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国梦聚力增辉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筑梦追梦、立心铸魂的治国理政思想

2017-11-25

支部建设 2017年28期
关键词:价值观核心

□ 艾 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国梦聚力增辉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筑梦追梦、立心铸魂的治国理政思想

□ 艾 斐

立心铸魂、筑梦追梦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主体内容与基本要领之一。他认为,对于国家和人民而言,只有崇高理想和强大的精神内蕴,才是最具魅力与定力的激情召唤和战斗力动员,也才会对社会变革与经济发展产生“最持久最深沉”的提升和驱动作用。因为中国梦就是中华民族和每一个中国人的最高理想与最大追求,而以中国心和中国魂作为意境与载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能赋予人们以宏伟的魄力和强大的定力。而这,又恰恰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杠杆与力量源泉。

由此可见,梦是魂的牵引,魂是梦的力源。它们在相依相偎中发挥着互熠互励的作用,通过理想与力源的“完璧”而使治国理政呈现出因果感应、互惠互动的耦合关系,从而实现筑梦与圆梦的全程对接和高度契合。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只有魂为梦所引领,梦乃以魂为支撑,才会形成“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的强国气度与盛世景象。

“梦”,就是理想,就是愿景,就是希望,就是期待。对于当代中国来说,就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魂”就是意识,就是思想,就是精神,就是志向。对于坚守和践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来说,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12个词组分别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涵负并解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谛与本义,足以构成国家、社会和每一个人的心旌与灵魂,并理所当然地成为我们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信念之本与力量之源。有了这样的信念和力量,我们就有了为实现“中国梦”而拼搏、而奋斗的浩气、勇气与底气,任何狂飙巨浪和艰难险阻都无法抵挡我们向上的攀登和向前的进取,正可谓“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会偏离目标,悖离方向、分散注意力。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赋予我们的,不仅是信念和勇气,而且更有动力与定力,足以使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踟蹰和迷茫,都不致彷徨与动摇。如果说“梦”是“的”,那么,“魂”就是“矢”,我们自会挽弓当挽强,将一支支利箭射向既定的目标,使“中国梦”在我们的不懈奋斗中越来越成为一种无比辉煌的现实。

中国共产党从来就是有理想、有抱负、有担当的先锋队,并为自己的理想和担当而源源不断地注入坚定的信念与强大的力量。在从建党至建国的28年的不懈奋斗中,有2300万仁人志士为之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们为什么愿意这样和能够这样呢?就因为有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这既为他们设定了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又为他们铸冶了赤胆忠心,安放了不屈的灵魂,这才使他们得以赋有“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信念与勇气,这也才将他们锻造成为了用“特殊材料制成的人”。尔今,虽然时代变迁了,社会前进了,战略转移了,任务改变了,但共产党人的性质没有变,品格没有变,使命没有变,他们调一调方向、换一换岗位,就又开始了新的征程:为“中国梦”的实现带领全国人民打响一场更加艰苦和更加宏伟的新战斗。习近平总书记正是从治国理政的战略高度出发,既为我们构筑了宏伟的“中国梦”,又为如何追梦和圆梦而提出了构想、规划了路径、开拓了境界、积蓄了力量,这便是为魂而筑梦,为梦而铸魂,在目标与动力的协同中进行双向驱动,从现实与理想的对接中达臻互益共赢。

让我们侧耳聆听吧!2012年11月29日,在国家博物馆,面对“复兴之路”展览所呈现的中国历史变绎与社会变迁,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布:“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将“中国梦”实践化、具象化了,而且一连讲出三个“一定能实现”,其黄钟大吕般的铿锵之声所传导出来的,除了底气充足,更有信念坚定。这底气和信念就在于“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底气和信念就来自“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而中国道路和中国精神的集中聚合和典范体现,则便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说:“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是中国先人对当时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在当代中国,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应当坚守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当然只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书记的回答非常坚决,非常清楚,非常肯定。他强调指出:“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魂无所定、行无依归。”为什么这样呢?就因为“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给我们培植和提供的,就正是顽强奋斗的心劲、勇往直前的胆略、坚守正义的底气、评判是非的准则。它不仅让我们言动有规则,行事有遵循,而且更赋予了我们一颗红亮的“心”和一个耿正的“魂”,使我们得以用共同的理想信念凝聚民族意志,以强大的中国精神激扬中国力量,同心同德地在筑梦、追梦的不懈奋斗中直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圆梦之日。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必须不断增强价值观自信,将价值观牢牢锁定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下的当代中国的发展历程与改革实践,也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并不断地从这种高度自信中淘练和升华出高度的自觉与强大的定力。

恩格斯指出:“一个新的纲领毕竟总是一面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而外界就根据它来判断这个党。”从“中国梦”的构建,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就正是一面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在这面旗帜上既宣示着我们的奋斗纲领和目标追求,又镌刻着我们的价值标准与价值取向。而这一切所表达的,便都是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的鲜明时代刻度与精神粹质。我们既然亮出了旗帜,就定当以铁一般的信仰、铁一般的信念、铁一般的行动、铁一般的担当来贯彻它、执行它、捍卫它、弘扬它,不仅要使这旗帜变为我们的行动,而且更要让这旗帜结出丰饶的果实。这便要求我们必须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精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深地植入心田,时时以之为绳墨而度量自己,处处奉之为准则而要求自己,并务求形成巨大的“头雁效应”,使争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越来越成为一种社会风尚与行为自觉。特别是要在筑梦、追梦、圆梦的实践过程中更深层、更本质地感知它、领悟它、运用它,着力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大功夫、下苦功夫,切切实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工作实践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使之成为人们的至高遵奉与至诚信守,直至入脑入心、化为灵魂,变成一种强大的集体无意识与社会新风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所以能够成为筑梦、追梦、圆梦的思想基石和力量源泉,就在于它不仅规约和建构了国家、社会与每一个中国人的精神高地和行为范式,而且更对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和社会主义理论之粹质施行了高度的浓缩与精当的萃聚,从而形成其特有的先进性、科学性与文明内蕴,并因此而使其赋有了厚重的历史感与深闳的社会性,强烈地显示出无与伦比的优秀风范和先进品格,从而使之最有条件和最有资格成为我们的意识之根与思想之本,更以潜化与濡化的方式为我们立了“心”、铸了“魂“,成为我们的思想之酵与精神之帜。宋代理学家张载曾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理想。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质点不也正与之相互感应,彼此熠照么!它们各自以其禀赋的历史感、社会性和先进本质所形诸和所实现的,都正是立心、立命、修身、铸魂的百年大计、千秋伟业。如果说“中国梦”是一艘远航的艟艨巨舰,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它的发动机和压舱石,只有惟恃其力方得以破浪远航,惟扬其威才能够平涛抗飓。

这,便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同一性、统一性,这同时也是其与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的本质区别和天然差异。正是这种同一性,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所当然地成为“人类共同价值”的精神光谱与智慧元素。也正是这种本质上的区别和差异,而使之与西方“普世价值”完全成为两股道上跑的车。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民主是人民民主,自由是人民民主专政下的自由,公正是人人平等、共同享有的公正,而法治则是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高度契合与有机统一。然而,所谓的“普世价值”所传输和所承载的,则是某些西方国家的强权与霸道,它在本质上已沦落为强权政治和寡头利益的御用工具。其目的惟在于通过宣扬“普世价值”而推销自己的“民主国家体系”和“自由体制”,用自己的尺子来衡量世界,拿自己的标准来箍制他人,强行要求各个文明体系和文化单元均须参照他们的标准进行所谓的改造与转型。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意蕴完全背道而驰,毫无共同之处。所以,习近平总书记说:“民主和人权是人类共同追求,同时必须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本国发展道路的权利。”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正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根据社情民意以及自身的文明特质和实践经验所选取的个性化发展理念与发展道路的典型体现。所以,它既是与“人类共同价值”相通的,但同时又是与西方“普世价值”相悖的。此中的本质区别,就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历史、中国文化、中国思想、中国道德的延伸和创新,是中国理念、中国道路、中国实践、中国意志的凝聚与体现,所以从外延到内涵都钤印着中国形象,都闪耀着中国光彩,都充盈着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并因此而成为中国人民的魂之所系与行之所遵。这也就是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中国大地上和中国人的心田中孕育、成长起来的一种价值尺度与价值理念,所以它也最适合为中国的发展道路和中国人的生活理想提供有效动力与科学方略,并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国人民的理想追求与行为准则。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动准则,进而形成奉行的信念。不要顺利的时候,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一遇挫折,就怀疑动摇,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了。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坚守在中国大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时代大潮中建功立业,成就自己的宝贵人生。”

梦,就是理想,就是愿景,就是热烈的追求和殷切的期待。而中国梦则就是中国人民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寄予的崇高期望与热切向往。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待。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

如何才能将这种努力付诸实际、见诸实效、形成实绩呢?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便是必须首先为筑梦、追梦、圆梦找准方向、指明道路、开足动力。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正是这道路的灯标、方向的指针、动力的源泉。因为价值观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心”。而早在先秦时期问世的《黄帝内经》就已把“心”定义为“情志”。可见,心在生理意义之外,更有着对思想、精神、意志、观念的生发、涵养与激扬。故尔,心生德智、心辨真伪、心定取舍、心驭言动。万事从心起,心为总枢纽。这也就是说,只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宰、驱动和引领之下,我们才能朝着正确的方向,沿着正确的道路,向着正确的目标而始终信誓旦旦、勇往直前地奔向大理想,实现大愿景,结结实实地拥抱光辉灿烂的“中国梦”,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山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教授、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山西省优秀专家、山西省文化领军人才、国务院“特贴”专家(甲)、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历任省社科联党组书记、省社科院副院长等。现为山西省社科院首席科学家、太原社科院名誉院长、山西省文化创新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新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理委、英格兰皇家艺术基金会永久顾问、世界教科文卫组织副主席等。

(责编:张灵霞)

猜你喜欢

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的几点思考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