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竞争力视角下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研究

2017-11-26胥斌雁

文教资料 2017年22期
关键词:内涵建设核心竞争力高职院校

胥斌雁

摘 要: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高职院校的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准确判断自己的竞争优势,迅速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将关系到高职院校未来的存亡。本文从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入手,着重分析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及构建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几个方面措施。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核心竞争力 内涵建设

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整体实力显著增强,人才培养结构更加合理、质量持续提高,服务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目标。在职业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高职院校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依托行业,不断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实现专业设置与地区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从而进一步扩大影响,把握高职院校的发展方向。

1.核心竞争力概述

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的英文原意是“核心能力或核心技能”。这一概念由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普哈拉哈德·哈默于1990年提出,随即成为欧美企业界和管理学界的讨论热点。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导致本质相同的企业的竞争日趋激烈,核心竞争力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我国的理论界、企业界逐步开始这方面研究,某些企业开始将构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作为企业长期发展的目标。

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理解有许多种定义,综合而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长期形成的,蕴涵于企业内质中,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竞争优势,并使企业在竞争环境中能够长期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它是企业获得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的基础,是将技能、资产和运作机制有机融合的企业组织能力,是企业推行内部管理性战略和外部交易性战略的结果。企业这种核心竞争力最直接的表象就是企业产品的高需求和高份额的市场占有率及超强的抗风险能力。

1.1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借鉴企业核心竞争力概念,结合高等职业术院校的实际情况,这里把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定义为“院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具有的不可复制或很难复制的独特能力”。它来源于学院不易被其他院校仿效的办学理念、办学方式、充满活力的学术氛围、校园文化等互相影响的综合因素或力量的综合。其带来的竞争力超越了具体的专业和优教方案,以及院校内部的系部,将院校之间的竞争直接升華为整体实力的对抗。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最直接的表象就是高质量及高数量的学生入学率和专业对口的就业率,供不应求的社会需求率,强大的社会影响和服务能力,较高比例的毕业生成才率,等等。

1.2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具有明确直观含义又不太容易把握的概念,但它主要指一个院校在发展过程中与其他院校相比具有的吸引、争夺、拥有和控制、转化资源及创造较高的社会效益并为社会提供知识和人才的能力。具体地讲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1.2.1经济实力。学院的发展依赖于必要的硬件设施,从这个方面说,学校必须不断增强办学实力,从多方面筹资发展自己,不仅在校园面积、校舍面积等方面,在实验、实训设备方面也要加大投入力度。职业教育是领先于时代的教育,其教学设备应该是高于平均工业发展水平的,然而现实条件是政府投入严重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每个高职学院必须有强烈的效益意识和经济意识,要向管理要效益,以效益促发展,多方酬资,加大投入,用实力说话,为每个愿意接受高职教育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1.2.2创新实力。要具备领先于其他院校的新理论、新经验的学习率、传播率。从领导人开始,各阶层都不断学习和吸收国内外新理论、新经验,了解新的形势,并把新东西迅速传播出去。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宏观和微观背景出发,做好制度创新、专业建制和文化建设。在制度创新上要正确处理学校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形成自主办学、自主发展的机制。在专业建制上,首先要明确学校定位,制定发展战略目标;其次要建立专业建设与调整规范,将专业建设纳入制度化轨道;最后要理性设计优化的专业结构。

1.2.3专业实力。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其专业实力上必须拥有领先于其他同类院校的品牌专业和充分体现这一专业良好教学质量的优秀毕业生群及社会效益与口碑。加强专业实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2.3.1明确定位,制定发展战略目标。高职学校的发展定位直接影响高职专业的设立,正确面对市场的需求,结合本地区、本行业的特点,设立高品质的专业是非常必要的。

1.2.3.2专业制定和调整要纳入制度化轨道。专业设置和调整以市场为导向,然而不能随意性太强,否则会使学生的利益受到损失,要理性地面对专业的设置和裁撤,学院要成立专门的专业建设咨询机构,引入社会、行业的要求,使专业的制定步入制度化的轨道。

1.2.4校园文化。领先于其他院校的校园文化氛围,即具有比所有院校都更好的上下同心同德适应院校发展的共同价值观,而且这一价值观在环境转化时能够迅速适应最新变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应当重视坚持职业性价值导向,将职业价值渗透于学校各种文化活动中;营造富有特色的专业文化氛围;注重学校形象设计和建设。综观世界名校,无一不是在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形成了个性鲜明的校园文化。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中的年轻一族,稳定的校园文化的形成还有待时日,然而在形成自己特色校园文化的过程中,应该重视以下几方面工作:

1.2.4.1学校形象的塑造。主要体现在整齐划一的校园、统一的公众形象等。

1.2.4.2学校的学科氛围。每个高职院校都有具有代表性的学科,高职院校在重视学科和专业建设的同时,应该重视传统学科和强势学科的文化建设,要让每个教职员工、每个学生知道这些学科的特点,并以自己的学校拥有这些专业而自豪,这是一种无形的财富,利于学校形成自己的品牌。

1.2.5凝聚力。首先要具备一支综合素质较高的管理团队并形成合力。高职院校的管理团队既包括校级管理者,又包括中层管理者,以及各系、部的管理者直至教师,两部分管理者形成高职院校的管理团队。校级管理者制定学院的总体发展战略、发展思路,制订发展规划,提出发展目标;中层管理者是实施者,把学院的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目标等加以落实,从而实现学院的总体发展目标,两部分管理者只有形成合力,才能形成真正的独立团队,才能形成竞争力。管理团队的每一个成员都要能正确把握高职发展的客观规律,能正确理解政府发展高职的相关政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做到廉洁、务实、有创新意识、有强烈的事业心、有责任心。另外,从国外经验来看,一个学校的发展不仅在于自身的努力,而且依赖社会的力量,特别是学生家长、校友等的支持,国外对于办学实力的衡量,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校友馈赠的资金数。我国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要发挥这种传统优势,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增强学校外部的凝聚力,把社会关注与学院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走多途径办学的模式。为此,学院应成立校友联系机构,定期将学院的发展通报给校友,同时及时反馈校友的需要,包括专业要求、发展要求等,对于在校学生,要动员家长参与学校的管理,可以成立诸如家长联合会、校友联合会的机构,共同对学院实行咨询管理。endprint

2.构建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模式

高职院校发展战略的关键在于培养和催化能使院校在未来教育市场中居于有利地位的核心竞争力。在战略管理中,院校首先应考察现有资源和具有战略意义的竞争着力点,然后确定与未来可能存在的市场机会要求的资源与竞争力相比的差距,最后如何缩小差距的决策。就目前高职院校的发展情况和教育市场的竞争状况而言,建立时间都不长,教学资源严重不足,打造一个名牌院校难度很大,构建独特的文化和价值观绝非一朝一夕所能解决。因此,通过打造品牌专业、创新教学模式、与拥有互补优势的院校建立联合体的模式构建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弥补不足不失为目前的一种较佳的选择。

2.1打造品牌专业,构建内在的院校核心竞争力模式。

核心竞争力战略观念不鼓励企业进入那些与其核心优势缺乏较强战略关联的产业领域。与此相通,高职院校的发展战略应建立在现存优势基础之上,才会引导院校获取或保持长久的竞争优势。所以,院校应更多地考虑自己的能力和资源,在拥有一定教学资源(如师资力量、实验设施、资金配套等)优势的领域开拓新专业或改造原有专业,创建出自己的品牌专业并以此为中心,构建院校的核心竞争力,而不是简单地考虑学院的招生来源、就业热门,盲目开设一些新专业。

就使院校的某一个专业成为名牌而言,这一专业本身应具备如下条件:

2.1.1专业建设应该具备独特性。独特性是这样一些特征:其他院校无法对其加以复制或者复制起来难度很大,即使这种能力带来的收益令其他院校垂涎三尺。如果院校专业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所模仿,或通过努力可以很快建立,它就很难给院校提供持久的竞争优势。

2.1.2专业的发展应具有持久性。持久性指被选择的作为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支柱的专业应该是一个长线专业,具有潜在的市场前景,即未来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广阔。专业具有的独特性和持久性很大程度上由一系列相关联的教学资源内化于院校整个教学管理之中,不同的院校有不同院校文化,这种氛围的形成非一日之功,是形成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2.1.3专业开设应具备一定的延展性。延展性是指应能为院校开辟其他专业提供师资、教材、设备设施的支持与资源的积累,对院校其他专业有促进作用。拥有强大的开设新专业的能力与储备,就意味着院校在教育市场上拥有更多的主动权和选择权。

2.1.4对未来就业市场的需求的把握能力。分析和预测未来人才市场对毕业生的需求是中长期行为还是一时的流行行为,是专业开设选择的前提和毕业生进入人才市场所要求的,也是该专业作为院校新的核心竞争力能否经受市场检验的客观所需。这里,“新的核心竞争力”是相对于“成熟的核心竞争力”而言的。所谓的“成熟的核心竞争力”是通过专业学习后,毕业生能够充分满足用人单位明确需求的能力;而“新的核心竞争力”则是通过新专业的设置或对原有专业的改革等手段在更高层次满足人才市场潜在需求的能力。

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是一系列特有教学资源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院校在构建和发展其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必然会在所需的各种资源方面面临程度不同的供给不足。因此,如何运用各种方式获取建立核心竞争力的教学资源是每个院校都必须考虑的。

2.2创新教学模式,构建特色竞争力。

一个学校的特色最核心的体现是其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体系,教学模式是两个方面的集中体现。现在高职教育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重理论、轻实践,虽然在课程安排上也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然而由于观念上的痼疾,因此实际方法理论和实际仍然是脱节的,例如单向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没有实施有效的理论、实践教学的融合。创新教学模式主要做到两个融合:

2.2.1“双证沟通”的融合。按照社会职业岗位分类和就业需要,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按照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及时调整课程结构和课程教学内容。部分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将其课程教学目标定位在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上,将职业能力的“硬指标”作为学历教育的内涵要求,以此推动实践能力的培養。具体做法是:(a)根据职业岗位(岗位群)的要求,调整课程结构,在专业教学计划中,增加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的课程,精讲文化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加大职业能力训练的比例。(b)按照职业岗位要求,调整课程内容及教学大纲,把职业资格标准中要求的知识与技能,融入相关课程教学大纲中。(c)将职业资格证书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并将不同类别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折算成相应学分,纳入教学计划。

2.2.2“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理论和实践的完全贯通,可以采用国外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新成果,用项目教学方式进行教学,重在过程,重在“应会”。所谓项目教学是将某门专业课程按类别分为若干技术或技能单元,每个技术或技能单元作为一个教学项目,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单元式教学,每个单元教学都以应用该项技术或技能完成一个作业结束,并进行下一个项目教学。教学开始时,由教师先给学生传授一定的理论,然后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操作过程中如果有问题,那么由老师现场个别解决,对于学生共同需要解决的问题,老师在现场做理论讲解,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

另外,创新教学模式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创新教学评价的问题。教学评价的方式不能拘泥于传统的考试方式,考察教学效果以能力为主,要在探索过程中检验教学效果,不要采取一站式考察方式,要建立合理的评价反馈机制,利于教学持续健康发展。

3.与拥有互补优势的院校建立联合体,或兼并拥有某种院校所需的资源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模式。

如果通过开设新专业或改造原有专业构建院校核心竞争力的模式,受到院校内部资源的限制和传统观念的约束,不能得以顺利进行或在时间上不允许,那么不妨通过吸收外部资源,依靠外力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竞争要素的获取。

获取外部教育竞争要素的具体途径有以下几种:endprint

3.1吸纳该专业的权威、专家或学科带头人。通过这些人的个人魅力与榜样作用,形成品牌专业的核心团队,利用團队的辐射力、扩张力形成独具特色的管理理念和文化氛围。

3.2与拥有完备教学资源的高等院校建立联盟获取理论研究的成果;与相关企业密切协作关系,获取实践上的支持。高等院校的学术研讨、教学管理,经过多年运作,大部分已经被实践证明是合理、有效的,如果将这些通过联盟的方式加以借鉴并根据高职高专技术性、应用性的特点,把企业的实际需求与之融会贯通,就必然会催化出具有院校独特优势的核心竞争力。

3.3直接通过合并把某个具有特色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或职业高中纳入自己的体系,加以改造利用变为自己核心竞争力的组成部分。对于已经拥有良好的校园文化的高职院校,为弥补资金、教学设施、实验设备的不足,采取此种途径不失为一种简捷之路。

与国外院校联合办学,通过分享人力资源,进行教师培训,交换图书资料减少办学成本;通过国内招生,国内外两地培养,颁发两个学历证明,使学生经历两种文化氛围的熏陶,提高教育质量,增加知名度,增强招生的吸引力,建立院校的核心竞争力。这一方式已有多所院校实施,效果显著。但不同管理理念、不同文化氛围的融合必须予以重视。

最后应当指出的是,构建和提高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策略究竟在哪些方面,不必千篇一律,要看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人才供给状况,要考虑历史的进程观和系统观,只有这样才能办出特色。从这个角度讲,无论何种层次的专业教育都应该是一个结合自身特点和资源,通过校际、校企合作与交流,合理有效地配置教育资源,创立教育特色,确保教学质量,建立核心竞争力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737/s3876_cxfz/201511/t20151102_216985.html,2015.

[2]李克强.切实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加快培育大批具有专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人才[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6-12/02/content_5142246.htm,2016.

[3]C. K. Prahalad, G. Hame1.. 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0(3):79-91.

[4]王建升.新形势下高校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对策[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

[5]韩锦标.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内涵、特征及本质[J].淮阴工学院学报,2016(8).

本文系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资助项目“化工类专业中职、高职、本科一体化培养体系中高职基础课程体系研究”(项目编号:NJPI-PPZY-2015-26)研究成果之一。endprint

猜你喜欢

内涵建设核心竞争力高职院校
高校引智工作机制建设研究
影响跨境外贸电子商务的企业竞争力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