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一种情叫爱得深情
——谈歌曲《多情的土地》

2017-11-25宋江东

长江丛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装饰音首歌曲咬字

宋江东

艺术借鉴

有一种情叫爱得深情
——谈歌曲《多情的土地》

宋江东

歌曲《多情的土地》是具有中国特色还借鉴了西方音乐风格的较为洋气的艺术歌曲。全曲情感浓烈,艺术感染力很强,它是由乐段加补充构成。歌曲主题的节奏颇有特色,三连音与拍内切分的节奏型贯穿全曲。装饰音的运用,力度的变化,优美的曲调,形成时而急促地吟唱,时而悠扬的咏叹,强烈抒发了人们对祖国的无限深情。

三连音 深深地 多情的

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的那段时期,全国音乐文化开始复苏,出现了一批以中国自身特色为基准同时借鉴西方音乐风格来创作的音乐作品,《多情的土地》就是这个时期创作的。它是由三连音与拍内切分音的节奏型贯穿全曲。装饰音的运用,力度的变化也很多端,因此,他的音乐表现十分丰富。下面,我们就从时代背景、调式调性、节奏、咬字、感情等不同方面对歌曲《多情的土地》进行研究,使这首作品透彻的表现出来。

一、歌曲的时代背景

要想学习好一首作品的音乐表现方法,首先就要了解他的作者与音乐的背景。因为不同时代、不同作者所创造出来的音乐形式、风格和感觉都是不一样的。

80年代末,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音乐文化在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后的这段时期开始复苏,出现了一批以中国特色为底蕴同时加入了西方音乐风格的作家。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多多少少都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经历了一定的摧残,但是也使得他们的内心慢慢产生了那种势不可挡的坚韧和对艺术的更高追求。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全国各个领域的文化摆脱掉阴影继续发展,他们也怀着这样激动的心情和对音乐的满腔热情创作新的作品。因此在他们所创作的歌曲中就融入了那种对美好家乡的热爱和对新的生活的追求在里面。《多情的土地》就是那时候所创作的,一种埋在心底对祖国、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多情的土地》的词作者是任志萍,河北张家口人。中共党员。1958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学校金属切削加工专业。历任北京量具刃具厂技术员,中央歌舞团演员、创作员、创研室主任、副团长,一级编剧。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主席助理、常务副主席。曾为百余台晚会、电视栏目策划撰稿,文化部历届春节晚会策划人之一。1963年开始发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歌词集《心愿》,歌曲《春满京城》、《赞美你,骆驼》、《春天的脚步》、《红星的故事》、《别情依依》、《驼铃》、《如意在新春》、《金色的田野》、《心愿》等。《多情的土地》获1982年中国音协上海音协全国新作品比赛优秀奖,

他的作品是生活、情感的融合,底蕴相当厚实,一生不懈的求索和创新,是他创作的一贯追求,我们从《多情的土地》中,也可以看出作者用词上的功力,寥寥数语,就将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表现出来,与他以前的许多作品一样,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音乐性。

这首作品的曲作者是施光南,他是中国成立后我国自己培养的新一代作曲家,被称为“时代歌手”。曾任全国青联副主席、中国音协副主席、中共十三大代表。他在文革中被扣上了“修正主义”、“靡靡之音”、“黑色回潮”等帽子。1976年“四人帮”被粉碎后,施光南与亿万人民群众的心一道沸腾起来,他把民众的扬眉高歌的心情和自己的一腔喜悦化成了一曲《祝酒歌》,这首歌传遍了华夏大地,陶醉了亿万中国人民,成为一代颂歌。怀着对周恩来总理的深切爱戴,施光南用泪水谱写了《周总理,你在那里》,以独特、优美的旋律,表达了千千万万人积聚已久的悲痛和思念,牵动着所有人的心。1990年5月2日因病逝世。去世后被文化部命名为“人民音乐家”,重庆南山公园内建有施光南广场以示纪念。

施光南是新中国乐坛上一位成就卓然的作曲家。他既掌握了西洋作曲知识,又熟悉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且善于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具有时代特征的艺术风格。他的歌曲旋律既有浓郁的民族风味,又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既有较高的艺术性,又具有通俗性,可谓“雅俗共赏”,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其“立足于民族传统,融会各民族、各地方民族民间音乐之神韵,化为自己的音乐语言,创造性地运用于创作实践”的创作思想,对当代及今后的歌曲创作都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1980年中国音协创作委员会等联合举办他的声乐新作品音乐会,在京、津演出,反映强烈。

二、歌曲结构特征

《多情的土地》此曲感情质朴,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之情。它是带尾声的单三部曲式结构,自然小调。歌曲贯穿使用弱起拍,大量运用三连音和拍内切分的节奏型贯穿全曲,装饰音的运用、力度的变化、优美的曲调,形成时而是急促的吟咏,时而是悠扬的咏叹。强烈的抒发了人们对祖国的无限深情。曲尾的补充,是歌曲开始句的再现、变化,并逐渐减慢、减弱。使得结尾处产生了很强的结束感。并且这样反复的咏唱,也能够表现出人们深沉而内在的情感。在歌词方面,主要是由两段内容加尾声构成,第一段歌词是讲述我生活的土地的美景,我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动、生活的景象,借由这样的景象引发高潮部分的“我怎能离开这河汊山脊”还有结尾部分这片土地的一草一木就像自己的母亲一样让人充满了眷恋、不舍的情感。第二段内容是第一段的升华主要讲述着这片土地对自己的莫大恩泽,给予自己养育,教会自己做人、做事,让自己从一个无知的小孩成长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当自己怀着这样浓烈的感情再次“走过这山路小溪”“捧起家乡的泥土”就能感到身体里奔流的血液拍打着每个毛细血管,要涌出体外。在尾声部分是反复咏唱本首作品的主题“我深深的爱着你,这片多情的土地”直到慢慢归于平静,也就是在上一段那奔涌的血液慢慢凝聚、沉淀,但是那种感情却愈发深沉。

因此,在演唱这首歌曲时,要根据每一段不同的意思,用不同的情感表现,在结尾时,要一遍比一遍低沉,以表现出对祖国的深情。

三、歌曲的节奏旋律

《多情的土地》这首歌曲总体的速度是慢速,深情的来演绎,在这首歌曲中三连音、拍内切分、装饰音等繁多,因此在表现上增加了很多难度。歌曲的重点就是三连音和拍内切分,它们贯穿整个曲子,所以要把它们的时值演唱准确。因为也是它们的穿插使歌曲形成时而急促的吟咏、时而悠扬的感叹,将人们对祖国的那种深情用音符表现出来。如果无法准确地演唱,就不能将这种浓烈的感情表达出来。在这首歌曲中还运用了很多装饰音来丰富歌曲的色彩,装饰音的演唱一定要轻盈,一带而过,不能够做过多的强调,否则就会“以客带主”掩盖了作曲家真是要表现的含义。

这首歌曲的旋律主要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就是主体段的前半部分,旋律主要是三连音、切分音、装饰音组成,给人的层次感非常鲜明,高低起伏,并且将感情一级一级地升华,直到高潮“啊…”让听众的感情引领到最高点。

第二部分是“啊”之后到再现段的前面,在这段前面那种激动澎湃的感觉一下子冷却下来,用一种缓慢、深情、平稳的旋律推动歌曲继续进行,平稳的结束。虽然这段没有前半部分激荡,但却给人的内心一种沉淀——感情的沉淀。让他溶于血液中,再也化不开。

第三部分是全篇的结尾部分,是重复第一句的旋律,一直向下,慢慢结束。这个部分虽然是重复,但却跟第一段的感觉截然不同。在这一段的旋律给人的感觉是那种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的升华,是无法用音乐、语言表现出来的,只能够在内心反复的咏念,慢慢刻入骨髓。

四、歌曲的咬字、吐词

语言是人类进行思维活动,表达思想、情感、意志并进行相互交流的一种特殊工具。所以在声乐演唱中,准确的咬字、吐字,清晰的表达词汇和语句,并用声音技巧塑造旋律的音乐形象,才是歌唱艺术的真谛。所以要想表现好《多情的土地》这首歌曲,就要从咬字、吐字、歌词含义这几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依照我国民族声乐理论说法,把歌唱的字分为字头、字腹、字尾三部分。所谓咬字就是指字头部分声母的发音。字头声母是歌唱语言表达意思的主要部分。如果声母发送部位不准确、含混甚至错误,就会导致咬字不清楚,字音模糊,有声无字、音包字等状况。因此字头发音一定要做到准确、短促有力、真切而清晰。

吐词是指字腹和字尾部分韵母的发音。字腹是一个字最响亮的韵母部分,韵母大部分是由颤动声带的母音构成,他是吐字时发挥音响共鸣作用、引长音腔的中心。每个韵母都有一定的着力部和固定口型。字与字之间在过渡中清晰、完整、连贯、圆润的程度,都借助于一定的口型变化。在《多情的土地》这首歌曲中,有很多三连音和拍内切分音,例如“我深深的爱着你”“这片多情的土地”这两句中的“深深的”“多情的”是连续的,音值相同的,很容易在第二个字时咬字、吐词不准确,这是值得我们重点注意的。

《多情的土地》这首歌曲给我们展现了这样一幅画面“第一幅画,美丽的田园风光”仿佛就能看到唱出的声音充满着生机盎然的绿色、凝重粗犷的黄色和激情四溢的土黄色等等”这也是词作者在第一段要给我们讲的由小的地方看到我们祖国大好河山的美好。第二段是祖国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对我们深深的关怀和教育。在结尾时反复咏唱我深爱着祖国,那种感觉是用语言无法诉说的。这就是作者给我们呈现的画面,我们在演唱的时候,这样的画面要记在心里,然后用声音、情感把这种画面表现出来。歌曲中“我深深的爱着你,这片多情的土地。”全文都是围绕这两句而作,把为什么爱着它、如何爱着它、怎样爱着它都表现出来了。而在这句中“深深地”又是强调中的强调。因此在演唱这三个字的时候一定要清楚、准确,气息要深,情绪要从容。接下来第一段就是描写我生活过、耕耘过家乡的美景了,在唱这些时,一定要演唱的美好。并且“深深的”这三个字是三连音,所以在演唱时,音值一定要演唱平均,不能够唱成前八分附点或后八分附点。在唱到中间的时候“我怎能离开,这河岔山脊,这河岔山脊”是表现出了内心的挣扎,因此这里的演唱情绪要激动一些。而“啊……”就是全曲的高潮了,要深情而委婉。以上是第一段歌词。歌曲的第二段,情感又与第一段有小小的不同,第二段主要描写的是感恩和不舍。“我时时都吸吮着大地的乳汁”这句演唱时要怀着感恩的心情,而“我轻轻走过这山路小溪”时是浓浓的眷恋和不舍。结尾是第一句话的不断重复,唱这句时,声音要平稳,最后声音消失时要像融入了空气中一样。这样才能表现出那种无法用言语描述的深情。只有达到这样,观众才会被我们的歌声所感动,从我们的歌声中感受那种深沉的感情,甚至从我们的歌声中看到我们所要演唱的画面。

[1]胡钟刚,张友刚.声乐使用基础教程[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再次印刷),2005(11).

[2]黎信昌.<中国声乐作品>中级下[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10).

[3]李维渤译,弗.蓝皮尔蒂等.嗓音遗训[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第3次印刷),2007(2).

[4]朱琳.低音区拓展在整体音域拓展中的作用[J].中国音乐(季刊),2007(4).

[5]http://baike.baidu.com/view/21468.htm,百度百科.

(作者单位:三亚学院)

猜你喜欢

装饰音首歌曲咬字
装饰音在爵士鼓演奏中的作用探析及运用策略
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中装饰音演奏技巧与作用研究
流行演唱中的咬字问题剖析与正确运用
浅谈装饰音在意大利歌曲演唱中的艺术价值
有关声乐教学的咬字
巴赫《哥德堡变奏曲》装饰音演奏与处理
歌唱的咬字艺术
民族唱法要适应民族语言的规律与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