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性高校中日合作办学项目的挑战

2017-11-25周鸣刘盼

成长·读写月刊 2017年11期

周鸣+刘盼

【摘 要】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外合作办学的兴起和发展,中日合作办学也初具规模。本文首先考察了江汉大学的对日合作办学项目的历史和现状,然后从学生人数、学分认定、合作模式和地区局限性等四个方面论述了江汉大学中日合作办学项目的问题,最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江汉大学;中日合作办学;合作办学模式

目前,国内有不少学者研究中外合作办学,但关于中日合作办学的研究不多见,涉及到具体合作办学项目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本文首先考察江汉大学的中日合作办学的发展,然后论述其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江汉大学中日合作办学的发展历史

中日合作办学历经十多年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水平和层次有了较大提高。但是,内地高校的中日合作办学项目在规模和质量上还有待改进。本文首先考察江汉大学的三个中日合作办学项目的发展与现状。

(一)大分大学交换留学项目

1979年,武汉市与日本大分市成为友好城市,在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都有广泛交流。在此背景下,江汉大学与大分大学于1989年签订了友好交流协议。根据该协议,江汉大学每年选派五名学生赴大分大学留学。虽然该项目没有学雜费的负担,但由于无法认定留学期间学分,学生并不十分积极。日语专业成立后,先后有十多名学生参加该项目,有半数以上的学生在日本取得了硕士学位。

(二)大分大学“3+1”项目

江汉大学日语专业成立后,在交换留学项目的基础上,2010年与大分大学确立了“3+1”留学项目。根据项目协议,学生在国内读三年,在大分大学读一年,江汉大学认定留学期间的学分。认定学分,解决了推迟毕业的问题,学生既可选择在日本继续深造,也可选择回国就业,比上述项目有更大的自由度,而备受学生青睐。该项目自2011年实施以来,共计有三十多名学生参加,其中九成以上的学生选择在日本继续深造。

(三)大分县立艺术文化短期大学“1.5+1+1.5”项目

该项目起始于2013年。学生在国内读一年半后,前往大分县立艺术文化短期大学留学一年,再回到国内学习一年半,江汉大学认定学生留日期间的学分。在国内学习一年半后,日语达到中级水平,此时赴日,有利于听力和口语水平的提高,有效提升学生的竞争力。该项目自实施以来,共计有二十多名学生参加,其中九成以上的学生毕业后在国内就业。

以上是江汉大学与日本两所高校的三个合作办学项目的历史和基本情况,三个项目各具特色,有较强的针对性,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二、江汉大学中日合作办学的问题

中外合作办学是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出现的新生事物。在它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各种问题。我们必须及时发现问题,并且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学生人数问题

外语专业中,日语专业的在读学生人数仅次于英语专业,但省内的大多数高校一届的学生人数也只有50名左右。江汉大学日语专业除2012年外,每届学生人数均在25名左右。另外,由于家庭经济收入的制约,部分学生无法负担留学费用。目前江汉大学有三个对日合作办学项目,根据协议,每年可以选派15名以上的学生赴日留学,按照目前的招生规模很难满足合作办学项目的人数。

(二)学分认定问题

目前,江汉大学的对日合作办学项目规定学生在合作双方都需要学习一段时间,由江汉大学颁发毕业证书。这就存在如何认定学生在对方学校取得的学分问题。江汉大学虽于2012年起进行了完全学分制改革,但还是以学期制为基础,与日本高校的学分制有较大区别。另外,我国教育管理部门对学生每学年选学的课程有明确的规定,有些课程日本的高校并未开设。反之,日本高校开设的课程也不一定符合我国的课程规定。这些问题都增加了中日合作办学中双方认定学分的难度。我国教育管理部门应该适应教育国际化的新形势,与时俱进,给予高校更多的办学自主权及开设课程的权利,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与国际接轨。

(三)合作模式问题

纵观我国中外合作办学模式,有的是直接引进国外高校认可的课程,学生毕业时颁发国外大学的文凭;有的是采取学生一部分时间在国内学习,一部分时间在国外学习,由毕业时所在学校颁发毕业文凭或由国内和国外两所大学同时颁发文凭。就目前江汉大学的对日合作办学项目来看,虽说采取了比较理想的国内教学与国外教学相结合的形式,但都未完成在日本取得学位的合作办学模式。这种合作办学的模式需要中外合作双方互认学分,目前由于我国的教育体制与日本的教育体制还未完全接轨而难以做到这一点。目前,在我国北方及沿海地区的部分高校实现了这种模式,但大多是与日本私立高校间的合作,与国公立高校的联合学位授予或双学位教育模式尚不多见。

(四)地区局限问题

进入新世纪后,中外合作办学的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办学水平和层次都有了较大幅度提高,但在不同地区的分布呈现出极不平衡的状态。就中日合作办学而言,纵观全国高校,北方地区和沿海地区无论是办学规模还是合作模式的多样化都要优于内地高校。江汉大学是中部地区省属市管的一所地方性综合高校,与日本高校的合作,还是依托于友好城市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与日本其他地区高校的交流合作还有一定的难度。

三、江汉大学中日合作办学的改进策略

中日联合办学项目既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言技能和跨文化交际水平,又可以通过在日本高校学习的其他专业的知识,丰富知识体系,可谓一举两得。因此,对于中日合作办学存在问题的改进刻不容缓。

(一)拓展合作办学模式,适当扩大招生规模

开展合作办学项目,需要有足够的学生人数。从目前江汉大学日语专业的招生规模来看,很难满足中日合作办学项目的人数。但是盲目扩大招生规模,会影响教学质量,增加学生就业压力。因此,在师资条件允许,扩充合作办学项目规模的情况下,合理扩大招生规模是很有必要的。再者,在现有的“3+1”和“1.5+1+1.5”合作办学模式的基础下,开拓“2+2”模式或其他模式,将有利于学生夯实语言基础,深入学习其他知识,培养既精通日语,熟悉日本风土人情,又同时具备专业知识的培养复合型日语人才。endprint

(二)利用有效途径开拓新的合作办学渠道

江汉大学有近三十年的对日合作办学历史,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但中日合作办学项目均依托于友好城市项目而展开,开拓新的渠道,丰富地域性,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首先要充分利用政府职能部门。利用相关职能部门的对日合作项目,尤其是教育合作项目,结合高校自身的办学特色,寻求新的合作伙伴,开拓新的渠道。二是充分利用教师或留学学生的人脉资源。江汉大学日语专业的教师均有留学经历,在日留学的往届学生也不少。通过他們,可以广泛收集日本高校的信息,采取有效方法打通联络渠道,寻求新的合作契机。

(三)寻求新的合作办学模式

根据日本政府把对外合作办学分为双重学位和联合学位。双重学位项目是指“和外国高校在教育课程和学分互认上达成协议,合作院校各自授予学位的项目”;联合学位项目是指“通过共同编制、实施教育课程,活用学分互认制度,本国高校和外国高校分别授予学位的学习项目。除双方高校各自颁发学位之外,还可颁发完成该项目学习的证明书”。双重学位和联合学位项目的区别不在于数量,而在于合作的程度,即联合学位项目是更深层次的合作,与双重学位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共同编制教育课程。江汉大学的对日合作办学项目,是在日本留学一年,由对方提供成绩和学分证明,严格来说,并不是真正的合作办学。开展真正意义的合作办学项目,对于高校而言可以发展平等的学术伙伴关系,推动学校的国际化水平;对学生来讲,可以体验异国文化,获得国际通用的知识和技能,增加在跨国企业就业的机会。

四、结语

采用中外合作办学方式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是当今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外语专业采用中外合作办学的优势体现在学生在国内已具备系统的语言基础知识,参加合作办学项目,可以大幅提升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还可以学习国外高校优势学科的专业知识。因此,江汉大学应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原则精神的指导下,扩大中日合作办学的规模,推进合作办学模式的多样化。

参考文献:

[1]叶林.中日高校国际合作学位项目的现状与挑战[J].中国高教研究,2012.

[2]魏胜强.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2012.

[3]尹伟,刘宁.中日联合办学:复合型日语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J].沈阳大学学报,2015.

[4]周宝玲,解媛媛.中外跨学科合作办学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效果考察[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以河北工业大学“2+2”中日合作办学项目为例,2015.

[5]王立杰,胡毅美.天津中日合作办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