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侗族民间信仰文化中的生态知识
——以贵州黎平县黄岗侗寨为例

2017-11-25周菊芳

长江丛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侗寨侗族山林

周菊芳

侗族民间信仰文化中的生态知识
——以贵州黎平县黄岗侗寨为例

周菊芳

侗族民间信仰文化是侗族人民在千百年的生产、生活中积累下来的地方性知识。传统民间信仰文化中的人与自然要各谐共处、相互利用、持续发展的观念及知识,对当前侗族地区现代化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平衡问题,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侗族民间信仰 人与自然 生态知识

宗教信仰是民族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的宇宙观、世界观的集中反映。各民族的生态智慧与技能,就其实质而言,是相关民族对自身与所处生态系统之间制衡互动过程进行认知,并将这些认知成果积累下的结果。[1]侗族民间信仰文化是侗族人民在千百年的生产、生活中积累下来的地方性知识。侗族传统民间信仰文化中有许多有关人与自然要各谐共处、相互利用、持续发展的观念及知识,对当前侗族地区现代化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平衡问题,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一、信仰文化中的天、地、人和谐发展观

揭开宗教信仰的神秘外表,可以看到侗族民间信仰中含有大量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朴素辩证观,在黄岗侗寨有个喊天节,在每年的6月15的时候举行。为什么要在这个时间了,我们很容易就想到,这个时候是禾苗生长的关键时节,这个时节雨水的多少直接关系到这一年的收成,这是人们对天的信仰,他们认为老天一定会帮助人们达成心愿。关于这个喊天节其中有段念词是这样的:

黄岗寨(六月十五)求雨喊天节。开始,打鼓三声,喊时哎。喊天开始,泪啊、地啊。

公多胜、吧劳问、宁立土,十二腊冲吝哪,雪洗送晒鸟地啊,送记鸟胜哪,当胜吓报问奶哪,吗啦,当华吓报问好赖,闷奶鹅吴告夯,鹅上告斗,城顶补兰,班龙搭转,问好摇得当猪吗,麻当猪培,都奶登龙,利当三佰斤门,都奶谈难,利当五百斤男,都奶告一昴,扛一组,腊黑一板当,腊扛一盆跑,那一付,水一左,西罗一麻盖,都奶界舒拜冬,盖合拜西,补多子子奶玩电耙,杀吗天岁,初一摇多子子一节,十五摇多子子五节,初一摇多子节细三吧,十五摇多子子节瓦三心,问奶摇习子子公吧,习子子杀象。

这些念词大概意思是:天啊,地啊,祖先落地,雷公上天,人立士,十二个人都分散到各个地方住了,成为一家人了,现在这十二个人集中起来,今天是个好日子,今天什么都好,今天我就杀一头大猪,这头猪长得多大,这头猪有三百斤肥肉,有五百斤瘦肉,这头猪头好像晒谷子的坪,胡子像筷子那么粗,排骨像犁耙那么大。我们杀这头猪拿过来祭拜你们。祭拜萨岁、雷公和龙王你们这三个人,初一送你酒、荼、腌鱼和糯米,十五就送这些荼、猪肉、腌鱼送给你们,送给你们,我是来求着你们三个,帮助我们下雨,把雨降下来,为什么求你降雨呢,我们地上的草和木,没有水都已经干死了,我们种的庄稼、粮食也都枯死了,田里养的鱼都干死了,鸟类,燕子没有水喝也渴死了,地上的这些动物全部没有水喝都渴死了。我们就请你们三个共同把雨降下来,要你降下大雨,不光是下大雨,而且下雨要下好雨,把害虫全部都灭掉,叫我们的农作物、棉花、粮食都长得旺盛、丰收。

从这些念词当中我们就可以看到,侗族人民的天地观念,虽然在科学发展的今天认为这样做是不可能求来雨的,但是这是人们认为自然界是神圣的,人们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人们生活在自然的大怀抱中,一切都取之于自然,因此人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对林木石头的崇拜、禁忌和保护

在调查中得知,在黄岗侗寨生下小孩子,要去祭拜大树或者石头,如果不去,对小孩子生长不利,爱生病,所以生下小孩之后,要请鬼师看好日子,看生辰八字要拜那个为自己的父母,是石头还是大树,如果是石头就祭拜石头,如果是大树就祭拜大树。人们认为树是硬的,石头更硬,所以你去祭拜他,人就会健康得像石头和树一样,每年有两天时间去祭拜,正月初一和六月六日去拜。正月初一的时候拿酒、猪肉、糯米粑粑、香和纸,今天我们的小孩送东西来给你了,今后你要保佑我们的小孩像你一样坚硬。六月六这一天拿粽叶粑粑和新鲜的鲤鱼、酒、香、纸,每年去祭拜两次,背着小孩去祭拜,必须满三个月,请鬼师看,然后去拜。

我们在调查的时候发现在寨子的周围全是高大的林木,被侗族人们被为风水林,甚至有村规民约规定,人们禁止砍伐风水林,如果谁要破坏了村规,那么就要遭到严重的惩罚,最严重的会被赶出村寨。现在社会都是用法律来约束人们的行为,但是在侗寨却是用村规民约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因为人们认识到寨子都是建在四面环山的地方,如果一旦引发山体滑坡或泥石流会村寨人们带来毁灭性的灾害,他们就会把此当作这是老天爷对违反村寨行为的惩罚。侗寨的人们不但敬畏自然,而且保护自然,对一般路边的林木也是爱护有加。

三、对水的禁忌和保护

侗族是一个滨水民族,村寨都是围绕河流而建,对水的利用和保护更是到了极致,因为受地形的影响,这里的稻田都是开在山间,呈带状,这样有利于水分的收集和利用。这里的人们不可能像汉族地区一样从河流引水灌溉,只能靠下雨的时候收集山间的水。每家每户都开有鱼塘,人们在鱼塘上面架两块板子,离水大概三尺左右,一平方米的面积,这就是厕所了,四周有五十厘米高的木板,不盖顶,我们把它称作“生态厕所”,在厕所里便可观赏塘中的鱼戏水。这是利用生态、保护生态的做法,也是黄岗一道独具特色的风景线。

在侗族地区,到处都是水井,水井都是地底冒出来的泉水,侗族人民认为那是水神之所在,要人们要保护水源,不得污染水源,如果污染水源会遭到老天爷的惩罚。侗族人民会在每个水井处放一个勺子,方便人们打水,过路人喝水等。这些都体现了侗族人民对水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侗族居住地区多为高寒山区,其地理生态环境恶劣,自然和人文生态基础脆弱,人们在与自然做斗争,与地做斗争的同时也要求得生存,所以必须要用有效的手段来保护自然,才能很好地利用自然。

在调查的时候就可以看到,侗族地区山林保护得很好,不像在汉族地区,根本没有山林保护的意识,在法律的强制保护之下,也还不乏有破坏、烧毁山林的情况,而在侗族地区林木高大,其山林的覆盖率极高。这种对山林保护的意识经过几十代人的继承和发展,已经深入人们的骨髓,所以无论年老年少都能好好保护山林,就算要进山伐木,也只是伐一些树枝等,在采访的时候得知,现在就连建房子砍伐自家的山林都要经过审批才能进行砍伐。这种生态观在国家生态文明的建设中是十分有用的。

进入 21 世纪,人与自然的矛盾变得十分的尖锐。以经济取得飞速发展的背后,是以环境的牺牲为沉重代价的,人们渐渐认识到隐藏在少数民族文化中的知识和价值。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一种地方性知识,是在本土的特定情境中所生成的知识形式,其中包含大量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知识。原始宗教“具有现代世界所丧失掉的东西:对人人格性那种古老的、失去了的崇敬和激情,再配合对土地及其生命之网那种古老的、失去了的崇敬和激情。”[2]在当前少数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建设中,对民族传统文化必须进行合理的继承和创新,信仰文化中的那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相互利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知识必须引起重视,重新发现其价值和意义,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意义。

[1]杨庭硕.生态人类学导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

[2][美]史密斯(Smith.H).人的宗教[M].刘安云译.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411.

(作者单位:吉首大学)

猜你喜欢

侗寨侗族山林
唱支侗族大歌献给党
枫 叶
湖南省通道自治县侗族大歌的传承和发展
侗族生境模塑下的侗族大歌
无问西东,看风过山林月掠海
两岸皆故土 山林寄乡愁
九寨侗族斗牛赛事管理模式的分析
如果相爱
《侗寨春晓》创作浅谈
侗寨鼓楼传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