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方法

2017-11-25

长江丛刊 2017年14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学生

周 莹

浅析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方法

周 莹

随着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当代大学生接受资讯的途径更为广泛,速度更为快捷,各种社会思潮席卷而来。为维护我国意识形态的安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显得尤为重要。而由于传统马原课程灌输型的教学方式,使得很多学生难以接受其理论知识。本文试图阐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意义,并从自身实际出发,探讨改进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教学方法,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从而提高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课程的积极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 现存问题 教学改革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立党立国的指导思想,它不仅对中国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具有理论指导作用,而且对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现实指导 意义,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对青年学生的指导意义是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事业最有力的推进[1-2]。随着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当代大学生接受资讯的途径更为广泛,速度更为快捷,各种社会思潮席卷而来。大学生作为青年一代,其思想发展尚未完善,在各种思潮的影响之下,意识形态认识尚未坚定。一方面,由于国内经济的飞速发展,物质基础更趋完善,当代大学生处于一种物质丰富的年代,丧失了继续奋斗的动力;另一方面,信息社会发展的前提下,当代很多大学生无法抵制网路、娱乐等带来的诱惑,加之思想尚未完善,意志力缺乏,就是的很多大学生丧失了青年的朝气与热血。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课程教师,曾遇到学生质问:“为何很多学生会逃掉这门课?”答案是认为学习马克思主义“没用”。诚然,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有着其难以避免的枯燥乏味,但是否当代大学生就真的不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了呢?之前有个学生,将他和他同学的对话发给我看,问我人为什么要活着,感觉没意思。这让我不禁想到了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何现在的大学培养不出优秀的人才?到底是缺失了什么,让这一代的大学生困惑迷茫,甚至处于黑暗之中不知所措呢?安徽农业大学孙勇[3]认为:“青年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可以把握方向、明辨是非,可以获得正确认识世界的思维方法,获得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政治素质,获得不断奋斗前行的动力,获得伟大的人格魅力。”西南大学俞晓红[4]对青年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意义进行研究,认为:“当代青年首先要明白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意义,只有这样才能自觉自主地学习、实践和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心尽力!”杭州师范大学李红霞[5]对如何提高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兴趣进行研究,认为:“重视兴趣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中的地位,探寻激发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兴趣的途径,对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效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因此,本文试图从目前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出发,阐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意义,并联系自身实际,探讨改进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教学方法,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从而提高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课程的积极性。

一、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容多、课时少、班级大”,难以形成与学生的良性互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自“05方案”的《马原概论》实施以来,按教育部规定实施学分制,1学分为16个学时,《马原概论》为3学分,即48学时。在48学时内完成这三大块的理论知识,再加上对现实问题的解读,显得有些仓促,以致无法使学生深入理解很多重要理论。再加之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原来的精英教育模式转向现代的大众教育模式,作为公共课的《马原概论》,一节课上百位学生共同进行变得习以为常。教师对学生也很难做到面对面交流,无法抓住学生的学习特点,从而因材施教。

(二)“灌输型”教学方法降低学生学习积极性

“灌输型”教学是传统教育的基本方式。其重心在于施教环节,对于受教环节涉及较少。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当代大众传媒和网络传播对学生影响日益增强,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日益多元化。作为受教主体的学生在接受“灌输型”教学过程中,积极性日益降低。因此,创新教学方法迫在眉睫。

二、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意义

曾经有人质疑,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能赚钱吗?诚然,如果你想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来买到更廉价的商品,或者建设一栋更精美的房子,那么,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没用的。那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够带给我们什么呢?

首先,我认为是思维方法。国内学者李秀林在他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中曾经说过,思维方法一旦形成,“对于人类的思维空间的形成和思维操作的有序进行起了重要的规范作用”[2]。比如,我们知道水低于0度变为固体,高于100度会变为气体,这是生活常识,但不知道从中引出质量互变规律这个哲学原理,知道物理中有作用和反作用,化学中有化合和分解,生物中有同化和异化,数学中有微分和积分,但不知道从中引出对立统一规律这个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科学的辩证思维方法,比如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等,可以将一些杂乱无序的感性材料, 某些看似毫不相干的思维客体, 都可以在这些思维方法的指导下规范有序, 建立某种合理的联系, 从而形成正确认识。而这些思维工具对学习各门学科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这也正是体现了哲学的一种终极关怀,给人提供安身立命之所。

其次,可以使我们树立理想信念,获得不断前行的动力。为何现在的青年感觉迷茫不知所措,感觉堕落无法自拔,我认为,主要是理想丧失,失去了其奋斗目标,马克思主义最为崇高的理想就是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共产主义。在革命战争年代, 为何当时的青年充满热血?共产主义伟大理想激励着无数共产党人为之抛头颅、洒热血。现阶段,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所制定出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目标, 全体国民也正应在此目标指引下,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在青年成长过程中, 会遇到很多挫折、面临很多困惑、诱惑等前进中的“矛盾”。这时, 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方法可以给予我们正确的指导, 从而使我们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社会, 不断增强前行的动力。

最后,我们要,加强理论学习,注重社会实践,获得高尚人格。要坚决摒弃“马克思主义无用论、过时论”等荒谬的论调, 认真上好学校开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 全面掌握和学习马克思主义,青年大学生在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之后, 一定要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社会实践, 只有将大学所学习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这样大学的学习才具有意义。在实践中,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方法与立场来解决现实问题,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真理性的认识,不断改造自己,完善自己。

三、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积极性

当代大学生信仰的普遍缺失,意志的不坚定,再加之功利主义的泛滥,是学生不愿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重要原因,但传统马克思主义课程的枯燥乏味,不接地气,使学生误解其课程无用,也是造成学生不愿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重要原因。因此,创新马克思主义课程的教学方法,转变学生对马克思主义课程的传统认识,提高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积极性迫在眉睫。

(一)提高高校教师的理论水平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要想讲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提高课程的是科学性与整体性,增强大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高校教师要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打铁还需自身硬”,、从事“原理”课课程教学的教师需原原本本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下坚定理想信念和坚守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正确方向,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教学对象和内容、方法、过程中的新问题,从而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看家本领”的底气和底蕴。

(二)实施案例教学,贴近生活,深入浅出

马原课程主要讲授的是一种思维方法,致使很多大学生觉得“原理”课程内容枯燥乏味,不贴近生活的误解。作为高校“原理”课程教师要从自身以及学生的实际出发,以“问题”为导向,将“原理”课程中的原理、方法运用到生活中来,结合教材的重点、难点及其与现实的联系,选择出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的案例题,吸引学生的关注。在教学过程中,将生活中的案例引入到教学中来,利用马原哲学中的原理、方法切实解决生活当中的困难,将原理内容深入浅出,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三)加强实践课程,与学生互动

面对以往的“填鸭式”教育,再加之现在“内容多、课时少、班级大”的课程安排无疑给教学提出了更高的难度和要求,学生对原理内容的接受度大打折扣,因此,高校原理教师必须转换教育理念和视角,从以往“填鸭式”教育向现在价值“引导型”转变,增加学生的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课程参与积极性。以160人大教学班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马原哲学课程分为几个专题,如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四个专题,每个专题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基本内容、课堂讨论题和所需阅读的教材章节和文献,每专题都要事先把课堂讨论题分配到每个讨论小组,每个讨论小组应有一个专题讨论的主导问题域。将160人分为四个大组,每个大组40人,每个大组一个专题。每个大组内部可以就专题相关内容再分为若干小组,教师在讲授完每个专题重点和难点后,留2个学时进行专题讨论。讨论形式由学生定,如通过“阅读与理解”、“实事点评”、“专题辩论”、“微电影”、“情景剧”等不同形式表现。最后,建立公开民主的小组课堂讨论评价机制,课堂讨论的成绩是学生平时成绩的重要参考分,这意味着小组发言代表或小组进行的讨论水平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平时成绩。这一模式的改革不仅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而且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组织才能、发言能力和理论评价能力,还因为在积极准备课堂讨论过程中加深对原理课程的理解,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涌现出许多新思路、新方法,增强了自身的创新意识。

[1]刘惠媛,等.马克思主义理论对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指导意义[J].学术研究,2011(2):17.

[2]李秀林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四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378.

[3]孙勇,等.当代大学生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J].思想教育研究,2008(6):43~45.

[4]俞晓红,等.青年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意义[J].思政探讨,2010 (7):15~17.

[5]李红霞,等.如何提高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兴趣[J].学理论,2010 (15):172~173.

(作者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

本文系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和对策研究(2016SJD710206)。

周莹(1991-),女,江苏南通人,助教,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学生
坚持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