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讨论进口跨境电商监管中的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应用

2017-11-24台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施杭杰

中国质量与标准导报 2017年11期
关键词:检疫跨境进口

台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施杭杰

讨论进口跨境电商监管中的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应用

台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施杭杰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编制的《2016年度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我国跨境进口交易规模近年来持续保持增长,2016年已达1.2万亿元。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给检验检疫等监管部门带来很大挑战,如何运用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既对进口商品开展有效监管,又确保通关便利、促进贸易发展,是摆在检验检疫部门面前的一大课题。按传统贸易监管模式,通过法检目录实施检验已无法适应进口跨境电商贸易的快速发展,基于风险评估构建检验监管体系,将成为进口跨境电商质量安全监管的主要手段。

一、进口跨境电商监管问题分析

分析当前跨境电商检验监管,以下问题较为突出:

(1)跳跃式增长,批次多、产品杂,按照传统的批批检验、抽批检验等方式,有限的检验检疫资源已难以匹配,时效性有待加强。反之,过于“便利”同样要考虑是否会导致监管失效,两者之间如何平衡是需要考虑的。

(2)准入低门槛与安全高要求之间的矛盾。从贸易角度讲,跨境电商的门槛并不高,甚至个人都能开展。但是从安全角度来讲,我国对各类商品有着严格的要求,包括产品本身质量特性的安全、卫生、环保要求,准入低门槛与安全高要求之间存在明显矛盾。

(3)产品的多样性、复杂性与检验有效性之间的矛盾。随着科技发展,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涌现,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而跨境电商的出现让该问题显得更为突出,新兴商品随时可能出现在检验监管过程中,对于狭义的检验工作来讲,涉及的标准、检验方法、检测设备等多种相关技术要素,很难有充足的时间让检验人员了解掌握。

(4)检验检疫政策体系的适用性与跨境电商运作模式之间的矛盾。从跨境电商运作模式,包括保税模式、集货模式,以及很多商品通过快件、邮件等形式 “化整为零”进口至国内,同以往以《法检目录》为主进行检验监管的模式有非常大的不同,原有的监管政策、措施等很多极有可能已不适用,需要调整。如何调整监管政策,使之与进口跨境电商运作模式相匹配,也是需考虑的问题。

(5)货物属性鉴定有一定难度。进口跨境电商的买方中,个人消费者占比很高,其进口的货物可能是自用,也可能是货物。“货物”的性质决定了如何对进口商品采取合适的监管措施,举个例子,进口1箱纸尿裤,如果是个人自用,则无法实施检测,但如果是货物,则可能需要进行必要的检测,因为产品可能会进入流通市场,如何合理把握值得深思。

针对上述问题,根据跨境电商特点,“面面俱到”的检验已然不现实,检验监管必须有所侧重,需要通过完善风险评价体系来实施监督抽查,来服务跨境电商监管工作。其中,笔者认为要重点做好两点:一是风险识别,二是风险评估的运用。

二、风险识别分析

风险识别,是风险分析的前提,只有明确了风险,才能去采取针对性措施来保障安全。检验检疫涉及的安全风险均为非传统安全风险,笔者认为可以从三方面考虑:质量安全相关风险、其他非传统安全风险、影响因子。

(1)质量安全相关风险。对进口跨境电商质量安全相关风险而言,风险识别可从以下3个要素着手:

· 危险或危险事件——如果某个事物可能对周围环境或事物存在威胁、造成伤害、或者引起事物正常运行秩序以外的现象,该事物就可认为是存在危险的。

· 危险源——即引起危险的内在要素,正确识别危险源是风险评估开展的前提条件。

· 识别途径——即识别危险源和潜在后果的方式方法,常见的是通过法规、标准等技术性文件来判定,也可以用质量数据分析、历史经验总结、专家意见参考等方式进行。

通过上述方式,形成以下判断风险识别判断方式,对进口商品进行风险识别,如表1示例。

表1 风险识别涉及要素示例

(2)其他非传统安全风险。对于其他非传统安全风险的识别,主要集中在动植物检疫、卫生检疫、公共安全等领域。检验检疫部门在以往的工作中,在不同的安全领域已经涉及和研究,如表2示例,更多内容需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咨询相关专家等方式,进一步分析归纳。

表2 风险识别涉及要素示例

(3)影响因子。在进口跨境电商检验监管工作中,如果仅仅考虑上述固有的商品质量安全特性、以及进口跨境电商安全风险,并不能全面体现进口跨境电商进口批次多、产品多样性和隐匿性、贸易数据化等特点,需要将贸易过程中的人为因素(体现在收货人等贸易商行为上)、历史检验检疫数据、国外通报退货数据、社会关注重点等作为影响因子考虑,对其进行必要识别和分析,作为风险识别的另一影响要素。

三、风险评估运用分析

在构建风险评价体系的基础上,选择在进口跨境电商流程中哪个环节开展风险评估的运用,是另一项值得探讨的内容。通过分析,笔者认为风险评估工作在以下环节值得关注。

(1)风险评估在检验检疫信息系统中的应用。信息化系统是检验检疫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企业监管、产品分级、抽查率设置、高风险产品抽查布控等进行设置,实现对高风险商品实施重点检验监管。而要想设置合理,就需用到风险评估,通过数据统计分析来识别风险、评价风险,最终将风险评估结果转化为信息系统的布控措施。

(2)风险评估在进境检验检疫过程中的应用。在入境口岸检验检疫工作中,重点关注的内容,一是重点关注是否有进境有害生物风险、卫生风险等检疫内容,二是重点对前期已被评价为高风险商品在口岸即实施重点口岸检验,而对于其他经风险评估后放行的低风险产品,理论上以快速放行通关为主。

(3)风险评估在监督抽查中的应用。风险评估在进口商品监督抽查环节的运用,包括保税模式下商品入区后在区内的监督抽查,以及商品销售或使用后的后续监管过程中的监督抽查(如《法检目录》外抽查)。在这两个环节开展的风险评估,主要是为抽查商品的种类确定、重点检验项目的确定等,即为“抽什么、检什么”服务。

(4)风险评估在不合格商品处置上的应用。将风险评估运用在不合格商品的处置上,对检验检疫结果通过风险评估做出合理决定,确定不合格商品是否需要退货或销毁,或者可通过技术处理消除不合格并降低风险,以及是否需要对相关贸易方采取监管措施等。

(5)风险评估在质量分析上的应用。将风险评估运用于质量分析相关工作,例如风险评估,确定不合格商品信息是否需要向相关方、政府部门、社会公众进行通报或预警,以及通过质量分析,确定是否需调整进口商品监管政策、是否需制修订相关标准等,并为此提供技术支持。

四、结语

就监管工作领域来讲,开展风险评估是当前国际上大部分国家的通行做法,随着跨境电商贸易的快速发展,进口商品日趋复杂,贸易节奏不断加快,安全风险趋于多样,传统的进口检验监管必须发生转变与之相匹配,形成基于风险评估的检验监管新模式。在本文中,主要对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运用进行探讨,关于风险识别,从质量安全相关风险、其他非传统安全风险、影响因子入手,讨论如何分类识别;关于风险评估运用,根据进口跨境电商检验检疫流程讨论值得关注的应用点。上述两项内容,将是构建基于风险评估的检验监管模式中的两项基础性工作,值得进一步探讨。

猜你喜欢

检疫跨境进口
8月我国进口煤炭同比增长5.0%
2022年上半年菲律宾大米进口增加近30%
英国检疫隔离立法源流及启示
《检验检疫学刊》简介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检验检疫学刊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检验检疫学刊》简介
把“进口门到门”做到极致