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赵之谦书法艺术风格

2017-11-25

长江丛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赵之谦碑学魏碑

刘 洋

赵之谦书法艺术风格

刘 洋

在晚清的艺坛上,出了一个书画印都使人为之耳目一新的大师,那就是众所周知的赵之谦。赵之谦不仅精于隶、楷,并且对于篆和行也极擅长。他在《与梦醒书》中自评道:“于书仅能作正书,篆则多率,隶则多懈,草本不擅长,行书亦未学过,仅能稿书而已。然平生因学篆而能隶,学隶始能为正书。”

晚清 碑学 赵之谦

赵之谦(1829-1884),浙江绍兴人。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撝叔,号悲庵、梅庵、无闷等。他是清代杰出的书画篆刻家,他的篆刻取法秦汉金石文字,取精用宏,形成自己的风格,人称“赵派”。近代的吴昌硕、齐白石等大师都从他处受惠良多。赵之谦尤擅长用北碑来写行书草书,为避其呆板,又取其线条的厚重,别有风致。赵之谦精通于书画篆刻,他的书风属于邓完白、包慎伯、吴让之一路,由包氏的执笔法学习北碑。他的篆隶有他独特的光芒。他的天分独厚,而又够加以发扬光大,所以产生出极富现代气息的作品。这一点,他本身也有所矜持,但当时的人却对他未能充分理解。其篆隶作品,有时虽然有些渗墨现象,但其锐利的笔锋所表现出来的美妙感觉,不得不令人拍案叫绝。

十九世纪末期,世界局势动荡,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摇摇欲坠,整个中国还沉浸在“天朝上国”的梦中,等着万国来朝。这一时期的中国书坛也迎来一个百家争鸣的艺术高峰,“碑学”与“帖学”的争论逐渐激烈,特别是包世臣、康有为等大家对“崇碑抑帖”的思想大力追捧,也将这种较为主观的时代极端思想发展到极致。他们极力的推崇碑而否决甚至排斥帖,这一时期的碑学理论著作有《艺舟双楫》、《广艺舟双楫》等。赵之谦曾在《章安杂说》中记道:“二十岁前,学《家庙碑》,日五百字。”可见其于颜体,用功极勤。然而时世之变,帖学渐衰,碑学方兴,历史潮流,不可抗拒。这正如康有为在其《广艺舟双楫》中所讲的。赵之谦最早学颜且精,这奠定了他书法线条的筋道与厚重,所谓“篆籀”之气;而他的碑楷书,成功地将碑、帖融汇在一起,别具一格,阳刚中有阴柔,雄强中有流美。赵之谦的这一书风,丰富了清代末期后书坛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然而,赵之谦的碑体楷书和康有为的不同,赵字自由灵动、古拙多姿,而康字则显呆板,线条僵硬。康有为却不这么认为,更是在《广艺舟双揖》中批评赵之谦:“伪叔学北碑,亦自成家,但气势靡弱。今天下多言北碑,而尽为靡靡之音,则伪叔之罪也。”现在我们来看这些评论,它是相对主观的,其实质就是取消了书法美的多样性。

清代善篆书者,以邓石如为最好已成定论。但现在来看赵之谦的篆书,其师法邓石如而不死守邓法,别开新天地。赵之谦篆书的结构美,在清代应该是首屈一指的。唐代孙过庭在《书谱》中讲到“篆尚婉而通”,赵字篆书也有着自己的一套书法语言,其用笔从容不迫气韵生动,深得其中三昧。更可贵的是,结体庄严稳重而变化多端,用笔沉着冷静又潇洒自然,收放自如顿挫有致、方圆并用生动活泼,不时将隶书笔法及魏碑意绪寓于其中,意趣横生耐人寻味,不拘一格别开生面,是一个多元矛盾对立的统一体,从而形成了其独树一帜的篆书风格,为清代篆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确推动作用。

北碑书法形成于北魏时期,又称“魏碑”;其包含着少数民族政权对汉字书写的独特认知,北魏拓跋氏族掌握政权,为巩固统治大力学习汉民族文化,书法碑刻中的书丹与凿刻便别有一番风味。魏碑对之后的隋代碑刻、唐代的楷书顶峰都有着巨大的影响,著名书法家欧阳询历经三朝,其“欧体”楷书便是从魏碑受益良多。魏碑多出于无名书家和民间刻石匠人,书丹与凿刻均比较粗糙。但从字法上来说,结字自由大胆,风格多样,朴拙险峻,舒畅流丽,刀刻夸张随意,求险造势,是近代书法审美的一个方面。刀刚毫柔,刚柔并济,启功先生说过“透过刀锋看笔锋”,在“刚”和“柔”的把握上还是有区别的。比如民国大家齐白石先生犹喜《天发神谶碑》,他的篆刻与篆书皆从此碑而来,但写在宣纸和凿刻上石、笔锋和刀锋的运用是不一样的。方笔、切笔是北碑书写的常用笔法,棱角分明来体现刀刻之意,赵之谦习北碑也是如此。北碑的刻法大多粗糙随意,只为了表明所刻文字记载。这样来看笔画与结构之间就会随意、烂漫或者呆板,有的地方会因为斑驳、风化而失真。刻意的去模仿魏碑风格就会失去艺术的天然趣成的美感。这一点赵之谦做得很好,他不会去模仿皮毛,而是深入揣摩思考,领悟那个时代的书风和气象,碑帖结合,刚柔兼顾,从更深远的高度来体现魏碑的大开大合、表现天然之美。在圆转流通中见方正挺拔,在质朴浑拙中见自然灵巧。

赵之谦的用笔格调,无论书写什么字体,行笔无论迟、速,都能始终统一在魏碑用笔的基础上,个性十分突出。赵之谦广泛学习秦汉碑刻的基础上,笔墨兼融,收放自如,以轻快婉转的格调来表现自己的真情实感,所以具有独特的魏碑体味道。赵之谦在他的《章安杂说》中说:“求仙有内外功,学书亦有之。内功读书,外功画圈。”这应该是他的书学理论之一吧。在书法上,所谓内功最初是不易见其功效的。时间越久,技法越纯熟,至一定阶段,内功的比重将逐渐显现出来。康有为所说“书法惟气息最难”,正是这个道理。

[1]康有为.广艺舟双楫注[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81.

[2]刘恒.中国书法史清代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刘洋,男,2015级艺术学全日制学术硕士,曲阜师范大学,研究方向:中国书法理论与创作。

猜你喜欢

赵之谦碑学魏碑
舟泊石门忆事有作·其一
魏碑行书对联:文生于情有春气,兴致所至无古人
从学碑到“碑学”
心与形:帖学与碑学
清代碑学兴起并不仅因为文字狱
碑学·形学
赵之谦妙助吴昌硕
赵之谦妙助吴昌硕
打铁老太
魏碑集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