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领导干部的担当精神与家风建设关系研究

2017-11-25

领导科学论坛 2017年11期
关键词:家风领导干部

几千年来,中国人的骨子里一直都有着“家国天下”的情怀,家即是国,国即是家,天下即是我家。明代吕坤在《呻吟语·人品》中说:“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见。”意思就是在人生和事业的难关上,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品性、胸怀、修养和境界。习近平总书记也说,“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深层次反映出领导干部的担当在干事创业中的重要位置,决定着社会发展的方向。

作为新时期的党员干部,在工作中必须做到有担当,敢于向难事与大事挑战,有着不怕失败,努力把工作干好的干劲与决心。焦裕禄当年面对兰考的严重灾情和恶劣环境,立下军令状:情愿累脱三层皮,也要安抚好百姓!正是因为有这种强烈的责任担当意识,他带领干部群众在兰考大地上谱写了改天换地的辉煌篇章。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唯有迎难而上才能破茧而出,唯有百折不挠才能拨云见日,唯有攻坚克难才能成就大业。这种担当精神不是一天两天可以蓄积起来的力量,它需要一个人长期的学习、积累和历练,它与家风建设有着源远流长的关系。

一、好家风是领导干部勇于担当的基础与源泉

1.好家风是领导干部勇于担当的精神基础

家风是一个人从少年时期就浸淫其中的一种氛围。家风中蕴含的生命基因与文化基因互为表里,具有明显的代际传承性。凡是家风良好的家庭,其世系家庭成员大都有比较强烈的自律意识,养成了长幼有序、忠孝仁爱、遵纪守法、戒奢持俭、戒贪持廉的良好习惯。因此,不管生命怎样绵延,却“不堕其家风”。

“君子有担当”成为好家风中很重要的一点。无数名人学者都把“君子”这一名誉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珍贵。范仲淹有一句名言,“为官私罪不可有,公罪不可无”;闻一多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温家宝有言,“事不避难,勇于担当”。从古至今,领导干部必须要有君子的勇于担当精神,否则是做不成大事的。

近些年来频频出现的贪腐分子、“裸官”之流,多有家人参与其中。从这个意义上讲,好家风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民族的前途命运。官场上存在“为官不为”的现象,部分为官者认为担当都是别人的事情,在大事与难事面前推卸责任。在这种社会怪圈中,家教好的领导干部就会找到自己的正确位置,勇于担当。中央也一再强调,要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领导干部有了底气,干事创业就没有了后顾之忧,会干得更加出色与坚定。

2.好家风是领导干部勇于担当的思想源泉

工作中遭遇失败,我们经常会找不到前进的方向。这个时候,好家风与好家训就会对我们产生心理暗示,它告诉我们,朝着既定的目标继续走下去,坚持就会成功。这种思想源泉并不是人人都有,它来自于幼时好家风的熏陶与浸润,这种长时间的浸润会产生发酵融合的作用,最终成为领导干部性格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外优秀文化总会给领导干部勇于担当的精神带来力量。泰戈尔说,“谢谢火焰给你的光明,但是不要忘了那掌灯的人,他自己坚忍地站在黑暗中呢”,范仲淹的“先天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些名人名言所蕴含的精神境界都是超常的,也是很值得人们敬佩的。但凡有这种敢于担当精神与情怀的人,一定是饱读诗书,而且把家风与勇于担当精神演绎得淋漓尽致,令人佩服之至。

3.好家风是领导干部勇于担当的宝库

好家风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宝库,当一个人在工作与学习中迷茫时,有畏难情绪时,只要他想起自己曾在少年时读过的书籍与故事,都会汲取前进的力量,在自我鼓励中完成梦想。

教师谭千秋,2008年汶川地震中的英雄。地震来袭,他用自己的身体保住了四个学生的生命。第一个发现谭老师的救援人员眼含热泪,他说,谭老师誓死保护学生的形象,是他永生难忘的。在生与死的抉择中,共产党员的担当精神让谭老师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

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会从我们的家庭中寻找到很多父母榜样的力量,形成一种特殊固定的影像存在。家训就是一种极其根深蒂固的影像,成为我们说话做事的底线。当责任与困难来临的时候,我们的家风宝库会释放出一股强大的力量,“我不上谁上”“舍我其谁”等等,好家风内涵瞬间会演变成实际行动。

二、领导干部勇于担当是好家风的体现与延伸

1.领导干部勇于担当是好家风的外在体现

勇于担当,就是不找借口,敢于触及矛盾,勇于承担责任。周总理告诫家人: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他的“十条家规”和对身边工作人员提出的“四要四不准”感人至深;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写给父亲的祝寿信中,总结出“五学”:一学父亲做人,学其为人坦诚、忠厚、不整人、坚持真理、不说假话并一生坚持;二学父亲做事,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从不居功,从不张扬;三学父亲对信仰的执着追求,毕其一生,心怀革命事业;四学父亲的赤子情怀,以对国家、人民和亲人的爱为动力,默默耕耘。五学父亲的简朴生活,勤俭持家。原福建东山县委书记谷文昌,在一篇题为《“潜绩”与“显绩”》的文章中,称赞他“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2015年1月,习总书记与全国200多位县委书记座谈,在叮嘱大家要做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四有”干部时,总书记又一次深情谈起他。革命先辈们的家风有共同点:生活节俭、学习认真、工作执着;对自身、子女和亲属严格要求,不允许搞特殊化;对下属、乡邻、他人热忱贴心,始终保持与群众的密切联系。革命先辈是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而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勇于担当的崇高风范,也是党员干部好家风的楷模。

能力是担当的底气,勇于担当必须有真功夫、真本领。没有能力的担当,只会事与愿违,甚至酿成大错。勇于担当,不是逞匹夫之勇,而是要有着眼大局的视野格局、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素质能力。有为才有位,有位当有为。对于党和人民的事业,每个领导在本职岗位上绝不允许尸位素餐。

一个人的能力就是家风家教的最好反映,人的工作能力有大小,但是对待工作的态度却是中华家风中最好的素养。家风家教深厚的人,他会明白越是忙碌的时候,越需要一颗平静的心,干工作按照轻重缓急来做。

2.领导干部勇于担当是好家风的延伸与升华

好家风源于几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历史上的很多优秀人物都是家风家教的传承者,也是践行者。“负荆请罪”与“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背后无不折射出家风的影子,有了良好的家风底蕴,才会有这样勇于担当的举动,才会被后人所歌颂。

今天,我们也有许多勇于担当的故事。1986年,邓稼先逝世的时候,他的“两弹元勋”的事迹首次被国内媒体公开报道,当年大漠上腾起蘑菇云的谜底第一次被揭开。邓稼先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从小父母亲就教育他,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他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勇于担当是家风建设最好的延伸与升华。当代儒学大师汤一介的“事不避难,义不逃责”,也展示了“勇奉献、重担当、敢担当”的家风。

新时期的领导干部既要勤于奉献,又要勇于担当。习近平总书记说:“为官之本在于为官一场,造福一方;为官之理在于讲奉献;为官之德在于清廉;为官之义在于明法。”讲奉献担当,于家而言很重要,于国而言更必要,既是继承传统,又是职责使然。

好家风与领导干部勇于担当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工作中有勇于担当的魄力,来源于好家风的有力保障与思想精髓;家风建设需要外在的表现形式,那就是领导干部在工作中的勇于担当,两者的有机结合,方可把工作做得更好!

以好家风来涵养领导干部勇于担当的精神,要乐于践行。内化于心之后就要外化于行。所谓“言贵行,行方是道,不行,虽讲无益”,“践行”最重要。如何践行?明代思想家王阳明说: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指的就是在践行中不断磨砺,不断提高。所以,践行好家风,于领导干部自身而言,可以增长知识、提高个人修养、提升个人境界,做到慎独、慎微。于家庭而言,“立家之规,正须以身作范。”于国家而言,可以让更多的优秀干部脱颖而出,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有力保障。

猜你喜欢

家风领导干部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勤劳节俭传家风
家风伴我成长
2016重要领导变更
领导致辞
幽默好家风(二)
家风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