目标是:督政、督学、评估检测[1]。两部教育督导相关法律法规的相继出台,说明教育督导的法律地位越来越明晰,国家对教育机构及其运行过程的管控越来越严格和规范。

高校应当在国家法律法规的指导下,加强对自身内部各部门和各项工作的督导,促进教育工作的规范性、公平性和有效性。高校团委作为和学生联系最密切的部門之一,应当通过工作督导,不断走向规范、务实和专业。这既是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又是高校团委自身建设的需要,更是广大青年学生对高校团委的期望。

从时间角度,督导制度可以分为定期式、定向式和轮换式。定期督导是每间隔固定时间进行;定向督导是针对某些特殊岗位进行专门督导;轮换督导是根据机构部门设置,按照一定的次序,轮流对各部门、各岗位进行督导。

根据目标的不同,督导制度可以分为发展性督导、诊断性督导、评价性督导。发展性督导主要针对日常团务工作,主要目的是促进日常工作效率的提高,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诊断性督导主要针对专项团务工作,主要目的是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补短板;评价性督导主要针对某些特殊团务工作,主要目的是对工作做法和效果进行评估,确定其意义或价值。

(二)团务督导程序

团务督导的基本程序包括:制度、实施、修正、评估等。督导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为了保证督导效果,通常需要制定详细的督导程序。然后根据督导程序落实,最后根据落实情况,对督导程序进行修正,对效果进行评估。endprint

详细的督导程序包括督学队伍的建立、督导内容的制定、督导目标的确立、督导评价指标的建立、督导工作总结等。在督导具体实施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情景和案例,需要制定更加详细的实施程序,以保证督导程序的规范、有效。

根据工作方向的不同,团务督导程序可以分为横向督导、纵向督导和侧向督导。横向督导,主要是同级团组织之间或团组织内部的互相督导,可以用自己擅长的部分对别人不擅长的部门进行督导;纵向督导,主要是上级团组织对下级团组织的督导,对下级团组织的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提高工作成效;侧向督导,主要是团组织对其他组织的督导,或其他组织对团组织工作的督导,如党委对团委、团委对其他部门等,都是高校团务督导的组成部分。

三、高校团务专业化发展

根据有关文件精神,高校团务工作应当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可以通过督导队伍和督导设施的建设,逐步使高校团务工作专业化。

(一)督学队伍建设

督学队伍建设是高校团务工作专业化的必然选择。在某些高校,团务工作缺少学科和专业支撑,虽然工作经验丰富,但在专业化道路上举步维艰。这可能和目前高校学科布局有一定的关联,而高校学科布局调整时间很长,不可一蹴而就,高校团务工作的专业化必须另辟蹊径。因此,督导制度的建立和督学队伍的建设,可能是高校团务专业化的最佳选择和最有效途径。

督学队伍的建立应当有充分的依据,高校应当有完善的制度,对督学的选拔招募、资格条件、专业背景、任职时间、工作职责、退出机制、考核评定等进行明确说明和规定。这样才能保证督学队伍的专业性,才能促进高校团务工作的专业化发展。

在督导制度实施初期,可以尝试兼职督导制度,待条件成熟之后再成立专职督导队伍。兼职督导可以由上级领导、经验丰富的团干部、有深厚专业背景的专家等担任。兼职督导可以上派,也可以互派,上派是指上级指派督导专家,互派是指同级团组织之间互相派出人員进行同级督导。

(二)督导设施建设

团务专业化还需要一些硬件设施的支持和配套。在团务督导方面,条件较好的高校可以配备团务督导室、团务模拟室、团体活动室等,室内再配备相应的硬件设施,如单向玻璃墙、团务模拟系统、团体活动用品和道具等。团务督导室主要用于个别督导;团务模拟室主要用于对团务实际操作中具体问题的模式督导,可以通过设施和道具的运用,模拟现实情景;团体活动室硬件设施的配备,可以帮助实现更多的功能,可以进行更大范围、更多角度、更多层面的督导,也可以增强团务督导的实际效果。

四、团务督导效果评估

效果评估是团务督导的必要环节,可以帮助完善督导制度,修正督导内容,增强督导效果。缺少评价的督导是不完整的,一方面,如果没有评价,督导双方可能不会觉得很正式,很难保证督导效果,效果可能大打折扣。另一方面,如果没有评价,就无法对督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反馈,督导可能失去正确的方向。

团务督导的评价可以来自三个方面:督学、被督导者、观察者。不同角度的评价应当有明确的指标和分数比重,便于更加科学地对督导过程进行客观的评价,避免或尽量减少主观成分。

在团务督导具体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如专业方向的问题,因为团务工作本身的专业方向不是很明确,因为工作范围太广,无法聚焦到一定的方向上,这需要在督导过程中不断探索,最终确认具体专业方向,而专业化发展是高校团务督导的重要内容之一。

最终,虽然团务督导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可能存在很多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但督导是非常有必要的,是高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高校工作规范化、务实化和专业化的必然选择,相信随着政策制度的不断完善,很多问题都可以得到有效解决。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深化教育督导改革转变教育管理方式意见的通知[EB/OL]. http: //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

7057/201402/xxgk_163918.html

基金项目:2016年度上海青年研究一般项目(共青团上海市委),2016年度上海海洋大学青年工作研究项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