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就业导向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创新策略

2017-11-25诸葛欣

长江丛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任课老师导向技能

诸葛欣

就业导向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创新策略

诸葛欣

就业导向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创新具有重要意义,能促进教学顺利进行、提高英语知识应用技能、让学生更好适应就业市场需要。但目前教学存在不足,课程设置滞后于市场需要、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师资队伍有待改进、教学评价不合理。为弥补这些不足,需要采取完善措施:以就业市场需求为导向完善课程设置、强调“交际法”英语教学方式的应用、探索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实施科学的教学评价方式。

就业导向 大学英语教学 改革创新策略 课程设置 教学方式

一、引言

大学英语教学不仅要丰富学生的词汇,增加学生的英语知识积累,更为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技能,让学生更好适应就业市场需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促进该目标顺利实现,任课老师应该注重改进教学模式,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方针,增进课堂教学与学生将来工作的联系。进而让学生更好学生英语知识,让他们在工作岗位上作出业绩,努力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

二、就业导向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创新的不足

虽然坚持就业导向的教学方针对教学活动开展,提高学生的英语知识应用技能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但不能忽视的是,一些任课老师的观念没有及时更新,课堂组织能力不强,课堂教学策略不当,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技能和对就业市场的适应性,存在的不足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课程设置滞后于市场需要

调查显示,目前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所采用的教材比较陈旧,没有采用新颖的、实用性强的教材。导致教学内容与就业市场联系不够紧密,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难以激发课堂活力,制约学生知识应用技能提高,对他们今后的工作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二)教学模式比较单一

一些任课老师的教学观念陈旧,局限于对单词、词组、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学生通过听课、做笔记的方式掌握英语知识。虽然这种教学模式具有一定合理性,但教学过程与就业市场的需求脱节,难以提高学生对就业市场的适应性。[1]也不利于激发课堂活力,导致教学过程比较呆板和枯燥,难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师资队伍有待改进

为更好落实就业导向的教学方针,提高任课老师素质是必要的,但目前大学英语任课老师的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增强。例如,一些任课老师年龄偏大,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陈旧,一些学校的教师队伍呈年轻化趋势,教学经验不足。再加上“双师型”教师数量较少,任课老师到企业进行交流和访问的机会较少,不利于提高任课老师的实践技能和课堂教学效果,也制约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

(四)教学评价不尽合理。

虽然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时,将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结合起来,但学生平时成绩的记录不详细,没有全面反映学生的课堂出勤、实践教学活动参与情况、就业市场锻炼情况、平时测试成绩等。从而导致大学英语教学工作难以与就业市场对接,制约学生知识应用技能提高,因而有必要采取改进和完善对策,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

三、就业导向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创新的策略

为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结合就业市场需要和人才培养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创新改革策略。

(一)以就业市场需求为导向完善课程设置

英语教材是为教学和人才培养服务的,为落实就业导向方针,让学生适应就业市场需求,英语教材内容应该具有职业性和实用性等特点。在大数据和“互联网+”时代,就业岗位更新快,越来越需要英语基础扎实,实践技能高的综合型人才。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该根据市场需求,完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对现有的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和优化,并合理融入新的教学内容。[2]必要时还可以开设讲座,讲授校本课程,让学生学习大学英语最新的内容,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提高学生综合技能,更好适应将来工作的需要。

(二)强调“交际法”英语教学方式的应用

随着社会发展和就业市场要求的提高,传统的“语法-翻译法”教学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学习一门语言仅仅掌握词汇和语法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提高语言应用技能,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注重“交际法”的应用。语言的主要功能是交际,大学英语也不例外,“交际法”注重在特定语言环境下培养学生的英语知识应用技能,突出听说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因此,在就业导向的指引下,应该注重“交际法”的应用,注重结合学生将来工作需要,为他们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要重视情境教学法的应用,让他们在具体情境中锻炼语言知识应用技能,也为整个社会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增强学生对就业市场的适应性。

(三)探索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

着眼于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水平和就业市场需要,以提高学生英语知识应用技能,增强他们对就业市场的适应性为目标,探索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例如,采用校企合作模式,在课程设置时考虑企业的用人标准及用人计划,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编写专门的教学计划。语法、词汇、英语文化课由学校开展教学活动,校外实习由企业负责。[3]并且学校和企业密切配合,共同研究教学和实习工作,培养所需要的专业人才。还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模式,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进而增强教学实效性和学生对就业市场的适应性。

(四)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落实就业导向的教学方针,提高英语教师队伍素质是必要的。目前,就业市场对高校毕业生基本提出了“有工作经验”和“有相关职业证书”的要求。根据就业市场的这一要求,大学英语教学应该坚持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方针,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办学,为大学英语教学配备“双师型”教师队伍。要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和培养,他们既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流利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还具有职业岗位实际操作技能和经验。[4]学校应该选派英语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到高校继续深造和进修,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及时了解就业市场的变化和需求,然后调整并优化大学英语教学方案。

(五)实施科学的教学评价方式

大学英语教学要为整个社会培养优秀、合格的专业人才,因而要采用形成性评价方式,全面考察学生的基本情况。例如,可以采取以下评价方式:试卷考评测试、英语实践能力模拟检测、英语素质指标评价、实践技能社会考察等。这些评价方法可以有选择性的选用,也可以综合使用。同时,为更好评价“就业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方式所取得的效果,应该注重对人才培养效果的跟踪监控。建立毕业生就业评价体系和离校跟踪情况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在线调查、电话访谈等形式,多渠道、多维度了解学生的就业信息。从而全面、详细、准确掌握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对大学英语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有客观的认识。并以此为依据调整大学英语教学方案,推动就业导向的教学方针得到更好应用,促进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四、结束语

总之,整个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方针,不仅可以推动教学活动顺利进行,还能提高学生的英语知识应用技能,让他们更好适应就业市场需要。作为任课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坚持该方针的指导作用,完善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英语知识应用技能和就业竞争力,让他们更好适应将来工作需要。

[1]王璐,李宇.以就业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创新模式研究[J].理论观察,2015(6):170~171.

[2]杜明甫.基于就业导向的创新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析[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3):69~71.

[3]姜春香.基于就业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与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21):119~120.

[4]李楠.基于就业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提高研究[J].邢台学院学报,2014(3):166~167.

(作者单位:丽水学院民族学院)

诸葛欣(1962-),男,丽水人,丽水学院民族学院,英语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英语文学。

猜你喜欢

任课老师导向技能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偏向”不是好导向
基于小学生核心素养下农村小学班级管理策略与实践
基于需求导向的航天青年成长建议与实践
班主任如何做好学生与任课老师的沟通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高等教育转型期的素质结构与养成
劳动技能up up!
拼技能,享丰收
犬只导向炮
坚持两个导向 顺势而为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