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混沌演化有序
——重构文体语体教学分类体系》看当今语文文体教学

2017-11-25

长江丛刊 2017年29期
关键词:语体语感文体

莫 娟

基于《混沌演化有序
——重构文体语体教学分类体系》看当今语文文体教学

莫 娟

文体是人类体验、领会和理解世界以及表达自我的一种方法,它是作品的一种体式,其中蕴含着作者对这个社会个体的感悟及感受。文体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感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对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有一定的帮助。

文体 语文教学 文体教学

张润秀、朱扬正、王长江的文章《混沌演化有序——重构文体语体教学分类》指出:“传统的以表达方式为依据的文章类别理论是一种‘文体教学分类’,它分出来的是一种‘练习性文体’,通常只用于学校语文教学这个范围,与社会写作严重脱离。写作教学的发展,要求突破现行文体教学分类的局限,构建功能性的文体教学体系。”[1]在此篇文章中,作者充分论述了文体教学分类的现状及其逻辑缺憾后,提出突破现行文体教学分类,构建功能性文体教学体系的主张。在当下语文教学中,文体分类教学界限模糊,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文体知识只是为了应对考试,到了社会生活中文学校所学习的问题似乎已经没有用武之地。因此,语文教学中出现淡化文体教学的倾向。本文尝试探讨文体教学缺失的原因,文体教学的必要性和在文体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的某些问题。以期能对往后的语文教学有所助益。

一、文体教学的缺失及原因

语文教学大纲中提及文体教学极少,在教师的语文教学中,由于多年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多数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都有着——“考试考什么就教什么”,再者在考试中作文要求的“文体不限”也令许多教师忽略了文体的在语文教学中重要性。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在教学内容方面,偏重于探究文章的主题,对于作品的结构很少提及甚至不提。文体教学就这样慢慢淡化出语文教学实践。

对文体概念的模糊性也是导致文体教学被淡化出教学实践的另一个原因。语文教学建立在语言学、文学等多个学科的基础上,研究文体的理论对语文的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很多教师对语体、文艺学、文章学等学科的界限不是十分明确,这些基本概念还没有厘清。在这样的情况下,又使得文体教学的矛盾不断暴露。

二、文体教学的意义

文体蕴含着作者对这个社会全部的个体感悟及感受。文体具有个性化的特征。从广义上来说,文体除了包含文本外在的表现形式之外,还包含了内在的表现形式,比如思维方式,体验方式,感觉方式。从狭义上来说,文体主要指的是前者,包含了语言的表述特征、思维逻辑特征和篇章结构。

中学语文学习中,特别是阅读教学模块学习,对学生的文体教学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图式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十分广泛,依据图式理论基础,在学生的脑海中塑造了各种不同的文体图式。在实际阅读中,他们也会根据不同文体,来调整头脑中不同的阅读图式,以便于理解文章。就像刘宝岩所说的一样:“只有注意对文章体裁和结构的分析,系统了解各种体裁文章的结构和特点,才能训练出运用文章结构信息去捕捉段落间的逻辑关系的能力和概括全文的能力[2]。相应地,假如缺少了阅读材料的形式图式,那将使得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受到滞后。

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在平时的教学和学生作文训练中,对好词好句的积累运用和对文体的辨析一样重要。刘勰在《文心雕龙附会》中提到:“才童学文,宜正体制,必以情志为神明”,这其中强调要将文章内容的表达方式和实质性有效结合。陈学虎提到过:“写作者有了一定的文学素养,则可以根据写作的目的、要求、对象选择恰当的体裁形式来组织内容、安排结构,用妥帖的语体表达思想、情感或意图,否则,必将文不得体而无所适用[3]”。如今,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重内容轻文体的现象。主要表现为写作训练中倾向于立意,收集素材,散发思维,积累好词好句。而对文体的选择考虑得比较少。

如今,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成为语文教学目标的重要方面,其中作为四大核心素养之一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此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文体教学密不可分。语感的培养要依赖文体教学的培养。潘新和教授在他的文章《也谈语感之“语”》中提及:“语感包括基础语感(对语言文字的感觉)、体式语感和语境感。体式语感即是‘文体意识’,是特定文体构成因素(包括主题、材料、结构、语言等)和特殊要求的领悟,涵盖了文章形式规范的具体而微的全领域,这种意识贯穿于阅读与表现行为的全过程。语感只有在特定文体(语体)中才有意义,才有特定的语境,进入具体的语言感知和运用实践。优秀的教师在教学中总是特别注意对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

三、文体教学过程中值得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文体方面

高考作文中,作文的写作要求之一就有“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在此影响下,不少的语文教师会有一些错觉,以为文体不限就是淡化文体教学。但是我们稍微细细分析便明白,如果没有文体,又怎么会有限制呢?所以文体不限,实际上是在学生掌握了文体知识之后,根据自己的喜好,自己选择文体来书写作文。就像童庆炳先生所言:“所谓体裁意识指的作家自觉地意识到体裁审美规范的重要意义,能够明确划清不同文学类型的界限,进而尊重它,自觉运用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这一点,把握好这个方向,就不会再文体教学中迷失。

(二)明确文体的划分

文体界限不清造成了文体教学遭遇困难。在文学中,把文体分成诗歌、小说、戏剧以及散文;而在语文教育中,文体被细分成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和实用文;叙事散文和记叙文之间划分界限十分含糊;某些类似新闻体裁的作品,又带有些文学性,这样的体裁不好归类。这些复杂的分类,让教师在教学文体的过程中总是有混乱感。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有学者认为,一是要看到文体的历史性、时代性的特征。

基于以上的情况,笔者认为文体划分应该统一原则:多维立体分层,比如在文体的划分上,存在一个原始标准即最初的文体,将其分为文学性文体和应用性文体,之后再进行划分;前者主要包含了小说、散文、诗歌和戏剧,根据表达方式可再次细分为散文、杂文、随笔等,后者主要包含了通知、报告、日记和计划等。

(三)教学方法方面

1、重视文体特点

文章是作者对生活和人生的体验和感悟。不同的问题之中蕴含着笔者的人生感悟。以小说和戏剧为例,虽然两者具备情节描写,但是也有差异。戏剧以“冲突”为中心设计相应的剧情,同时配合众多的舞台手段。而小说情节的中心在于“人”,情节的展开都是以突出人物形象为中心。在文体教学时,有了明确的文体意识之后在教学中就可以因文体而制宜。

2、比较借鉴

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在文体教学过程中,明确问题间的关系。这样,文体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并行不悖。

3、注重应用

传统的文体教学是把静态的知识教给学生,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很少运用学过的知识,没有体会到所接受的知识的奥妙之处。如果学生能够改变这一状态,教学效果可以有所提升。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做必要的引导,把学生带入到具体的情景之中,感悟吃透文本内容,深刻体会文本内容的真善美。学会如何对自己所要表达的对象进行构思、布局、谋篇、成文。在日积月累中,文体意识感在学生的头脑中愈来愈深刻,语文素养也得到了提升。

[1]张润秀,朱扬正,王长江.混沌•演化•有序——重构文体语体教学分类体系[J].语文学习,1999(4).

[2]洪云,郑丽娜,柳杨.文体教学的困顿与出路[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9).

[3]刘宝岩.图式理论和意识流小说教学模式的建构[J].湖南社会科学,2008(5):225~228.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语体语感文体
论中国文体发生与早期发展的途径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另类文体巧谋篇
新时代新闻播音主持的语体变化特点
言语交际中语体的得体性探讨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语感培养和语文学习
谈谈对语感的认识
语体语法:从“在”字句的语体特征说开去
语言与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