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应用在学校管理创新中的支撑作用

2017-11-26沈海涛李旭王寅申

文教资料 2017年22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贫困生大数据

沈海涛+李旭+王寅申

摘 要:本文阐述了大数据的概念、内涵,并结合大数据管理优势和当前高校管理工作瓶颈,指出了运用大数据思维服务于高校管理创新是大势所趋,同时开发了一款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学生日常消费预警和贫困生身份认定模型”,旨在为学校贫困生的个性化、精准化管理提供更有效的工具。

关键词: 大数据 高校学生管理 贫困生

一、“大数据”的含义和特点

“大数据”英文译为“Big Data”,指容量巨大、涉及面广、种类丰富、更新速度极快、可从中挖掘潜在价值的数据库。大数据具有海量、多样、高速、价值四大特点。大数据的基础是“量大”,而核心在于“有潜在价值”,挖掘现有数据背后蕴含的信息和价值比数据本身更重要。大数据技术的意义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资源,而在于通过对这些具有潜在意义的数据进行系统化、专业化的处理与分析,跟踪与这些数据相关联用户的行为偏好和习惯特征,从而有利于做出科学准确的决策。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决策行为将不再是凭借随即分析法(抽样调查)、经验和直觉。

二、高校应用大数据思维管理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1.数据信息庞大复杂

高校部门繁多,每个部门均有海量的数量资料,以人事、教务、财务、科研信息最为庞大和复杂;随着生源的断扩张及信息的不断累积,各类信息不断进入共享数据库,长此以往,使得数据库中的信息不断增加。部分高校前期建立的共享数据库由于涵盖系统多,数据来源多元化,且系统之间缺乏兼容性,导致数据挖掘、分析和应用遇到困难和挑战。

2.数据采集标准混乱

高校中可以采集信息的渠道有很多,但各个渠道缺少统一的标准和管理,缺乏系统性的整合和处理,使得某些数据重复录入和出现,各个渠道和系统之间由于格式、编码、录入方式等不一致,出现重复性工作,直接降低共享数据的应用效率,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

3.数据价值利用率低

首先,某些高校对学生在校园生活信息的利用仍然停留在收集和累计阶段。尽管移动终端系统和“互联网+”的普及,为信息采集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采集后的数据停留在查询阶段,缺乏对数据的梳理、整合、分析和挖掘,使得信息背后的有用价值未能被管理者采用;其次,某些高校的部门信息共享程度低。由于信息没有及时整合和共享,使得某些部门系统的数据不兼容,不同部门的用户需要进入不同的界面才能查询到相应的信息,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为数据深入分析和挖掘带来了不便;最后,历史数据应用少,数据囤聚,不能为高校管理和发展提供参考与依据,造成资源浪费。

三、大数据在学生管理方面的创新应用

1.判断学生经济情况

目前,几乎所有高校都开通了“校园一卡通”。通过“一卡通”的使用和消费数据,如饭卡信息、购物记录、勤工俭学等信息,更准确地帮助经济上有困难的学生。

2.判断学生心理情况

通过学习成绩、登录数据库记录等数据实时监测大学生心理情感动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疏通心理失衡的学生。

3.科学化评价体系

监控学生在校园内的上课出勤情况、发言质量、作业完成情况、课堂互动情况、社团活动、课外竞赛参与情况等信息,将其转化成可视化数据,更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世界、实践能力、人际关系等,借助数据分析有针对性地采取个性化手段,挖掘学生潜能,改进教学方式,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4.个性化就业

利用大数据技术,通过收集分析学生成绩、专业、兴趣、爱好、技能等相关信息,引导其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职业发展方向,帮助其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职业生涯规划,并提供就业咨询、政策咨询、技术咨询等多方面的服务,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前景、就业形势、就业方法与技巧,从而使学生顺利地、高质量地就业。

四、大数据思维在高校贫困生管理中的实证分析

以贫困生管理为例,拟开发一款“校园一卡通”日常监控与消费预警系统,将大数据思维和学校教育实际管理相结合,融合學校的管理、学工、研究、教务、财务、图书等系统,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整合,把数据传输给学校各部门、管理者和师生,通过校园大数据的信息共享,力图使数据资源优势最大化,提高各部门之间的协作水平,提高学校高工作效率,从而为高校决策者提供参考,为全校师生提供更好的服务,推动高校的管理创新。

1.贫困生管理现状和瓶颈

对贫困生的资助和关心是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代表了学校对贫困生的应尽责任和人文关怀,其工作是否公平、公正从细节体现出学生管理工作是否到位。通常贫困生的身份认定是根据学生的家庭收入情况,由该家庭所在街道(乡镇)或父母所在单位出具收入证明,如果该家庭收入低于规定的标准,则被认定为贫困生。

这种评定体系容易出现极端现象:一是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部分真正的贫困生觉得开具低收入证明是一件“可耻”或者“丢人”的事情,从而放弃贫困生补助;二是存在监管漏洞,一些学生家庭收入并不低,学生日常在校消费水平并不低,但由于贫困生可以享受部分特殊的照顾政策,因此他们通过一些特殊途径拿到“低收入证明”,享受“贫困生待遇”。

2.运用“大数据”平台管理贫困生的可行性分析

目前,高校学生工作方式正朝着网络化信息化的方向转变,以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为依托的新技术已在各高校得到了广泛应用,为现代教育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然而,某些高校只将网络化、信息化的技术运用于教育教学,而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相对较少。

利用适当的数据挖掘算法自动对学生消费行为中的海量数据进行分类、筛选、甄别,尽量减少人工干预,在数据挖掘基础上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预测;比如贫困生的认定,可在月度(或季度)学生日常消费行为的海量数据中运用分类分析方法,测算出学生具备贫困生的必要条件,以此做出认定依据。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管理贫困生大数据
大数据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推进的促进作用分析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
克力朩倾心捐助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