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院校理论课生态课堂构建研究

2017-11-25赵乐发

长江丛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体育院校理论课因素

赵乐发

体育院校理论课生态课堂构建研究

赵乐发

本论文将首先从主体因素、环境因素两方面对生态课堂进行“构成要素式”分析解构,并深入研究现代高校体育理论课堂中存在的“生态失衡”现象。同时,对应式提出我国高校体育生态课堂建设的策略建议,以为高校体育生态课堂实践尝试提供理论支持。

高校体育 生态课堂 构建

一、生态课堂架构分析

(一) 主体因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是生态课堂的主体架构。其中,师生个体、学生群体、多维生态因子间存在着流动性较强的平衡,同样也有教学态度、教学兴趣与知识技能间的融合、对接。教师、学生各自在课堂构建中形成依存与发展同一化的整体。教师与学生受引于共同目标,在教育媒体手段的执行中,于教育教学规律范围内完成“和谐化”教育任务。当然,如若师生有一方将关系链条打破,就会形成“教学秩序断节”,从而破坏“生态课堂平衡”。

(二) 环境因素

1、物质因素

在课堂教学中,物质因素囊括了主体因素外的所有物质环境,比如各类自然性因素、空间因素、时间因素、教育设施因素等。其中,自然性因素主要包括课堂实施场地空间、光亮度、温湿度、通风能力等。时间因素与空间因素可合为时空因素,主要是指设定课程、规划教学行为、编排方式、摆定桌凳等。教育设施则面向辅助教师之教、学生之学,主要有黑板、粉笔、录音机、实验仪器等教学媒体。

2、精神因素

在“生态课堂”中,精神因素是指课堂教学所倚赖的人际关系、规章制度、知识文化、教育心理等因素。

二、当前体育院校理论课生态失衡问题

(一) “生态课堂”理念及施行认知不到位

在“生态课堂”理念影响下,高校体育教师正通过不同途径尝试课堂和谐化,进而让学生在兴趣体验中得以自然获知。不可否认,鉴于体育教育理论的理解偏差,部分课堂太过极端追求“热闹化”“快乐化”,导致教学行为成为了“聊天交友”式的课堂。这种一味求新而脱离实际教育价值的课堂正在通过各类体育活动作为传输载体,戴上“生态课堂”的帽子,造成学生之能力提升远低于娱乐身心的效果。

(二) 体育课堂教育模式化现象严重

现代高校虽然将体育作为一个门类而独立起来,但是,形式独立并不代表体制科学。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一直以来,我国体育教育课堂都恪守“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模式,而这点到了大学仍然没有较大改观。这主要源于体育在功利主义决策者视野中的地位之高低,体育实质上并没有作为重大立项而被广大教育单位所接纳。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课堂之均衡性、和谐性及实践性无从谈起,体育课堂变成了僵死、无味的“体质达标课”。在对体育课堂进行设置时,教育行为往往均将“大纲”作为铁律,按部就班,严格遵守。

(三) 体育教育对口工作化

高校体育人才仍为对口培养体制。学生一旦进入高校体育专业,其毕业定向已然明确: 工作选择必然在中学体育教师、大学体育教师之间。故而,在课程内容的严格限定下,高校体育课堂( 尤其是体育教育专业) 存在着严重的“应工作而教”的极端化思想行为。体育授课过程中的“命令—服从”模式下,学生往往是在排斥心理下硬着头皮完成学习任务,师生之间无法构建和谐化、生态化的关系。未来学生进入教育课堂也必然继承了“优良传统”,即命令( 发布教育任务) —服从( 学习模仿) 。这也就造成了我国体育教育的恶性循环,而课堂成了“施恶”的主要平台。

三、构建体育院校理论课生态课堂的对策研究

(一) 以学期计划为导向,提倡“教育生态化”

国际上许多国家中,传统灌输式的教育模式已经逐步转化为“兴趣—自主—能力”为导向的教育模式。教材中,原设“六项运动”变成“基本运动比赛”教育模块。而在明确教育实施理念、目标的情况下,高校可以帮助教师完成“教育生态课堂”的构建,理念创新化、方案人性化、执行和谐化。

(二) 以学生发展为根本,提倡“教育人性化”

在高校体育课堂,学生发展应该是发展的根本意旨,故而所有的教育行为架构都必须围绕学生而进行。高校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从知识基础、能力素质、心理素质及审美素质等诸多方面入手,帮助其独立性、自主性及创造性的提升。要通过一些游戏,如跳栏、不同人数的篮足球比赛等,增加教育的“人性化”意味。

(三) 以师生关系为主体,提倡“教育和谐化”

“生态课堂”的和谐前提是尊重。高校体育教育必须以课堂为主阵地,将学生的兴趣、追求、情感等融于一体,贯之于教育行为中,学生才会真正地融入课堂,主动去探究、学习。大学体育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发展是教育行为的出发点,在个性差异、需求差异中,适应学生生存、生活的教育才能真正受到学生欢迎。如在进行篮球技能传授时,教师应该注重不同体质学生所适应的不同战术位置。也只有这样,高校体育课堂才能够真正人性化、和谐化。

四、结语

高校体育生态课堂得“和谐发展”之理念,应当代教育发展之需求,是新型可持续发展的勇敢尝试。在动态的体育课堂中,文化认知、情感培养、能力提升及价值取向等都在平衡中得以整体发展。教师应该积极尝试,不断探索,为体育课堂教育的实效化做出贡献。

(作者单位:沈阳体育学院)

本文系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规划课题:体育院校理论课课堂生态系统机制研究(2015-JG15DB408 )成果之一; 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三五”规划课题地方高等体育院校创业教育课程的特色化问题研究(2016-JG16DB426 )成果之一。

赵乐发(1981-),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猜你喜欢

体育院校理论课因素
腹部胀气的饮食因素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四大因素致牛肉价小幅回落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
微格教学法在体育院校速度滑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冬奥会视域下体育院校加强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流星花园》的流行性因素
体育院校(系)在我国体育强国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