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春喜迎十九大 云大青年感悟《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2017-11-24云南大学

青年与社会 2017年31期
关键词:常务副云南大学知青

七年知青,一生奋斗。

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向往昔岁月致敬。

习近平总书记在自己由少年走向青年的时期经历了插队、知青下乡,在和我们相仿的年纪时,克服着“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四个方面的困难。在现在的学习与生活中,我依旧能对他所当时经历的那些困难感同身受,如今我们身处城市,在大学校园里学习,早就没有了“跳蚤关”没有了“饮食关”,但我们仍能从习近平总书记当年的经历中吸收营养,我们现在的年纪正是确立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时期,面前同样摆着“思想关”,要想确立踏实肯干,不怕苦不怕累的人生观,就要从基层入手,在实践中锻炼我们的品行,在劳动中磨砺我们的技艺。艰苦朴素,求真务实,服务人民是中国人民干部素来的优秀传统,作为团的干部、党的接班人,我们前路漫漫,任重而道远!

——共青团云南大学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 高亦鸣

“故天将降大任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在学习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后,我最大的心得体会就是,人生无伟大,但会淬炼成刚。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总书记从困境中完成了蜕变,实现了精神上的升华;他在青年时代虽然饱尝人生酸甜苦辣,但胸怀为民谋福抱负,习近平总书记的人生历程是值得我们青年去深刻理解和不断学习的,他的人生精神和人生志向将成为我们青年砥砺前行的法宝。

——共青团云南大学委员会组织部常务副部长 李永杰

我于近日在线学习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之后,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和启发。习近平总书记在青年时期,作为知青走入到群众的生活中去,到过很多艰苦的地方,在困境之中奋斗过。习近平总书记的知青岁月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在于他始终没有放弃过读书和思考。当时他所在的梁家河十分的贫穷和落后,每顿饭吃的都是一些野菜团子、黑米糊糊、玉米糁子等非常粗糙和难以下咽的粮食,而且还要每天坚持上工,做很重的农活,这与我们现在的学习环境是很不一样的。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依旧坚持读书,坚持写作,坚持思考,这一宝贵品质是我们当代青年都应该具备的。

——共青团云南大学委员会宣传调研部常务副部长 葛玉磊

习近平总书记“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青春历练故事,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这部书,是当代青年树立正确人生观、励志成才的鲜活教材,是我们团员青年不可或缺的“枕边书”。

作为一名普通的青年学生,我们未曾经历过那段特殊的时期,相反的,我们这一代青年人有幸生活在改革开放的大好时代,良好的外部环境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展示平台和成长空间。尽管也面临着基层各种社会矛盾凸显的乱象,经受工作、婚姻、生活等现实问题的考验,但我们更要高标准要求自己,要从实际出发,更好地适应工作需要,要立足岗位、主动作为,要积极实践、接受磨砺,敢于吃苦、勇挑重担。

——共青团云南大学委员会第二课堂认证管理中心常务副主任 刘航麟

四十年前,在老一辈革命先人的指导下,青年习近平毅然扎根陕北梁家河农村基层,15岁的年纪,一样的青春,一样的活力,他却早已走向了人生的航程,开启了人生的篇章,在那里,他与当地百姓同甘共苦,一起劳作,悉心关注每一位村民,晚上劳作后,在昏黄的煤油灯下,开始读书,在那七年,他读了大量中国古典文学,就是在那个年代,仍然没有动摇他学习的信念,在那里,他得到了信仰,获得了知识。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更应发挥时代赋予我们的活力,把握时代契机,以习主席为榜样,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这大好时代,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努力,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自信,习主席给了我们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进的方向。

——共青团云南大学委员会创新创业部 王彦舜

在阅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之后,我获益良多。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插队下乡,亲身体验过农村艰苦生活,深知底层人民的艰辛与不易。他始终把自己当做普通老百姓的一份子,勤于思考、敢想敢做、脚踏实地、努力奋斗。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当代青年大学生做了很好的示范,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榜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要“坐得住冷板凳”,利用现在良好的资源努力学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添砖加瓦。

——共青团云南大学委员会文体部常务副部长 李艳

习总书记当年知青岁月经受历练的故事与深刻感悟不仅指明了青年如何成长成才的方向,还揭示了一些青年工作的思想与方法。在学习后我的感悟颇多,意识到既是学生又是学生干部的我们,要刻苦学习、奋发有为,成长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同时也要服务好同学,团结广大同学,与同学携手并进,一齐走好青春人生路。

——云南大学学生会主席 李晓依

学习《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以后,内心很受鼓舞。习总书记在入党之前就能参与村里事务,得到了群众的普遍认可,这源于习总书记亲身体会到农民生活面临的难题,也源于他平时的观察和思考,他敢于实践,敢想敢干,也能干会干,能把想法变成现实。作为学生干部,我们也应该把服务同学作为第一要务,想同学之所想,急同学只所需,做好同学和学校之间的纽带,努力将云南大学研究生会建设成服务型的群众性组织!

——云南大学研究生会常务副主席 赵灿

习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是一段历经磨难的日子,但正是这段艰苦的生活历练,锤炼了习总书记坚韧不拔、坚毅刚强的性格,铸造了他自强不息、志存高远的情怀和自信心。习总书记在逆境中前行的精神,在重重困难中披荆斩棘的魄力是我们所有青年的榜样。作为学生干部的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习总书记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践行群众路线,开拓群众基础,深入群众之中,努力做青年的榜样。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云南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 王庆轩

通过相关文集,在了解并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知青岁月经历后,我感触颇多,其中习总书记下乡经历中表现出的坚韧不拔之志令我印象最深。当时年仅15岁的习总书记毅然决然离开城市到最艰苦的地方锻炼自己,一待就是七年,同当地男女老少一起上山下地,完美诠释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作为当代学生干部,我们要少一分浮躁,多一分踏实,努力学习,服务同学,打响青年志愿者协会“青春十载,志愿终生”的口号。

——云南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 陈建州

通过此次学习,我深深地感受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干事思路、干事方法。作为学校广播宣传的主要负责人,我会牢记总书记对青年的要求,充分了解同學所需,引领同学先进思想。在校园广播的宣传工作中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全校师生传递积极健康的声音。

——云南大学广播台 杨宗瑜

通过在线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了解到习总书记在青年时期艰苦岁月里对自己作为一名干部的严格要求。使我更加坚定一切以群众为基础,脚踏实地为群众办事的信念。勉励自己要说实话、做实事,要做忠诚、干净、担当的学生干部。值此共青团改革之际,更要迎难而上,带领着学生艺术团为云大的共青团事业做贡献,发挥广大青年学生的青春力量,继续为理想艰苦奋斗、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弘扬中华文化艺术,助力云南大学建设“双一流”大学。

——云南大学学生艺术团 张利玲endprint

猜你喜欢

常务副云南大学知青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投稿须知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报)》论文版权授权确认书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年评选优秀学术论文
云南大学历史博物馆简介(续)
难忘知青岁月
知青伟大的一代青年
得意 忘言——记陕西省书协常务副主席、青年书协主席张红春
难忘的知青往事(二)
难忘的知青往事(一)
拨灯一盏 照亮一片——记兰西县红星乡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何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